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1#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人性的成长,让我们在危时撑大厦于断梁,在安时晓事理于百态。
    
    很讨厌杜丽丽,女人总想得到所有的东西,而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在一点点消失;
    很替晓霞惋惜,爱情之花已然盛开,又无情的被霜打;
    很喜欢王满银的回归,良心发现?确切的说是亲情的感化;
    很替少安高兴,在,周围人的帮助和自己的拼搏下,顶天立地;
    孙少平,很感动,学习,仁者无敌
  
    平凡的劳动,造就一群平凡的人
    平凡的人,攒成一个平凡的黄土高坡
    平凡的黄土高坡,铸就一个平凡的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3#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才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生长于陕西一个普通的贫困农民家庭,哦,我算是理解了,为什么这部小说的农村部分写得最好了。如果把作品始终对准农村,可能会更好,不过,这样就可能湮没在喜欢叙事宏大的那个年代,也得不到那个备受质疑的茅盾文学奖了。
  
  我不反对叙事宏大,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脸谱式的人物塑造和别扭的情节设计,是很难喜欢这一点的。也许可以说,省地县级的相关情节描写,已经超出了作者的能力范围。虽然你可能认为那个年代的官员就是那样的,不过,不是说不可以那样,而是刻画流于形式和表面,正面、反面、中庸、改革、保守?涉及人物众多,又想面面俱到,试图一一解释,大多蜻蜓点水。
  
  我似乎觉得,作者是设计了整体框架,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找了一些事件,来达成所想像的形象和结果的。像水灾啊农场之争啊等等,好像是为了成就某些人物的塑造而“制造”出来的。虽然事件不一定需要真实,但是,问题是这些事件的出现让人觉得茫然。比如说,农场之争,好像是为了成就田福军的需要,那场水灾,或者是为了成就田晓霞的死亡,而让田晓霞死亡,又似乎是为了孙少平的解脱需要而来的。
  
  说到田晓霞的死亡,很多人都很痛心,但是我觉得很虚假,我是说死亡事件的虚假性。对于孙少平来说,回矿厂和爱晓霞,是一件难以两全齐美的事情,至少在孙少平的角度看是如此,虽然他完全可以回到城市。可是为了他形象设计的需要,为了他那热爱的矿山,孙少平必须回到那个让他能体会“真正劳动”的地方,成就真正男人的地方,还有那个他必须去照顾的寡妇母子。
  
  从作品的冲击力来说,悲剧有更大的力量,而死亡也是悲剧的重要组成,但是,没有死亡的悲剧却更绵长也更发人深省。田晓霞的死就不说了,秀莲的肺癌,是让人觉得意外的,虽然前文也有暗示,但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孙少安进一步体验人生的悲剧吗?孙少平的那道伤疤,我都怀疑是不是为了让他可以心安理得的离开金秀回到大山去而诞生的。
  
  田润叶的回心转意,也看不到必然性,至少从其铺垫来看就是如此。还有,就是那个“外星人”和“第三类接触”,呵呵,我已经不知道说啥了,吾无语。
  
  当然了,开篇还是不错的,带着一种苍凉神秘的气氛,虽然这样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
  
  小说的场景描写,是费了不少笔墨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虽然时不时的为随之而来的故事做了一些暗示,带有一种附带上去的使命感。但从风格来说,语言没有什么特色,就像是教科书上看到的一样。这样的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同样贯穿全书,也就是说,你要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令人暗暗赞叹的词句是不太可能的。反而,你不断收获的是那种说教式的点评或者陈述,那是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感悟,赤裸裸的到处穿插。
  
  说到这里,担心自己的观点偏激了,可能因为才看了一遍吧?可是,真的没有意愿再看一遍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4#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早已事过境迁,很早读它,是因为他的推荐,后来只记得女主角的死,我记得那个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力量,是一个人慢慢被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所抛弃的那种荒凉,我一直在失去我的故乡,我爱那绵绵群山,却被对它的情感伤害,被这一份感情伤害,这是我要离开它的真实原因,再也回不去了,我不会再回去,他也不会再回去,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再有交集,各自寻着各自不清晰的梦,在越来越荒凉的路上,老去.
  
    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被一直坚持的原则抛弃,是很可悲的,我想,和现代社会的竞争原则一样,我的,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感情主线也最终必须断掉,不再拥有什么特别珍贵的感情,在这个充满了平凡的酸甜苦辣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现实中,伸手触摸对于自己来说可以达到的那个希望.生活的希望,那些好比梦幻一样的情感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化,在每一天的生活和现实中,我们都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人的状态,生存,希望,行动,生存....一天天,越来越接近真实.
  
    再看<平凡的世界>,仍然有感动,我不是一个会放大生活的不快而因此更加让自己不快的人,生活就是要忍耐和体味,而这本书,仍然充满酸甜苦辣,将一个个平凡人生的故事述说给人们听.
  
    我们知道生活总有不顺,人总有二心,还记得少平一次次为了别人的事情出头,一次次为了自己命运的改变努力,他的每一次行动都证明了生命的高贵,人的高贵,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和选择,少平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我深深敬佩他的地方.在我认为很多事情不值得做,很多知识不值得学的时候,重读此书,让我愧对自己的父母.
  
    我知道,他永远都不会再知道,曾今有一个我,因为这本书而改变,虽然我不能改变我的所有价值观,但是,在对知识的追求这条道路上,孙少平是我的榜样,而曾今那个我心中不会说谎的少年,也永远,是我的榜样,当我不够坚强的时候,你对我说的鼓励的话我都没放在心上,只在真正地经历了社会以后,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那一年,我已读过平凡的世界,为了这本有价值的书而改变,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我想,在某些时候,你也会和我一样,打开这本书,从这里找到力量和勇气,是的,我曾今爱过,痛过,离开过,没有抱歉也没有后悔,我只是这所有平凡人中的一个,也将拥有平凡的希望和生活,像少平一样,平凡而真实地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5#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平凡的世界》,莫名的被感动了一把!虽然这只是讲西北黄土地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几年中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我的父母们年轻时,那个时候我还刚刚出生,不过大部分小说中写的故事还是深有感触的。一部分是听爸妈说他们小学,初中及刚刚工作的事,还有他们印象中的那个时代:上学基本不怎么学习;要开一些批斗会,搞一些群众文化汇演;上中学时都要周末从家里带好一周要吃的伙食,一般是玉米面干粮,然后走十几里二十几里的山路上学;女孩子以劳动朴素为美,还有个老妈故事,有次她穿蓝色工作服上山干活,村里人应该是觉得好看就说,这小X和城里人儿似的了,结果这一下老妈就羞得不得了,回家就脱了,以后那件衣服就再没穿过。而另一部分就是切身体会了,那个年代的贫穷,乡村里的落后,老百姓的质朴,村里村外乡里乡亲的爱恨情仇,书中的一点一滴无不感动着出身于黑土地的我。
  
    书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从地道的老农民孙玉厚到一个地区的领导田福军,及他们的父母,子女,同事……平凡的人们都在那个纷乱的社会中忙碌着。我们不能说孙玉厚这一辈子就没什么成绩,虽然他没读过书,从旧社会像驴子一样艰难困苦的走过来,自己都没能给自己及孩子们打一口像样的窑洞,母亲生病了也没钱去治,只能天天数着孙子给买的止痛片,但看看他培育出来的孩子们吧:兰花:一个人就能默默撑起一个家,一心一意的爱自己的男人的好女人;少安:精明,能干,贫困让他能够很早就挑起大家底的重担,极负爱心的他关心着家里每一个成员,同时也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生活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帮助;少平,有理想,心胸开阔,热爱生活,用真诚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回报生活对自己的馈赠,即使是在那阴暗污浊的矿井中,除了牙齿外人的所有都是黑的,但他仍然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人性的美的光辉;兰香:刻苦勤奋,懂事体贴,大方得体,据说以后的事业还小有成就。这些不值得他孙玉厚骄傲吗?再看看这个一心为民的田福军吧,虽然官儿是越做越大,但他却把心放在的平凡老百姓的身上,为他们的吃穿住行这些不能再平凡的东西忙碌着,用尽了自己的心血,可能老百姓们觉得这或许只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我们却不得不感叹他的贡献的伟大!然而他却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错拿袜子当手帕的领导,一个在特定历史情况下彷徨痛苦的下属,让自己的老岳父只能于猫做伴的女婿,不能常陪在爱人身边的丈夫,和一个失去爱女的父亲。他是多么的平凡,平凡的可爱,平凡的让人有些心疼。还有那些在是与非、爱与恨中寻觅与挣扎的人们,他们内心那些或平庸或可笑的想法我们不也时常有过,那些纯真、那些热情、那些宽容在我们心底不也有着痕迹嘛!这不就是一个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组成的平凡的世界吗?
  
    书中那个历史已经过去了,不过这些平凡的真情却永远存在着,一遍一遍重演着,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有着努力生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这些都是和时代无关的,只有有了丰富的情感经历与人生体验才能读懂这本书。就像读朱自清的《背影》,于时代无关,同样小孩子是很难体会其中的深情的!于是在自己有精神的时候就多给身边的人一些平凡的感动吧,在没心情的时候就好好的睡他一大觉、或给自己放个大假,或者也像少平那样更努力的劳动,嘿嘿,自己给自己一些感动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6#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看书之前,是停电的晚上,听朋友简述的故事梗概,惊讶于孙少平命运的坎坷,就觉得他的人生毫无意义,给朋友说“我要是他就不活了”。朋友淡淡的回答说“所以才是平凡的世界啊!”震惊不小,终于把书拿来看了两遍。文字平淡,情节确是曲折跌宕,孙少平,让我感动,也为之扼腕,无奈之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7#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还依稀记得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这本小说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啊!那时候看的是盗版,字有非常小,我估计我眼睛近视有它的一份功劳!当看到最后结局,眼泪盈眶而出!我觉得我太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物了,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8#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山里,孙少平的父亲坐在田垄上静静地抽着自己卷的烟,飘飘渺渺的烟雾里,他浓眉紧蹙,想着少安砖场的风险,想着少平煤矿的黝黑,想着小女儿的学业,还想老母亲那孱弱的身体……等一下,他叹息一声,站了起来,捻掉烟头的星火,回到他的庄稼地里。不管怎么说,这个安分的父亲静静地从文革走了过去。命运的苦难降临在他身上,他好无怨言,默默忍受。或许在他青年时他也曾有过奋斗,不过,显然,他不具备脱离农民的狭隘性的资质。
      他的短浅的视野也如老母亲一样,试图用这种愚昧恐惧去阻止下一代高飞的举动。老母亲勤俭节约,少平买的西药她从不舍得吃,省点,以后再让给儿子或是孙子用吧?
      生活的苦难让身为长子的少安不得不停下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回家务农,年纪轻轻就担起起了家这个沉重的担子。但他的年轻,他的激情,他的勇敢,他的抱负,他的不满于现状,他的自尊让他拥有了一种魄力,敢打敢拼,勇于探索,正如他欲推行包产到对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的那种先知先觉。孙少安也正是从这里,再加上媳妇的全力的支持,他披荆斩芹,开始了他的不安分的计划,开办砖场。砖场的规模在扩大,其间出现了一次必要的波折,但这也使他的眼光得以见长,弟弟的指点弥补了他知识视野上的缺陷,成功时不至于有暴发户的那种盲目,有了利就急着为自己正名。值得指出的,有意思的是,少安的成功似乎与他妻子的理解,任劳任怨。这是母性之美,虽然她也有关于封建性的一面,却更丰满的了形象。
      在本书中,路遥设置了很多半知识分子的,也就高中生的那些一大堆的形象,这个的一大堆的形象都是为了来说明青年的激情,毕业后的各种境遇,他们本身的性格抱负造成了各自弯弯曲曲的人生轨迹。
      少平的大哥少安回家务农却没有停止追求,最后功德圆满;有点痞子气的金波当兵去了,为那纯真的爱情,单走青藏;少平的初恋情人,具有地主成份的,一心想翻身,迷心进入上级阶层的志梅,临毕业前因为行盗窃的勾当被揭露,其实关于她的那种强烈的自卑感,虚伪,这事是早晚发生的,两次的情感不幸,成为寡妇,最后与润生同归于好:润生,身子孱弱,生性较为女孩子气,最后开车去了,巧结志梅,安心平凡的过了;润叶,她的波折是比较大的,总的还是说她的善解人意,还有一点的后门关心,她还是有个幸福的结局的。这些年轻人的激情,喷然四射,但似乎都遇到了感情的阻碍,爱情,在所难免。
      本书最让人惊喜的是关于孙少平的理想的奋斗,他有哥哥有的魄力,他有哥哥没有的知识。特别是田晓霞的指引,使得他在一段段家庭的困难里奋勇前进。他说,趁着现在还年轻,在这个黄金年代里有其他年龄阶层所没有的激情,热忱,冒险精神。对他们来说,这个时候,不多经历几件事,算是白白来了人间走一遭,热血里的年轻人,谁愿意平平凡凡的走完这一生。为什么出生在农村里就不能奔走四方?寻求,探索,激情的燃烧,理想。任何一道,走出农村这个小世界,到外面看看。少平去了省城,扛泥包、帮人修窑口、进工地,这还不算什么。值得敬佩的是,任何一个苦难令人惨不忍睹的环境里,都能找到一个地方看书,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后来他进了煤矿,有了城市户口。他说,人并不是看位置的高低,最简单的说法是,是否过得让自己感到充实,没有遗憾。最值得关心的是关于少平的爱情,自古以来,风流才子的爱情老是十分的浪漫,在这里,也是一样。和志梅,是一种同病相怜,有点惨白的色彩,女朋友畸形的人生观里不免让人伤感。这也为后来,和晓霞的纯洁的崇高的爱情,埋下了个很好的理由。他们看书,论时事,晓霞用双手托着下颚看少平狼吞虎咽的样子的那甜蜜的笑容,到后山看晚霞。后来,晓霞出了事故,少平一番的思考回到煤矿,在平静地活着。我们都知道,少平的路还会更远,而不仅仅停留在煤矿路上。
      总之,少平他的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感动。他的不懈的努力,他的刚刚开始的人生轨迹,我相信都是当代青年人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年轻人嘛,没点追求,没点冲动那还是8、9点钟的太阳吗?
  
      我有时问我舍友他们大学准备怎么过,他们说要考一大堆的证件,这样以后比较好找工作,有较高的工资,不免伤心。
  
      平凡的世界,路遥的最后一本小说,我是先看完这本的,然后再去看他的其他、较早发表的小说,但却没了那种激情,因为思想上几乎都是重复的。可以说,他将对中国那个特殊年代的所有的思想精华全部融入这本书中。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个大背景下,小说显得有些沉重,让一个平平凡凡的家庭经历了这么个先苦后甜的过程,不是表达一种党的英明决策,而是彰显了青年人自强不息,不甘寂寞,用青年时期才有的激情和热忱去追求人生的梦想,去体验尽可能多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憨厚的老父亲这一代的受过驯化,接受命运安排的墨守成规的来说,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年青人的那种冲动,那种热血沸腾的生命,张扬的气息。当然,路遥显然太执着于追求,太过于理想主义,也有点固执。那种不同阶级的爱情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俗世的徘徊,我认为真正有理想有自信的人是不屑于做这方面的考虑的,对热血青年来说,爱情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虽然在最后作者有露出一点让煤炭工少平和省报记者省副书记的女儿晓霞结合的想法,但他还是不敢尝试,而是让精神的追求者梦幻般的消失在读者热泪荧光中,这让人有点莫名其妙,难道就是为了让他的妹妹来完成这一使命,那位未来的杰出的女宇航员。这倒是寄托了路遥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心,令人敬佩。最近神舟七号取得历史性突破更是让人欣喜若狂,热泪中仿佛看到路遥同志仰望星空的深思的背影。
      可以说的是,这书,《平凡的世界》讲述的确实是平凡的人生,平凡人唯一不平凡的是,如何维系自己的理想。路遥在向每个有猛年轻人发出呼唤:追求自己的梦想吧,多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要放弃。理想主义里,看到他一颗赤诚的心。
                            
       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9#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一本书是一个世界
  她是如此的生动让我这个躲在校园的学子
  深切的感受了生活
  我觉得这样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
  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每天都在上演
  只是换了外套换了形式
  每个人生活的背后都是凝聚了心酸
  对生活的敬重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敬重
  
  
  我很少看小说,但是很幸运的是
  一看小说,就遇到一本如此震撼的书
  为什么活到现在才遇到这本书
  我希望能遇到更多这么好的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0#
发表于 2012-8-29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受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很长时间我认为所谓名著都是比较难看的,因为从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来看,确实如此。
  
  改变我这个看法的,是初中我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当时是迫于老师要求读了这部名著,读了之后,我感觉到很不对劲,因为就我当时的水平,我无法理解它的内涵,可是它的情节很吸引人,这让我很困惑,因为按照我的概念,这不是名著的特征。
  
  80年代后期,中国的武侠小说特别流行,这与我们对于名著的误解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不是我们的语文书选了那么多的糟粕文章,又说是名著,败坏了名著的名声,绝对不会导致人们的恐惧,而转而读什么武侠、言情之类。这些作品,有几部上乘之作阿,武侠还有个金庸,言情小说那。
  
  在8、90年代中,有几部小说是可能人们读的不比武侠小说的少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一部。当我在中学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津津乐道一本小说,而且还不是武侠时,我那时很好奇是什么小说如此的吸引人。由此,我看了这部小说。之后,我重复看了很多遍这本小说。可能是我看得最多的小说之一了。
  
  提到《平凡的世界》,顺便说说《白鹿原》,如果把平凡说成是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一个社会写照,那么白鹿原就是清末到解放50年的一个社会画卷,从文学和思想的角度,平都不能与白鹿原相比,但是平凡的世界的流行程度比白鹿原好很多,这与平凡的世界的内容以及中国的环境很有关系。
  
  一个人很容易对自己经历的事情产生共鸣,而平凡所描写的社会正好是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事情。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标准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写法很平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故事,总体而言是一部比较简单的作品,不过我们仔细想想,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可分析之处。
  
  首先是关于孙少平的这个人,在这部这部作品中,这不是一个最讨人喜欢的人,不过,毫无疑问,他是主人公。当我第一次读这部书时,我感觉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矛盾,显然按照作者的想法,孙少平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物,也有点学识,可是从内容来说,他又是如此之现实,比如,把户口调到城边的那个村子,特别是当提到说那个村长本希望把女儿嫁给他时,作者说到,假如当时村长真的提了,估计孙少平也一定会答应的。这已经是再现实不过的。另外,在书中,其实作者是处处在替孙少平辨解,比如,孙少平离家出外打工,这件事情引起了他嫂子的不满,确实,我都不满,但是作者肯定是站在孙少平的角度。另外书中,对于孙少平的一点小小的成绩,总是感到异常的兴奋,比如,小时候参加演讲比赛,请田晓霞到家里,在团委暑假的工作,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在书里可是当作孙少平的闪光点来写的。
  
  另外,书中有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物,就是田晓霞,有想法,有活力,家庭好,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且他喜欢上了孙少平。相比而言,田润叶倒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这些事情的一个最好的解释,就是其实孙少平就是作者自己。其实这部作品是作者写的最好,也规模最大的作品,一个作家在写作时,体现的肯定是作者本人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有的是有意识的,而很多其实作者是自己意识不到的,这就是佛洛伊德说得潜意识。清华大学的蓝棣生写过一本《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就是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分析现代作家的作品,写得很有趣。我们来看孙少平这个人,我们把他想做是作者自己,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是一个有点理想的人物,但是在社会中做事,有总是想的很现实,其实我们社会中,那个人不是有点理想的,可是谁又不是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但是,作者的本意是想表现孙少平的,写他的奋斗的,可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孙少平的现实,以及作者对于孙少平的开脱,解释。这些,其实是作者对于自己的解释和开脱。
  
  当我们把孙少平想成是作者,田晓霞就很好解释,这就是作者的一个梦而已,所以当我们看孙少安与田润叶以及他后来的妻子的爱情,是如此的真实,有血有肉,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总是有些不象真实的爱情。我们在文学史上,总是看到公主嫁给穷小子的事情,这就是编这个故事的人的一个梦想。假如是灰姑娘嫁给王子,那么写书的人一定是个女的,比如《流星花园》,原漫画的作者就是一个女的。
  
  不过,作者终究是一个现实的人,所以,最后田晓霞只能仓促的死去,因为,对于作者这样一个现实的人,他根本无法处理让孙少平和田在一起。可是也不能分手,因为,这会破坏美好的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死去。一个现实的人是多么的无奈,当他在编织自己的梦想的时候,都无法不想到现实,我想,路遥让田晓霞死去的时候,一定很心痛吧。
  
  田晓霞在两个时期出现过,一个是高中时,一个就是后来两人的爱情故事。前一个田晓霞应该是现实的,而后一个则是作者的幻想,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他们两个看作一个人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15:15 , Processed in 0.051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