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1#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人,事,物,都平凡得不值得言说,那些是千千万万人身上都在发生过或者发生着的故事。某些用词也明显带有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略显浮华而幼稚。
  
  不过却能从中获取不平凡的养料,卸下满身的浮华,重新回归生活。黄土高原孕育出来的厚重感,是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和缺乏的。
  
  值得一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2#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如果要有这种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平凡的世界》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了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的与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叹,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用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有多数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常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读了这些哲理性的语言,过去曾经为自己不公的命运而怨天忧人,为自己悲惨的遭遇而伤痛,这些人生哲理使人醒悟,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不去生活,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读了这本书我再也不能用受益非浅来总结我的感受,其中的收获无法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我非常敬佩和崇拜作家路遥,他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留下的著作永远在人世间流芳千古,《平凡的世界》永远是矛盾文学奖作品上一颗璀璨的瑰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3#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很清楚,这本书是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出的,厚厚的三大本。原来打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解决它,但是没有想到一翻开后就被深深的吸引了,结果通宵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中午,连课也没有去上,足见它的吸引力。
  三年过去了,又在豆瓣上看见了这本书,不禁想写点什么。关于剧情说实话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可是依旧忘不了书中的主人公,少平,晓霞,安平,他们彷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浮现在眼前。在书中感受到一阵清新的乡土气息,那种生活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不了解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接近他们.少平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但是他没有屈服,而是努力的生存着,让我很敬佩。而晓霞,一个干部子女,生活条件那么好,却能够平等的对待少平,最后还成为恋人。最后读到晓霞死的时候,真的流泪了...看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吧.文中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安平,他原本也有机会求学,也有机会和润叶结为连理的,可是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不连累他人,他还是选择了独自承担一切,默默的支撑着一个家。
  我想,我还会再读一遍这本书的,那时必定会有新的感悟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4#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熬了会儿夜看完,不知道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整部书平平淡淡,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情节就这样缓慢推进着前进了十几年的时光。甚至在田晓霞死的那一段都没有把我的眼泪“勾引“下来,(要知道我可是及其容易被感动的)。那个时侯我甚至有点气恼作者看似平淡的文笔,为晓霞壮烈的死而扼腕,为他们的爱情痛苦。但不知为何,我依旧看的很上瘾。可能时代和环境的缘故,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几乎没有交集,最可贵的一点感受大概就是少平少安教会我的自信自强和执着吧。坦然地面对生活,不管是波折还是平坦,心平气和,不舍不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5#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学会了认字就学会了读书,但是不得不承认一路走来第一次让我觉得震撼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此也对路遥本人喜欢备至。那是我在高二的时候的国庆长假里,想起当时的情景真有一种焚膏继晷的感觉。因为这本书有三部,怕五天的假期时间不够用,况且当时课业也非常的多,所以日夜兼程的赶着看。但是我也很清楚的记得,也确实因为是书的本身吸引着我,我渴望知道生活的苦难究竟沉重到什么地步,渴望知道在苦难里的孙少平怎么会有如此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毅。在长假结束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沉浸在对路遥的赞叹中,虽然很大程度上我也不能将所有的感受表达清楚。但是有一种感觉是非常深刻的,我惊讶于为什么路遥可以用那么朴实的文字铺开那么宏大的一部书,为什么路遥可以把人物的心理理解的那么深刻。这应该就是作家厉害的地方吧,看的清楚才能写的清楚,看的清楚才能那么冷静的“记录”。
  
  记得前段时间还跟表弟说,你一定要读一读《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还得告诉我有什么样的触动。表弟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我总是很担心他走上不好的路,跟他讲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新意。想来想去,要让他知道人生的真实还是要引导他。他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又不在学校接受教育,再加上父母一纵容,实在很危险。至少从我自己来说这本书给我触动是非常大的,在准备高考的奋斗中也是一份激励。
  
  在读《平凡的世界》之前我也读过路遥的《人生》,大概是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我不能理解高加林对于爱情的反反复复,而是一味的不喜欢他对巧珍的辜负。因为巧珍的敢爱敢恨,她对高加林宽容,我的思想感情完全倾向于她,为她得到爱情而欢喜为她无奈的选择嫁给一个不爱的人而可惜。生在南方的我,不知道信天游给这些黄土高原上的人什么样的寄托,也不能切身体会出在窑洞中长大的滋味。但是我似乎很能理解黄土高原上白羊肚毛巾的踏实,还有与土地亲近的淳朴。现在在西安读书,不禁会想到如今在作家生活过的地方我是不是会更能理解作家当初的灵感,作家当初写作时的心情。
  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他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这些都是路遥的小说的特色。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的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探知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在他的作品里,总是离不开对土地的热爱,离不开劳动的沉重与人生的思考。而且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来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在他的很多的作品里都会有这样的情景,主人公对于劳动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有的甚至是将踏实的劳动看的高于一切。而当主人公把自己置身于忙碌而艰辛的劳动中时,也是表现他勇于面对困境的实际行动。
  
  比如《不会作诗的人》中的刘忠汉,始终都闲不下来,他白天的模样就是“满身冒着汗气,腿把子像安了发动机一样在有力地弹跳着”。他将“三赛”看成是浪费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构想怎么让百姓的生活条件更好。《痛苦》中的高大年在痛苦中用极大的毅力坚持学习,同时也做很多劳动:“他变得像个苦行僧一般,经常累得眼睛迷迷糊糊,走路摇摇晃晃,头总是有气无力地耷拉着。”文章的开头就引用了托马斯曼的话“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我想路遥是想说一个人在忍受痛苦的同时是需要拿出行动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不至于一直处于痛苦中,而当经历磨难之后,忍受过的痛苦已经变成一个帮你完善人生的关口,它的意义才会体现。也如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当小工,脊背伤痕累累,衣衫褴褛;也深入矿井下面,在极危险的环境中抗争。甚至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路遥有点过分太过狠心了,他怎么都不肯对年轻的孙少平宽容一点,一定要让他受这么多的苦。可是现实又会对谁宽容呢?我还感受到,正是在这些很少有年轻人能忍耐的艰难中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的用心。他的坚定的沉重的劳动和高质量的人生是等同的,只有踏踏实实对待生活的人,才能对生活有真实而深刻的感悟。
  
  同样出身于农村的我,对土地也是有着特别的情怀。记得有的时候父母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我总是跟去,虽然我的力气小得不能像父母那样劳作,但是我觉得土地实在是伟大:它可以使一点点大的种子长出丰硕的粮食,它可以用宽广的胸怀养活许多人,只要你肯付出辛勤的劳动。还有土地它也是温柔的,它任由你去拨弄,只有光着脚丫子走在上面你才能真正感受出它的刚强与仁爱。
  
  我想路遥的踏实,他在《人生》、《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奋斗,是一个承继了农民文化的表现。高加林是奋斗,孙少平也是奋斗,只有奋斗才能出人头地,但是要奋斗就会有挫折。而面对挫折所表现出的坚毅,正是农民的特质,不怕吃苦,不怕流汗,默默承受但同时又有雄心壮志。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同样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鲁讯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有太多他自己的影子,他的寄托,他的“苦难观”。
  
  16年前路遥的脚步永远的停留在我们现在踏上的土地上,我未曾见过他本人。他在照片上的样子看起来都是虎背熊腰的很有强悍之感,我常常觉得他强壮的身躯竟会那样早逝,生活实在是太残酷了。路遥他看起来是有英雄气概的,并且有征服欲。实际上他也只能这样,否则他便只能像黄土高原上的一棵杂木一样自生自灭。荒凉,落后,没有前途,这是他的环境。他要改变这一点,就得加倍奋斗,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甚至失败,所以他在非常繁重的生活劳动中继续着自己的“苦难哲学”。我想这种体验不只是路遥有,凡是这个社会的普通人,凡是生活在底层的青年,不管他是乡村的,还是城市的,他都会有,而且是不断地涌现。这些青年都会喜欢路遥,如果他们能够读到路遥,他们就会是他的基本的读者。路遥的书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并且舒缓了他们在奋斗中的孤独和辛酸。
  
   “路遥曾经在回顾《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平凡的世界》,曾经仅看过三分之一便把书稿弃掷一旁的一位编辑,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也发出“失之交臂”的感叹。路遥不为时髦所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再次攀上了艺术的高峰,历史和读者终于赋予了这部书真正的生命力。为了写这篇作业,我再一次捧起了《平凡的世界》,再一次被作品的宏伟气魄和深刻内涵所深深震撼。这就是路遥的气魄,路遥的风格,无论你读多少次,都不会有浮躁的感觉。尽管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快到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但是我觉得我再次翻阅它是对的,我又看到了坚强的面对挫折的榜样。纵使有很多人告诉我们要不屈不挠地昂首挺胸地正视困难,也比不上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产生的影响深刻。
  
  我也是青年,我也喜欢路遥,因为他的作品而喜欢他,因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朴实态度而喜欢他。受他的鼓励我将苦难不再悲观的认为是上帝对我的不公。我也曾经与大地亲近的在一起,一个人走在漫长的道路上,用幼小的肩膀渴望与父母一起担当生活的重量。在最苦难的时候流过很多泪水,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引用《平凡的世界》两段里话,“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做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这是孙少平与田晓霞在电影院门前邂逅之后,面对田晓霞对他评价时,他给自己定义的苦难学说。而另一方面,“她(田晓霞)喜欢孙少平的正是他不伪装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少平对于苦难有一种骄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生活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强大。”
  
  为了写这个长篇,路遥还实际踏勘过一家煤矿,那是大约在1985年清明节前后。有生活的体验不一定写出感人的文章,但是一个用简朴的文字写出深邃的文章的人,必定是对生活有独有洞察力,真正理解生活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6#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现实的生活就是那么平凡。正如作者所说:“生活似乎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圆。但又不能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会一直走向前去。”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生活的诠释和他那平凡的生活语言真的很真!曾经是完美主义者,看了之后变得越来越现实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7#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在昨晚熬到凌晨两点钟把路遥的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完了。两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仍然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并对两部书并非结局的结局充满了殷切的希冀与期望...
     《平凡的世界》的结局确实让我觉得很遗憾地就结束了这本书,也对主人公的命运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祝愿与遐想。虽然书是结束了,但这个平凡的世界并没有结束,还是会在我们的心中永存发展下去...
       在这本书气势磅礴地史诗式描绘了文革末期与改革开放初期黄土高原上双水村这个平凡的世界十年的人们生活中,尽管描述了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但由始至终我还是最关心主人公孙少平(也是大多数人公认的主人公)的命运,这不仅是因为这部书开头和结尾都是由他开始和结束,而是他的精神、品格以及他的命运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我...
       尽管这部生活长剧的男二角色—孙少安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对象,但他的人生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就能预料到他的结局。我就估计到他会在双水村干出一番事业,也预料到他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最终还是能从跌倒出爬起来继续前行。书中也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他办起了砖窑场,但也经历过那次烧砖失败导致他的破产,可是他最终还是解决了困难并大展宏图起来。在书中的结尾,他的妻子秀莲得了肺癌,书中并没有描写最后结局,但我们也估计到她将会死去,孙少安必定承受巨大打击(甚至比那次破产更加严重)...但愿我们的少安能从这次打击中走出来,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乡镇企业家...让我始终遗憾的是,他和田润叶到最后也再没有一次相见与交谈...
       然而,对于孙少平的结局,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发展。他是一个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因为不满足于一辈子在农村里做个农民,他毅然离开了双水村去“闯荡”世界。但是,到了城里,他既没关系又没技术,只能去当揽工汉,在建筑工地里做一些搬运砖头石块的工作,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筑民工...但他却一直保持他的精神世界昂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看报...在我眼里,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他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佩,而不应该只做这些埋没他、没有前途的工作...孙少平满足他的状况,我相信他不,尽管他觉得劳动光荣,精神世界很满足,但他应该更有进取心,而不愿意只做出卖体力的工作...书中也有提到,孙少平也曾经留意去学习匠工的技术,但我不明白作者在第二部中描述他还是一直做着搬运的工作,可能是因为要安排他在第三部中做挖煤工人的工作吧...
      是的,孙少平在第三部当了挖煤工人,谁都知道,即使在现在,也经常发生煤矿事故,可以想象当时少平的工作充满了危险与艰辛!我还是如之前那样希望,希望孙少平即使在这危险而又平凡的工作中,能有所出头成为一名工人领导之类的人物或调到省会中做其他工作,可是在书中的结尾他并没有选择靠关系而到省会工作,在受了如此的重伤并且导致他破相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煤矿工作,并认定他一辈子都将会跟煤炭打交道了...哎,孙少平!谁能想象,一位有知识有文化并热爱看名著小说、关心国内国外政治时事的青年,竟然在他几年的“闯荡”世界生活中一直跟其他文盲农民一样,在城里做出卖体力的工作呢?我为他的命运而扼腕叹息,仍然认为他不应该像一般人那样做一辈子挖煤工人...并不是我看不起挖煤工人,而是觉得少平不应该只是做这种工作!他是个有知识文化有才能的人,真的只能一辈子只做个普通的工人吗?书中有说,他复习数理化,准备考煤炭技术学校,希望他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光明的前途吧...书已结束,但少平的人生并未结束,有人认为少平在出去闯荡世界后缺乏上进心,甘于做一名普通的挖煤工人,所谓的闯荡世界却始终没有一番大的成就,甚至连他哥哥少安也不如...可是,我们应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少平的个人背景还有精神层面去理解少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少平没有上层关系,以他那不充实的高中文化水平要在城里做出一番大事业基本上不可能!正如这本小说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少平也只能活出他的一个平凡的人生,但是,他的精神高度却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虽然很多人认为挖煤工作低贱,但在他眼中,正是他这样一个平凡的工作,才默默地为人们提供了能源,才默默地为这世界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一直认为劳动是光荣的,只有经历了人生的痛苦挫折才会更珍惜平凡中的幸福,人生价值并不在于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而是要活得有意义,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做到无所遗憾!是的,我们应该理解少平,也不能对他过分要求,他始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习惯了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目光,以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去看待别人,总希望小说的主角能有伟大的人生或一番大的成就。可是面对《平凡的世界》,影响我们同时感动我们最深的应该是少平的那种不安于现状、自觉地艰苦奋斗与奉献、勇于面对生活以及乐于助人的性格与精神,而不应该过分地要求少平成为一名有伟大成就的人士。当然我也衷心祝愿,少平在煤炭事业上应有所突破,成为一名技术领导之类的人...
       至于少平的爱情,很多人不理解路遥为什么要安排田晓霞死去,可是我却理解。在一开始晓霞与少平恋爱时,我就一直担心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怎样呢?晓霞是大学生、省报记者,然而少平只是一名普通的民工,两个人的地位、职位太过悬殊,确实,门当户对,尤其是那个时代,父母压力、社会舆论...虽然晓霞和少平在精神世界是想通的,但只顾着爱情而不顾现实是不可能的,作者最后要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最后就是两者中选择了其中之一死去...哎,无论怎样,两人的爱情都是一个悲剧的结局啊...门当户对?始终是爱情到现在也要考虑的最现实的问题...小说结局并没有交待少平最后的感情归宿,但有人认为他会和慧英嫂在一起,我却不以为然。我始终认为,少平只是对慧英嫂存在一种作为弟弟尊敬照顾哥嫂的感情,而不会产生爱情,而他也一辈子不会忘记晓霞的,他会将晓霞埋在心底最深处,每年还会到那跟晓霞约定的地方走一趟...至于他的感情归宿,也许某一天,他哥会为他在村里找一个吧...
       在这里,我祝愿少平,他的精神以及性格都值得我们学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8#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在高中时读过,那时只是当作一个长篇故事来读,当时只是觉得故事写的很真切。现在大学毕业工作一年了,也开始品尝生活真正的酸甜苦辣,再一次读这本书时,孙家兄弟的那种坚韧、善良,面临困难不屈不挠、勇往向前的精神已远胜过它的故事情节,它给予我的精神激励让我能够从容平和的面对生活赐予的一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9#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时代,这套书是用十元钱,从旧书摊里淘出来的盗版,字体小,压缩版。看得热血沸腾,混身充满活力,想想如果去闯一番天地,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平凡的我,平凡世界里,平凡的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50#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一打开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尽管里面描写的年代离我有些距离,但是却让我产生很多共鸣。每天有空就拿出来看,脑海里经常不自觉就浮出里面的人和事。看到田晓霞去世的时候竟不忍再看下去。
       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人物情节非常鲜明,仿佛我就是亲身经历过。在艰难的一段岁月里碰上了这本书,是我的荣幸。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6 09:11 , Processed in 0.0559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