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1#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是我认真看的第一个大部头
  也是我几乎是唯一能够从头到尾看3遍的大部头小说
  可能精神的力量才是最能直达内心的
  这不是小说,当然也不是寂寞,是啥,我也不好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2#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本质上是一部励志言情小说的《平凡的世界》,他站在神坛上太久了。
       《平凡的世界》获得过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茅盾文学奖从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不值一晒的东西。作为中国最权威的一个文学奖项,却屡屡颁奖给一些二三流的作品,竟也让人觉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只能让人惊叹中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虽说如此,对《平凡的世界》获得这个奖项我还是无比认同的,最起码比授奖给某些阿猫阿狗要好,因为路遥的人品本人还是尊敬的。但是,伟大的人品不一定写得出伟大的作品。恰恰相反,道德高尚的人往往只能写得出二三流的作品,路遥就是。
         不否认,《平凡的世界》是真诚的。作者写作时间历时十年之久,基于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深入体验。《平凡》对跨度多大十几年的中国的社会,民生,风俗,心理,以及历次政治事件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记录。这种记录是生动,翔实而且是诚实的。但也仅此而已,《平凡》毕竟不是一片社会学论文。作为一部小说最核心的主题部分,《平凡》彻底失败了。构架庞大,人物众多,角色鲜明,本有成为一部伟大作品基础的《平凡的世界》,最终之成为了一部夹杂着言情色彩的励志文学。
         一部好的作品不但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要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可惜《平凡的世界》在这两项上都不及格。《平凡》的时代背景是中国七八十年代,只要是中国人就明白那个年代的意义。那绝对是一个非凡的年代,甚至是极端的年代,有无数的欢笑和血泪。这在作品中也有所反应。但是《平凡》对于那个时代却只做了一种细致但是浮于表面的描述,缺乏深刻的诊断,时代背景最终只成了背景。这有可能是作者出于政治因素的慎言,更有可能是作者本身能力的不足。路遥不乏采集素材的能力,却没有提炼深化的能力,既缺乏认识事物的深度,也缺乏对现实深刻敏锐的洞察。
  
         至于人物情节,或许是路遥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或许是出于对乡土的浓烈感情,笔端不自觉的有所美化,充满了一种革命的浪漫情怀。虽然语言上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惨烈的现实,长出的确是人物的一厢情愿,甚至是理想梦幻。我们看着孙氏兄弟的艰苦奋斗,看着一段段的凄美爱情,作者在作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的同时,却放纵了自己的感情,混淆了理想与现实的界限,赋予了作品过多的理想色彩。使作品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写实性。最终沦落为一部底层青年的YY史。没有了对现实的警醒与批判,就只剩下了麻木与欺骗。《平凡的世界》也最终汇入了中国主流文学的洪流。
  
         一部曾经让我感动如斯的小说,许多年过去了,现在重新想来,只能失望的写下上边几句话。也许是我吹毛求疵,强人所难。但作为一部享有盛誉的作品,细细分析来却只能让我失望。当然,如果把《平凡》拉下神坛,作为一部通俗作品来看,也许就有了平常心,说一声: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3#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看的这部书,至今印象深刻。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流淌着如此炙热的血液和动人的情感,悲情却不伤怀,执着而不任命,拼搏着走向前方,前方真的未知,前方可能还是悲剧,可是前方总有希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4#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读的第一本小说便是它,熬到午夜看少平少安。妈说那就是她们当年的生活。
  记得那时初一吧!震撼的说。
  喜欢这类有现实感的小说,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别人的故事里纠结着自己的心。
  想着他们,会有前行的勇气。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让人有远行的冲动…
  总之,很喜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5#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我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共鸣就是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心太软》这首歌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当时买了一本任的磁带在家中一遍一遍的重复听,一页一页的翻《平凡的世界》,一天一天的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在有一天,心中有一种酸酸的感动,眼泪直转,兴奋、感动在那一刻全都涌出心头……      还记得当时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是用一个很简陋的随身听,好像就是100多块钱的那种,而且当时上面放磁带的盖子都已经掉了,我自己在家中找出一个磁氧体喇叭,很小的那种用导线连接出来的外放,然而就在这样简陋的音乐环境下至今的唯一一次读书读到控制不住,人生真是奇怪……        后来回想起来看书这种事件环境、心态、以及那个阶段的身体状况等等因素真是缺一不可。      现在的后遗症就是每次看到、听到《平凡的世界》就会想起《心太软》或者听到《心太软》这张专辑中的任何一首就会突然想起那段时光,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等等等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6#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奋斗史,不是我们这个浮躁的年代,而追溯到这个年代的开端,70、80
  那时候的我连懵懂状态都未曾进入。俗称中的80后,未曾经过过那个动荡的年代。而对我们来说,似乎不管身处在哪个年代总是会有这各自的烦恼。
  哪个年代的烦恼是什么,户口,阶级,路线。爱情是两小无猜,是坚定不移。是老婆孩子无炕头的甜蜜。那是一部属于哪个年代的奋斗史,即便现在已经有些许out,但是总是读来,还是一部上乘的小说。
  这个年代,被赋予了更多新的东西。我们所担忧的不是户、阶级,这些今天看来有些形而上的内容。而我们似乎也错过了一些青春、一些朦胧的甜蜜。
  这一代的烦恼,比天高的房价,毕业就是失业的困境,速食的爱情等等,想起还是那句话:生活就是强奸,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如果我不能让房价降下来,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赚钱,多增值,赶上那飞奔的房价。生活总是你是那凶暴的强奸犯,我也决定好好的享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7#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书中的孙少安从农民到创业者的艰辛,当中的挫折和彷徨,把平民的心态写的很真实,我想这正是本书的成功之处;不管是少安还是少平的在情场都不是很如意,也许这是他们的命该如此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8#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很讨厌那些用解剖刀一样的语言把此书披的体无完肤的家伙。
  
  我并不觉得这部书很强大,但我承认这是部好书,一部在没完全成人或者没完全变成非人时可以读的书。
  我不知道路遥自己是不是觉得写下了煌煌巨著,我只知道他曾经惶惶地拉着人说,你知道么,田晓霞死了。
  
  我感到这本书可以成为离乡者的圣经,如果离家千里的求学的孩子在铁架子床头能摸到它,如果窗外灯火辉煌的工地边缘临时工棚的破棉絮底下能找到它,那该是一种多么大的安慰和充实。
  
  我这样说显得很虚伪,因为我是个从没离开家乡的孩子。可这本书让我坐在床上想念我的家乡。
  我知道总有那么一天,我必须想念它。因为即使我一直不离开,明天的这里和昨天的这里也会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我讨厌这种生活,又习惯了安逸。我该感恩,我一直呆在原点,躲掉了整整一个大圈的人生里程。
  点子里躲着的人和圈子上挣扎的人的区别是痴肥的自我消耗和疼痛的血花绽放的不同。我们总往宇宙虚空摸索,总是忍着相思和歧视打拼在异乡都是挣出点子的欲望在驱使。
  
  我很敬佩孙少平画的这个圈,但我不喜欢他。
  我喜欢的金波本该死在点子里。
  田晓霞的光芒太接近神。
  其实换一种天气,王满银就该是个偶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9#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段时间..确切的说是这一周多的时间..每天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那个不平凡的世界中..被那些时代浪潮中的普通人们感动着..震撼着..也许这种很内心的感觉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出来吧..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人物也似乎就是近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们..也许生活会比我所触及的下层和艰苦..可一切的感受却是那么的真实..
  
  第一次知道了小说有一种描写方式是"全景式描写"所有的人物背景交代出来..再把作者带到这个全景中..去目睹周遭发生的一切..此时我不再是一个读者..而是农村的一个孩子..与主人公一同成长..一同经历的孩子..
  
  故事还未看到结尾..其实结尾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故事并没有讲述他们的一生..只是选取了时代最为变迁的那十年..未来是怎样大家无需猜测..在最艰苦的岁月中他们坚持了下来..在自身的矛盾与挣扎中选择有尊严有追求的活着..少安用实际的行动给予人们希望..而少平在此之上还有更为深刻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
  
  孙玉厚一大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全家人齐心协力操持那个破家..每一个人都真心的为家里人着想..亲情的浓烈比得上任何一杯佳酿..少安从13岁扛起家庭的重担..生活的重担不允许他能够突破自己农民的包袱..于是他辜负了对他一腔热情的润叶..让这个可怜的女子踏入了婚姻的不幸之中..永世不得翻身..而润叶却又那么固执..仿佛此生此爱只属于少安一人..庆幸有李向前那个和她一样对爱情固执的傻子对她矢志不渝..晴天霹雳的一场车祸反倒让名义上的两夫妻的心从此走到了一起..再说说少平..在家里他懂得作为次子应该担负的责任..在村里他知道一个庄稼人的孩子应该怎样成为村民眼中一个不错的后生..而在学校..在晓霞面前..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知道他不会是一个甘于与黄土打一辈子交道的人..他要创出自己的名堂..他要让书本的知识变成现实的动力..没有什么是比内心的充实更让人雀跃的了..他注定是一个思想丰满的人..才更能面对生活的磨砺..书中还涉及到了大大小小的干部群体们..诚然..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当官儿的们..看他们的变迁与沉浮..思想进步的田福军..保守落后的田福堂..兢兢业业的乔伯年..包括村里的各个大队长等等太多了..也不是一个两个形容词就能把人物性格概括得了的..还有书中一些生动的龙套.."革命最积极"孙玉亭.."秦腔大王"田万有..傻子田二..还有是非多多的王彩娥..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把每个人物勾勒出的模样淡入再淡出..嘴角微微上翘..细数每个人的人生..
  
  上面谈了我自己的观后感..下面粘贴一些官方的内容..日后若是记忆又衰退了..还能给自己提个醒..
  
  
  故事梗概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两人不好继续保持互相爱怜的关系,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 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 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 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的又将是怎样的生活呢?……
  
  小说篇章年份表:
    
  
  
    1975年2.3月 开篇
  
  
    1976年 第一部三十二章
  
  
    1977年 第一部四十二章
  
  
    1978年 第一部五十三章
  
  
    1979年 第二部第三章
  
  
    1980年 第二部第十一章
  
  
    1981年 第二部第二十八章
  
  
    1982年 第三部第五章
  
  
    1983年 第三部第二十四章
  
  
    1984年 第三部第三十六章
  
  
    1985年 第三部第五十一章
  
  
    1985年春 小说完
  
  网上评论(转自天涯:西风飘絮):
  
  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平凡的世界》或许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百读不厌的好书!
     有很多学者给着它这样的评价:“中国五十年的乡土文学,只有一本《平凡的世界》”,此话虽然有夸大之嫌,但是,这本书无论是关于乡土风情的细腻描写、还是乡土人物的灵活刻画等,在中国乡土文学长廊中都有着不可抹煞的一席之地!
     乡土的描写,不应该有那么多的负累,而是应该有更多宽松的、真实的元素充实在里面,并且作者能够和阅读的人一起享受到这种乐趣!
     《平凡的世界》一书以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为着眼点,通过对孙、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开来,由农村互动到城市,从文革后期跨越到改革开放前期,作者难能可贵地向我们展示出一幅从1975-1985年,历经十年的乡土画卷。书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中国乡土的沧桑变迁无不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透过表面描写去挖掘该书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一种关注:关于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挣扎!
     通读全书,作者的文字描写极为朴实,没有一丝的华丽和矫揉造作,书中的描写来源于本本分分的生活,这是该书获得成功之处,书中,尤其是人物刻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热泪盈眶,无语噎咽!是的,他们从书中读出了自己,读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找到了藏匿在书中主人公后面我们自己的影子!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又映现出平凡,书中不仅仅有着乡土人物的苦难成长历程,更表达着普通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书中主人公在面对艰辛坎坷面前暴露出那种不屈的高昂斗志。
     这本书启蒙着无数即将或已经踏上社会青少年前行的方向,关于善良、关于追求、关于真诚、关于拼搏。作者通过普通人物命运的描写一味地强调着“不惧怕艰辛的人生才是壮美的人生,不屈于逆境的灵魂才是高昂的灵魂!”这样的伟大主题!同样,这本书也给研究乡土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平台,怎样的乡土才是真正的乡土,乡土并不一定就是沉重、落后,乡土也有着自己繁华,乡土深处的善良、包容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用心体会。
     作品的描写时缓时促,但是,我们每个读者却都能跟得上,作者通过淳朴的文字引领着读者在城乡之中来回穿梭进进出出,对于书中文字的描写,作者拿捏得很稳,几乎覆盖到了每一个读者的感受,作者笑的时候我们也跟着笑,作者流泪的时候我们也会潸然泪下。作者知道我们读者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有着这样细微的洞察力和感染力。
     年少的我们为书中男女主人公孙少平和田晓霞恋情的有缘无份而泪眼婆娑;也会为傻子田二、二杆子王满银等等小人物生活中夸张的的举止而忍俊不止;也会对于那个在大跃进期间意气风发、牛气冲天扬言要在三年之内把 荷马 踩在脚下的老诗人的愚昧而哭笑不得;更为书中主人公在命运中的不甘俯首而荡气回肠。
     一场大水冲走了很多读者的眼泪;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勾起了无数人对西部草原的向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革大潮将我们每个人都席卷了进来。如何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向和面对变革所应有的心态,成了现代人不得不去用理性思考的东西
     也有人,说过这本书有片面的“理想化、平庸化”,但这正是作者写作的意图,力求表达出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感情,只要我们能读透它,知道我们将会从书中得到怎样的共鸣,那么,这本书就算完成了它的文学使命
     是的,作者路遥已经逝世很久了,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其女关于父亲路遥的一篇追忆,不禁唏嘘!天妒英才,路遥走的太早了!不过,能留下这本《平凡的世界》予人世,这对作者、对普通读者来说,都已足矣!
  
  
  官方评论: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旧式价值标准的取向(第一部)
  
  在孙家两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样做人的标准,如何处理周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的取向。假如说孙玉厚身上旧式农民的素质还相当浓重,立身做人的标准基本上不脱离长期渗入心里深层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实。那么他兄弟孙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农民那种无知和狭隘的头脑,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气候纠结在一起会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至于孙家的第二代两兄弟,尽管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影响也确实对他们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时代的转折,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对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对未来的途程有了困惑。
  
  对于新的价值标准的选择(第二部)
  
  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充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第三部)
  
  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
  
  Ps: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这篇随笔是路遥去世那年(1992)春天完成的,记述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虽是一篇随笔,却是我们了解路遥当年写作的一扇窗口,期间发生哪些故事,走过了哪些历程,这篇随笔像是记日记一样很形象的记录了下来,艰辛与痛苦,激动与泪水……
  
  http://www.cnread.net/cnread1/xdwx/l/luyao/lyqt/001.htm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30#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孙少平和孙少安,同样面对艰难的生活,一个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一个只剩下理想泯灭的痛苦,完美的田晓霞,执着的金波,田润叶,孙玉厚,田福堂,田福军,那么多鲜活的人物,一方面是完美纯真,一方面是世故圆滑,让你看尽世间百态,震撼你的心灵,引导你重新审视真善美的标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9 19:30 , Processed in 0.0477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