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 0
|
國學概論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don—s
一、孔子与六经
易经与孔子无涉。春秋则虽有功于文献,然粗略简陋,无三传则无以彰显。诗书历久且经秦火,散佚实多,已非原貌,故言孔子删诗书则证不可循,而诗书亦不足以为万世常法。礼乐本无简策,书即是礼,诗即是乐,故古书约而言之只是诗书两端。
将春秋与诗书礼乐并称始于孟子,成于荀子;而以易为六经之首则实是阴阳、道家所为。
二、先秦诸子
礼崩乐坏,贵族统治无以为系,王官之学衰而诸子兴,是为平民阶级之觉醒也。孔子开诸子学之先河,亦是诸子所由出。自此以往,诸子学分为三期,孔墨一也,孟庄二也,荀老申韩三也。此外别有阴阳家一途,杂糅儒道,盛极一时,影响汉代学术。
三、秦汉
秦焚五经,不及诸子书,盖因诗书多讽讥,且以古文传。
及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古文经始成显学,然汉儒多本诸子今文说古文经,尤其以阴阳家谶纬之言释经,失先儒本义,更无论儒学复起定于一尊。而古今文之争实争利禄、争制博士,而非学术之争。
故而汉代学术或流于迷信荒诞不经,或尊古卑今专事章句。王充著《论衡》疾虚妄以矫世,开一时风气,而其重心知主命定又开后世学风之先河。
四、魏晋隋唐
魏晋精神只在自我觉醒,无名无累以求真我。不得以末流之弊,追贬前贤也。而经学注疏尽是佛老之言,释家东传至隋唐乃大盛,亦是此间大事。
五、宋明理学
宋初三子(周敦颐、张载、邵雍)好究宇宙本体以推之人事,其思想受方外影响甚大,尤合于释老阴阳家诸说。
二程异于三子,别开气象,鞭辟入里,不尚玄言专事真修,于三子只取《西铭》一文而已矣。然二程虽皆主诚敬存之,万物皆备于我,而路径有异,明道持敬,伊川致知。
朱子学近伊川,重致知格物,注四子书,至是理学极盛。当其时,陆陈叶与之争。陆象山学近明道,重向内用力,不尚外求;陈亮尚事功而有不着实不适用之讥;叶适精辨学术,于曾子、孟子、子思皆有所讥。
阳明主诚意、致良知、知行合一,一以贯之,至是综汇理学,如江之赴海。
六、清代考据学
黄梨洲长于史,“重性命必究于史”,开浙东学派。王船山长于哲理,颜元讥讽章句之学。顾炎武绝心性之言,倡“经学即理学”。
清初四家博综经世,至乾嘉承平既久,经世复兴之志渐弛,而文字狱大兴,学者结舌,学术遂转向考据一途。顾炎武遂受乾嘉学者推重,开汉学之先。
汉学分为两途,一以惠栋之苏州学派,重“易",惟汉是尚;一是江永、戴震之徽州学派,尤重治礼。戴学博大精深,恶宋儒以意见说理,著《孟子字义正疏》,欲以训诂考据以通经达义,至是汉学大盛。
然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言”六经皆史“,讥前儒徒知抱守残经,不闻事务。而后今文家复起,如龚自珍、魏源皆以经术作政论,至康有为以今文公羊学倡变法维新,乾嘉以来好古之潮流遂断。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4:32 , Processed in 0.41930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