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1#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摘自:http://blog.sina.com.cn/ziguang0424
  
  毛姆是一个好的叙述者,他总是不忘提醒读者自己的真诚,把每个你会猜疑他耍花枪的地方抢先一步暴露出来,一脸无辜的表情让人不忍心戳穿;也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读者们的阅读习惯,故事前后安排细微精妙,每章都尽可能的短小精悍,并在让你在读最后一句话时被牢牢抓住,不忍释卷;电影般的画面感不断在现在和过去之间闪回,时间跨度又宽广深邃,不期间让人读得叹为观止,却一气呵成。  
      但是好的叙述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不仅要真实可信还要跌宕起伏,中间穿插读者们喜闻乐见的奇闻异事和引人入胜的心理剖析,这个故事的基本元素,在高更的身上略有闪现。敏锐如毛姆,一旦发现便成了一篇动人小说。只可惜有的时候过于精明的费心安排和一定要把“真实”二字突出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状,让人感觉有画蛇添足之嫌:就好像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定要给西红柿大大的特写,生怕影院太黑大家看不到,反而让大家胃疼。
  
      这些撇开不谈(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毛姆对艺术与艺术家的观点是通篇亮点:艺术之伟大在于它创造的过程,在作品被创造完成的那一个最光辉的刹那,艺术品脱离了艺术家的意志,成为了蛇褪下的皮肤,从而进入了别的操作系统,开始与艺术家陌生甚至对立起来。真正的艺术家的执着地对自由和美穷追不舍——那种呐喊似的表达自我方式才是艺术的核心,而对待作品,故事的主人公艺术家斯特里克兰德贱卖、舍弃或焚烧(不知黄永砯一行人组成的“厦门达达”,在80年代中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焚烧的事迹,是否有所从此小说中得到启发)。
  
      另一个毛姆表述的重点是:斯特里克兰德对平凡生活的鄙夷和不妥协态度令人瞋目结舌,也令人佩服。他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个性从内省中汲取养分而生长,真诚直率而残酷自私,不靠人情世故和世态炎凉的积累沉淀。或许这是一个在充满物流而缺少创造,充满政治而缺少自由,充满繁忙而缺少自省的世界的一种彻底反叛。但是这一种品质在外在世界过于诱惑和可怖的现代生活中尤为可贵:恰恰我们都怯懦得敢怒不敢言,敢于批判而疏于对抗;或者低头彻底被大千世界舒舒服服地收买;所以像斯特里克兰德一样的人为我们所膜拜热爱——他们一言不发地,砸碎虚伪世界的大门,不去回头看身后人一先令买了几个牡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2#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思特里克兰德,还是他的原型法国19世纪印象派画家高更,都给予人们矛盾的形象。但不能抹去的,是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异化、鄙弃苍白乏味的现代文明的精神。美丽的塔希提岛,让他们找到了灵魂的安息所。艺术有生活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反之亦然。但绝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我惊叹作者把对不同人物、事件的看法、议论自然糅合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既不枯燥又深受启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3#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讲到艺术我总觉得太玄乎,我不介意了解一下,到底是如何玄乎的,但对那些玄乎的逻辑总是将信将疑。我基本上还算是抱着很大的善意…和谦卑的吧,虽然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冷嘲热讽讲几句酸溜溜的挖苦话。
  
  毛姆的故事讲的倒是很平实,可是故事里关于艺术的那些逻辑我仍然是,疑大于信吧。偶有一些觉得很有道理的,比如人们经常说的“这世界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被广为传诵,用的是非常庸俗化了的解释。“美”这东西有一定的客观性吧?一个人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他东叹一句“啊这个真美”、西叹一句“哪那个真美”就长眼睛了吗?是不是真的有一些“大美”的东西存在,否则艺术家都在干些什么呢,大家都随随便便在身边找到那么多美,这也啊!,那也啊!,啊啊啊,多么美啊。
  
  不讲那些油污的虹彩、溃烂的脓疮这些极端的例子吧,为什么这年头很多人对着一片破破烂烂杂乱无章的旧房顶、平淡无奇的农田水沟就能感叹个不停呢。这会不会正是件好事,说明人们非常善于发现美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是掩饰自己的鉴赏能力低下而已?
  
  还有美的创作过程,我们也听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享受创作的过程”云云,王小波还说“别人的痛苦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呵呵。作为一个很土的理性人,恐怕是很乐于接受这种逻辑的。那么还有一些神圣化艺术的同学们,乐于将艺术的创作过程描述得艰辛……和偶然,所谓偶然,大概还得等待神启吧?象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那个最后被鉴定为“伟大”的画家,他被魔鬼挟持着到底是想表现个劳什子玩意儿呢?毛姆说,他想用绘画的手段(而他掌握这种手段显然又很拙劣)表现显然更适合用文字来表现的东西。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人性的半人半兽?原始的野性?我快看完了,仍然是一头雾水,,究竟是什么东西,脱离了高超的表现手段仍然能够显示出它的伟大的,这到底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呐?!我真是太TM愚钝了啊。
  
  那么艺术家创造美的过程究竟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呢?
  
  关于这位思特里克兰德同学,我倒是找到我跟他的一些相似之处的,比如对环境、饮食、健康漠不关心,对别人不怎么在意,但问题是他有神启,我没有。我成天把过剩的精力使在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上面,折腾电脑、折腾手机、折腾电子书、折腾房子,找不到折腾对象了就特别焦虑,呵呵。
  
  零零星星想到的还有以下几点:
  
  ·故乡和他乡的问题。他乡是故乡的医生VS海上钢琴师。
  其实什么乡都无所谓,心灵的适得其所才是关键。
  
  ·艺术应是主动选择。那个船长,在一个荒岛上建设自已的生活。当然他不是象鲁滨逊那样是独自一人被迫建设的。呃,多少有一点被迫,因此他们都程度不同地归功于信仰。不过我不是谈信仰,而是船长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作品,本质上与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是相通的。我有一个想法是,所谓艺术,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的主观性,我们说某处自然景观好象艺术品,正是对人的主观力量的致敬。主观意愿是一种可贵的选择,再没有十足的理由的情况下,yes,I do。那种“不得不如此”“别无选择”“被魔鬼攫住”的情形反而没什么可珍贵的。这种情况大概就是被称之为“命运”的,命运不是可珍贵的,简直是可怖的。醉钢琴这一段我深有同感“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也正由于敬畏,我简直不愿意相信。所以“疑大于信”吧,呵呵。
  
  “生活是虚无无意义的,唯能给它带来意义的,仅仅是选择这个动作本身”。命运也是无意义的。
  
  ·艺术生活和艺术品生活。生活也可以是艺术的作品。庄雅婷老师有一篇讲艺术人生与艺术品人生的《艺术卧底生活》,说的是艺术生活不是艺术品堆砌出来滴道理。换一个角度从创作的角度说吧,艺术的对象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想不对的。倒是创作过程和最终成果,毕竟还是有高下的,抹杀差别俺是不同意滴。
  
  ·建设自己的艺术生活。带着镣铐的舞蹈,压迫之下的智慧云云。看了《月亮和六便士》,看了《在路上》这些书,即使与我的理想爱好不甚相符,仍然是艳羡的。在我们这片拥挤而戒备的土地,任何精神上自私的梦想(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都殊为不易--实质性的不易,不是坚强和忍耐足以克服的。前阵子看到豆瓣推荐,有人在策划自己海边的隐居小屋,竟然还有抵抗系统和逃生系统!
  
  也许不久将来我有能力了,去建设建设我家山上。征地过后剩的不多,也还有一点。俺是个心灵手不巧的同志哈,动手能力极差,小时候做的风筝、天灯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这真是个大问题啊。种种设施、景观、能源、种植……都是实打实的技术流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4#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四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十四
  有人也说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但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说来,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相信别人都看不出来他们的怪异的想法;最甚者也是因为有几个近邻知交表示支持,才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如果一个人违反传统实际上是他这一阶层人的常规,那他在世人面前作出违反传统的事倒也不困难。相反地,他还会为此洋洋自得。他既可以标榜自己的勇气又不致冒什么风险。但是我总觉得事事要邀获别人批准,或许是文明人类最根深蒂固的一种天性。
  
  十五
  女人们总是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她们的这种偏好叫我实在难以忍受。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们不愿意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把演出这幕好戏的机会拖得太晚。
  
  十九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四十一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
  
  四十三
  小说之所以不真实正在这里。一般说来,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少数男人把爱情当做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子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到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把自己的不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间隔里,在进行一种活动时,可以暂时把另一种完全排除。他们有本领专心致志进行当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如果一种活动收到另一种侵犯,他们会非常恼火。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5#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毛姆的本意大概是:许多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
  
  男主人公的名字实在是太长太拗口,斯特里克兰德。我简称这斯。
  
  这斯是个既不是人又伟人的角色。我最好奇的是他到底是真的还是装的。对于这本书,这个角色的分析已经有不少伟大的评论家和伟大的网络人士赶在我前面汲取了这种荣耀,我作为一个本来就表达不好的人,就不和他们抢了。
  
  我的确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不少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某一方面卓越了,无论你再混蛋,你依旧是个伟大的混蛋,一个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原谅甚至大家都抢着去理解抢着去原谅的混蛋。
  
  我承认这本书我是跟着drunkpiano的风看的。我同它不是自由恋爱,不是我在茫茫书海中蓦然回首它在灯火阑珊处我一个花前月下给它降服然后觥筹交错与之产生爱情结晶的那种浪漫。而是,它被介绍,我去相亲,结果发现这真是个大美妞,我上去啪啪亲了两口觉得真是臭味相投就依然觥筹交错与之产生爱情的结晶的那种婚姻。
  
  你知道毛姆有多伟大么?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毛姆不像是别的作家,坐在打字机前面精心安排一场演出给你看。毛姆大概就是在上厕所便秘或者拉稀或者吃了满嘴油弄了满手腻的时候,在纸上写几句出版商都很难辨认的字迹。但是伟大不是装出来的,高手都是蒙面的,最后出场的,不装逼的,拿把扇子就可以劈人的,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定赢地满盆满钵的人。
  
  其实毛姆长相一般,矮个子,有口吃。最终,往往这种现实中不完美的人,才能写出那样一部阐明梦想至高无上的小说。为毛天才总是在现实中不得际遇之士呢。
  
  回到主题。当一个男人突然一下子受到了理想的绑架而觉得自己必须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月亮。然后他就那么毅然决然地奔向嫦娥,他才不管他能跳多高,他要扔掉多少,他用什么交通工具。他只知道,他必须到达月亮,不因为什么,又因为他必须画画。他啪嗒一声,把那六便士扔掉了,才不管它滚到那条水沟里,它到底能买到什么东西,这点镍铜之前的遭遇如何。
  
  用DP的话说,别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梦想,而他,却那么硬生生地被梦想击中,毫无还击之力。
  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梦想之中挣扎。天知道他在作画的时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仿佛被神笔马良附体一般?还是纠结不堪在凑颜料?他对自己唯一满意的一副作品诞生在结尾的那栋房子里面。而他平日里,手握着画笔,身中梦想的银色子弹,他是否能够理解自己,他是否在饱受生理摧残的同时还要受到无休止的心理摧残呢。
  
  这种人的生活:让人摸不清头脑。让人需要跳出自我意识的平台去看待。他活在另一个层次。
  
  如果还不能想象这样一种人生的话,那么类比一下,就是,我突然某一天连手机也不拿,仅仅身怀100块钱,跑到了斐济去种植水藻。
  
  其实这个类比不够震撼,那就是,我突然某一天穿着睡衣拿着10块钱,偷渡南太平洋一个未命名的小岛上,不管现在的一切。我开始从事编织麻袋的行业。50年之后,我编制的每一个麻袋,都要价4千万美金。因为世人从来不知道我编织的麻袋是如此地震撼,很多人后悔当时没有向我索要一个签名麻袋,这样他们现在一转手就可以在上东区买一栋房子。也有很多人后悔当初为什么指责我不要学位不要父母不要男朋友甚至不要自己的孩子滚到那个赤道上的小米粒上去,但是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表示:其实他们一开始就看出来我是一个编织麻袋的天才型少女,他们一直很支持我,直到我终于舍弃一切去编织麻袋,他们都料到我总有一天会编织出世界上最美好的麻袋。
  
  
  其实我多么想得到那个月亮,但是你们知道的,我是真的舍不得那六个便士。
  
  有多少人能抱着成功or成仁的心态在做事情。把自己逼急了,人品坚实点还好,今后还可以拿这种故事来炫耀自己曾经那狂妄的年少多逼;万一人品没有那么坚强,…… 要知道,李宇春不是处处帮得上忙的。
  
  那必然会思考:有没有可能把月亮上了,六便士也收了呢?
  我觉得:不可能。
  因为就算3P,也得根据一对一的原则,是不能双管齐下的。
  
  所以,要舍得,扔掉那个小便士吧!反正我们都很舍得抛弃自己的小便,那么抛弃小便士也不会太难嘛。
  
  我还没有到达这斯的那种抛弃人性的地步,我也不可能到达。因为我怀揣数以万计的人性,重达53公斤的人性,也就是说我很有人性。一个很有人性的人怎么能够做出把人性扔掉这么没有人性的事情来呢?!
  
  有多少人一直在脚下捡着便士,却根本没有抬头望见那个月亮。
  有多少人盯着遥远的月亮,却弯下身捡起了地上的六便士。
  有多少人一辈子盯着遥远的月亮,最终还是弯下身捡起了地上的六便士。
  
  所以我强烈号召自己,要丢掉一些应有的人性,因为我想要的是月亮,不是香蕉或者脸盆。就好比我想要哈利波特和我结婚,但我绝对不希望嫁给雷德克里夫一样。同时,我在这里也强烈号召大家,还是不要随便丢弃自己的人性,万一被我踩到了,我会直接爆掉你的人性。
  
  其实我在讨论一个悖论。
  最好的结果就是:我坐在小月牙上,龇着牙,捏着六便士,看着那颗小地球,把六便士移到眼睛前面,叮,把地球给遮掉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6#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超爱这本书。
  是这书给了我继续坚持理想的力量。
  为了心底的渴望,不去在乎那些狗屁道德人际关系等等。
  只有强大的内心能促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7#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毛姆太有名,这书也太有名。有名到我以为自己曾看过,事实是没有。
  对于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不能喜欢,但不讨厌。我更愿意“注视”这个“抛妻弃子、夺朋友妻而又伤她心至于死”的男人,如“我”一样。这是个简单的人,过于冷漠决绝的姿态实在不美好,但对自我和他人的完全坦诚、追随梦想的勇气和耐力平衡了这一点。
  幸福是什么?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这一生算值得么?(虽然是虚构的)身后成名,(虽然随火而去但得到作者充分肯定的)塔希堤岛上热带雨林中那一屋子如梦似幻的美丽巨作,让情况变复杂了。作为问题的回答,我更喜欢第五十章里放弃圣托马斯医院有前途的职业到亚历山大港做检疫员的阿伯拉罕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8#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思特里克兰德在中年突然抛妻弃子,别离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摆脱了繁琐的世俗,去追寻自己心中的创作欲望。在外人看来这种行为是匪夷所思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被社会化了,个性已经被磨平了,却而代之是世故的“成熟”。一切在思特里克兰德看来都是无意义的,只有通过绘画来表达心中的所不可遏制的欲望才是唯一有意义的。
  这是一种纯粹的人生,只有极具勇气的人才可以真真正正的做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9#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书评,感受略多而已。
  事先声明真的不是书评,有的只是被书的某个角度引出话题而已。
  
  【1】关于高更
  
  初略故事梗概,无论谁都会第一想到高更吧。
  
  初中时美术课为数不多的印象中,他的比重很大。(以下可能有记错的部分)人到中年,有着牢固的地位,优越的工作,美好的家庭,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塞尚等人,大概是深深被触动了灵魂吧,竟毅然决然辞退工作专心作画。同本篇主人公一样,先前毫无绘画基础。(后来高更有过梵高一起作画的经历,割耳事件我听的版本是为了一个妓女……咳,姑且不论真实性了。)关于高更,更传奇的在于抛弃都市生活,到某原始岛屿“回归自然”的绘画经历。后来娶了一个土著女子,和本小说无不吻合。
  
  还记得当时看的他的几幅画,嗯……怎么说呢,颜色浑厚、浓重,画风粗犷,自成一派(没见过画成他这样的),感觉和土著民族的乡土气息真是再相配不过了。(老师曾展示过一幅画,注明为一土著美丽少女,可众人横竖看都觉得是普通中年妇女……审美差异啊)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略有震撼,不过仅此而已(我的艺术细胞和世俗差不多)。画风不太能接受,故理解也不会太深刻。只是能感受到绘画想表达的迷茫与思考。
  
  就我看来,这篇小说是根据高更自传改编的都不为过。
  
  
  【2】价值判定
  
  “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这就是我们会对高更的中年学画,孤岛生活和众多像他一样的怪僻人士的不理解。其中不乏有真正的天才,只是当时的人不会理解,说他们离经叛道。可历史长河证明了众多艺术家例如梵高舒伯特,都是生前穷困潦倒死后闻名于世。艺术理念超前导致的结果,科学文学大同小异,天才伟人大多如此。
  
  他们啊,就算生时不如意,死时能有后人肯定,也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吧。可那些直至死后都默默无闻的人呢?他们存在的价值谁来肯定?
  
  如果一个怪僻的人在生前狂妄地说“百年后你们才会懂我的艺术/理论”,而这一论断确实被证实了,后人会对其超前的理念推崇至极。可倘若死后没出名,或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们难道不会以可怜的眼神讥笑这个“疯子”吗?(从这个角度上想,我们说精神病如何如何有缺陷,实际情况没准正好反过来呢……)
  
  从本小说来看,作者很明显地指出了这个矛盾所在:真正的天才根本不会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打破常规地生活,是为了探寻自我价值,而非想要“死后出名”诸如此类——被世俗认定的“价值”所在。
  
  他们遵循本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金钱名誉生活条件都可以毫不吝惜置之度外,他们不会为自己的艺术作品不被人认可而愁苦,不会为不被理解而怀疑自己的选择。
  
  最后的那栋房子内的壁画,尽管是杰作但却要烧毁,正表明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态度:为我自己而画,其他统统不在乎。
  
  阿伯拉罕也是一样,穿插他的故事我想是同样证明:选择是个人的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也都是由个人的感受而决定。
  
  这个和我们接受的哲学教育“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略有出入……但我认为两者都没错。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按照同样的标准行事,这算是一种普遍价值观,能遵循这个固然更好,但若坚持自己的方向(只要不犯法,不危害他人),无论最终是否能得到(世俗认为的)“回报”,也没问题。
  
  (我想到的是:法律尽管界定但仍有违法现象;判分标准虽已给出但也有“答案不唯一,依据情况酌情给分”)
  
  
  【3】如何追求
  
  以我的认知,思特里克兰德做过了。不能因为他是天才有成就就可以纵容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他有自己的理由而以他为准。社会标准摆在了这里,既然生活在此,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他也就是遇到的好人太多,是一个幸运儿,如果大家都恼火于其态度,拒绝任何帮助,他又怎能活下去?更别提自我价值实现了。(抛妻弃子固然不可取,不过我倒是支持女人应该独立自主。这也是当代的主流思想~)
  
  不是不理解那种对自由对心灵对理想的追求,而是采取的方法问题。对于思特里克兰德,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我更喜欢布吕诺船长——“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渴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正如文中“我”说的那样,“他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常美的。”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大抵就是这样。
  
  书名是:月亮与六便士,暗喻着精神与物质的较量。
  如此以来又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引导大众走向普遍社会价值观,我认为很好。
  遵守重力定律的前提下再仰望星空吧。
  
  
  【4】有关爱情(本节偏激,可跳过)
  
  豆瓣上最热门的评论已给出精妙阐述。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590137/
  
  我倒是很喜欢这类风格,不生硬拔高而从实际出发,切实。不可否认评论中有过激的部分(其实也不算过,现实中大有人在,况且里面也说了有少数人不是这样)。我认为说得过点挺好,可以让纠结于自我的女同胞有“我不是一个人”共鸣之感,也可以感到“啊原来我还好,不是最差的”,顿时心情舒畅世界开阔了。(女人喜欢互相吐苦水也正是由于上述俩原因)
  
  不免想到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符合当时社会价值观却不喜此人,“假”,没别的。故作姿态博得同情,宽容大度之类的都像是给别人看的(实际上的确如此),给大众一个坚强的形象(到现在这招数都不过时,毛爷爷你对女人拿捏得太准了!!)。唯一可取之处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爱情比起理想,是如此微不足道,也就不再争了。
  
  粗略地看了下那文章回应,不乏有“自命清高”(我很反感故用此词)的女同胞(应该是)们BALABALA地着急把自己划分到“少数人”中暗中褒扬自己的智慧独立坚强并顺便声讨一下评论作者的概括准确性。“唱反调”心理么,很正常,不然拿什么确立自己发言的价值?
  
  不过下面不乏有明眼人解说,我那颗偏激的心也能平静下来了。
  
  不好说是不是由于性别问题,大多数女的似乎都是这样以爱情为生命中心(什么琼瑶啊韩剧啊青春小说啊要承担很大责任!)。狗血俗套的剧情不仅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而且热衷于在生活中上演,拼命往主角的智慧独立善良坚强各种美好品质上靠。
  
  我承认我性格中确实有女性那点特拿不上台面特矫情的成分,并且很容易就被这种感情钳制住(每到这时都特别瞧不起自己,一边悔恨一边看着自己在那装X丢人,多么希望不是女的就好了……)。好多人也不想这样,于是需要各种伪装,找各种各样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事情内容根据认知层面决定自行想象)。成功的现在都超脱了女强人了,革命尚未成功的……是广大的未完全开化的群众。
  
  本书里的女人都很有自知之明。除了刚才的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勃朗什也算一个。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恐惧中除了那股莫名的吸引力外,也有怕打乱现在的生活秩序的恐惧。毕竟施特略夫待她非常好。如果没有过去的那段事情,我想她会克制的。思特里克兰德的到来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此外,毛姆对女性的轻视观点不可取。就算男女有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应该也要彼此尊重并尝试理解吧,互相体谅才是贯彻男女平等的不二法门。哪有一面把女性当作附属品一面又鄙视她们的依赖的……时代变了啊。
  
  
  
  
  
  
  
  暂时没了,想到再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0#
发表于 2012-8-29 17:39:2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作者,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至少我这样认为。
  
      题目写着是月亮和六便士,但在文中几乎没怎么出现,毛姆没明说,在后人的探讨中,月亮象征着崇高,六便士代表着现实与卑微,用意是让我们去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而鄙弃卑微的生存方式。我在这里特意地做一说明,只是希望你别以为它是童话故事,不过它又极富童话色彩,奇异乃至荒谬,而且迷人。它探讨的是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小说最吸引我之处在于文中的议论,无处不在。毛姆在大学攻读医学,从事过医生这个行业,他的笔锋犹如一把解剖刀,冷静而又深刻,而且采取“临床”的态度,只做辩证的推理,留给读者来判断是非。你会发现,毛姆的写作会习惯性的游离,游离于中心之外,发表一大段的议论,因此在这部与艺术有关的小说中,我们还是能见识到毛姆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他对爱情的理解,对价值信念的阐释,对人性的解析,对爱情,性,艺术的关系总结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议论还常常借助于笔下人物之口说出,比如斯特里克兰德说的那句尖刻的话:“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我知道,女性看到这句话是会愤懑的,但是我相信,它是存在的。
  
       这部小说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它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精神上的“病人”,加上引号是为了和正常的认知水平相区分,他们自己可不这么认为呢!斯特里克兰德的夫人算是病浅的,她的表现还可以用虚荣来解释;勃朗什·施特略夫对斯特里克兰德充满了恐惧,或者说是恨,但最后却毅然追随他而丢下丈夫,揭示了恨与爱只是情欲的两种表现形式;戴尔克·施特略夫在妻子背叛后却一味地忍让,面对妻子的侮辱,他依然留下只是担心妻子有一天会需要他,结果是,妻子被甩了,宁愿死也不找他。这个滑稽人物的出现说明了感情上男女不同的自尊心的体现以及彼此需要的不同;爱塔,这位土著女子,甘愿做斯特里克兰德泄欲的肉池,却对他一无所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一直留在了他的身边,可见男人与女人对爱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当然,爱塔是女性中的反例,斯特里克兰德是男性中的极端;最后就是斯特里克兰德了,这个患病最重的疯子,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他被心中对美的欲念所驱逐,不仅生理上受尽折磨,还要为艺术的表现形式苦苦思索。他讨厌通过性行为发泄自己的感情,因为他觉得同通过自我创造取得自我满足相比,那是粗鲁的。因此,他对绘画外的一切极其冷漠,却一次又一次伤害他人。这就是毛姆对天才的理解,也就是一般人的无法理解之处。无论如何,正如作者所说,他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小说对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创造的意义。艺术和美需要创造,美好的生活也需要创造。我们不是天才,大部分的我们也不会赞同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但是我们得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我觉得写了这么多,读者可能还是觉得一头雾水。只有自己去品味,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才思与他思想的广阔。看完它后,我去了百度论坛看看相关的帖子,令人失望的是只有四条,而且大多是抱怨太过深刻看不懂。真的是这样吗?反正我是挺喜欢的,这是很难得的一部能让我持续保持热情阅读的小说,它的对话描写也很不错,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它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 08:11 , Processed in 0.0458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