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你总是伪装着自己,你总是觉得现在的不是真实的自己。你总是感觉不到满足,你总是活着太累。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小孩,让你看见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你去追,或成功或失败。那个小孩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路上,永远折磨你的灵魂,永远干扰你的判断,但是你离不开他,也不想离开他。那个小孩就是——心中的梦想。
  但是,你敢不敢不顾一切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你敢不敢忽视一切继续自己的梦想,前方的路是坎坷崎岖,前方的路少有人理解。即便知如此,你还是坚定自己的脚步,向前走吗?
  这里有个关于一个画家的故事。故事中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忽然决定放弃原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拋家弃子,去当画家,他过了很多年困顿的生活,也一直默默无名。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与土著女子同居,画了很多画。他在小岛上患了麻风病,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死后,他的画大大有名,成了伟大的画家。 无疑这是一位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天才,为了艺术,为了画画,他忍受所有,他孤寂高傲,他活了整个自己。在现实与梦想冲突的时候,看看这位天才是如何抉择,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听毛姆叔叔给我们细细道来,夹杂着他那犀利、敏锐的话语。时不时对人性的致命的披露,一种评论家的语调,让在这个故事充满着各种魅力,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月亮,就是自己的灵魂,心中的梦想。六便士,就是现实的物质社会。《月亮与六便士》,唤醒每个人心中失落的东西,听听灵魂深处那个声音在呐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2#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月亮和六便士》里,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样向前去巴黎劝说他“回头是岸”的“我”解释他的“离经叛道”:“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偶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理直气壮地告诉读者,抛弃家庭和稳定的证券经纪的工作跑出来画画是他“have to”的事情, 这由不得任何人,包括他自己,他给他的“自私”冠上“理想”抑或说是“灵魂召唤”之名,这让我这种没有“理想”的人哑口无言!思索甚久,甚至还有点“自惭形秽”。是啊,在这样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尊重自我意志的时代里,没有让你身不由己“have to”的事情,多少是有点凄凉之感,至少也会生出一些莫名的“惆怅”吧。
     
      斯特里克兰德画画儿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不是为了单纯的高兴,他所历经的很可能更多的是最深切的痛苦,最终,他将他一生最满意的作品——那密林小屋里的壁画付之一炬。我认为,Those “have to”s不是目标和渴望这么简单,更不能用来粉饰人们对于金钱、地位和名利的追逐,甚至冠冕堂皇的“理想”也不能概括这种“不得不”的准确含义。它更像是原始心灵对己的召唤,是一种热望的复苏,很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但我希望它即便不可遇但却是可求的。向着内心的原点回溯,就算有时会感到由残酷现实拉扯而来的疼痛也是值得的吧,毕竟“闹灵魂”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令我好奇的是,斯特里克兰德们是怎样发 现或是说与他们的“have to”不期而遇的呢,难道真是上天的“旨意”吗?不,我宁肯相信是因为他们都是如此执拗的人,以至于只能屈从于自己。马克思老爷爷教育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这样看来,根据内因的不同,人便有“have to”人和“need to”人之分了,前者搞不好活得很痛苦,极少幸运者能获得至高的幸福感,当然,后者能把他认为“need to”的事情做好也很不错,也并不容易。但是,此时此刻的我,是多么想成为一个为了“have to”敢于赴汤蹈火的人啊,可惜,我连“need to”都做不好。。。
     
      苏力院长在迎新致辞时对新生们说:“发现你的热爱”。马丹舅舅也曾对我说,你们真应该有一件特别热爱的事情,或许,找到这件事情就是迈向那个令人着迷的“have to”的途径之一吧。我还记得那时与舅舅同看跑酷竞技的节目,他对我说这句话时眼里闪烁的充满年轻人魅力的光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3#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一本薄薄的小书,竟能激起千层的涟漪。
  很幸运的认识了毛姆,也很幸运的能把毛姆安排到自己的生活中。
  阅读序言第一遍的时候,上书“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的,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吧!”,因以推测本书描述的是主人公追求崇高理想的一个过程吧?却忽略了后面一句“有一个评论家曾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本身我本人是对那种所谓励志的种类的书是不以为意的,随手翻了几页,却终不能释手,等到看完这本书,却也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原来都不是序言中所描述的什么崇高与卑微,正如毛姆所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和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这一点我有点怀疑是不是译者自己加上去的。)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一个拥有强大个性--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个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声的事业前途(当然,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描述主人公的,但是放在他的身上同样贴切)--的男人,从一个平凡的证券交易员,毅然抛弃所有的事情--家庭、工作、朋友--而去学绘画,中间经历饥馑、劳累而最终作品(不是作者)成名千古。
  我们荣幸的看到毛姆对人性剖析的笔法的犀利与熟稔,荣幸的通过毛姆的敏锐的观察力揭开一些在自己心中的迷惑的外衣。
  婚姻与爱情:
  女人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能算作爱情的,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一棵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变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痒痒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
  对于爱情,应该是一种冲动,在这种冲动的热情前面,其他的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之所以我们会遭遇爱情,从一开始便含有性的诱惑因素在内,可是这个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我没有资格妄图解开这个谜呢。或许是那粗野不驯的性格,或许是那深邃冷漠的眼睛,又或许是充满肉欲的嘴型。即使面对的是一个让自己觉得恐惧抑或是一个憎恨的对象,心理上的占有欲和征服欲却暗流涌动,终致不可控制。
  人们眼中的成功:
  人们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在于:高中的孩子有没有在考试的时候获得高分;大学毕业的孩子有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立之年的人有没有找到自己的事业(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有没有买车买房);不惑之年是不是拥有幸福的家庭。而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个性而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光鲜的东西,却被人们认定为没有出息或者失败者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怀疑?这样的失败者,他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就不是一种成功吗?
  拿追求爱情和婚姻来人说,一个追求爱情的人,拥有了一段完美的婚姻,抑或相反;对于各自追求的东西来说,ta都是一个失败者。正如作者所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了!
  不管是马尔克斯还是昆德拉,亦或是毛姆与卡夫卡,在作家们的内心里,总有孤独与寂寞相伴。而这些,却正是千百年来诸位文人墨客的思想的源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这样解释书名: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他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吧。
  斯特里克兰德也就成为一个抛弃世俗而追求理想的代言人。一个事业有成的券商,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和生活,有一个忠诚得体的太太和一儿一女。然后某一天,去了巴黎,坚决地放弃身后的一切,画,画,画,直至阖眼于那原始的丛林。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有人佩服于斯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的勇气,在我看来,他只是按照内心的召唤活出自己,无关梦想,更无关为了梦想而梦想。当有一天你发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你未必会不如他果敢坚决。他所做的一切就像你每天奔波于教室、奔波于单位一样的平常,只不过是因为才华的光芒闪耀才让你赋予了其梦想的意义。谁能说惊世的画作就一定高贵于你手头的文档呢?关键是斯特里克兰德始终是因自己而画,你却不一定是因自己而做。看到他能在原始森林里寄居,如果那个时刻你感受的是他心中满溢只待喷薄而出的渴望,嘴上就不会一直念念不忘丛生的荆棘与遍舞的蚊蝇。
  所以,他的作品并非都是完整的,如果画到一半已表达了自己,他就停笔;所以,最后他要求爱塔焚烧他们所住的木屋,一块木头都不留,尽管上面是他终于理解了的世界,也正因为上面的世界是他已理解了的。
  我曾困惑他是怎么做到的,当我不能画出我想要的感觉,当我不能写出我想表达的话,总能感到通心的愤怒与欲哭无泪的悲伤。然后我发现我是先给自己预定了一个目标,然后才走上前去。而斯特里克兰德只是从内心出发,画出他所感觉的,而不是以世俗现世的已有标准为拐杖,所以他才不管圆是否圆,直是否直,他才不管人们看不看得懂。像作者所描述的,他身上有一种狂野的原始的魅力。我是相信原始的力量的,就像美是普世的一样。所以当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完成了墙壁上的绘画,才会拥有又美丽又可怕的力量,既美的惊人,又污秽邪恶。这里作者用了一种稍稍夸张的说法,“或许一个人看到开天辟地之初就是怀着这种欣喜而又畏服的感觉的”。
  不可否认的是总有这样的天才从出生时就承载着无与伦比的才华与天赋,就像格雷诺耶天生有的对香水的匪夷所思的辨识力,就像埃丽亚斯天生有的对声音的无可言喻的理解与控制力,就像斯特克里兰德对于画画的惊世旷才。可我想当他们听到别人把自己正常的生活认为并且夸奖为光荣的梦想路时是会惊诧的吧。
  所以又有什么关系呢,玫瑰和小草一样能装点世界,关键是这是否是你内心的渴望。
  1919年,一个叫马克斯韦伯的人在慕尼黑做了一次题为《以政治为业》的演讲,最后他说“尽管他面临的世界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怨无悔,仍能说等着瞧,这时,他才算真正听到了政治的召唤”。
  豆瓣上一篇文章很有些意思,他说“梦想可能不过是六便士,追寻梦想才是月亮”。其实是很符合现在的人们,现在的我们的。我们生在一个焦躁的时代,我们内心充斥着不安,什么都无法阻挡我们泛滥成灾的迷茫。有时看到大家都在呼唤梦想时,我真的想说你呼唤的是“梦想”还是“我的梦想是什么”。你敢不敢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安徒生曾写过《光荣的荆棘路》,其实只要是跟随着内心的渴望,我们又何曾不是走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呢?
  不要再错拿梦想当借口,没有什么比得上你真实的内心。
  谁的月亮,谁的六便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5#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是在豆瓣上发现这本书的,看评价很高,正好赶上亚马逊特价就买来看了。
    11月份买的,拖了一个月,直到今天才把它看完。
    不是说不好看,只是自己现在心态的原因,有了电脑,有了手机,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缭乱浮躁的心。
    说实话,前面不是很精彩,大概都是铺垫的缘故吧,我拖拖拉拉的看了竟然有大半个月之久,到了最后猛然间真的发现这是一本好书。
     在今天下午的市场营销课和语文课上,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上面精彩的内容如此多,每句话都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
    “女人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
  
  这些字句那么令人心动。
      哎,现在的文笔很差,或者说还不习惯用电脑打字吧,总感觉表达不出自己的感觉。
      我承认当我看到关于思特里克兰德关于女人的那一段论述时,我震惊了,我承认我有这些小缺点,毛姆描写的这样刻薄,毫不留情面。
     关于爱情,真的是一直期待的,虽然一直拒绝承认在友情、亲情、与爱情中,我最不看重的应该是爱情。但是翻翻那些文学名著、经典电影、电视剧、歌曲,几乎都能找到爱情。还有,宿舍熄灯后,我们这些大二的女人最终的话题还是会落到对爱情的、对那个人的期待。。。不可否认,有时候只是想想,那种感觉就很美。。。(脸红
  )
      好了,回到正题上,毛姆的话也惊醒了我,即是是不知不觉,我们依然会有这种心理、这种倾向,甚至这种做法——想把那个男人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想要自己成为他的全部,我不否认,有时候我真的会有这种想法。。。。
      其实,当看到思特里克兰德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前往法国时,我就在想,我会为了我的那个梦想放弃我现在温暖舒适的生活,答案是我不敢,于是我继续看下去,看思特里克兰德能够为梦想做到哪一步,能够坚持多久。。。
      直至他离开法国,前往塔希提岛,我都在继续观望,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在他染上麻风病后,在他失明后,在读到他的满房子的壁画后,我真的有种狠狠感动、敬佩的心情。对艺术不敏感的我放佛看到了那一满屋的画,还有那蓬勃的生命力,对,就是蓬勃的生命力,那种追求梦想的时候散发出来的令人敬佩的生命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6#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我没有太看懂月亮与六便士。
  于是我就去看了书评。排在靠前的书评也不是非常的让我明白。不同的人在这个小说里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东西。比如,有的人看到了男人女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以及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有的人看到了说各种身份其实是一种负担,只有抛开这些身份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这些乌七八糟的书评看的我也很糊涂
  
  在最后快看完的时候,我同时看着天涯上一个帖子,一个男生哭诉他跟小学弟上床了但是又不想跟他女朋友分手的事情。于是,我就在想,这个小说跟这个男生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在我看来,都是讲了两个很极品的人的故事。一个是贪心的想要同时维持和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的关系的幼稚小男生,一个是人到中年抛妻弃子四处流浪想要表达出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的男人。而且,天涯上的帖子可看性更高一些,因为叙述的更紧凑一些,语言很生动描述的活灵活现。而月亮与六便士呢,则是奇怪的路人口吻,和奇奇怪怪的节奏安排,还有一些莫名的人物描写,作为一只出场只为说几句台词的路人角色,我完全不care他的体型如何发色是什么好吗。
  
  当然了,作为名著,里面当然也有不少所谓直指人心的话啦。。。谈论艺术的啊,创作的啊,爱情的啊,哲学的啊。。。随便找几句出来,都很适合微博上那些营销账号。可是,我看小说不是为了接受教育来的啊。当然了,你也可以说,这个故事很有鼓励意义啊,你看,只要你勇于追求内心的梦想,不管多晚都来得及。可是这一点,早在飙泪大妈参加x factor海选的时候,我就被鼓励了啊。
  
  后来,我发现天涯上的帖子,大多是写楼主本人的故事,我们只能说一个极品这样。但是小说呢,可以写类似的一些人的事情,比如月亮与六便士里最后那个配角医生。于是,我们可以说,有一种极品是那样的。知道吧,有一种极品,他们内心有一种很强的表达欲望,于是他们会不管其他任何东西,只想把内心那种东西表达出来。
  
  到了这里,我突然明白,我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看懂,是因为所有人对这本书一致叫好,但是我又没有得到这本书好在哪里。而整个过程中,毛姆一直板着个脸装一本正经,我觉得实在无趣得很。
  
  最后,如果说有的艺术家创作的唯一目的只是像奶牛奶涨了一样,只是由于内心有种必须要表达的欲望,那么,他们并不是在追求心中的月亮,这只是生理行为而已,没有比追求六便士勇敢到哪里去。所以,我觉得毛姆的这个故事讲的并不漂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7#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本小说里,毛姆时不时的甩出一些对凡俗的嘲讽。作为一个世俗的小说家,毛姆可能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指望有谁能够比毛姆说出更多的paradox。这个家伙和上帝一样是一个恶棍,手里攥着全世界的把柄,玩弄人,嘲笑人是他们唯一的乐趣——口无遮拦的说出人是多么拙劣,残缺不全的存在。
  然后,就隐隐生出一丝不安,生怕这个家伙在小说里安了什么陷阱,好羞辱一下我们这些无用的读书人。
  小说的名字,可能算是一个小坑。
  更大的坑可能是毛姆在最后神化了斯克里特兰德。在最后的章节让他成为了接近神的存在。但,与小说中的诸多配角相比——比如斯克里特兰德夫人,史特略夫、勃朗什比起来,主人公斯特克利兰德的刻画并不成功。
  毛姆显然也意识到了,要制造一个“完美”的人,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于是索性采取了留白的方式。一直在诋毁他,攻击他,全力以赴的去写斯克里特兰德丑陋的一面。把美化主人公的的任务留给了读者。因为在一开始,读者就已经被告知了斯克里特兰德终将在死后成为世人追念的天才。鱼是,毛姆同学就开始了这场游戏,他只是在最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而让读者自己完成这部小说未曾言说的另一半。
  但,这种说法真的很无力。毛姆无法向我们证明斯克里特兰德是存在的。连塔希提岛和岛上那些颇具神性的人,毛姆也不能证明他们存在。——当最后叙述者离开这个岛之后,塔希提岛对作者而言也成为了一个“再也看不到”的存在。
  真正存在的是斯克里特兰德夫人,是寄生在天才巨大尸体上的评论家,是万万千千猥琐而卑贱的人。只有这些人是自始至终存在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8#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高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高三学生的宿舍条件特别差,六人间的上下铺,没有书桌没有卫生间,所以我们高三的学生基本上都在学校附近的民宅里面租房子住。我住在一幢四层小楼房里,一楼和二楼是女生住的,我住的三楼还有四楼是男生住的。那时的我无论学习、家庭还是理想都深陷低谷。
  唯一能给我安慰的就是晚自习后,一个人爬到楼顶的天台吹着风,抬头仰望天空的月亮。四周都是黑漆漆的,只能看到的是瞳仁里两片一闪一闪的亮点,那是月光的灵魂。就这样一呆就到半夜,不得不睡了。
  月亮的确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向往,心神荡漾,忘却自我。
  而和月亮有着同样魔力的就是艺术。
  当别人问我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是什么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童年和伙伴们在月光下玩游戏,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然后呢,然后就是我读书的美好时光了,一本本书在手里变薄变厚,我的表情随之大笑皱眉呆滞。
  这些美好的时光足以让我用现在所有的一切来换取。
  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这个想法只是想想而已,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极致。他这个人刚开始挺讨厌的,特立独行,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懂感恩,而且尖酸刻薄。这样的人任谁都不会喜欢。他是野蛮的,根本不会被现代文明的人所接受。可是就是这种人偏偏是艺术的宠儿。
  这种野蛮难道不是人类最最原始的感情,赤裸裸的的自我。
  人们习惯了遵守各种规则,并称之为文明。的确,这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发展从而获取更多的享受,人们在物质领域是相当成功的。这种成功是以牺牲人类的原始性为代价的。
  艺术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他的真实,真实的人性真实的现实。人们是最害怕这些的了,恰恰是因为这些是人内心最渴望的。
  思特里克兰德扔掉了他的便士,让自己变成一个原始人,他顺从自己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创造了美,焚烧了文明,也毁灭了自己。
  最后我的结论是思特里克兰德竟然是马来狂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思特里克兰德在“我”向他分析抛下拥有的一切去追求艺术的不明智之后,他这么回答的。他不惜毁坏所得到的一切基础,去挣破束缚,将宇宙赋予他的那种伟大的力量表达出来,他不管自己画的怎样,会不会成为一流艺术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挣扎出来,发挥出来,这样他才不会溺水而死。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摸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一直在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 我想这也大概是我旅行的一个缘由所在吧,我一直在寻找我的第二故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0#
发表于 2012-8-2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做自己做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么?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
           我记得前一阵子,流行过一阵“成功无用论”,人人网上有一篇又一篇的日志,在日志里作者描述着一般人普通意义上的成功——拥有高学历,找到好工作,娶到好老婆或者嫁个好老公,生个孩子,买栋房子,开辆车子balabala……接下来,作者深情地疑问,这就是成功么?成功真的该是这样么?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最后,他大声疾呼:我们应该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猜想这样的观点总是受欢迎的,因为人类从来都不能停止对自己人生或者自己拥有一切的思考。
          所以,我也想问一下,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世界的真谛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有大冬天穿着单衣赤着脚拉着人讨论宇宙真理的疯子,当然也有坚守道德标准人类伦理守着规矩到死的普通人;既然有穷的叮当响画出鲜艳至极的色彩还割了耳朵的疯子,当然也有受尽万千宠爱出道到死后都风风光光的艺术家;既然有及时行乐的唐璜,当然也有扣子扣到最顶一颗的禁欲者……
          世界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你每遇到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人人都带着脸谱,那样的世界才是真正可怕。
          尤其有意思的是,《月亮与六便士》正如其书名的两个意象一样——月亮和六便士,在书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对比:沽名钓誉的艺术家们和孤身去巴黎学习连饭也吃不饱的画家;受到世人欢迎却没有真材实料的艺术家和不受人待见宛如被魔鬼附身拥有天才的画家;受到人们尊敬地位崇高的外科医生和隐居山林被所有人疏远的画家;被留在世上附庸风雅势利的遗孀和耗尽生命之火追寻艺术极限的画家——后者都是我们的主人公。他抛弃世俗所有的一切,为了追寻在脑海中出现的最美,他宛如飞蛾扑火。
          但是,谁能说谁对谁错呢?连造物主(如果有的话)都不能拥有审判权。
          就因为月亮是高高在上的,六便士就低到尘埃么?
          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只是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义务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不同而已。
          因此,抱怨惹人厌烦。
          你既然选择屈从于社会的伦理规范,那就不要抱怨克制的生活毁了你的才情;你既然选择了呕心沥血献身于艺术,那就不要抱怨艺术不能给你优渥的生活;你既然作出了选择,那就不要得陇望蜀,伸长脖子去看别人的生活。或许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你的本意,要么你就扭转乾坤,要么你就老老实实地往前走,不要喋喋不休,怀念曾经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既然是这样的性格做出这样的事,就准备好承受结果,不要泪流满面长吁短叹。
          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不管你认为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拯救世界在天台上KO怪物也好也好,颐养天年期望世界和平也好,奉献一切不惜牺牲自己也好,自私自利连渣渣也不给别人剩下也好,请大踏步的往前走吧!就算你爸是李刚,你也终究要为撞了人负责,就算你是药家鑫,流再多眼泪也改变不了被判死刑的事实。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有些东西就只能决绝的丢掉,因为,从来没有Reset键可以重启人生。
          你只能,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是我认为的,生命的真谛。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3:51 , Processed in 0.0528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