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孤独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十年,还没看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很孤独啊  看得很辛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初识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因为一本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了他。杂志和文章的标题我都已经忘却了,记住的是一个故事和一个书名。
  
  一个故事: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曾经发生过一起离奇的绑架案,绑匪的要求居然是“让加西亚当总统”——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这起绑架案从前到后,都非常“魔幻现实主义”。
  
  一个书名:《百年孤独》——我不记得之前是否看到过这个题目,但我这次看到的时候,不由地心头一热,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书名,亲切而又令人激动。若干年以后,当我读到泰戈尔的诗句“你是谁?读者,在一百年后,阅读我的诗篇”时,也有类似的感觉。
  
  从此,我开始寻找《百年孤独》。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看到过其他拉美作家的名著,也买到过马尔克斯的其他著作,还看到了《百年孤独》的一些介绍,但一直无缘《百年孤独》。
  
  后来,我在苏州书城徘徊,偶然发现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一套文学译丛,其中就有《百年孤独》,我一见心喜,马上从盒子里抽出这本书。翻了翻,发现是单独标价的。但是有些书店的规矩是一套书、一套卖,所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书拿到柜台结账,最后居然顺利结账。
  
  出门后,我乐坏了。接下来就拿着书啃起来,没几天就看完了。
  
  很多人觉得《百年孤独》难读,我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是看得很舒服。
  
  记得尤小立老师说:“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魔幻化了的现实主义,而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魔幻和现实是共通的,魔幻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魔幻的……”读了《百年孤独》,略微明白一二,其中很多情节,我仍然记忆犹新。比如,马孔多在还没有死过人的时候,其他地方的鬼也找不到这里;有了死人以后,其他地方的鬼也照过来了。再比如,马孔多的人患上了失眠症以后,都睁着眼睛做梦,以至于彼此的梦都混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梦。诸如此类,并不是作者故意制造魔幻,或许他们的现实就是如此。
  
  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段访谈,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在某地发现一种跳豆,觉得非常有趣。谁知,一个科学家很好心地告诉我,这种豆子之所以会跳是因为它里面含有虫卵,虫子孵化后,在里面动,从而导致豆子跳动。叙述完这段经历后,他不无遗憾地说:我感到有趣趣,是因为这种豆子会跳,但我不需要知道它之所以会跳是因为里面有虫子。读到这里,我会心一笑,一如我读到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似乎是在一个暑假时吧,到三哥家玩的时候,看见书架上的这本书,拿下来,翻了几页,被里边的内容所吸引,于是,借回家好好的看了几天!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看的这本书,至少我是很喜欢的!          这本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是一名记者,在1982年因此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坛上众目所瞩的风云人物!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场景琳琅,怪事迭起,新颖别致,耐人寻味。一个家族,百年的兴衰,从衰到兴,再从兴到衰,来的样子,去的摸样,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那个家族所珍藏的羊皮卷早已经把未来要发生的事都记载了),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不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男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男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在《百年孤独》中作者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贡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正如他在《拉丁美洲的孤独》那篇演说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所说的: 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          小说中的最后一句: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恰好说明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孤独的拉丁美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团结的、朝气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将出现。                百年的孤独在风中早也云淡风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黄锦炎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据称此版本是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南美出版社1972年版由西班牙语直译而成,后来这一版本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版本被现在的高中三年级语文教科书选用)】   第一章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贡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衬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清澈的河水急急地流过,河心那些光滑、洁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动物留下的巨大的蛋。这块天地如此之新,……盒内有一绺女人的头发。   第十章   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淫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时的情景。尽管孩子并不活泼,又爱哭闹,毫无布恩地亚家族的特征,他还是没多费脑子,一下子就给他起了名字。   第二十章   —个节日的夜晚,庇拉·持内拉在她的乐园门口看门的时候,坐在藤摇椅上死去了。人们……有的是公海上的加冕牌王。   总结:对这个版本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很普通的一个译本。注意真正的版本在正文开头第二页就有关于里亚尔的注释。   ——事实上,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好的译本。这也是它能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原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好奇怪的一个家族,衰到极点的家族,到底是家族的悲剧,或是人生的悲剧。孤独的是家族、人生、或者孤独的只是时间本身,寂寥的是作者的笔,荒谬无谓的是人的人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孤独已经是一个遥远的印象了,似乎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不是很厚的一本书,依稀记得满是蛆子的浴缸……有空再读一遍,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的吧。
      其实一段时间后再去读一本读过的书,比你读一本新的畅销书要有意识的多,对于你的人生启发作用也会大恨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孤独》因为他独到的艺术成就而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广为流传,作者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仿佛神话的世界。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都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生存着,这种孤独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最终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随风而逝。"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这样一个宿命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无奈和悲哀,使读者产生一种切肤之痛,并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部作品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它独特的写作手法引人入胜。读完这篇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宿命当中的人物。当现实将我敲醒的时候,我发现,人类的进步带动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百年孤独的家庭早已随风而逝,就像作者所说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然而孤独依然存在于人类的灵魂深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的时候看它,拿起又放下;大学里,再一次尝试,还是放弃;在大四时,忽然就明白了。真的是在什么的年龄阶段就该看怎样的书,才会有着自己的见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8-29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我收藏了黄锦炎的译本,但是比不上高长荣的译本,忠实、流畅,所谓信达雅,达到了信达,很高了。历史上译文达到雅的绝对是个位数了。
  
  奥雷连诺
  加尔布雷斯
  让我们回到那个久远的下午...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2:39 , Processed in 0.0524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