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0
|
牺牲 |
最新书评 共 16 条
Near
在图书馆乱晃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起初还以为是侦探小说,想趁该开学还清闲消磨消磨时光,就顺手借回来读一读.
起初看得时候并不是非常吸引人,也只是一些自行车方面的知识有些意思.直到看到石尾过去的恩怨时才稍稍打起精神,然后开始猜测下一个受害者到底是谁......但是越到后来越是出乎意料.
日本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动漫中的主人公似乎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执念,只要他们认为是对的,就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守护.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这样.
一直以来都凭着他人的牺牲来成就自己的辉煌,他一定是心存愧疚的.可是他别无选择,只能一个人独自承受无法倾诉.即使作为王牌一直享受胜利的光环,但这有何尝不是一种牺牲呢?
所有人都在牺牲自己,成就着所有人的胜利.
详情
阿瞒姐
未及读完便向室友推荐。马桶上的(恶习~)渐臻佳境是理由之一,还因故事难以转述;作为公路自行车的门外汉,其中庞杂的专业性技术细节确是叫人咋舌。
翻开册页,将其中几句念出声后,室友抬头:“好久没看书,快不适应这种翻译体了——可,还想接着看下去。”
她刚读的几行在目录背面,是书内高潮一节的变文。不知是否出自原作匠心,主语省略造成了微妙的误导,使人作出主人公命殒的推想。想必后来于关节处“反戈一击”,将读者弃身于和之前设想大异其趣的境地,也是合乎推理小说性格的诡计一种吧。
心道且看下去吧。这里很是认同封四上新潮社主编的荐语——绝不是欢快的故事,但却传递着爽快积极的情感;即便读罢,可能会有隐隐的钝痛。常情之内的推理,往往热衷于揭发人群光鲜下的腐烂,纠结于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事件之下涌动交织的情感也多栖息于不见阳光的暗角,仿佛不如此便与“深刻”无缘而今或是过了那个火力旺盛的阶段,对所谓“极致”的追逐渐感倦怠,转而倾心于相对温和的表达。在木原访谈的老掌故里碰巧发现本篇,真要庆幸当时眼尖:不为叙事野心和猎奇情结擅自触犯人情底线,亦非只是廉价温情和小治愈,近藤史惠无疑找准了其中难得的平衡点。
在我们的语境中,“奉献”“集体主义”是会使国人遭遇道德疲劳的词条;“三月来、四月走”,上述词汇映射着我们头脑中一个闲置已久的反射区。而在《牺牲》里,围绕一次次公路自行车赛所铺开的,恰是有关这些“高尚范畴”的种种。然作者不讲道,只本分说故事,且张弛有度,故其并未因“正面元素”陷入气弱的尴尬。恰如下坡的山地车赛道,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情绪发泄通道,却因此积攒了更为强劲和持久的势能。及至终章,石尾西西弗斯风格的自戕式牺牲和之前的铁血裁决仍不能仅以“值得与否”“应或不应”的简单思路判定。谜底的揭晓伴随着潜在选项的两难困扰,但莫衷一是不代表毫无意义。近藤在此乃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通透长者:你我皆知世事粘缠,岂是单纯“是非”二字便能撇清?
最后想说的,是很中意她节制的表达。就像笔下主人公不温不火的云吞性格,写的是分秒必争的激烈赛事,却似闲庭信步般气定神闲。由此想到白石誓对“奔跑”的理解:
“在我还是用双腿奔跑的田径选手时也是这样。我只是喜欢奔跑而已,在我眼中,终点从未散发出任何光辉。对于拼命冲向终点的其他选手来说,他们眼中看到的景象肯定与我不同吧。
就算最先冲过终点,我的心里也只有困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在终点那里,找不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我甚至想过,如果可以摆脱这一切的束缚,让我能够只是尽情的奔跑,该有多好啊。”
理想不等同于欲望,生命的自由伸展才是主人公脚下车轮一路飞旋的要义。虽然作者借人物之口戏谑地称这种情况为“脑袋里有什么地方的螺丝没上紧”,但也不排除隐约的自况吧。这样想来,便又生出几分莫名的亲近。然近藤史惠自九三年出道,活跃文坛近20年,而今大陆引进版却仅有这部《牺牲》,不能不说是憾事一件。
详情
卡帕
我第一次接触到公路自行车运动,是看了《茄子 安达鲁西亚之夏》这部描写公路自行车手的OVA。
画面鲜艳,色彩缤纷,以夏天热闹的绿色和运动员淋漓闪光的汗水,来构成这部动画的独特魅力。
当时角色们奋勇的姿态,以及想要赢得胜利却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大段大段的公路飞驰场景,回响在耳边的车轮碾压的声音,
如今想来,依然能够勾起一种莫名的澎湃。
但是为什么呢?虽然动画的色彩这样鲜艳,节奏又很明快,却意外地让人有一种怀念的感觉,仿佛选手们的夏天不是充满现实感的这个夏天,而是某一天从大脑中唤醒的带着特殊气息的夏天。
仿佛是记忆中的夏天,带着既视感,又带着温柔的印记。
而《牺牲》,同样是以公路自行车为题材的推理小说,也同样地带着汗水的咸味、夏天闪耀的阳光,以及运动员坦率的魅力。
同样的,带着那种保存在记忆中的,特有的温柔和感伤。
《牺牲》的推理色彩并不浓厚,而对我而言的高潮部分,也并非在谜题解开的时候
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借由某个集中事件,将公路自行车运动的魅力展现出来的运动小说,或者说,这是一部满溢着作者对这项运动的热爱的告白书。
这部书,借由一个人的死亡,一个历史的谜团,以及最后的“意外事故”,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运动员宿命般的羁绊,以及让人落泪的热情。
本书的主角是辅助型车手白石。
书中对于本项运动以及车手的不同类型,有着很细致浅显的说明,而让人一开始就深入理解车手类型的不同、车手分工的不同,对于后面情节的展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并且,作者是借由白石最初接触这项运动时候所表达的不解和迷惑,来对这项运动进行说明的,对于白石那份对自行车的执着也同样让人感同身受。
总之,白石是日本奥吉车队里面小小的辅助型车手,擅长爬坡,也能够很好地进行先头领队的任务,但是其最重要的精神在于,即使胜利在望,也能够为了队中王牌选手拿到好名次而中途放弃。
这算是辅助型选手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整个车队着想,但是身为可能一生都无法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车手来说,那一瞬间可以获胜的欲望也是强大无比的。
而白石,就是这么一个能够在此刻按住刹车,掉头回转的无可救药的家伙。
另外一位主角是队中的王牌石尾,石尾既面临着被新生选手挑战的威胁,又背负着多年前“陷害队友导致其残废”的怀疑,却一贯沉默到底,脸上只有毫不动摇的神情。
他是那种对自身身为王牌怀抱着绝对信念和绝对信任的家伙,所以在自己车胎爆掉的时候,会面不改色地叫住队友,换上队友的车子,抛弃对方,继续前进。
这种接近残酷的做法,甚至在挑战其他队友身为赛车手的尊严吧?
但是同样,在这种任性背后,也意味着石尾有着同样巨大的责任,证明自己是王牌,不管遭受怎样的指责,都毫不动摇的信念。
也就是土方所谓的,已经记不清自己斩杀了多少人,反正都记不清楚了,就背负着所有的鲜血和怨恨前往地狱吧!
明白胜利并非一个人,不断获胜、不断获胜,最后还能这样认为的家伙,就是石尾。
就在奥吉车队参加国外某场赛事时,石尾在比赛中因事故死亡。
牵扯其中的,就有多年前残废的队友,以及妒忌石尾,认为他残酷的辅助型车手们。
究竟多年前的是纯粹的事故,还是一场人为的阴谋?
而石尾的死亡,是意外,还是报复?
事件发生在本书的后半段,但是怀疑和不满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
我们的主角白石,内心也被这些黑色因子不断拨动。
白石与石尾一样,彻底地理解自己身为车手的不同职责,同样也理解胜利并非属于一个人,所以才让这个故事在展现悲剧的同时,也闪耀出了美好的光辉。
正如前面所说的,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运动小说 真正让我感动不已的,是书中的几个人物,以及公路自行车运动本身。
书名的《牺牲》不仅意指案件的关键要点,同时也是在形容这项运动。
石尾常年的辅助搭档,赤城前辈,一方面骄傲于石尾的才能,一方面又极端妒忌这种才能,他不甘被称为石尾的影子,但是在石尾死后,却退出车队,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便如此……那家伙终究是我的骄傲啊。挥汗如雨地拼命踩动踏板,将他带到能够和其他人一决胜负的地方。在我踩动踏板的力量正好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会将我扔到一边独自冲出去——轻轻松松,用像是长了翅膀一般的双腿。那一瞬间的爽快感,简直……”】
而同样作为辅助型车手的白石,也在内心附和着前辈这番想法。
【我也知道这种感觉。在环日自行车赛中,我有过同样的体验。他就像踏在精疲力尽的我后背上起飞的鸟儿一样,向着终点飞驰而去。我在心中感到他是那样光彩夺目,却又觉得有些不甘,同时还带着一股完成自己工作的充实感,可谓五味杂陈。那种感觉,恐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怀。】
就是有辅助车手竭尽全力,用双腿对抗巨大的空气阻力,披荆斩棘,才有王牌的胜利,也正是因为王牌将胜利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切断一切对自己的怀疑,才能够让其他人的牺牲不成为真正的牺牲。
这就是这项运动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详情
修炎真
两百页的《牺牲》,字少行疏的一本小册子,让你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不禁觉得被出版社忽悠了。然而我错了,就是这本薄薄不过十万字的小说,让人一旦进入主人公的世界,就会像他脚下的车轮一样无法停下。
《牺牲》讲述的是我们并不熟悉的公路自行车职业选手的世界,作为同样这项运动并不发达的中国读者,作者近藤史惠通过贯穿在整个情节中的背景铺垫,很快让人了解到了什么是公路自行车,公路自行车选手的分类以及各种比赛中的规则和策略,如果是有过骑行山地车的读者——比如我——难免会被带动的热血沸腾,恨不得明天就冲到自行车行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坐骑”。
尽管这本小说被誉为第一本公路推理小说,但是在行文至大半的时候,你也没有感觉到通常推理小说中那种扑面而来的阴谋气氛,你只能看到作为讲述者的第一主角白石誓不断和自己的过去做着纠结的心理斗争。在他身上体现的天生甘愿做第二、甘愿为王牌车手做辅助队员的性格,会让你隐隐觉得这就是作者所想表达的牺牲吗?开篇独白的那一段是白石誓最后见到的世界吗?
很明显,这本获得“这本小说真厉害”殊荣的小说没那么简单。情节在“惨剧”的一幕开始急转直下,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前面的全部不过是为了服务于本书的真正主人公——石尾豪……
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在看似不经意间作者近藤史惠已经设下了重重逆转的思维陷阱,甚至开篇的独白也有了也许折原一叙述性诡计的味道。这本小说中,热血、青春、阴谋、诡计样样兼备,但说实话这些套路货是每本推理都有具备的基本体素,而正像《牺牲》一书中描写的自行车最后冲刺一样,超脱出一般情感、友谊之上的那种近乎不可理解的自我牺牲冲出了套路的僵局,感动了每一个看完全书的读者。
详情
朝雾之
这本书是在自行车论坛上看到的,网友介绍说是一本以公路自行车运动为背景一本小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公路自行车运动,于是我就冲动地买下了。这是自大学近7年以来读的第一本小说,之所以不愿意读小说,主要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既不能带给自己知识,也不能带给自己智慧,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而自己不愿意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结尾另我感到太意外了,但是非常很感人。车队中的王牌身上寄托着辅助队员的希望,而车队的王牌为了车队的目标也夺走了其他队员的光辉和荣耀。辅助队员对王牌充满着怨恨也怀着期待,而王牌内心也要背负辅助队员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夺走他人的光辉和荣耀给自己带来的内疚。公路自行车运动真是一个让所有队员都那么纠结的运动啊!书中的王牌则是一个将所有感情隐匿于心的人,在比赛中可以毫不犹豫地拆掉队友的车轮装到自己的车上,以让自己继续前行,即使那个被拆掉车轮的队友当前的成绩要好过自己。也可以在比赛中,让本已领先的队友停车等待自己补胎,然后再让其在前面承担空气阻力,以使自己可以保存体力从而获得冠军,而那个为自己保驾护航的队友则因体力耗尽而只能取得很靠后的排名。但是这个看起来令人讨厌的王牌,其内心却深知自己身上背负了队友们的希望,也知道当队友需要自己付出时,那么他也会义不容辞,哪怕是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队友。
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以三年前的一场事故为主线,通过对主人公细腻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描述,给读者展现了另外一个坚强、勇敢,但又那么善良与单纯的内心世界。
该书有三个优点:第一让读者不但了解了公路自行车运动,也了解了参与这项运动的运动员的内心世界;第二文字描述简洁,不拖泥带水,尤其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更加细腻;第三结局很棒。
详情
Charli
最近想买一辆自行车,又凑巧看了一本以公路自行车为题材的推理小说。
起初我甚至以为这是那位日本的自行车爱好者写的,完全不像推理小说的小说。
“白石 誓,日本职业自由车队——奥吉车队的新人选手。过去在田径场上,他是赛跑冠军、征服奥运的热门人选:如今他担任车队的“副将”,唯一的目标却是负责在前面“开路”挡住空阻,以便到了决胜关头,让王牌主将 石尾 可以冲到前面去, 一举夺冠。
当副将的人,就像是主将车下的辅助轮,必须为主将牺牲自己的成绩。
当主将的人,背负着副将的梦想和嫉妒,将它们踩在脚下,迎向胜利。
副将的身上没有光环,因为这世界所有的光和热,都集中在主将身上。”
这是书背面的介绍,但却不是本书真正像表达的意思。
“牺牲”也不仅仅于此,有一个人做的牺牲堵上的不是自行车的荣誉,
不是胜利,
而是生命。
本书的灵魂人物, 石尾 豪,奥吉车队的 王牌 ,日本 自行车爬坡型 代表性选手。
33岁,也许这个年龄偏高,但正是黄金年龄段,个人的巅峰时期。
性格沉默寡言,一度不受车队队友的喜爱。
别人眼里都认为石尾 豪 不承认除自己之外的王牌,不断质疑他的品行。
直到末尾真相大白,一直被赋予危险自私的 石尾 豪,
为了 保护车队被陷害的 两名新人,为了他们能进军欧洲,为日本 自行车 荣誉。
毅然选择了制造事故终止比赛,也意外的付出生命的代价。
白石 誓 最终经过推理 得到了 整件事情的真相,他明白自己永远 不会有机会
超越这样 一个具有 牺牲精神的王牌。
也懂得,胜利永远不是一个人的。
王牌也只 哪个时期 背负使命的 穿着领骑衫的选手, 胜利却是车队,日本的。
没有哪个王牌不被年轻的选手的超越,石尾豪清楚的知道这点。
任何人都适合自己的位置, 王牌也好,副将也好,他们的目标也是 一致的。
详情
七道客
看完《牺牲》,在豆瓣上评分之后,顺带去看了欧阳兄的评论。大致意思是一个行业一本书就够了,因为那一本书 已经将行业的核心解释出来。点“没用”的人貌似挺多的。关于欧阳兄的这一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一本书,涉及一个行业,到底能够触摸到这一行业的核心呢?既然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对这一行业没有多少了解的门外汉,能从一本小说中得到的这一行业的核心描写会有多少呢?就算这本小说已经涉及了行业核心,又是否能囊括所有核心要素呢?就算囊括了各项核心要素,那不同侧重,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设定都会有所不同,那必定又是另外一种精彩。
呃,钻牛角尖了。
欧阳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吧。一本书,对于一个行业,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
详情
delliz
我一直以自诩有三大爱好——足球、推理、相声,不过在看《牺牲》之前却从未想过将这三者融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现在在大脑中输入关键词“体育”和“推理”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也寥寥无几。老炊有一个短篇,打着02年韩日世界杯的幌子,其实跟足球并没有太多实质的瓜葛,构思手法也比较简单。另一个则是偏悬疑的《兴奋直到死》,据说是关于兴奋剂的,没有拜读过。再有就是这本近藤史惠的《牺牲》了。
推理小说的核心概念是mystery,也即所谓的“谜”,推理小说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却不是推理小说所独有的。可以说,任何小说都是在解谜,当然这个“谜”的概念非常广泛,比如男主人公到底跟哪个女人在一起了,交战的双方哪一方获胜了,从小练钢琴的小男孩最后有没有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正是这些谜所带来的悬念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不断地发问“后来呢”,推动着人们去阅读小说。而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悬念的过程。在体育比赛中,异彩纷呈的交锋和对抗固然动人心魄,但其真正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这正与推理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推理和体育有天然的契合点,把二者的悬念巧妙地叠加起来,必定会相得益彰。
《牺牲》就是很好的例证。薄薄的一本小书,分为十章,直到你读完前七章,都不会感觉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而更像是作者以奥吉车队为例对公路自行车赛事进行普及介绍。由于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深厚,又多用短句,读来很是轻松。而近藤史惠对于不同性格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值得称道,沉默寡言视自行车为生命的王牌车手石尾,恃才傲物绝不甘心做辅助选手的伊庭,并不在乎胜利安心做辅助选手的白石,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平静中孕育着的波澜不断汇聚,终于在第八章,出现了期待已久的死亡事件。当然,接下来,事件的真相一点一点地被挖掘出来,在故事的最后,我们在理解了“牺牲”真正含义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案件的解决和自行车比赛的结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案件的发生的源头要追溯到比赛中,真相的破解也需要在比赛中寻找线索,而案件没有发生的话,赛事绝对不是以这样的结局而告终。当推理小说中案件的“mystery”和体育本身的“mystery”如此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时,1+1>2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在体育赛事中,如果说有什么比获胜更加重要,那就是所谓的体育精神,对胜利的执着追求,明知获胜无望也要奋力去拼搏的劲头。近藤史惠也成功地把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和推理联系在一起。那壮烈的“牺牲”无疑可以看成是石尾对于自己一生中钟爱的自行车运动中最本质的追求和情怀的献祭。
从《牺牲》中可以感受到,体育推理是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的,这种魅力来自体育中最纯真最质朴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带来这种独具一格的美学体验。当然创作体育推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对体育项目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创作无从谈起。但我坚信,体育推理是大有可为的。真心期待着更多像《牺牲》一样的优秀体育推理作品的出现。
详情
風來
刚开始看的时候发现讲的是自行车比赛,就有点难以投入,因为对体育运动本身就不热衷,自行车赛又是我不了解的项目,在书的开头作者又没抛出什么悬念,所以只是粗略地很快翻过。直到第三章南信州白石领骑的时候,书才开始变得好看起来。默默无闻的主角,在关键时刻突然爆发了自身的潜力。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再设置什么悬念,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悬念。二线选手的白石究竟能不能超越王牌夺得冠军?读者看到这里已经很难放下书了,这就是体育类小说(更多的是动漫作品)的魅力。
直到日本公路赛结束,书都很好看,然后场景转换到了欧洲,进入了另一场比赛。这时候书已经翻过去了一大半,作为普通小说来说这没有任何的不妥,但是本书的上架建议是“推理小说”,作为推理小说问题就来了——怎么没死人?案件在哪里?死人的时候书页已经只剩下了25%左右。应该是解答的时刻才发生案件?如果是一般推理小说的话,作者应该被读者大骂的口水淹死了,没骂的读者是因为早就放弃了。但是在本书里却没有任何问题,赛事的发展以及主角的最终命运已经足够吸引人,就算没有案件发生也无所谓了。毕竟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说,能吸引读者看完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作者有精彩的推演和绝妙的解答,如果读者无法坚持到底看完,那又有什么意义?
最后作者在解答那位骑手死亡真相的同时,意图让读者在恍然大悟时带来感动的一击,个人反而觉得有点假。因为不管是机遇或者名誉,都不可能和一个人的生命相提并论,把两者放在天平的两端,前者会把后者高高翘起,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有人会做出这样的“牺牲”来成全别人?这个问题如果丢给日本人的话,因为民族根性的问题,或许肯定的答案会多一些;放在中国,更多的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吧。所以,在这一点上扣一星。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0 14:14 , Processed in 0.43008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