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女的坟墓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5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少女的坟墓》一辆校车载着八名聋哑女孩儿和她们的老师行驶在平坦的堪萨斯高速公路上。她们本不应该停车的……等待她们的是三个刚从监狱里逃出来的亡命之徒。他们将八名女孩儿和教师被绑架了,关在一间废弃的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7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1:28:03 | 只看该作者
  本来觉得翻译得不甚流畅但是还能读下去。直到我读到了下面这一句我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于是我开始艰难地挑错并纠正(部分)。能忍的地方都没选,选了几处特别不像话的。
  
  ===========================================
  神翻译不能忍了:
  
  “我愿意做原告的目击证人。”波特向记者解释说,于是他们一直维持的外表形象瞬间崩溃,露出了中年男人可疑的才干和可鄙由恐惧造成的不稳定。
  
  "I intend to be a plaintiff's witness," Potter explained to the reporter, whose facade cracked momentarily, revealing beneath it a very scared, middle-aged man of questionable talents and paltry liquidity.
  
  什么叫“可疑的才干和可鄙由恐惧造成的不稳定”?译者您太有才了好伐?
  
  paltry: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liquidity:是有流动性的意思没错,但是也可以理解为偿付能力。
  
  您翻的这叫人话咩?
  
  我会翻成:
  
  “我打算成为原告的目击证人”,波特向记者解释说,他的假面瞬间崩溃了,露出了底下一个吓坏了的、无钱无才的中年男子。
  
  ======================
  安吉说:“这是双重失败。”
  Angie said. "It's lose-lose."
  
  我翻:“这是双输局面。”
  =========================
  
    “我厌倦他以此反对我。我的耳聋。”
  "I'm tired of him using it against me. My deafness."
  
  我翻:“我厌倦了他用这个来对付我。用我的耳聋。”
  
  “反对”和“对付”的区别就是口头和行动吧?这里用对付更恰当。这个还算个小的槽点呢。
  
  ===========================
  公正的命运赐给梅勒妮的非凡的内在指南针告诉她方向正确,她正在返回屠宰房。
  The remarkable internal compass that the otherwise unjust son of a bitch Fate gave Melanie tells her that she's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ack toward the killing room.
  
  该死的公正命运赐给梅勒妮的卓越的方向感告诉她方向正确,在回到屠宰房的路上。
  
  什么叫“内在指南针”啊亲?你用的是谷歌翻译?
  
  =================================
  波特听了太多她的硬式棒球战略。
  Potter had heard enough of her hardball tactics.
  
  波特听够了她的强硬策略。
  ===================================
  他们会先开枪,然后查验你流血的身体,宣布事实真相。
  And believe me, they'll shoot first and read rights to your bleeding body.
  
  相信我,他们会先开枪,然后对着你流血的尸体宣读你的权利。
  =======================================
  在我的乔奇裤里等好长时间了。”
  "In my Jockeys for way too long."
  
  在我的内裤里面等得太久了。
  
  我靠谁知道什么是乔奇裤啊!!!!不就是内裤么干嘛那么含蓄啊!!!难道要我羞射地翻译成“小内”“内内”您才满足咩?
  
  查自灵格斯词霸的美国传统词典:
  Jockey: A trademark used for underware, especially for men's briefs.
  乔基裤:内衣的商标名,尤指男性三角裤
  
  =========================================
  他想起今天早些时候巴德的话,有关汉迪计划的一次聪明而勇气过人的突围——或许是逃命
  He thought of Budd's words earlier in the day, about Handy's planning something clever and flamboyant—a breakout maybe, a run for it.
  
  ……有关汉迪计划着搞点狡猾而浮夸的事情出来——也许是突围,是逃跑。
  =========================================
  这里直接就搞错了好不好……意思都译错了。您没查字典“play hell with”是什么意思吗?
  
  bending saplings and stands of sedge and bluestem, Queen Anne's lace, sending up clouds of dust. It would play hell with the snipers' shooting.
  风更大了,吹弯了树苗、蓑衣草和须芒草。美丽的白花在尘埃中摇曳着。它们将和狙击手的子弹一起参加一场混战。
  
  ……吹弯了树苗、莎草(发音是念suo一声没错但是查遍各种百科都没有说sedge的中文名叫作蓑衣草的……而且蓑衣草和莎草根本就是两种植物好不好!!!你去搜图片就知道啦!!啊啊啊害我又咆哮了!!!!)和须芒草。野胡萝卜(Queen Anne's Lace是野胡萝卜好不好!!!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比喻您还意译成美丽的白花了捏!!)花送出云团一般的尘埃(这里的尘埃我怀疑是花粉或者被吹飞的小花瓣,因为前文提到风很大么)。它(指刚才提到的“尘埃”)会严重妨碍狙击手的射击。
  ==============================================
  
  
  除了翻译的问题,本书自身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出场人物太多,势力太杂,虽然花了很多篇幅试图去理清人物关系和矛盾走向,其实我还是读得晕乎乎的。林肯系列大幅削减出场人物数量之后感觉主线清晰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2 19:53:09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艰难的、磕磕碰碰的阅读体验,翻译质量只有n年前买的一本《尸骨袋》差可比拟。
  一口气买了6本迪弗的书,以为大师的经典肯定是配经典的翻译,没想到才翻开第一本就是这样的,冲动购物啊。
  连带对新星出版社的印象也差了很多,以前买推理首选肯定是新星,现在看来还是要上豆瓣多看看评论再决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2 08:39:18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它不会那么容易结束,但没想到它会这样陡转。
  我的境界还远不够,会感受到一些奇怪的细节,冒出一些想法,但始终没有串连起来的功力。
  那首乐曲在多个人的脑海中出现过,每一次都增添一层含义。
  结尾时与查理·巴德的对话又出现,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情景。
  那种奇特心理效应,给波特带来的影响大于所有人。
  看过了一些书,这一本,我看懂了结局。然而我习惯性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深意。
  灰暗的天空、羽毛、人生,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2 09:48:06 | 只看该作者
  我挺喜欢这部作品的。仔细想来情节倒不是多复杂,但是很喜欢他描写的手法。细致入微。对迪弗的作品一直很着迷。从《人骨拼图》开始的,就找他的作品一本本读过来。《人骨拼图》个人一直觉得是典范了。其他的情节可能没那么波澜起伏,但是手法还是很细腻的。有些地方,是翻译不给力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1 08:38:29 |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次接触“意识流”这个概念,是高中语文课本里伍尔夫《墙角的斑点》一文。当时觉得这种文体很无趣,而且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用,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语文老师认为全班人都有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思维习惯的不同,于是拿出王朔八十年代模仿意识流的一篇散文的节选。但我和班上同学依然觉得无趣、没用、毫无主题与中心。语文老师只好说:“以后你们看西方现代小说会经常看到这种写法的,而且还是长篇地用。”
  高考之后,确实看了N多西方现代小说(主要是侦探小说),也见了很多小说用意识流描写心理,但是篇幅一般很短。——因为那玩意儿长篇、多次很容易拖沓情节,让人厌烦。大幅长篇用的,如《空谷幽魂》等不少AC中后期作品以及铁伊的一些书都有这个弊病。
  
  《少女的坟墓》也是一篇大幅多次的意识流小说,这是由它主要角色多半聋哑这一设定而不可避免的。不过少女的坟墓虽然大幅多次进行意识流描写(我敢说至少四分之一篇幅的文字在“复原”、“直播”某某人心理的每一种活动),但是依然让人觉得紧张、刺激。它给我上了生动一课:意识流描写用途有多大,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用来做什么。这儿不是文学讲堂,我只点几句:迪弗的意识流描写为什么强于AC?一、他笔下的角色意识流展现的心理活动具有人物一样鲜明的个性,并且比该角色平时的个性更夸张,平时收敛、不敢做的,脑海里全想全做。第二,用语生动幽默,富有该角色特有的思考方式,比如那些孩子脑海的意识刻画,我是逐字读完,因为太有趣甚至逗乐子了(这么说不厚道,因为她们被绑架了),什么X战警、鼬鼠、布鲁图的东西,差点让我笑坏了。AC上述两点做不到,AC本来就唠叨,意识流里更唠叨,同一个事,同个想法她会让该角色反反复复重复好几篇,然后用另一种说法再重复好几篇。而迪弗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是不断迅速变化着的,所谓“有活力,就有生命”;所谓“变则昌,不变则亡”。我的感觉,迪弗是我见过的现代作家里意识流运用最到位的一个,包括所有文学作品,且没有之一。
  接下来说该书的缺点,作为出道作,少女的坟墓缺点是不少的。第一,意识流还是太多,尤其在大后期,在第五章终场前还大幅长篇地意识流刻画,之前必须意识流是因为聋哑人只能用这种方式展现内心,而那时候获救的几个女孩们已经能用正常渠道(笔、电脑、助听器)和别人交流了。何况那时候的重点是劫匪和谈判官的最终较量;再玩意识流显得轻重不分。向比较,棺材舞者和空椅子的意识流的量和频率我觉得是最合适的,篇幅不多,常常几行,最多不会超过半页,频率也不高,但是心理刻画的效果不比少女的坟墓逊色多少。
  
  第二,结局略仓促,人物(尤其是反派)性格、能力与某些设定脱节,从而导致全文编造的痕迹太明显——棺材舞者也有这个毛病,但此书重得多,比如结局,以劫匪全文之精明、聪明、冷静、细致,绝不会让X那种人有这种可乘之机,这种不合理翻盘让我想到《云中奇案》里面那句经典的儿科台词“我那时明明戴着手套。”,——对,就是那种突兀的感觉。再举个例子,梅勒妮中期接连破坏或试图破坏劫匪的计划,且救出3个孩子,并多次打哑语手势被汉迪发现;——她最不老实,以汉迪残忍狡猾、掌握绝对控制的个性,怎么可能打一顿就算?就算人质不够不方便杀,以他全书展示的那种高智商和高分析力,怎么想不出这个小学生都能想到的方法:把她的手绑起来或把她的眼蒙起来!别告诉我劫匪没绳子,他们帮汽油桶用了多少绳子?汽油桶燃烧阻挡强攻的点子想得出,绑不老实者的手,蒙住她们眼睛怎么想不到?
  三、差别人物的性格变化过快,上一刻是个懦夫,下一刻就能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也许是性格瞬间爆发,但是连着做,而且胆子越来越大,这实在太不合情理,最后还做了XX事,我表示难以接受。
  
  最后,再对无关紧要的地方吐一下槽,第一,译者太落伍太不敬业,孩子们的心理、哑语里几乎每次都会提及X战警,那么该漫画里面有哪些主要角色起码应该去查一下。几次把“万磁王”翻译成“磁力发电机”实在不应该(还写了英文原词做注释实在可笑),没看过电影的人肯定会云里雾里,还有“死侍”翻译成西尼斯特先生,《星球大战》沿用近30年的经典译名“卢克-天行者”翻译成“卢克-斯凯沃克”,我折腾了半天才意识到斯凯沃克就是在说天行者。第二,题目与故事情节关系不大,且很有误导性,少女的坟墓听起来好像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其实完全一点不相干,少女的坟墓是一首钢琴曲,而且还是女主角因听力逐渐丧失而听错了发音的,并且这个钢琴曲和故事关联性并不是特别大。
  
  此书在我读过的迪弗众多书中定位:总体实力在棺材舞者野兽花园之下,但下得不是太多。
  文笔很好,也许可排第一,——也许这是吧里某个看过迪弗13本书的牛人把此书排第一的原因吧。
  此书结局一般般,不怎么惊人(相对于空椅子、蓝色骇客、棺材舞者等神作而言的,比起奎因阿婆岛田等人绝大多数作品还是不赖的),前面情节表现得很明显,容易想得到、怀疑得到,一旦怀疑,各种线索、情节立刻就能完美地套上去了。此外没有迪弗其他书里的各种障眼法人物及线索。不过这个设定是专门针对美国读者(尤其是中游上游社会读者)心理、价值观而设定的转折,骗美国人或许有效果,骗中国人,中国人恐怕不会上当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8 02:49:19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初看的时候觉得,这应当是“好看的迪佛”中相比之下没那么好看的一本,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所谓没那么好看,多半是因为翻译磕磕绊绊的缘故了。
  
  我发觉我对词不达意的翻译的耐受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级别,一边看着那些糟糕的翻译,一边会在脑海中猜测原文是怎样的,然后把它纠正成“我的版本”。《少女的坟墓》是迪佛的小说中比较没那么惊心动魄(或者是因为狗屎翻译令它没那么惊心动魄),以及诡计揭示比较简单的一本书,但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聋人世界以及人质谈判的知识——原来在所有人质劫持的案件中,抓捕或击毙罪犯是第一要务,谈判者不会满足人质劫持者任何对武器和逃生工具的要求,如果他们说会给你安排车、安排直升机,那都是骗人的。与电影里演的有很大不同,人质的生命安全并不是第一位的,保证罪犯不能逃掉才是——如果他们要跨越警戒线,那就必须以戴着手铐或是被装进尸袋的方式,这是美国政府“不向恐怖分子妥协”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我猜在中国警察的内部文件中也会有类似的条目。在国家政治面前,人的性命是“可接受的损失”,这就是残酷现实,不管你跑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会改变。
  
  人质劫持障碍战全球公认的最佳解决方法是“拖延”,尽量拖延时间,让罪犯开始浮躁、失去耐性,90%的劫持者最终都会在拖延战术下屈服并投降——最后他们只想尽快结束这一切。所以如果你成为了人质,记住,拖延是件好事,拖得越久,你越有可能从里面活着出来——祈祷人质营救部队不要行有所动吧,因为90%的人质死亡都发生在武装解救行动中。FBI特工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当好,但是地方警察——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却总是很没耐性,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快些把事情解决,相信我,人质能否活命在他们眼中还没今晚是否能回家吃饭的重要性高。
  
  斯德哥尔摩效应是人质劫持障碍战中最经常发生的事情之一,不要以为那是件坏事,那能够大大降低伤亡率,在不令人厌烦的前提下,尽量和歹徒套近乎吧。但是当歹徒表现得过于友好,就需要有所警惕了,这往往是他下定决心处死人质的表现——至少是同归于尽。这时候呀怎么办?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我猜,什么都干不了,这将是最权威的回答。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8 11:40:51 | 只看该作者
  
  OK. 我来谈谈这本书好了。
  
  今天又去书城了。在 "国外名著" 那边看到这本书就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为什么。自己也想知道。大概被封面迷住了吧。
  
  "让你读到视力模糊都不愿意放下的书" 。哇塞。
  
  一下子被吓到了。应该很好看吧我想。
  
  销售量过亿册。orz.....好牛的书。
  
  回到家开始看。那么厚........orz...... 加油,慢慢看吧。
  
  
  
  
  
                                          ------ Ync%。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1-4 11:28:58 | 只看该作者
     封面很精致、久闻迪弗大名加上没找到奎因的Y的悲剧加上对岛田不由分说的畏惧,我借了这本书度完元旦假期。
    我的确是后悔,因为,这是推理小说么?也许我是受黄金时代影响太深刻了。怎么能有那么多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笔记本窃听装置一应俱全,没有侦探,只有FBI?!
    斯德哥尔摩效应。波特对梅勒妮的是一目了然,汉迪对梅勒妮的则是欲言又止。
    一个阴霾的七月的十几个小时中发生的与人质劫持犯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当然,还有许多对人性的探讨。
  
    一个柔弱的姑娘经历了她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她的世界是无声的世界,她的所见,是血腥粘稠的最黑暗。
    人在绝望中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从求生的本能开始,她想了很多很多。
    在她痛苦的无声的日子里,也许,她是希望有一些转机的。尽管耳聋的情景,哥哥为她而出车祸的场面,一直在她的心中,折磨着她。
    她无处倾诉。直到她闭上眼睛,在她的音乐屋中来了一位新的客人。
  
    而他也在为她而焦灼。
  
    十个女人。最美丽勇敢而骄傲的以眩目的方式死去,所有人从此对死亡产生绝美的阴影;听话的以平和的方式离开危险;失去理智的蒙受侮辱;倔强的在紧张中被放走;勇敢的斗士没有实现她英雄的梦想败给大人;弱者被金钱营救。。。
    三个男人。贪婪的被误杀;跟错老大的被老大一脚踢开;老大,当然会受到正义化身的天使的审判。
    还有些有关的人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就是真正忠心耿耿。各有各的合适的归宿。
    
    唯一的推理便是对人性的揣度。原来很简单,简单到一点都不可靠。所以我觉得这不算是严密的层层关卡,不算是推理。
  
    少女的坟墓,书名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是听到奇异恩典的那一天,知道自己耳聋的那一刻,命运向她预言:无声,并不是坟墓,世界还有更多凶险,埋葬你的天真单纯,甚至轻而易举就可夺走你的生命。
  
    他们最后会在一起吗。十几个小时共生死,这是患难的两头单恋,最后竟然有了结果,不管多么不适合。我想见你,每一个若有若无的眼神与动作都是爱的传递。而这比语言传递要美得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1-4 14:56:0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在翻开一本书的时候,都有所期待。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呢?因为看到介绍,所以想看到绑架者和谈判官之间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因为七个先天聋哑的少女,所以想看到不一样的人性?然而,这本书里面没有。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貌似有。然而,作者的真正本意并不在此。
  怎么说呢。就好像大仲马说的,历史就好像是墙上的钉子,是给 他挂外套用的。那么聋哑的少女,所谓正邪之间的心理斗争呢,也不过是给迪弗挂外套用的。而且他的外套,就是典型的好莱坞的外表炫目其实做工粗糙的外套。
  故事有明显的漏洞,人物多么苍白无力,都不用说了。想看谜中谜的人也许会喜欢;想看意料之外还有意料的人也许会被满足。说白了,迪弗用了不同的肉,也许是鸵鸟的,也许是袋鼠的肉,做了一盘醋溜丸子。无论多么奇异的材料,也被调料的浓重弄得没了风采。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3:21 , Processed in 0.0452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