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 0
|
南渡北归(第一部)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Summer
本来是抱着严肃的态度欣赏大师风采的,结果翻着翻着重点就慢慢偏到八卦上去了。把记住的写这儿吧,书还没看完,看到好玩儿的再继续加。
1.梅贻琦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说话背景是另一位大师蒋梦麟觉得宿舍太破,不想让自己儿子进来受苦。。
2.傅斯年是个大胖子,体重180多斤,傅胖名言:“我的体积乘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可以压倒一切”。。。
3.林徽因的老公梁思成和冰心的老公吴文藻在清华念书的时候住同一个宿舍,但是林徽因和冰心是仇敌。。。
4.林徽因本来叫林徽音,因为后来发现与一位男作家重名,“愤而改为林徽因”。 (尼玛,要不要这么小心眼儿!!)
5.金岳霖是徐志摩介绍给林徽因夫妇认识的,结果老金也爱上了林。
6. 林徽因曾经纠结地对梁思成说:“怎么办,我发现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 (另一个是金岳霖),没想到梁思成说“你是自由的,你想和谁在一起就和谁在一起吧”。。。梁思成还有一句名言:“别人都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我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梁思成真是令人无语凝噎。。)
7. 金岳霖终身未娶,闲暇时间培养除了养鸡的爱好,是个养鸡能手。西南联大时期物资匮乏,金岳霖养的鸡下的鸡蛋全给林徽因吃了(慢慢都是爱啊)
8. 西南联大时期大家经常跑警报,一般人都是拿着最值钱的东西跑,金岳霖随身携带的宝贝小箱子里装得全是林徽因写给他的信。。
9.抗战时候,湖南人有首歌“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
10. 傅斯年十分讨厌钱穆,公开对人说”我从来不读钱某人写的一个字,他那些东西全是从杂志上抄的“,对方说”你不读怎么知道这么详细?“ 傅斯年回答:”他妈的,没读过就不知道他浅薄吗?你见过你老爷爷没有?就是你爷爷的爸爸?“ 对方说没有,傅斯年仰天大笑”哈哈哈,就是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读他的书也知道他写得烂,一样的道理!“ (给傅大湿跪了。。。)
11. 闻一多曾经跳脚大骂钱穆不是东西。。。(大湿们也如此暴躁。。)
详情
LeleK
以晚辈之浅薄学识,拜读此书,方得知诸大师之姓名及了解其生平概略一二,受用无穷。凭心论之,此书足得五星评价之高。然于评论首页即见一“最有用”之二星差评。读毕,不觉莞尔,特此记下所思所想。
一,封面竟可作为书之好坏之依据?暂不论此书封面究竟差到何等地步,且依此逻辑,XXX史封面之大气厚重,历史课本封面之精美细腻,必可奉为一流上品。
二,有谓读此书失望者,因其书中未载述诸位大师之成果却论其社会关系。此等人可谓缘木求鱼。一者,封面已明谓“命运变迁”。战火流连之时,天灾人祸之日,即已严重扭转诸大师之人生轨迹,更深刻影响其学术成果。环境在先,成就于后,此必然也。二者,欲阅诸大师成就之详者,览诸大师亲笔著作足矣,何苦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三,或谓作者文笔平庸,俗气甚重。此论似有合理之处,然而将此等重史料见于大众,若不以“俗笔”济之,恐常人读之无趣,唯弃书矣。众口难调,中庸为上。
四,或言“庸厨子糟蹋了好材料”,此论甚谬。文风偏爱本取决于个人品味修养,若不喜,也只可谓类似于南北差异,水土不服之故,何以贬作者至此?再者,作者著书用料之精之细,明眼人一望便知。晚生读书少,不敢妄断其内容之真伪。然作者所引材料皆有据可查,且作者精心考证,辛苦非旁人所知(君不见本、研学生作论文之难?况此为百万字之巨著!),方还原“全景”于细节点滴之间。书为人著,难免渗入个人色彩,何况作者有意为之。虽如此,本书史料之详实,亦非其个人情绪所能增减。
五,或谓作者有“修正史”之意,余亦以为然。书中部分内容有涉及隐私及敏感史实之处,虽不知其中删减几何,但能得出版,已属难得。其间含蓄及疑似“歪曲”之处,似为不得已而为之,心照不宣即可。作者擅长寓褒于贬、似褒实贬及借古讽今之笔法,可稍加注意。
以上,晚生阅读之感悟,若有乖谬之处,还望恕罪!
详情
玉孤投
厚厚的三本书
像三块砖那么厚
非常好的题材
写中国的那一代大师迁往西南联大前后
直至每个人的归宿……
写出了几十个大师
看完 以后
真正印象深刻的却没几个…
作者真正着力写的 贯穿始终的
傅斯年、陈寅恪、胡适、梅贻琦、吴宓而已
除了傅斯年写的还算丰满、吴宓写的还算有性情外
其他人并没写出应有的深度
有点材料堆砌的感觉
写到很多人
写了很多材料
却又写了相当部分自己的主观推测
严谨的人看了会觉得不够客观
浪漫的人会觉得没写出大师们的精神风骨……
总之
两头不讨好……
对我来说
最钦佩的有两个
傅斯年、梅贻琦
傅斯年
李敖称之为“学阀”
学术界的大鳄
横行无忌
果断刚硬
属于“推土机”式的人物
自认为是圣人在世
也蔑视权贵
推倒过孔祥熙
到延安考察看清了毛泽东……
这样一个人
国学上目空一切
又到德国受过现代科学训练
本已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了
却一生钦佩老朋友陈寅恪的学问
服膺比他大不了几岁的胡适
——虽然胡适的传统学问远远不如他
如此这般人物
却说过
“我就是胡适先生的一条恶犬……”
……替他回北大执掌扫清障碍
看事物通透的很
当学生时就是学生领袖
胡适25岁任北大教授
学生不太服
有人叫已是学生精神领袖的傅来听听
傅听后说
胡先生学问虽然一般,但方向和路子是极对的
于是
学生当了老师的保护伞
并一生关系密切……
梅贻琦
写的其实一般
但人物本身太牛了……
确为大学校长楷模
甚至某些方面超过蔡元培
说得上中国有史至今最当得起“大学校长”称号的
独担清华和战时的西南联大的实际重任
开创清华“严谨务实”的校风
为人沉静,寡言、慎言
那句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广为人知
而且他用一生实践这句话
建设清华大学和清华精神
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并深明局势
在49年战乱之年
作为国共争取的最重要的两个文化巨擎之一
将清华基金和清华精神实质在台湾清华大学延续
薪火相传
不使清华精神受政治玷污
功德无量
……
1962
胡适和梅贻琦
两大文化巨人像约好了一样
相继去世
一时日月无辉
令人嗟叹
……
通览此书
感叹巨人的光辉
也感叹伟大如胡适者
也有帮派山头勾心斗角
也感叹他们的在艰苦南迁时还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学术高度
也感叹他们离别后在大陆、在台湾、甚至在美国令人唏嘘的不同命运……
都如风逝去了吗……
往事虽如烟
却时时萦绕眼前……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5:09 , Processed in 0.40060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