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拥抱战败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国占领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结束,而战争年代、战败以及被占领时期,给亲历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作者试图通过还原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声音获取一种认知,即在一个毁灭的世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1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7 13:25:3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道尔叙述的这个精彩的新殖民主义模式下的日本重建,笔者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而且作为一本横扫了2000年度美国书评界大奖的历史书籍,参考各位前辈的书评再做评述也更加恰当一些。不过,以上两点只能作为遗憾了,书评的标题不变,本人对道尔的重构解读,依然以“冷战与重建”为关键词,冷战为理解这一时段历史的外部维度,而重建则是日本复兴的内在动力,新殖民主义的视角,则是道尔提供的视角转换,拥抱战败的动力与想象则源于此。
      
             一 外部维度:冷战的兴起与日本重建的变奏
      
             本书的译者胡博曾经说到,翻译本书的过程是重修日美关系史的过程,而在笔者看来,之所以要重修两国关系史,因为本书所包含的视野正是在冷战兴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而实际上,道尔的叙述处处体现出观察日本而心系世界的特征,名为解读日本,实际上则是对这一开创性的大时代展开了宏大叙事。那个冷战兴起的年代塑造了当代日本的命运,而日本人民与日本高层的历史选择与那个时代的互动,笔者将在第二部分进行叙述。
             作为读者理解本书的宏大主旨,笔者认为,对冷战的兴起有基本的概念将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将成为理解道尔叙事价值的关键钥匙,因为这有助于理解日本战后重建的诸多变化与日美之间微妙的双边关系到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理解日美合作的方式到底是怎样变化并最终实现的。
            首先,1945-1947年是冷战两大阵营关系的不确定期,这时美苏之间虽有冲突,但是维持合作是双方共有的意愿。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日本重建,道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叙述案例,比如典型有,和平宪法的出台过程,在这一阶段,美方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的倾向的,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理想主义与历史的激情,而这部宪法的出台,正得益于这一阶段美苏关系的不确定,而为了保护天皇,从而给以苏联为代表的盟友做出交代,拿出一部尽可能上台面的宪法迫在眉睫。而且由于美苏关系的不确定,日本在美国庇护下的角色也是不确定的,它到底将扮演什么角色呢?保证消除军国主义不再威胁美国的思想改造后的小伙伴?美国抵抗共产主义侵略的桥头堡?美国一开始的目标是极端的非军事化与民主化,通过道尔对日本人民的描述的反应来看,这一目标反而是最受到整个日本民众欢迎与认可的。而这一切的一切,正在于美苏关系不确定下的日本重建叙事,当日本人民因二战战败后的极度虚脱而对民主革命形成社会性的由下而上的期待与表达,也得益于这段时间的表达。
            但是,1945到1947也有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普遍的饥荒与恐惧,这也是道尔在第一章所描述的满目苍夷的日本,“支离破碎”恰当其分,也正是战后社会史层面上,世界发达的工业地区,西欧与日本的灾难,加剧了美苏对抗的过程,随着马歇尔计划与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而世界也最终选择了冷战作为战后世界50年的基本主题。在这时,世界历史发生了转折,随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日本的地位也就逐渐清晰了,对于美国决策层而言,德国与日本都是抵制共产主义势力无限扩张的桥头堡,美国的远东防御线以日本为重心,最初的目标是有限防御,也就是到1950年朝鲜战争之前,美国的对日政策已经越来越保守,并倾向于采用旧式军阀工业恢复经济。至于到1950年的nsc68号文件出台,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朝战的发生,美国认为苏联有类似德国蚕食扩张的侵略行为之后,对苏采取的全面遏制政策,特别是对共产主义采用全球堵截的遏制战略的形成,日本作为美国冷战的前线的地位最终确定,而以军事订单和战前工业体系基础为积淀的日本重建,也终于摆脱了1947年以前的衰弱局面,开始了全面复兴的经济历程。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945至1953年的这8年间,如果我们把1945-1947,1947-1950,1950-1953这三个时间段的历史进行世界历史维度的基本理解,该时期世界政治的主题由和平转向全球冷战,同时冷战的兴起也要面对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这一基本现实的情况。那么读者们如果对笔者以上的背景判断,大致没有意见的话,那么将道尔这次创作的意义提升到经典的高度,在个人看来就丝毫不过分了。因为在笔者的上段叙述中,国家是行为的主体,而在冷战史的研究中,以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决策互动为平台的解读,依然非常流行,而极少有作者能做到从下层向上层扫描历史,将民众在这段历史中的作用勾画出来,以大众文化的视角看问题,每个人在塑造这一大时代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道尔则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回答这一问题,面对他所设想的美国读者,结合搜集的社会史材料,面对90年代对冷战胜利充满了无限自信的美国人,道尔用他的后现代主义史观发起了最猛烈的炮火,面向后冷战时代的东亚,美国的选择在道尔看来,无疑辜负了日本人民对战败经历的深刻体验与变革的决心,而东亚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的今天,美国则要负首要的责任,历史是否如此呢?笔者认为,考察道尔叙事的第二个维度,即重建的过程也许能给读者一部分答案。
      
            二 内部维度:重建的心理过程
      
            在笔者看来,道尔在本书的建构框架上,采用的并非是笔者第一部分的时间顺序的叙事体例,有意思的是,道尔选择了以日本国民心理或者说国民意识的变化发展过程作为线索,重组了这8年间日本社会的事件变迁,这也正是道尔在序言中所述的。“我试图通过还原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的声音获取一种认知,即:在一个毁灭的世界里重新开始,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这一过程的叙事,正如同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为读者揭示了日本人民拥抱战败的原动力与其局限,令笔者甚为叹服。
           重建的起点在于受害者意识的形成,受害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物质上的,不论是各个阶层的民众,还是黑市文化与惨淡的物质状况,都使日本国民加强了他们的受害者意识,谁能说他们又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呢?其次,潘潘文化、虚脱颓废都是对这一时代岁月的精确把握。物质匮乏,精神颓废,这时如果不告诉日本国民,谁该对这场悲剧负责,那么日本的重建又如何实现?没有彻底重建的成功,又如何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他们的邻居犯下了如何可怕的罪行?日本统治集团的意见只有“忍所不能忍”与面对空降的美国统治者的明哲保身,甚至教化日本人民要服从新的美国天皇。然而,在受害者意识的作用下,在这种空洞的战前政策的教化继续延续的局面下,日本民众早已顾不上反思自己了,毕竟,作为战争的最高决策人的裕仁天皇,可以从战前战争发动人的头号责任人,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天皇制民主的象征人,作为受害者的日本国民,还富有什么责任呢?那么到底是谁要为日本人错过反思自己的机会负责,道尔的解释简单明确,是我们美国人,是我们为了实施冷战的战略,将日本在东亚与邻国的战争偷换概念为太平洋战争,是我们一方面不让日本人在远东国际法庭上以防卫共产主义为名辩护,自己却在实施全面的防共策略。那么,日本只是败给了美国,日本民众只是败了在物质与理念上强大的美国,而这和日本的邻国没有任何的关系,日本人也不应当去关心他们与邻国的关系,毕竟,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才是作为一个冷战小伙伴应有责任,这难道不是吗?
           那么,为了消解这种危机,道尔提出了大胆的假设,那就是日本人对占领者真诚的拥抱,他们不仅赞同美国民主的理念,而且渴望一场激进的革命,这也是正是第三部第八章对于日本各界推行自下而上的革命,道尔所包含深情的叙述的价值所在,对于战前引导日本人走向毁灭的体制,日本人是深恶痛绝的,日本民众拥抱的是美国带来的终结战争,使日本不再陷入如此狂热的臣民疯狂的公民民主、自由新世界的渴望,在道尔看来,人性终究是相通的,隔离人类的是不同的体制而非人性的差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和平宪法第九条,当日本人作为第一个,也可能是至今唯一一个公开申明放弃战争权利的民族时,在这一条宪法是在美国人强加给日本人的前提下开展实施的事实下,第九条至今仍在日本宪法之中并不可动摇,就说明了日本民众对于战后世界和平的渴望是真实而发自内心的,而这也是道尔对于战败重建的民众期待,给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但是,作为政策执行者的美国高层,在道尔眼里到底做了什么呢?在道尔看来,为了推行对抗苏联实施冷战大战略,美国面对日本社会的心态转向,是自私而且短视的。植入天皇制民主,如同国中之国的全面管制日本,这与旧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者又有何区别呢?号称民主,实际却是利用旧有官僚系统进行管理,实际进行书报审阅,却从不承认限制自由,东京审判中将受害者与受害国摘除在外,又始终不提裕仁天皇的作用。道尔眼里如此片面的重建,虽然成功上演了自上而下革命,天皇制民主最终虽也成功注入,然而,这并不足以全完消解日本民众的受害者意识,也无法对他们的世界和平民主的希望做出交代,毕竟,世界还在进行另一场“人心之争”,美国统治者在海外,又如何会去关心日本人民的真实需要,当战败的日本被剥夺了亚洲意识,以日本国民的主体概念开展重建(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旅日中国人、朝鲜人都被排除在国民概念之外),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美国的冷战大战略服务罢了,在本书描述日本重建的过程中,处处存在的冷战阴影,那个看不见的对手的影响,是战后日本社会史变迁的外部局限,毕竟,当1953年恢复主权的那一刻,没有什么日本人在庆祝重建起飞和国家重归国际社会,毕竟,日本主权的恢复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没有人说得明白,但是也绝不是日本国民的期待与选择。而这也正是道尔对美国冷战神话的日本社会史角度的案例挑战,今天的东亚,美国当初的选择对现在又有何影响呢?
      
            三 结语与遗产
      
            道尔用极短的篇幅就完成了重建的叙事,这只不过是“哦,出现了意外”,在道尔看来,没有所谓的日本模式,时局与战前的工业基础造就了日本经济的“意外”腾飞,而且腾飞的程度到了后来让美国这个老大哥也有些惊异。但是实际上,有一点自从这段战后重建时期从未改变过,那就是美国将日本放在对苏硬冷战的最前沿,这也就决定了日本的命运与其今日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由战败虚脱到再战备的社会转型,也正好契合了这本书的副标题“在二战后逐渐苏醒的日本”。日本的确是苏醒了,经济上的巨人,但是民主的遗产与幻影也始终环绕在日本人民的心头,法德式的东亚历史和解希望到底在何方?而冷战在东亚的代价又将有谁来承受?割裂了亚洲意识的日本重建,到底又有多少未竟的事业?道尔的想象与批判无疑充满了自己的东亚情怀与对日想象,但当911无情地向美国人袭来,谁有不能说,道尔预测了冷战神话的破产,而美国人也将拥抱自己行为的后果与代价。路漫漫的东亚国家关系的秩序的修复,是道尔描述这段历史之后,留给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与我们时代深刻的悲剧意义之所在。
      
            然而,也许笔者想再问道尔的一个问题是,即使这场新殖民主义革命如此的功利与不彻底,但是假设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我们真的可以做比前人更好吗?
            还有,当一位美国学者成功地以日本社会为案例对冷战兴起的年代做了一个切片扫描,同时在中国的1945-1956年的社会变迁与世界历史的变奏,又将由哪位当代的巫师或游吟诗人,来给经历了巨变的那代中国人立传并做全景式解读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26 , Processed in 0.0444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