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不相爱就软了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9:3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彭浩翔察人观事,泼墨经年,挥洒自在。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不仅辑录了作者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他说他看吴虹飞有本书叫再不相爱就老了,他认为那是女生的观点,而男生的观点通常是,再不相爱就软了
      
      原以为整本书都是关于情感的小文,会延续上次看过的那个《爱的地下教育》的风格,非毒舌不能留
      
      翻完之后,却看到情感专栏毒舌专家另外一面的他,果然是黛玉葬bra的文艺青年,各种琐碎的事情都要留下案底记录,各种离奇心情都会铺展开一段伤怀的叙话
      
      但是,最令我惊奇和欣赏的是他各种举动,例如看到咖啡馆里的杂志贴上了咖啡馆的标签,原意是防止顾客偷拿,但是他认为这行为是对顾客的不信任,是负面的,于是……你会怎么办?如果是我,也就见怪不怪了,或者自己开家咖啡馆的时候不这么干,但是他却把标签小心撕下,按照杂志封面的设计,重新贴上标签,例如,有一本杂志的封面是一位穿背心的女明星,他就把标签贴在女明星的手臂上,感觉好像是奔赴一场品牌秀,将咖啡馆标签与杂志完美融合,再如最绝的,是杂志封面是一位穿比基尼的女郎,他就把标签建成三角形,刚好贴在三角裤上面=。=是不是有点猥琐?不过成品还不错
      
      另一件事,是他为了支持环保,决定将垃圾分类,同时,也为了方便收垃圾的人员,他买了一个可以把易拉罐压瘪的工具,在安装此工具的时候,有些劳累,于是喝了一罐可乐,顺便也试压了第一次,好生痛快之余,却发现,这样的易拉罐要累积好久才会倒出去,而在这样一段时间里,易拉罐里残留的饮料却又容易招引蚊虫=。=人生的真谛在于折腾
      
      最近一段时间,复习考研,狂看理论书,作为一个理论零基础的人居然痛下决心要考学术硕士=。=每每被各种美学家离奇古怪的思想困惑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就翻几篇这书里的文章,想不到,今天居然翻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别看着书名就往偏了想,其实只是走的小文艺范儿,但是文艺片,我们都管它叫“三级片”。绕来绕去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
          从电影聊到游戏,从环保聊到办公室恋情,各种精炼的小故事。随手书那种。可以扔在包里,无聊时翻两页。但主要内容还是与电影有关。不过书里面介绍了几本书,倒是觉得不错,可以加入私人书单。
          彭导的幽默和调侃,着实有些乐趣,但别当笑话看。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却不想百科全书那么给你详解,自己参透去吧。
          不会给星星很多,因为着实觉得一般。没那么大亮点。看着玩吧。里面配图,实在可能不出好坏,可能不懂吧。可惜了当时摄影课没好好听,是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知道彭浩翔这个名字是在《伊莎贝拉》于柏林电影节出尽风头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反而让我产生莫名的厌恶,惭愧,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这部影片。不过托宣传的福,倒是记住了彭浩翔的名字,这三个字成为《伊莎贝拉》的标配,想起前者必搭后者,如同上中学学过的知识,只知道一和二要一起出现,而至于一讲了什么内容二是个怎样的人则全然不知。
      真正开始了解他是在我的高中时代,《看电影》上一段时间内有彭导的专栏。今天想来,那些专栏的内容已经够中规中矩了,可是在我当时看来,依旧是惊奇好玩的不得了,再加上每有彭导出现必同时出现的“曾被当做智力障碍儿童去检查而发现智商超高”的个人简介,向来喜欢怪咖的我自然是对彭导十分喜欢。
      奇怪的是,直到上大学我才开始看他的电影,对于这位电影导演,我的最初了解除了来自专栏之外,竟是来自于后更名《指甲刀人魔》出版的短篇故事集《破事儿》——到现在我还记得作为一名高中生,看着做爱时把妻子想成牛蛙不由自主哼出来动画主题曲的丈夫、变成鬼的女友逢年过节还会回来作节的故事,是怎样一边自我审问“我是不是不该看这类书”一边在心里狂笑想拍着彭导的后背大叫“好妙!”的。
      看的第一部电影自然是《志明与春娇》,其中穿插的小故事无一不是让人会心一笑的,无比羡慕志明与春娇的爱情,又觉得那是港人才能有的“偷情也偷得优雅”,为了向电影致敬,真的跑到港岛的巷子里(只可惜没有到影片拍摄的巷子,下次一定要实现)抽了根烟,看到真有胶袋飞起来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头发都要变成酒红色了,只是身边缺个张志明,也缺了Patty公公等一众人等,不能偷吃外卖。
      一直十分喜爱彭导电影里的小段子,觉得或下流或狡黠,都是我的菜,常常有种黑帮贩毒时对接头暗号的感觉,上不了台面自娱自乐的东西,能发现别人也喜欢、发现有同样的人,那种暗爽很难形容。(想举的例子实在实在太多了!)
      读这本书会有相同的暗爽之感,彭导碎碎念的记些鸡毛蒜皮的不值得放进电影却又十分有趣的小事,唠唠叨叨的讲自己看的书,譬如因翻译听错而译成“彭导把朋友偷情的事放进电影又请朋友夫妻俩来观看自己手淫”的经历,譬如把放影碟等步骤的时间把握好使得影碟机刚好和跑步机上的时间一致,譬如那篇坏坏的《邪骨小王子》,还有我太喜欢的标题“坐牢切勿拾肥皂”“黛玉葬Bra”和刚看到之际便想叫好的“再不相爱就软了”(我妈一直用“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来指代这个书名:“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放哪了?”“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内容不是和《破事儿》一样吧?”“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要是不是和《破事儿》一样的那我就看一下”诸如此类)。彭导的坏更多是自娱自乐的坏,而这种原本只是为逗自己开心的小坏一旦被同好的人发现,便变成了相视一笑眼角一道稍纵即逝的狡黠的光。
      原本标题叫“没和彭导这样的人谈过恋爱该是遗憾的”,这也是我刚看完书后第一时间的感想,但是再想想若是谈恋爱必会纠缠进许多麻烦事,一不小心谈婚论嫁又觉得伧俗不已,怕是大大破坏对方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使之堕入凡间,变作和路人无异的芸芸众生,真心可惜了一段相识。
      所以想来这样的人最适合做好友,几人同吃一碗彩色巧克力豆喝没营养的碳酸饮料讲荤段子八卦爆料一整个下午,笑得大声,拍桌。或是作为“friend with benefit”,对于我这样有点虚荣的人来说,日后的确是一大可以炫耀的谈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拿到此书的人都会第一眼瞄到标题:《再不相爱就软了》,并会一致地会心一笑,哟嘻嘻。女生比如我,会立马想到彭浩翔“抄袭”了吴虹飞的书名《再不相爱就老了》,还偷梁换柱地如此猥琐;男生大多一样,会专注书名里的动词,不屑地发出啧啧啧之声。彭浩翔也解答过无数遍观众对这个标题的好奇,说因为自己也有听阿飞的歌和她的书,见到她的《再不相爱就老了》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满像女生会想的东西,女生会担心再不相爱就老了,而素来爱搞怪的他觉得,应该去弄一本男生角度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男生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再不相爱就软了。”相比之下,我仍更喜欢他的上一本书的标题《爱的地下教育》,不知这一本能否吸引男性读者购买?
              但说来说去,这仍是一本给女青年们阅读的书,教我们如何从男青年的角度思考,看我们自认为的合理行为在男青年的眼里到底是如何不合理的。就像我永远分不清的《春娇与志明》两部电影,大张旗鼓地教你如何重获劈腿男友。并想告诉你,在如今的恋爱地球里,无论你漂亮贤惠与否,男友总会离开你,电影里的杨函数就是例子,至少导演的角色设置初衷是如此吧。
              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辑录了他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版中也另外增录了彭浩翔新近的杂文。和电影的风格大同小异,难得有这样一位爱瞎扯又瞎扯得风趣有物的彭浩翔,以男生的视角来细细谈论感情琐事。当然也有他从导演的角度畅谈电影制作的文章,拉杂世事,游历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染于书中的,是作者体味身边人和事时的香港韵味。除此之外,书中的黑白水墨似的模糊配图,也是由冠着“摄影大师”称号的郑中基专程完成。
              台湾有亦舒,香港有张小娴,自中学时代就在枯燥的语数外之外,用各种爱情故事、激励教诲,戳动了不少懵懵懂懂的少女情怀。现在,少女大多长成了少妇,忙着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爱情观点自然也有了进阶,从太过在意,进阶到看起来没那么在意。“感情如同食物,自有期限。人家对你的思念,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从冰柜内拿出来,用微波炉弄热咀嚼,吃剩就用保鲜膜用好。大概城市人将饮食习惯延伸到感情习惯,大都吃得多,吃得杂。看惯韩剧的人,口味比较浓,吃不到生离死别,呼天抢地,总是有点不够饱。我还是希望吃得比较清淡一点,又尝到细味,一啖芳香。没有大喊爱你一万年的奢望,只求品味期限不会是那短短的100天。”
      
      这是我写过的最撇的一篇了。
      仍旧存之。
      
      2012.8.
      见于《明日·快1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书名,我相信这确实是彭浩翔的作品。
      
      他就是这么一个能够毫不避嫌地坦坦荡荡地说出自己在任何境况下意淫之无限真实快感的人。就像他笔下那个对男友极其认真地说出自己梦境的女孩儿,就像她明明知道自己在登机之前就已经深谙了自己不能拥有整架飞机的事实,还是在登机后仍然固执地秉持着拥有整架飞机的幻想…….
      
      对于一个在恋爱中根本迷失了自我的女孩儿,做这样一个假设,彭浩翔的想象力令人赞叹,我们尚且不对这个可爱抑或可悲的女孩儿的IQ和EQ做任何评判,单看就这样一个可以笃定地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显然已经很值得我们侧目,更何况这个梦中的女孩儿不就是现实中太多太多矛盾着的我们吗?
      
      看过彭浩翔执导的几部电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书还是头一次看,《再不相爱就软了》是身兼了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等多重身份特立独行的鬼才彭浩翔的作品文集,收入了他最近几年的专栏作品,其实对于他可遇而不可求的重口味表达我是带了某种芥蒂、某种偏见以及某种准备才开始阅读的,(另外在看书之前我还给书包了一个皮,哈,不是我对本书有多珍爱,实在是我怕被别人看到这个书名,误以为我热衷三俗而轻视我呢)确切地说,选择阅读它的目的,也不过是想给我既往的认识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已,如此想来阅读的理由还蛮多呢!
      
      虽然我带着这个颇有点矫情的目的开始阅读,但是一路读来,我的那些认识以及准备都多余了,因为在阅读中它们根本没有得到确切的肯定,反而还被颠覆了很多,本书中虽然彭浩翔依旧是那个彭浩翔,还秉持着“非文青也非流氓”的写作风范,但是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在他执导的《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和那些毁誉参半的同志电影作品中肉欲、冲动、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背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表达,本书中,彭浩翔以自己调侃、油滑,甚至还加入身体色彩的方式,书写了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各种主题,也就是说,他以一支根本寻常的笔和一个基本寻常人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样式,就轻描淡写地完成了对时代飞速发展和进步下现代人日益趋于窒息的慌乱艺术的冷静叙述以及深入剖析。见仁见智之处可圈可点。
      
      人都在说他“没得救了”的时候,他却毫无羞愧地自诩自己“太有才了”,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彭浩翔的作品更具争议和吸引吧,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他具备了让人期待的各种理由。
      
      这是他对一段生活一段文字的总结,也是他对个体生命的再一次审视,读《再不相爱就软了》,让我不免心生感慨,那就是:看彭浩翔要极早,否则他的锋芒也会被世俗一点点浸淫,直至消失弥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震惊。这个题目很有冲击力,让你很想知道究竟写了什么。相爱,软了,让人浮想联翩。当然,铁葫芦不会出一本黄色书籍。迫不及待的翻开,原来是彭浩翔导演日常生活的记事。作者对生活、工作中的感想,随想随写,内容无所不包。拍电影,吃饭,看书等等,凡是生活中存在的东西皆可入文章。生活琐碎,不可能把每件事记下来,一样不记也有些遗憾,最好把有感想的内容写出来。于是,就是这本《再不相爱就软了》。不少内容颇能让人共鸣。譬如看书,作者喜欢在飞机上看书。其实这也被逼无奈,时间紧张,平常无空闲时间,飞机上的时间用来睡觉确实可惜,看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把所有飞机上的时间用来看书,累计起来数量惊人。我曾经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看书,惊人的把两本厚书看完,效率极高。当坐在飞机上时,手机关闭,无人打搅,也不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来打扰,真是读书的绝佳时间。对学校的记忆,同学的回忆,对自己一些问题的说明等,读完之后,不禁感慨,人生琐碎,不如做些记录,有一天翻一翻,原来生活就是这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把此书定义为“闲书”,希望你别把它看得太重,在一个约会到另一个约会途中,随便翻阅。可随手翻看之下便翻阅完了本书的同名章节,以短篇小说角度回顾,精彩之至。所谓软了不过就是个讨巧的谐音(XD程度远不及前作书名《坐牢切勿拾肥皂》),深思其意或许也指感情所谓的“赏味期限”罢。对于都市快餐情感的点评入木三分,然而阅读之时其间又有些东西让你心中莫名悲凉……“什么事?”旁边的男生问。“没有,只是有沙入眼而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7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我,这本书就叫作《再不相爱就晚了》,尽管充满了文艺范儿,然而那意思却和“软了”差不多,达意程度却又相差甚远。何谓“软了”,其实就是没了激情。我一贯认为,最初的迷恋(注意,我这里说的并不止是爱情,还包括成功、成名),激情是顶重要的。没有了激情,即便是与心仪的人最终走到一起(或者成功了),那也总缺了点什么。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大概也是这意思。当然,这些还只是题外话,我重点要说的还是这本书。
      
      我是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的,有时候是在上下班的间隙。偶尔会忍不住发笑,偶尔也会触动隐藏在心内的一些东西。表面上看,这是一本带些“搞笑”色彩的书,但我要说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就像我们现在说起“打飞机”总以为那就是“消乏了手指头”(典出《红楼梦》),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你给别人说起来,大抵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那是一种用单兵武器对抗重量级飞行器的战术行为。不知怎么的,我忽然从打飞机想到了打豆豆,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笑话:
      
      有位科学家到了南极,碰到一群企鹅。他问其中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那企鹅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又问另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
      那企鹅也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问了很多很多的企鹅,都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后来他碰到了一只小企鹅,很可爱的样子,就问它:“小朋友,你每天都干什么呀?”小企鹅说:“吃饭睡觉。”科学家一愣,随即问到:“你怎么不打豆豆?”
      小企鹅说:“因为我就是豆豆。”
      
      在彭浩翔这个拍出《志明与春娇》电影的导演笔下,我总幻化出一种非常混乱的,无序的片段。既是无厘头的,也是严肃的。就好像打飞机和打豆豆,那明显不是一回事,但又是一回事。说他们不是一回事,是因为却有本质的不同;说他们是一回事,实在有点“邪恶”。至于哪里邪恶,我不好明说。
      
      若是不信,且看《邪骨小王子》那篇,《小王子》作为世界名篇,大概很多人都看过,然而把他搞成“色情小王子”大概只有天才的无厘头才能搞出来,但是仔细一想,后者似乎更容易令人捧腹。也许,读到这篇,你会觉得在无厘头的态度上不够严肃。好,那就继续翻,来一篇“正点”的。在《往事如烟》哪一篇里,作者说起孙中山当年在“和记楼”上策划广州起义的事,为人自然进入了历史,他的踪迹也隐藏在一片烟火气息中了,只有一小块铭牌记录着历史的点滴,供几个外籍人士来瞻仰。然而,当年的那楼,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留存,早已成了买维他命食品的GNC。这就是结局吗?不是。外墙上不起眼的一句话:万物未变,我们变了。也许,不注意的人会将他当做一条商业广告。但是仔细一想,真叫震撼。是的,我们早已变了。
      有时候,我也不确定,我周围的人是文青,还是流氓。因为当他和我相处的时候,他们既不是文青,也不是流氓,丫不过就是一群颓废的小青年。但是如果出现一位美女,尤其是那种穿着丝绒包身裙,脚蹬细高跟鞋子,长发及腰的没人走过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变成了文青,大有天生奇才舍我其谁的架势。不过,假设我们都撤了,就剩一男对此一女,那我就不敢保证他是否还是一个文青。大概,不知何时那女子在娇笑声中会冒出一句,你这流氓。在这种氛围中,我有时候也不能确定自己是文青还是流氓,也许二者都不是,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就像老彭说的,面对着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伪装),在猪狗朋友面前,我是个有点文青特质的流氓;但在女生席间,我又成了个有点流氓特质的文青。所在,怎么分……老彭的文章,于我而言,大多都是这种读着读着便笑的共鸣。
      
      我不好说,我是个文青。但我肯定,我也不是流氓。大概这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打飞机”和“打豆豆”。有时候,我在想,所谓打豆豆,不过是有点恶趣味的虐恋笑话,这个一点都不好笑。但是承认“软了”,总比自陈“晚了”好。前者,是一种坦诚;而后者,总有虚伪的嫌疑。
      
      好吧,就这样。赤裸的坦诚,永远胜过高明的虚伪。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0:22 , Processed in 0.0479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