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关何处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籍,从书中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慰藉!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非常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野夫的《乡关何处》买来后,每天只读一篇才读完的,不是因为生涩读不下去,相反是太好了,好到直戳我心,读完一篇哭一篇,害怕心脏受不了,所以只好一篇篇的读,直到读到注脚最后一段文字都没让我好过,心纠着半天:“迷失于这个时代的同道,往往只能拿文章当接头暗号;仿佛前生的密约,注定我们要在今世扺掌,然后一起创世,或者再次站成人墙,慷慨赴死。”P200 本来想好好给这本书写一个书评的,但是情感大于理智的时候,我无法将语言组织的那样完好,也无法将思路理的那样清晰,只好想到哪写到哪好了。
  
       他描写那个时代的一个个小人物,都是那样生不逢时被命运无情捉弄,是的,也只能说是命运。我在想如果把我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自己以及现在的好友们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有可能青春激情的自己先是左派,然后经历挫折、理想覆灭看清现实又是右派吧,而选择右派也得面临他们那样悲苦的命运了。想来想去,还是如书中幽人苏家桥隐居的好,可人在青年,谁又能及早看破,而甘愿淡然呢?
  
       《江上的母亲》中,写到作者1989年辞去警职,随后入狱,尤其是写父母来探监那段我真的是泪流满面。“每一次挥手仿佛就是永诀,两个位共和国效命一生的佝偻老人,却不得不在最后的日子里,因我而去不断面对高墙电网的屈辱。”P6而当1995年,作者才被放出来回家时,其父已经去世半年,而其母自知生病后刚刚才与儿子重逢就投江自杀了,她写的遗书真是难受的叫人要命啊:“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等回来了,我的使命终于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能力给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P9
  
         《大伯的革命与爱情》,文中大伯那样的青年俊才,一生的事业、爱情都被一个叫罗某的人所害,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悲剧不就是“组织”那两个字嘛。大伯所爱的女人和他都是共产党,因为情势而失去联系后再又联系上,好不容易要表露衷肠,结果罗某是那个女人的上司,告诉她,他所爱的男人叛党了,结果她见了他就很冷漠,就这样两人因为误解错过了,而大伯竟然一生再未娶。大伯为革命作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也是因为这个罗某而得不到平反。什么组织的纪律性、严密性,就是因为所谓的组织纪律,这个女人连质问深爱的男人都不可以,否则怎会有这样的悲剧,组织陪得起那代人的人生吗?
  
      野夫描写的他身边默默存在的小人物都是奇人,如若在好的制度下,那都将是非常有作为的人物,而能怨什么呢,只能怨命运,但是谁让他们有那样的选择呢?要么孤独自杀,要么顽强抵抗,就是不懂得明哲保身,但是大历史下他们为什么还要挺身而出呢,只能说为了问心无愧。是的,一个人的牺牲改变不了庞大的国家,也无法抵抗历史的浪潮,但是他们只是对自己有个交代。我昨日和师弟还聊呢,如若现在再次遭遇那样的历史环境,估计大部分人都明哲保身或叛变了,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最基本的价值观与品质了。
  
      整整一本书看完后,不仅为书中的各个小人物痛心,更为联想到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这样悲苦命运的人痛心,但是直到最后作者还留着一把刀,“或者再次站成人墙,慷慨赴死”,经历了人世沧桑,居然重头再来还是一样的选择,那个闪亮亮的品质,除了敬畏还能说些什么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野夫的文字太过悲伤凝重,似有千钧之重压在心头,“往往在暗夜里渗血”。个人的悲剧我们总是司空见惯,历史的洪流又让人觉得波澜壮阔,唯有当个人命运,家族兴衰,与历史变迁纠缠交织在一起时,个人的悲剧才有了史诗般的悲壮,而历史也才得以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组成,而不仅仅是敌我,黑白,发黄的照片,冰冷的数字,以及历史教科书上那些冷峻而简短的介绍。
  我很难想象我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以及比他们还大的那些人,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走过这艰辛备尝的几十年。我敢保证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故事,将这些故事写出来,就是一部民族的血泪史。只是大多数人不愿再回忆过往,他们默默把苦涩吞下,也许会在无人的月夜再吐出来,独自咀嚼一番。我只愿那些逝去的亡灵能够安息,活着的人能幸福平静地走完余生,当人间伏虎之时,他们定“泪飞顿作倾盆雨”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看了大家的九分,才兴致勃勃买了此书拜读。怎讲,情节打动人,写到坐着母亲那节,我倒是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折服,可转念一想,那是那个时代的故事,我需要的是共通的东西,故事离我们远没关系,可是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因该是相同的,或者说是感同身受,是不受这些地域,条件限制的。可是很可惜文字并不打动。还没看完,暂时是觉得没想象中的好,当然其实没那么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野夫,土家野夫,为其微博之名,较为活跃。
  第一篇,《江上的母亲》,饱含满满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沉的叙述,带来沉重的代入感,恨不能立即飞回家,陪在父母身边。
  余下的篇章,开始叙说作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能让人感到,作者对于文革的反胃,仍然保存至今,并深深的影响他生存于现世。看多了,就会觉得行文风格相似,内容相似。
  但作者的文风实为铿锵有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乡关何处》:苦难是泪水酿的酒
  
  
       文/韩浩月
  
    《乡关何处》是一本被强烈感情驱使着写作出来的书,作者野夫尽管行文克制、毫无煽情之意,但事件本身已经超越於文本之上,开始控制读者的情感,因此读时要忍住内心的啜泣,才能将一篇文章完整地读完,这啜泣不是因为同情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是生而为人对苦痛近乎本能的共鸣。
  
    在书中作者数度写到自己与亲人失控哭泣的情形,大放悲声,匍匐痛哭,泣不成声,哽咽不已,泪流满面……在母亲投江后多年,野夫想到母亲的遗书而流泪,「彷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为了实现外婆遗愿,把入土12年的外婆带回故乡,「我跪在坟前哭泣焚纸,洒酒祭拜,望空祈祷」,作为读者,没法不被带入情境之中,与作者同哭同悲。
  
    这是一本用泪水撰写的书,里面隐隐透露着血的浓烈与悲怆,血与泪充斥着一个家族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命运,《乡关何处》之所以能让章诒和读得「痛哭流涕」,也能让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如我一样的70后读得心如刀绞,原因大抵是感受到了个体的渺小与无助,体会到了尊严被践踏之后的绝望,发现到了「活着」居然是如此地艰难。
  
    这本书写到的情感是如此真实,唯有经历过才能写得出来,它字里行间被浸满的真情,让活在薄情寡义年代的我们,读来竟然有些羡慕,忘不了《畸人刘镇西》一文中写到,老刘感念野夫多年帮助,在野夫离乡之前执意要请他吃顿饭,野夫和朋友一起上门,到家后发现桌上居然只有两副碗筷和酒杯,邀主人一家上桌,老刘喃喃说都吃过了,能看到客人喝酒聊天就已心满意足,患难的朋友,平生难遇的饭局,微醺后的二胡和如泣如诉的吟唱,主客各自流泪的场景,这幅由苦难中的真情所刻绘出的「图画」,怎会不刻骨铭心。
  
  
    读《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这酒是由泪水酿成,入喉辛辣、难以下咽,入肚之后让五脏六腑都翻腾不已,但苦痛过后,又有甘甜,多少人就是依赖着这一点点的甘甜,支撑着熬过生死鬼门关,挺过死不瞑目时。人活着需要一种信念,但信念需要坚强来支撑,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信念如风中之烛,想要保持它不灭,得付出难以想像的生命力。
  
  从书名看,《乡关何处》追寻的是故乡的踪迹,但苦难之人怎会有故乡?他的心灵早已成为自己的故乡,他和自己的故乡随时流离失所,随时又相依为命。物理上的故乡要么是「必须扔掉的裹脚布」,要么是一堆愁绪的聚集地,对故乡的爱恨交织,会让飘零的人成为怕痛的孩子,要通过远走才能避免疼痛、保留一点思念。曾无数次听说过,苦难是一笔财富,但在看完《乡关何处》之后,却很难再认同这个观点,对苦难有了新的认识,苦难是凭空落下的巨石,它不但会砸毁前行的道路,也会给一个人、一代人留下永难癒合的伤口,如果生命因为平安而显得浅薄,那么我们宁愿要这浅薄也不要苦难所带来的深重。
  
    这几年苦难之书看了不少,《夹边沟记事》、《巨流河》、《寻找家园》等等,每次读完都久久不能释怀,书中人物的苦难并非属於他们自己,也属於后人,后人应当继承这笔苦难,并用之时时刺激或麻木或享乐的精神,现在这个年代欢笑不多、泪水更加稀少,我们不得不借助前人的泪水来反思自身的存在,愿这杯泪水酿的酒能呛出我们一点感慨,让每天这过於甜腻的、虚假而重复的生活,因为重新拥有疼痛而变得沉甸甸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豆瓣对野夫的这本书评价极高,但看了之后,总觉得好像少了评论中那么猛的火候,似乎感受不到那种剔骨断筋般的犀利与惨烈,可能是因为看了评论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等真正看到书的时候多少有些失落。
      说实话,相对于前面几篇亲人的篇章,还是喜欢后面的有关友人、乡人的内容,觉得他在叙述亲人的时候,总带有些许的控诉与不平,大部分亲情篇总少不了长篇累牍地对主人公显赫身世的叙述,也许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凸显人物后来遭遇的悲惨,从而加大对社会阴暗面的控诉,但看后总觉得有一种适得其反的感觉,个人觉得这样的铺垫反而影响了作者酣畅淋漓地去倾诉情感,就好比戏前的锣鼓敲太久,让人在看戏时便多了不应有的疲惫与不耐烦。
      相比较,后面的友人和邻里、乡人的文章,却显得平和多了,娓娓而叙,平实而不失真挚,一个个记忆碎片,诉不尽世间的种种哀愁,道不完人生的段段苍凉,一个故事,浓缩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这一讲便是一辈子,等回过头来想细细回味时,却已是人走情断,无处找寻曾经接触的温度。
     在爱恨情仇中,在欲望得失间,或许是我们亲手遗弃了能安放我们心灵的故乡…… 茫茫人世,何处是乡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常年泡在各种网络小说的我,终于爬出来看了一回正经书……
  江上的母亲和外婆都挺感人的~
  就是跑到网上来才知道这本书争议还是蛮多的
  我喜欢柴静小姐写的书评~
  至于其他一些分析的野夫这个人缺点野心什么的文字么,我实在比较厌烦
  书好与不好,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了的
  是否被喜欢,是否被认可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以前我也干过这种事情,跑到一个五星的动漫那个叫萤火之森去打了个一星,因为在我眼里那动漫实在不值得那么高的分数,虽然不至于到1星,但是觉得可以拉拉分数。今天看了一篇日志的作者也是这么想的。
  忽然有所感悟,我们每个人没有必要去拉拉分数,希望让这本书得出一个比较符合你期望的分数。
  因为你不是最终决定的评委。
  对于这本书,你只需要给出你自己希望给的分数就OK~
  至于别人,你左右不了别人的想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读《乡关何处》,仿佛听作者野夫在酒桌上的独自讲述。譬时已酒凉夜残,讲者与听者均已酣然若眠。记忆久远的语声寥落,动人场景却乘着兴致越发清晰。因为书中的苦难和疼痛绝非轻易忘却。其过于深沉和凝重,以至于被平日的琐细掩盖,只有在夜阑人静,酒醒梦回之时,方能像一块异石压在体内,随着记忆缓缓旋磨,把讲故事和听故事人的心脏硌出血来。
  
  野夫原名郑世平,年过五旬,土家族人。写字之前做过公务员、警察,当过囚徒、书商。简单的几笔却能勾勒出他坎坷颠簸的人生。而在《别梦依稀咒逝川》、《幽人苏家桥》等忆友人的篇章中,则可察觉到少年青年时的野夫自在随性、浪荡不羁。他在微博上自嘲“至今也是朋友圈中的笑星”,可保证酒桌之上绝无冷场,满座皆欢。然而,一切的前提是“只对我判断为善良正直的人”。又谈自己是中年之后百无聊赖,方才回归文字,记录下半百人生的起伏流离。
  
  阅毕全书,可谓:词句凝重,飘洒古风,一腔悲苦,满眼热泪。五十年的坎坷别离,本都是如此的慷慨悲歌。正是如此际遇,才锤炼出野夫简练的笔法。几段疏朗文字,便可引出人物数十年际遇;冷静语调,却又承载着深沉跌宕的情绪。在《江上的母亲》一篇,开头“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篇结尾处,“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悲哀,必将风化在历史隐秘的书缝中。”简单词句,却将丧亲巨恸、家族荣衰生生咽下。读这样的文字,便如同独自饮下一抔苦酒,纵有杂陈五味,却也只能回旋在喉,独自吞尽。
  
  野夫的文字充盈着古风,有着旧体诗的词法和节奏。记起秋天,便有“秋水生凉,寒之渐沉”,又有“秋水长天,物换星移”;忆起《瞎子哥》,有“机随心转,如水在河”,说到《畸人刘镇西》,是“荒江野老,夜雨寒窗”。短句铿锵,节奏急促,《楚辞》般的沉厚。这位中年男子把五十年的离合悲欢凝积于薄薄书页,给予读者巨大的震撼。
  
  当然,最核心的还在于野夫笔下一位位动人的角色。除了至亲,野夫描写的人物多是所谓“奇人异士”。他们或是刚烈率直不太被世俗接纳,或是孤僻疏狂被他人误解。然而,野夫总能跨越鸿沟和隔阂,去接近他们的生活,接纳他们看似疏离或扭曲的人生道路。这样的接纳并非猎奇,而是带着侠义,以他们的至情至性,反观出我们的虚伪和庸俗。喜怒杂陈,构成了凡尘俗世真实图景:欢喜处,有刘镇西手起斧落,砍开自家门锁以待宾客;狂乱处,有苏家桥众人寸纱不沾街头漫步,效魏晋名士之风流;恸哭处,有忆及失踪的母亲,“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青春处,有王七婆诗书携酒,热血殴斗;逍遥处,有苏家桥谢绝提拔、独拥书城;曲折处,有幺叔半世的颠沛流离,以个体的兴衰荣辱,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奇特历史。而最动情处,莫过于临别一夜,刘镇西携妻女,为恩人二胡献奏,聊助酒兴。
  
  这是落魄之人唯一能馈赠的礼物,但琴声呜咽,其中的悲酸与真挚,早已超越了俗世中的金银万千。人与人本都在各自坎坷道路上艰难跋涉,有缘萍水相逢,能以赤诚之心相待相伴,已可聊慰平生,值得一声“后会有期”。野夫人如其笔,以逍遥的风范行走江湖。笔之过处,渗进了人生的凄清愁苦。如此细腻深沉,在当今被物质包裹的世人和作家中,无疑已极难见到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此书,首先是在豆瓣上看到豆友们对该书的评价颇为不错,赞赏一片,但也有唏嘘声不少,于是打算花三五小时细细品读,一探究竟。
  
  各路大侠都在深入挖掘和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运用,用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偏激或者说是情愫的时候。我却不禁转身通过这本书的路径,走到了我的世界。
  
  此书故事背景不是在我这个年代,我对时代文化背后所暗藏的那一丝现实感与悲伤感,实属不能体会,或许放在我父亲身上,他会比我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感触。
  
  关于我爸的过去,只是偶尔从奶奶口中听到些许父亲的成长经历,只字片句,加上我那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五元钱的学费,一分钱的冰棍,三厘钱一亿的插秧工钱,天未亮钱的放牛娃,天黑后的砍柴人,编织起父亲前面的整个人生历程。到后来的高考失利,到教师职位被黑,虽然时隔多年,但某日父亲在梦中在操起笔去填写那高考试卷时,也会是泪横满面的从梦魇中惊醒过来。他已经年过半百,我甚至在想,他是不是还是无法释怀当年那刀刻般痛楚伤痕,还是时至今日仍然对憧憬着当年的梦想,从未褪去?
  
  我只是一个单纯的读者,没有什么立场去评价这本书的好与坏。但是阅读会让人沉思,或者让人回忆。打着那张有血有泪的亲情牌文字更是让人难以抗拒里面那真真切切淅淅沥沥数不清的感动与温暖。亲人,挚友,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缅怀她们的情愫总是那样油然而生又戛然而止,但是那感觉而却久久不能抹去那旧日的情与痛。
  
  印象最深的就是写回忆外婆的点滴,实属感人,几次在电脑面前都默默无声的流泪,然后拭擦,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一动作。我实在不能将如此的细腻的感情任由那框不住泪的眼睛闷在心里,那将会像中毒一样侵蚀我的灵魂与身躯,只好任由自己胡作非为的不顾及形象的在办公室中任意流泪。这是对作者的一种敬仰与尊重,因为我不得不承认,那些对亲情的爱的文字已经深入我心,唤起我个人世界里面的斑斑事迹,是那么清晰明澈,让我流连忘返的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重复播放。
  
  2007年那年夏天,家里人极致反对我上一个三流般的大学,索性后来母亲找到外公,让其劝说我父亲同意此事。于是全家奔赴往外婆家的路上。半个小时的路程,不是很远,但是却走得格外漫长。而外婆早已经在家门口早早盼着我们的到来。还未进门,外婆突然一把泪把我抱住说:真是难为了你,要是外婆还有经济能力,外婆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可惜外婆没用,外婆老了。我鼻子一酸,把心里那久违未发泄出来的委屈和泪水一涌而出,瘫在她面前失声痛哭,全家人都跟着陷入百般无奈的气氛中。那年,我的外婆78岁,外婆还没有脑部血管爆裂,还没有中风。最后外公与父亲进行密谈,最后终于赢得了机会。也不负外公外婆的苦口婆心,只是那年的学费是他们的养老金。
  
  4年之后,2011年冬天,我毕业第一年工作回家过春节,去外婆家里拜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只是不同以往的是,外婆的腰弯的更下了,头发全白了,说话的语速更慢了,走路更加费劲了。4年的时间里,发生过太多的意外事故侵蚀她的身躯,白内障的手术,中风的治疗,可她依旧乐观。只是那天我告别她的时候,她握住我的手,用她那苍老有些无助的眼神看着我,像是用哀求着语气对我说:乖孙女,如果以后回家了,一定要记得过来看看外婆。说罢,我当时竟不知所措,涌现出那生死离别的悲伤,赶忙扭过头去,急忙转身走出房间,一时间泪水滔滔不绝。至今想起,也会有股揪心的痛贮存在左心房边上。
  
  无一外乎,就像作者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亲情故事。只是我们这些苍白无力的文字根本就不能承载出那种炽热的爱与痛。我们笔下的蠕蠕字迹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希望能将这欠下的情债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出一些能量,将我们的愧疚减少到最小。
  
  时间依旧在续,只是我不能预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我没有遇见未来的特异功能,我也没有时光机器,将世间轮回回到从前。而我现在要做的只是小心翼翼的生活,像呵护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只为不让她们担心,不让她们忧郁。
  
  感谢作者,让我重温我的故事。虽然回忆是痛的,可是心却是满的和暖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1:18 , Processed in 0.0716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