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内容简介:2010年,中国GDP终于可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20世纪50年代炸锅炼铁而不得的“超英赶美”梦想已经轻而易举地实现。世界第二,意味着与头号强国的竞争成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14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22:50:13 | 只看该作者
  从“全民尊孔,举国信儒”到后来辛亥革命迷信西方,到后来信仰马克思社会主义与毛邓,现在趋势是将这种“信仰”上升至效仿美国95%以上的信仰体制,实在是不可为,因为根本也打造不出来有“软实力”的东方大国。信仰本身就是一件自发事件,概率50%,当然有些时候身处有宗教背景的传统家庭,每日耳濡目染,这是加大事件的发生率,发生本身也还是55分成。 另外演讲时的刘福明,也是让我感到十足的鹰派,因为鸽派最核心的意识就是不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6 19:59:50 | 只看该作者
      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从《大国崛起》到《大国策》,“大国”这一话题成为了民众之热议、学界之关注,也成为图书出版、电视政论之重要关键词。
      《中国梦》阐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代伟人关于中华民族争做“世界第一”的梦想,倡言要实现“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的目标,并提出以“强而不霸,战略兴国,军事崛起,不忘忧患”作为根本保障。全书以21世纪的中美战略竞争为核心,广征博引,向读者展示了中国通向未来的宏伟路径。作者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尽显当代军人之雄心,战略谋划则显得冷静而理性,读者如果不拘泥于个别用词或一些历史的类比,与作者一同感受伟大时代赋予一代国人之使命,无疑将共享一次战略的大宴。
      中美博弈道阻且长
      人说21世纪是中美的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处于一个美国实力相对下滑的弱单级世界,2010年秋,中国GDP超过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俨然已成世界老二,“G8俱乐部是否将被G2代替”等话题不绝于耳。书店的书架上《当美国倒下》、《中美国》、《当中国统治世界》等赫然在目。当然也有逆耳之言,有英国学者曾说,中国可以等于350个阿尔巴尼亚,但绝不等于一个美国。此言道出一个现实:作为大国,要具备完整的战略能力,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缺一不可。日本经济实力雄厚么?毋庸置疑,但其绝对不是一个政治大国、军事强国。中国要做健全的世界大国,而不是“瘸腿的世界大国”,一路上与美国的博弈道阻且长。读完本书,对此当有新的感悟。
      做怎样的中国
  历史学家汤因比数十年前曾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并且正因为中国有担任这样未来政治任务的征兆,所以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才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期望。”
      中西文化不同,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人讲起大国国际责任,直言不讳“领导世界”,乃至公开倡导建立“新帝国”秩序。美国人的“软实力”、“巧实力”不过是在领导世界时软、硬两手中的一手。中国自从区分“王道”、“霸道”,以及“王霸道杂之”以后,“称霸”完全成为贬义词。然而,任何有作为的君王、谋士,只要想治国平天下,哪个会放弃霸道?本书的最宝贵之处就在于融会贯通中国几千年的战略文化积淀和近代西方崛起之奥秘,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鹰派人物“强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弱者接受必须接受的事情”这一简单的权力逻辑。作者提出中国的权力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中国的能力需建立在“胸怀”与“责任”之上。“大国权力”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管制和压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规范和约束,中国选后者,中国不做美国,不强制输出意识形态,不动辄使用武力。将道义作为强者的自律,才是泱泱大国的风度,才会得道多助,才能不怒自威。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作者在书中曾作出负责任的呼唤:中国需要“崩溃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要警惕,不要被别有用心的舆论引导,不要自我满足、自我标榜和自我堕落。
      这是作者站在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视野,提出的铮铮谏言。然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成长与魅力,是由内而外的,重外务则首重社会。有学者说,中国是由“富人中国”、“中产中国”和“底层中国”组成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的中国,也有学者说,中国是一个“总值大国”与“人均小国”、“制造大国”与“创新小国”、“外贸大国”与“外交小国”、“国土大国”与“资源小国”等等交织的复合体。这些忧虑道出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国梦”不仅仅是“国际之梦”,也是“家庭之梦”、“个人之梦”、“社会之梦”。
      祸发萧墙,则延四海。全面评估中国实力,不可忽视,政治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切不可重复前苏联的悲剧。要想拿到作者描述的世界“田径型”竞争的金牌,着眼于“内”的调整,则同样是当务之急。
      虽然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政治日益演变为世界政治,行为体日渐增多,各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都在国际社会参与了更多的事务,世界问题的经度和纬度都在扩大和延伸,传统的权力与能力、法制与伦理也被注入更多的内容。因此,“一对一地对决”已不完全符合新时代竞争的要义。我们要避免陷入“大国政治世界”“权力——安全”的竞争和思维模式,避免陷入米尔斯海默所预言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197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作为年度封面人物,标题为“新中国的梦想家”,当时的西方普遍持怀疑态度。而今不同的是,中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是,我们依然高举旗帜,朝着梦想,全速奔跑。
  
      前年南京凤凰书城约写的书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7 22:59:5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中国真的实行这种战略,那是中国人的灾难、中华民族的灾难。
       今天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上比美国差的太多,在许多方面也没有欧美国家先进。内部忧患重重,腐败横行,贫富差距巨大,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在这种情况下不着眼于维护和平安定的环境,与世界各国一道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却侈谈后美国时代,妄想冲刺世界第一,还要决赛,简直是往死路上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8 16:38:14 | 只看该作者
   薛理泰 / 思维空间
  
    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撰写《中国梦》一书,出版后在美国引起颇大的反响。不少从事中国安全和发展战略研究的美国学者,对此书感到非常有兴趣。
  
    笔者浏览了《中国梦》,觉得该书文字流畅,举例翔实,具有相当可读性。作者在行文层层铺开评述其基本观点时,立场不趋极端,姿态平实无华。若干人抨击该书时说,作者在书中声称中国为了实现在新世纪跃居世界头等强国的目的,将不惜与美国打一场战争之类的语句,在书中倒是没有发现。可见,有的人写书评时并没有仔细阅读﹐或許是人云亦云。
  
    然而,作者在该书第259、260页中,表示认同关于“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和平崛起”的论断,同时又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排斥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反遏制战争中崛起”的可能性,还强调“没有军事崛起的经济崛起是危险的崛起”的前景;加上他在此书不少章节中,也流露出大汉沙文主义的情绪(譬如在第80页中说“中国有做世界领导者的优秀文化基因”),则此书留给外国战略家心目中的印象,同“不惜与美国打一场战争”的说法也相去无几了。
  
    刘明福在书中阐释其对于后美国时代大国思维的理解时指出,中国必须谋求“军事崛起”,才能在新世纪跃居世界头等强国。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他在书中表达的个人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
  
    在太平洋彼岸,《中国梦》“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美国学界、军政界频频激起不小的回响。在西方国家,由此引起的有关中国深层次战略意图的问题,见仁见智。假如美国战略家得出共识,《中国梦》揭示的日后中国,必然要把美国从龙头老大的席位上拉下马的观点,确实在中国军政界少壮派中“具有一定广泛性”,西方国家难免迟早会结成“统一战线”,倾力对中国实行全面围堵,殆无疑义。
  
  善战者不言战
  
    刘明福等军界人士主张在现阶段即视美国为最大敌人,其观点在中国不乏附和者。他们大多数是政工出身或者是纯然从事文字工作者。他们可能对国际关系史甚至中国历史都不甚了了,遑论军事战略和政治外交方略,却在敏感时刻,就敏感话题,在中国政治中心侈谈全球战略观点。
  
    中国有一句格言说,“善战者不言战”。历代名将都不好战,往往回避夸耀他们在军事学上的造诣,并且尽最大努力引导国家避免一场战争。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却会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立场,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打赢这场战争,因为他们早就在政治上、心理上和军事上对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作好了周全的准备。
  
    刘伯承元帅是中共战神。据秘书生前回忆,平日他在家中电视观看战争影片时,却不屑或者不忍观看战斗场面。1959年,彭德怀元帅访问东欧诸国,当地人民夹道高呼:“英雄,彭德怀!”彭德怀却反复表示,不要喊他英雄,受欢迎的应该是那些在战场上丧生的军人及其亲属。此即二例。
  
    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战略研究的经验,对《中国梦》的评断是“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或者用现代文字评断为“在战术上正确而在战略上谬误”。读者查阅一下中外历史,有哪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在战略研究领域中,任由如此论调得一时风气之先?
  
    相反,回顾中外历史,若干国家确实发生过同类情况,可是这些国家的崛起过程往往以失败告终。不但客观效果同主观愿望南辕北辙,而且国家和民族都创巨痛深。诚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远的不说,仅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即在敏感的历史时刻,讨论国家大战略,若任由“书生论政”,得一时风气之先,向来不是国家之福。试举两例。
  
    清朝平定了太平军、捻军掀起的内乱,沿海各省锐意兴办洋务,近代工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李鸿章等人从欧洲进口了不少铁甲炮舰。单从硬件评估,北洋舰队似乎比日本舰队更为强大。当时,中国百业兴旺,远非前阶段半壁江山沦于内乱的情况可比,史称“同光(同治、光绪)中兴”。中国朝野,甚至不少西方人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矣。
  
    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中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以书生张佩伦为代表的清议派却侈谈用兵。张佩伦承认本人“不知兵”,却腆颜挂帅前往福建坐镇,指挥当地军事,结果料敌失误,损失惨重。要不是老将冯子材亲率子弟兵,在广西、越南边境前线冒险奋战,在千钧一发之际,扭转战局,中法战争的后果对中国更加不利。冯子材此举可谓“挽狂澜于既倒”,就维护国家利益的意义而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当时内外大员中,在中枢通筹全局,于国际纵横捭阖,并急于洽购弹药修缮战备者,惟少数老成者而已;京城中清议派则惟高调主战,竞作纸上谈兵。及至北洋水师覆灭,日本陆军直逼京畿,京城一夕数惊,主战派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哑口无言者有之,销声匿迹者有之。尤其是甲午战败,给予晚清盛世以致命的一击,也是清廷十数年以后一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正值北京需要打点精神,在国内外应付全方位的挑战之际,岂能由纯然的政工干部或者文字工作者,在大战略的论坛上掌舵?他们固然有一腔爱国的热血,也肯费神考虑大思路,对之不能求全责备。不过,对这些言论应该纳入大战略领域予以专业性的考量。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联合早报》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7:14 , Processed in 0.1281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