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8: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的前身是台湾学者彭明辉教授写于二十年前的一篇文章。近二十年来,这篇文章一再被人在网络上转帖、流传。很多人转帖时没有篇名,有人用《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当篇名,也有人把它命名为《若要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8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0 20:50:19 | 只看该作者
                          一、思考的有用和无用
              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而后他举头看到宇宙的孤寂。于是上帝说,让我们从泥土中诞出些生命吧,这样泥土就能看到我们做了什么。然后上帝就创造了如今每一种活着的生物,人是其中之一。由土变成的人是唯一会说话的。上帝凑近人,坐下来,四下看着,并开始聊天。
             “这一切目的为何?”人礼貌的问。
             “世界万物都得有目的吗?”上帝答道。
              “当然。”人说。
              “那么我就把这留给你去思考。”上帝说。
               然后上帝离开了。
                                 ——库尔特·冯内古特 ,猫咪的摇篮
      
              人是很奇怪的物种,因为人会思考,而且不少人思考的问题,可能“没用”。早上是起床好呢还是继续赖床好呢?中午是吃饭呢还是吃面呢?晚上是去看电影呢还是去逛街呢?诸如此类。还有不少思考:神十上天有什么意义又不会增加我的工资,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呢?又不能让自己不用吃饭就能饱肚子。
              人类不思考,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庄子早在《内篇·人间世》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这样说到:山上的树木因为有用而被砍伐,油脂因为可燃而招致被煎熬。桂树因为可以食用而遭砍伐,漆树因为有漆可用而遭割取。最后,庄子这样说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而不知道无用的用途。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有用无用”去衡量事物有没有价值,那就太短视了。就好比人们常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呢,我以后工作又用不上函数用不上微积分,我结婚生子也不靠这个,所以啊,我还是不学数学好了。数学的有用之处,是隐性的,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自然“没用”。而显性的有用就一定有用吗?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有用,不让孩子接触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东西,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才后悔地发现,孩子有一肚子的学问却没有为人处事的技能。
                            二、人生始于热爱        
              我认识到,你可以去一切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买一切你想买的东西,见一切你想见的人,学一切你想学的东西。但如果你对你所做的不是疯狂热爱,那你的人生还未开始。
                                               ——C. JoyBell C.
              该书作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在书中写道:人活着不仅只是为了快乐,还更希望能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我们期待着“有意义”的人生,因而不愿意停留在天真无知的童年。为了有意义的人生和我们认定有意义的事,我们愿意忍受许多的痛苦,牺牲各种眼前可及的欢乐。反而,当一个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时,他即使面对眼前可及的各种欢乐,都还是会觉得乏味、无趣。一个失去人生意义的人,同时也失去生命的滋味。
              他说,平凡人都可有不凡的价值,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才华与成就,只要深情而尽心地对待自己、家人和乡亲,每一个人都可以迸放出令人动容的光辉与尊严。”他举了台湾的陈树菊作为例子。台湾的陈树菊靠卖菜为生,生活极其简朴,但是她却因多年来将节省的钱捐助给慈善机构,累计达32万美元,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儿院和图书馆而成为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人物之一。
              他说,其实人生不是竞赛,不需要跟别人比输赢。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尽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就足以展现出动人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计较输赢的人只看得到表面上的成败,因而失去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价值。
              他说,人一生的成就有些靠天分,有些靠运气,有些靠努力,而人所能掌握的仅仅只是自己的那一分深情与用心。但是,这一分深情与用心才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至于成就,我们只能尽心而知命,无须过分在意,更不需要急着在年轻的时候判断自己的天分与价值。
                            三、汗水与苦痛
             “你知道治疗我的方法吗?”
             “知道。”他说,“我知道治愈一切的方法。盐水。”
             “盐水?”我问。
             “对,”他说,“以盐水的这种或那种形式。汗水,泪水或海水。”
                             ——卡伦·布利克森,七个哥特式的故事
             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事物会让你辛苦流汗。
                                            ——埃德加·爱伦·坡
      
              我们常常容易看到别人的人前风光却看不到别人的背后辛酸,而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获得成就的轻松却在人后独自品味努力的辛苦和劳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证明自己今日的一切来之不易。想象一下,如果我练一天钢琴就可以考过钢琴十级,那钢琴十级的证书于我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两个人第一天相识第二天就结婚,那这两个人能相爱一辈子吗?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拥有”当做“享有”。“我们拥有的愈多,享有的能力可能会愈差,以至于愈来愈不快乐。一个豪华的客厅里摆着一套三百万的音响,可惜放的却是普普通通的流行音乐。这个人有亿万家财和三百万的音响,但是他所享有的东西却是再烂的音响都播放得出来的;他的问题不在于拥有的不足,而在于享有的能力太差。很多大老板喜欢买名画、古董,但是美术馆有更多动人的作品,他们却没有一件看得懂。”
              因此,我觉得,汗水和苦痛正是生命在用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只是拥有,不要只是占有,而是去享有。
      
                     四、大学、职业和工作
               做自己,做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样子,是生命唯一的目的。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有不少人会发问,考大学,读大学,是为了什么。读大学应该做些什么?作者是这么说的:上学是为了学职场学不到的东西,假如一个人花了四年念大学,又花了两年去念硕士,而学到的东西却不如去职场所学的多,那真的是浪费金钱又浪费青春。
              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有三个东西都是个人成长上不可或缺的:首先是自己阅读各种书,并且逐渐培养出跨领域阅读深奥书籍的自修能力;其次是在朋友的陪伴下走过青涩的自我摸索阶段,去寻找知识跟你这个人的关联,也靠着朋友帮忙把你不敏感的地方逐渐变成可以敏感的领域;最后则是看到一些老师的风采,从中看见值得憧憬的人生,值得效法的风范,以及一些值得坚持与追求的理想。
              关于职业和工作,作者这样说:工作本来就不好玩,所以老板才会付你钱;工作如果好玩,老板哪需要付你钱?要不然你想想看,你去游乐园玩,是你付钱给老板还是老板付钱给你?在工作上碰到讨厌的事或不公平的事,平心静气地把它做完常常较省精力,与人争执反而花了更多的心力。
      
              总之,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作者结合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值得一看。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如果你有什么感想,请回复告知我。如果你有所收获,请转发到朋友圈。我的微信公众号:我用“心理”看世界。li65677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30 12:16:0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的同时,又确实可以对自己进行思考,那么这就是一本好书。正如此书的题目一样,如果懂得人生是一种不断寻求真谛的累积,也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烦恼与逆境。书中关于爱与被爱,拥有与享有的观点,深感赞同,谨在此写出,方便自己看到时再次回味。推荐大家一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3 19:36:16 | 只看该作者
              序言里写道:如果你曾经喜欢过这一篇文章,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
              那篇文章说的就是《困境与抉择》,作于1995年,近二十年一直在网上广为流传,最近忽然在校内上火了起来,被我的不同好友转发过多次。文章读起来平实,不惊不扰,却透着过人的智慧。在被无数冒充心灵导师的烂文轰炸后,难得见到这样一篇诚恳的文章,说的都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没有大道理,却有大智慧。
              鉴于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太多,网上流传的各种白岩松语录就常常是张冠李戴而已。所以我已经不敢轻易相信转帖中所言的”台湾清华大学教授”等标签。若真是清华教授所写,那么总该是有名有姓的,在网上翻了翻,最后在豆瓣上找到了这本书。因着对那篇文章的好印象,所以当即下单买了。
               
               1、纸张质量
               纸张质量很一般。我都要疑心是不是盗版的。拿到书后,犹豫了一下,把腰封扔了。又把花里胡哨的外壳剥了,终于露出书的本来面目,光滑的白色封皮上印着四个小字“life”。这才终于满意。
               现在的书,内容好的,反而纸张质量差。那些不知道什么人写的无聊小说,反而一本比一本炫目。真是颠倒。
      
                2、最好还是那篇文
               我不喜欢心灵鸡汤。虽然我常常并且正在处于内心的困境之中,我依然不喜欢心灵鸡汤。鸡汤炖的太油太腻,不合我的胃口。此处并没有欲扬先抑,因为我要说的是,这本书写的最好的就是《困境与抉择》,其他不过尔尔。
                不包括序言一共21篇文章,分成四个部分。目前我能读得下去的,有9篇文章,都是关于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的。其他部分讲到寻找终生伴侣,婚姻中双方如何相处,如何追求幸福等,目前完全没有兴趣。
               
                3、急于求成与轻易放弃
               鉴于真正触动我的只有一篇文章,所以,与其说写书评,不如说是写文章的读后感而已。
               文中有几段话说得的确好。
               谈到别人赞叹他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书中道:”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中止或加添。“
                谈到学生在先念研究所还是先工作之间挣扎,书中写道,"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得不知如何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或者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愈小,越不值得焦虑。“”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年,短则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
                而关于际遇,又说,”老是斤斤计较着几年拿博士,几年升等,这实在很无聊,完全未脱学生时代‘应届考取’的稚气心态!人生长得很,值得发展的东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段”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长久持有“。
      
                为什么认为这篇文章好,就是因为里面的东西让我有中枪的感觉。不说别人,单说自己。当我从大学毕业,走完了已经被铺好的路时,我开始需要自己做选择。而在选择的过程中,我就经常发现自己处在焦虑的状态中。选择这个,还是选择那个。选择这个有这样的困难,选择那个有那样的困难。我两个都想要,但是,又没办法一下子做到。那种急于求成而不得的心情,常常有之。于是,就干脆不管,任凭生活摆布,过一段仿佛是自得其乐的日子,然后又陷入焦虑之中。
                 我心情焦虑的时候,会停下来,暗暗骂自己:”急什么?“太多人都会说,慢一点慢一点。但是,真正能慢得下来的有多少?我慢不下来,我急着要去做这个,我急着要去做那个,可是它们都不是一日两日有效果,都是以年月为计算单位。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在着急,有时候干脆就彻底放弃了。
                 在急于求成和轻言放弃之间,徘徊再徘徊,于是一年、两年,当我工作已经三年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三年前的我,没有任何长进。而这三年,若是用于积累,那应该已经有不少收获了,我却全部用来焦虑了。
                  为什么不能沉下心来,慢慢地积累?人生那么长。也许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了,也许同班同学已经升职加薪了,看着差距越来越大,自己依然毫无起色的样子,就只剩下”人比人气死人“后的焦虑。我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了比较、焦虑中,而没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这才是我的失败。正如书中所言”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卖猪肉而成名,却不愿意成为一个企业家,选择进入事业单位修县志。其实,这不是他的失败,恰恰是他的成功。看他聊起自己工作时候的那股子舍我其谁的傲气,才知道他想要的应该是有个安静的地方做学术类的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而嘲笑他失败的人呢?是否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还是依然在跟别人攀比在名利中挣扎沉浮呢?
      
                 若读此书,就读《困境与抉择》即可,全书的精华汇于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7 18:02:45 | 只看该作者
             开头部分完全的鸡汤,鲜美程度完全可以与同是台湾人的李开复老师媲美。要是恰巧你讨厌鸡汤,而又没有耐心,我猜不到20页就看不下去了。
             所以,给个策略。
             如果您跟我一样是个苦逼的在校大学生,直接移步到第二部分:学业、志业与职业。这部分笔者还是颇有见地的,毕竟他是大学教师嘛,这是他善于的领域。而且又有几年的校外工作经验,不会出现大陆高校老师这种刚一毕业就进高校工作,无任何企业工作背景,无企业工作经验,没实战,仅凭网上看些2b言论然后自己添油加醋出现老菜鸟忽悠小菜鸟的情形。如果您对这三方面有些迷茫,看看或许可以扒开些迷雾。
             如果您处于热恋,打算组建家庭了。跳到:婚礼的祝福。可能有您需要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5 21:51:50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对生活似有感悟,却愚钝无法体会深刻与感悟。在犹豫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时,彭明辉老师的书恰恰指明了人生方向。人生是积累,既然是长久的,我们就该暂时放下眼前的纷争,用心积累自己的成长。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让人快乐,我会在文学,音乐,历史中探寻最美好的人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6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周六和朋友吃饭喝下午茶,分别的时候想起地铁口有一家书店,拉着她进去逛了逛,看到了这本书,我拿起又放下,心理在做思想斗争,在包裹严实的封面上写着这么一段话:“用长远的视野去面对人生中德困境与抉择 走出绝望与焦虑 找回心灵的平静幸福和生命的至真意义”,这段话吸引了我,好像我遇到的问题瞬间被缩小很多,好像在这本书上能找到答案;可是,另一个声音却阻挠我买它:别又是本励志书!
      我曾想过和励志鸡血书恩断义绝,早年因为需要坚持重复反复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依赖励志书,用励志书来麻醉自己,来激励自己,让一切看上去显得很有意义。可是打鸡血的日子长了,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来劲想我能,我可以,甚至说大话,要命的是还真的会说出来!至于怎么做,怎么安静踏实有成果的做,励志书的作用还真不大。
      我终于还是买了这本书,直到到了家中才拆开看,拆开,腰封拿下,在条形码上端,建议上架类别:畅销 励志。
      当时我只是惊讶于自己的判断,看封面看作者的样子,都不像是写励志的呀!又一想,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真正看了才知道。
      作者彭明辉是英国剑桥大学控制工程博士,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学系荣誉退休教授。40岁以前闭门读书,如今是影响中国台湾青年一代的精神导师。喜欢哲学、看画、写影评。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积累的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作者也谈到"活着,为了什么”,我因为认识罗素的在先,于是看到这里的时候很自然的想起罗素写的《我为什么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我同时也赞同活着就是哭着来到人间,笑着离开,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彭教授认为,活着为了爱、为了实现更好的自己,为了找到人生目标。
      书中最多的观点在于,一时的输赢,一时的爱与被爱都不足以放在心上,建议增加生命的宽度、积累生命的厚度,比如建议出国,建议培养艺术情操,阅读,读史,接近大自然,懂得欣赏。具体讲到学业、职业、婚姻。讲到现世的纠结,也分析现世的原因,给出一些建议。看完了以后,收获的是:宽心。
      但是没有一个生命可以按照一个设定的轨迹发展,很多家庭的孩子即使知道出国好也没有办法完成,谁都想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可是怎么做我觉得没有说清楚。
      经历没有好坏之分,就像是人的成长一样,它是呈波浪状,低估也正常,高峰也不会一直这样,这就是生活。
      励志书和非励志书很大的区别在于,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冲动,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信心满满,还是看到了生命的真相,接受人性中恶,生命中的不完美?
      能引起思考的都不算是本差的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6 17:50:10 | 只看该作者
      书中有一篇传奇性的文字,流传近二十年,至今还在打动年轻人,特别是莘莘学子的心,这就是“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一文,许多人从中获益,了解生命的真义不在一时、不完全在际遇,而是长年累月地用心奉养自我的最终结果。
      
          生命的本质是成就自我,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但是少有人讲清楚实现之路是怎样的,在路上又该如何面对各种困惑、问题。彭明辉教授不仅讲清楚了这个问题,且能让其入脑入心。原因也很简单,彭教授在写这本书时,就极其用心,他俨然把每一个在路上的年轻人,当作他的孩子,比“麦田里的守望者”做得还要多。
      
          彭明辉教授,剑桥大学理工科博士出生,却广博于人文,达到文理兼通。恳谈之间,彭教授信手拈来哺育过他的古今中外贤人的生命故事,如孔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塞尚、卢梭、托尔斯泰、加缪、吴念真……显示出惊人的诚挚、睿智、通达。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5 07:18:47 | 只看该作者
      从当当网上买的,薄薄的一本,价格不菲,但绝对值得一读。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从学业、恋爱、生活等几方面谈人生面临抉择时应该抱有的正确态度以及人生的意义,批判了现今社会里浮躁功利的心态,认为成功有多重可能性,并非只有世俗的金钱和地位可以衡量。
      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标题,人不会因为某一次选择而改变整个命运,当然,我个人理解是,作者所谈的这种抉择是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那些有关理想上的可左可右的选择,否则错误的抉择会毁掉人生。总之,作者认为对人生的抉择应该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泰然处之。
      真遗憾没有早些年看到这本书,否则我就不会为自己的那些选择伤透脑筋,甚至跟家人闹得不愉快,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3:19 , Processed in 0.0479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