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8:0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 他们凭什么变得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4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8:16:3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因为团委活动需要我们念书写读后感,我可能不会主动选择此类书籍来阅读。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有关于成功的书籍,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士对这类书趋之若鹜。然而,我自己却对此类“成功”书籍缺乏兴趣。书里的成功、成才的案例,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因素,所以我认为,要在案例中总结归纳成功、成才的要素,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
            关于这本书,我只读到三分之一处,但总觉得索然无味,难以下咽。书里的故事,也许真实,但不贴近我的生活,那些天才也只不过是平日生活中的少数。透过他们的世界来俯瞰我们的世界,只能让我做不切实际的大梦,或是感受个体差异的自卑。
            作者“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30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凌志军的父亲凌建华,曾任<新华日报>副总编辑,1949年后,曾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兼总编室主任,《人民日报》记者、评论员、总编室副主任、科教部主任、编委。正是父亲与《人民日报》的关系,让凌志军幸运地从千百万埋头训练者中被挑了出来,改行写新闻,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一路“写”回北京——要知道,那时的他只有小学学历。以上是我从百度百科中摘录的片段。
            就像所有的成功书籍一样,人们总是能看到成功人最辉煌的一面,却忘了背后支撑他们的“神秘力量”。可能有人觉得我偏题了,作者的本意是写成长并非成功,但这两件事是有连贯性的,先成长后成功,既然成功是偶然事件,那书中的那些天才们的成长经历当然也同样充满偶然性。
            我知道作为一篇硬性规定的读后感,我写的这些太消极,没有正能量。其实不然。我觉得现在的人们,渴望成功,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境界,总希望可以找到一些书籍来作为心灵的寄托,盲目地增强自信心。但其实成功没有捷径,也没有必然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我只信奉“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些“成功”书还是比较适合用来消遣,多花点时间去学些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技能。这也许比看一本书,继续沉迷在成功的梦里,来的更有用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6 18:25:58 | 只看该作者
      我去查了下微软研究院中国大陆能发的工资水平,除了李开复这种最高级别人士,税前20W刀以下。
      
      首先,这在美国是普通的MICROSOFT,google这种大软件公司工作几年后的正常水平,并不代表如书中所说;“有无数重大**发明”之类的,只是好学校CS专业博士毕业工作几年后的普通水平(我就在美国,CS毕业的博士待遇知道一些)。
      
      第二,里面吹得天旋地转,其实在北美就是好学校正常CS博士毕业后的轨迹而已,如果如书上所说,这个重大发明,那个了不起的人才的话,我只能说他们去微软研究院挣这份普通工资真的是埋没大人才。
      
      第三,视野开阔一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好人才值得去写传记、做访问,比如几年前把公司卖了23亿美元的朱敏,同样是搞CS出身的,上大学前在杭州拖拉机厂干了8年,这样的人不去关注,抱着个微软亚洲研究院吹来吹去,怎么看怎么像县广播电台对县重点中学一堆“尖子”的吹捧之言,我读了三分之一,吐了一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7 19:5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成长是自己对自己的检视,成功是他人对你的认可。
      翻开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对微软研究院的一帮元老(书中称为“微软小子”)的采访和记录,叙述了这样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都是非常典型的知识技术精英,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天赋,优秀的教育背景,是名符其实的时代骄子。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而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这群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是什么造就了他们今天所能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无数正走在成长道路上的我们所渴望知道的。
      
      作者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本书的可读性很强。这本书也并非一般的成功学励志书籍,它是透过一个个真实的人一个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让你真切的感受到好的成长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成长又是如何导向最终的成功的。一本书,如果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进而引发你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那它对你而言就是一本好书。
      
      一个人的成功真的是好多不确定因素综合而就的结果,在中国尤其如此。
      
      首先,天赋。这就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无从更改。如果你天资聪颖,真的要感谢父母给了你一个好脑袋,至少从先天配置上给予了你一定的优势,没有让你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当然性格也有部分源自先天遗传,如果你有着独立和坚毅的品格,这无疑将有助你把握自己的人生。
      
      其次,家庭环境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个也是你无法选择的。你无法选择你的成长环境,你也无法选择父母对你爱的程度和爱的方式。
      
      作者记录的这30个人,既有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比如,父亲或者母亲是教师的占比很大),也有出身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的。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有着深厚广博而又宽容的爱。一个人从哇哇坠地慢慢成长到具备独立意识和独立的经济能力,这个过程少说十几年,多则需要二十多年。这期间将面临好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选择时刻,在我们尚不具备完全自主的选择能力时,父母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众多的关口上,稍一不留神,或许你的人生之路就要从此改写。而那些对自己的子女富有洞察力、明智而目光长远的父母无疑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是孩子的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人分三六九等,而父母也是由三六九等的人所构成,所以会有好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以及不负责任的父母。
      
      好的父母,把子女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大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李开复的母亲在儿子才11岁时就毅然将他独自送去美国读书的原因。说到好的父母,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乔布斯的养父母,读过乔布斯传的人应该都会认同这点。
      
      合格的父母,只能说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孩子的衣食冷暖他们都能照顾好。但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把握,对孩子内在兴趣的鼓励与培养,这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孩子不光是吃饱穿暖就好了,他们还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也不光是争做好学生考高分拿奖状那么简单。而仅仅是合格的父母很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无知或者无能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扼杀了或者是窒息了,尤其是在面临着巨大考试和竞争压力的中国。而这种被扼杀或者窒息了的兴趣很可能正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源泉,是去探索和追求的不尽动力。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自我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会取得成功。书中描述的这帮微软小子,都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在他们的少年时光里,其天赋和爱好都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培养。一个人小时候在少年宫的几年时光很可能在他将来的一生中都会持续散发着不可见的影响力。他小宇宙的爆发力可能从那时就开始酝酿了。
      
      一个成人可能过着朝九晚五的体面生活,但他不一定是个有激情的人,或者他的激情发育未充分,始终无法冲破外在的束缚。这样的人就像一棵被社会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盆栽,看似完美,却没有了活力。追根溯源的话,是什么导致他的内在自我无法充分而自由的伸展呢?
      
      
      再说性格。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部分源自先天,部分源自后天。而后天的部分又是部分来自外因,部分来自自我塑造和完善。
      成功者都具备哪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呢?
      足够强大的自我意识。这点非常非常重要。首先,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他们能够坚持到底。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在遇到挫折时就轻易选择了放弃和退却。而成功的人无疑都具备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去冲破阻碍达成目标。顽强。不怕失败,敢于尝试。不服输。这些特征越早具备,你的人生就越早辉煌。人和人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早熟和晚熟的区别,也许一个人十五岁就明白了的道理,另一个人到了三十岁才想明白。如果等你八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终于具备了坚定不移的自我意识,啊哦,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作者本人就挺富传奇色彩的。凌志军,生于1963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我觉得作者现在可以采访一些国内活跃在IT领域优秀的创业者们,重新写一本同时具备知识精英和商业精英双重身份的人的书,一定会大受欢迎。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8 15:20:05 | 只看该作者
        南周写过一篇关于少年班的文章,其中所引用的张亚勤的话我就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书上看到过。当时正读高中,对其中关于“成功”和“天才”的评论深以为然,并且深深认同作者对宁铂”失败“的暗示,那段时间还把这本书作为嘲讽学校教育的武器。如果是当时给这本书打分,我一定是评5星的。可是现在看来,那些天才或许才是学校教育体制的成果,尽管成果们本身并不承认——而宁铂也并不是什么淹没于“少年班同学”中的例子。他只是去了一个我们去不了的世界,我现在才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要抱着优越感沾沾自喜。
        南周写的宁铂在此http://www.infzm.com/content/9741 这里有另外一位接近佛教的作者,他描述了另外一个宁铂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660421.s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30 12:32:58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生马上毕业,专心考博没考上,四五月份找工作又处处受挫,一天毫无目标的转到一个书店,就随手拿起货架的这本书看起来。内容讲的是一些微软研究所的人,如何成长至成功的。他们也曾经有过挫折,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读了以后觉得人生挫折一下没什么不好的,顿时信心就来了。
          整本书文章大部分在讲故事,偶尔总结一下,需要励志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31 16:35: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走马观花看完的,看到书后没有想象中的好,觉得文字太多,而他要表达的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众所周知”的,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亚洲研究院里很优秀的30个人,包括李开复等。
      
          先看目录安排: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大师在哪里。
      
           从目录就觉得此书跟一般的成功励志畅销书没什么两样,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些东西是以一群“天才”为素材勾勒总结出来的。虽然本书一直在强调没有“天才”,他们智商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是作者弱化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而突出了他们在家境、自信等方面的表现。比如李劲16岁免试进清华;谢幸从少年班一口气读到博士,博士毕业24岁;维英16岁是台大清华大学学生;张亚勤小学6年课程两年全读完了……
      
          作者从这30个人身上总结的10条规律是:1、成长与优越家境没任何正相关关系;2、没有一个能与成功联系起来的家庭教育模式;3、家庭有很强的正面影响;4、全都有一个充分发展独立意志的过程;5、考试分数第一名和成就没有必要联系;6、在课本和习题上花的时间低于其他同学的平均值;7、关心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哪些不能做的;8、没有超常的智商;9、都经历一个“开窍时期”;10、关键时刻都遇到了好老师。
      
          他们身上有3个最重要的特征:高情商、享受学习、优秀。因为三个都是E开头:EQ、Enjoy、Excellence,所以作者将他们称为“3E”,提出“E学生”新概念。
      
          本书的主旨不是交给你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给你陈伟一个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你自己”。这是作者前言写到的,但我看了还是觉得他就是单纯的一本成功励志书,只是他强调了你的成功不是邯郸学步的成功,而是因地制宜的自己的成功。
      
          这本书通过重新取样让我们再一次提醒我们成功的人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自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执着的追求;爱独立思考。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3:32 , Processed in 0.0610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