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 还是别的问题,看着不是很畅快!书里面确实有的地方感觉罗嗦了一些,说的方法基本可以尝试一下,我是快速看完的,基本感觉就是 把大脑里面所有的事情,做成 to do list ,一次专注做一件事!要及时回馈!我感觉对我起作用的一点 是可以把脑子里想的好多事写出来,自己专心做最紧要的事,后面再看 to do list ,这个可以避免生活琐事对身心的干扰!
这本书开创了时间管理的一大流派,就是俗称的GTD。和老派的时间管理最大的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书的名字:“尽管去做”,潜台词是别想太多,做好手边事。
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解决的不是价值体系的宏观问题,而是通过从收集这类琐碎的细节入手,解放大脑,让大脑能发挥潜能做创造性想象力的工作,自下而上地建立自信,让工作生活尽在掌控。收集-处理-整理-回顾-执行,这也是这套体系的精髓所在。
更高层次的也不是放任不理了,没有目标再好的体系也会变成没头苍蝇。更宏观的方面是六层次论。分别是:5万英尺+:人生;4万英尺:3~5年的展望;3万英尺:1~2年的目标;2万英尺:责任范围;1万英尺:当前的工作;跑道:目前的行动。层次越高,review的次数越少,间隔越长。就像放风筝,风筝上了正轨后时不必频繁抬头,隔段时间看看没有偏离没被吹跑就可以了。脚踏实地getting things done比仰望星空更重要,这也就是在信息爆炸、工作量激增的当今时代,这本书能胜出的原因吧。
最重点的应该是那张重复多次的流程表。而对我最有用的就是两分钟不拖延的观点。其实这个两分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尺度。我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平时,都开始养成小事立即执行不拖延的习惯,这种一直在move things on的感觉很好。
至于各种文件夹,各种to do list,可能对于业务繁忙的人比较有用,我估计一般人用主要的几个就行了。
不过,就如作者所说,过段时间再读这书,就会感觉像新的一样。我已经是第二遍了,觉得里面的内容对自己好新。回想起来,第一次读好像对自己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启发意义,只是大概有了点意识,也可能是没有读完的原因。确实,里面的观点和建议需要太多实践的尝试,一次消化不了,那么每次再读,肯定会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