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文身的女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十二岁的瑞典产业巨子范耶尔在生日当天,照例收到了一幅匿名寄来的裱框压花,却令他情绪溃堤地哭了起来……
      备受尊重的金融记者布隆维斯特一向以揭发企业丑闻为职志,却突然因一篇报道而获诽谤罪,职业生涯跌入谷底,不得不辞去亲手创办的《千禧年》杂志发行人一职。此时,一位大企业家亨利·范耶尔突然找上门来,开出不可思议的天价,请布隆维斯特花费一年的时间为他撰写传记,同时私下偷偷调查一起沉寂多年的少女失踪案,他的侄女四十年前在瑞典北部他们家族所有的一个岛屿上神秘消失的事实数十年来一直折磨着他。失业且面临财务危机的布隆维斯特接受了这一令人不安的请托。最终,他发现了隐藏在这个光鲜亮丽的显赫家族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
      在调查过程中,布隆维斯特认识了矮小瘦弱的莎兰德,她貌似问题少女,却是个顶尖级的骇客,对电脑的掌控有如跟魔鬼签了契约,有了她的协助,布隆维斯特如虎添翼,然而这个龙文身的女孩的身世和内心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在瑞典,平均每3人就拥有1本《龙文身的女孩》;
      在丹麦,《龙文身的女孩》销售程度仅次于圣经;
      在法国,每4部车里就可以找到1人拥有《龙文身的女孩》;
      在英美,每个读了《龙文身的女孩》的人都为之疯狂!
      来自瑞典,史无前例攻占全球畅销书榜、屡创崭新纪录的完美小说,正待您品尝!
      凭借处女作《龙文身的女孩》超越丹·布朗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作者)
      荣登“欧洲最具冲击力十大畅销小说家”榜首大师
      斯蒂格·拉森“千禧”系列首部曲
      王安忆,麦家,虹影一致推荐!
      ·相关媒体评论:
      几乎找不到比这则数十年前发生在斯德哥尔摩北方一座偏僻小岛的少女失踪案来得更冰冷的案件,也找不到比勇于揭发丑闻的瑞典记者拉森所写的这本欧洲畅销书,来得更热卖的小说处女作。
      ——《出版人周刊》
      一项出版界的奇迹,一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成功犯罪小说家……犯罪小说界极少同时需要向一位作家致敬与致哀——拉森就是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作家。
      ——《周日泰晤士报》
      瑞典的犯罪小说,就像该国一样,兼具高水平与社会关怀。这样的国家产生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战争与和平》是早晚的事……这部小说巨著借由许多角色来呈现许多主题……本书的情节与节奏的掌握都极为出色,难怪整个欧洲都为之疯狂。
      ——《悉尼前锋早报》
      我不信你今年还找得到比这本更好看的书。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  薇儿·麦德米
      如雪地上的血迹般强烈鲜明!一部完美的杰作,带领读者感受北欧犯罪小说的独特力量。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  李·恰尔德
      《龙文身的女孩》是部全新的政治与新闻悬疑小说,内容非常贴近人心且具道德精神。尽管揭露的是社会的黑暗面,斯蒂格·拉森仍完成了一部精彩丰富的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令人难忘。
      ——《英国病人》作者  麦克尔·翁达杰
      一开始,我带着一种老练的读者挑剔的眼光阅读斯蒂格·拉森长达二千一百页的《千禧年》三部曲,但很快就被彻底地征服了。几个星期来,我完全沉浸在每一部作品带给我的无尽的欢喜和极度的兴奋中。这种欢喜和兴奋只有在我童年和少年时阅读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或者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时才有……像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伟大的复仇故事一样,这个三部曲安抚了我们,让我们觉得在这个残缺的充满了谎言的世界上,还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也许它们就保存在城市的芸芸众生之中?!
      ——秘鲁作家  巴尔加斯·略萨
      我遇见的每一位瑞典出版人都读过这三本书,也都不吝说出他们的赞美,这在嫉妒心很强的出版界是很难得而有趣的现象。再也不会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推荐了。
      ——瑞典资深出版人  克里斯托弗·麦理浩
      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看的小说,可惜它不是由企鹅出版社出的。
      ——企鹅出版社中国公司总经理  周海伦
      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它几乎接管了我的生活。……当我终于在凌晨三点合上本书时,眼睛已经极度疲累,但脑子却仍停留在拉森所创造出来、那极为鲜明的犯罪小说世界中,根本无法入睡。这是我读过最棒的犯罪小说之一。
      ——澳大利亚莫道克出版社发言人  朱莉·达拉赫
      拉森的《龙文身的女孩》,总的来说属于密室犯罪小说,它起于智力,罪恶,仇恨,但终于一个人黑暗的内心,人性的“恶之花”,性与命相连的宿命。它终究是在丈量人心、世道,这是一般密室犯罪小说所达不到的。它像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旋律是轻曼的,但调子是忧怨的,听着听着就听出一点宗教意味来,像麦当娜唱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麦家
      已经好久没有像读《龙文身的女孩》的激动,书中的女主人公的野性和正义,智慧和个性的美,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女子所需要的形象!这本小说紧扣人心,使你一拿起就放不下,而且让你心里发出震撼,没人看了这本书会不喜欢的。
      ——虹影
      如果你是个评论家,难免会发现有些书的宣传文字有点言过其实,但就《龙文身的女孩》而言,每一句赞美之词都名副其实……这本书黑暗且极具说服力……是我有幸读过最好的犯罪小说之一。“跨越了类型界线”是一句太常被使用的形容词,但用在这本书上可是再贴切不过了。
      —— ReviewingTheEvidence书评网站
      杰出、刺激、令人神魂颠倒、令人上瘾、有爆发力的“千禧”三部曲,挑战了所有的纪录。也可以单纯的以两个字来形容:奇迹!
      ——leblogdeslivres博客网站

    作者简介
      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瑞典作家与新闻记者。曾任职于瑞典中央新闻通讯社,并于工作之余投身反法西斯主义的活动。一九九五年,他创办了Expo基金会,并自一九九九年开始担任基金会同名杂志主编。由于他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派组织的不法行为,多年来一直受到程度或轻或重的死亡恐吓与威胁。这部小说中总是积极捍卫社会正义、不求个人名利的男主角,几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
      拉森从二○○一年开始撰写“千禧”系列小说,二○○四年完成三部曲后,竟不幸于十一月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来不及看见首曲《龙文身的女孩》在二○○五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小说售出全球超过三十四国版权、轰动全欧的盛况。随着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出版,“千禧”系列引发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且历久不坠。此外,《龙文身的女孩》在二○○六年夺得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二○○八年,“千禧”系列第三部《空中的城堡》(暂名)再度夺下“玻璃钥匙”奖。拉森打破纪录,成为瑞典有史以来第一位两度获颁该奖项的作家。二○○八年二月,拉森入选英国《每日电讯报》“一生必读的五十位犯罪小说作家”。二○○九年,拉森被选为“欧洲最具冲击力十大畅销小说家”,在榜单上排名超过丹·布朗与《暮光之城》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居于首位。

    最新书评    共 18 条

    Payne       * 龙纹身的女孩   * 玩火的女孩   * 直捣蜂窝的女孩         > “我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我的脑袋   > “我不想放下” - 我的手   > "我不想动" - 我的屁股      这是我看这三部书时的状态。我原计划是2012年底读完,但因为工作的缘故拖到现在才看完,觉得稍稍有点遗憾。但遗憾未必是件坏事,所谓年年有余嘛,如果没有遗憾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就如书中的**[莉丝萨兰德]**和**[麦可布隆维斯特]**一样,他们都不是完美的,缺陷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作者**[斯蒂格拉赫松]**与2004年完成三部曲之后,心脏病突发去世,没能亲眼看到2005年出版的《龙纹身的女孩》如何风靡欧洲,随后44个国家如何争取三部曲的出版权,也没能看到三部曲如何横扫各大奖项,但他留下了不朽的文字,他的名字注定被铭记。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我觉得最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      * 超强的叙事手法,平淡客观具体   * 情节设计巧妙,节奏控制舒适,一直被悬念吸引着往下读,却不觉的累   * 主题黑暗,但充满正义感,在黑暗中始终透漏着微光给人希望   * 关于萨兰德黑客技能描写的很传神,我怀疑作者本身就是黑客,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作者不是为了写小说瞎编的   * 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就想书中的布隆维斯特一样,不惧挑战权威,维护公义      我不想剧透书中的情节,也不想写总结,因为那样很没意思,如果有机会我可能会重读一遍。连我老婆这么不爱读书的人都能大半夜抱着书不愿意睡觉,到目前为止能做到这点的,只有《龙纹身的女孩》这本书了。书中描写的罪恶是黑暗、隐秘、冷血、残忍、狡猾的,暮然发现身边一个正常或者说优秀的人,却是个罪恶深重的人,让人感觉寒冷入骨,作者并没告诉你这些,他只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来而已,读者自动被代入角色。看到萨兰德艰难的战胜罪恶累累的犯人并用她特有的方式将之绳之以法,有种走了几十里夜路迎来晨曦的感觉,一身的疲惫沐浴在朝阳下。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瘦小的萨兰德,纹身,性取向模糊,社交能力很差,性格刚烈,与人格格不入,是典型的社会边缘人,却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可怜最坚韧的人物,甚至觉得她是真实存在的,是没办法被人编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希望是真实的人,从出生就过上那样的生活,上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心理,她的每次抗争显得难能可贵,如果我是她,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猜我可能都没办法活下来。          莉丝萨兰德 Lisbeth Salander    麦可布隆维斯特 Mikael Blomqvist    斯蒂格拉赫松 Stieg Larsson      <http://hillbeats.tumblr.com/post/39452789570>      [斯蒂格拉赫松]:http://www.stieglarsson.com/   [莉丝萨兰德]: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beth_Salander   [麦可布隆维斯特]:http://en.wikipedia.org/wiki/Mikael_Blomkvist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01:22
    Fadeoc    几乎任何一本推理小说都有致命的缺陷,即牵引读者的视角随着主角而动。既然是推理,那么每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看到结局之前推断出来,在观看推理影视的时候,这一点表现的尤其明显。      与影视相比,书籍不太可能表现主角的视角之外的东西,表达的稍微多一点,结局便不攻自破了;或者过多以致于越过主角的视角。如果仅限于主角,那么我们会经常发现书中常常充斥着低劣的“原来”、“竟然当初没有看到”等字样。既然主角没有看到,那读者也必定是没有看到的。      于是读者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就是根据作家的描写(景物、人物)中寻找那些蛛丝马迹,且是主角没有留意过的。这样判断理据就少的太多。于是先于作者推理出来就不太现实了。结局到底是谁,也就变成了没有所谓的事情,变成了一种附属产物。读者所能看的,只是那么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已。于不经意之处,留下如画面一样可以推理的证据,是推理作家的最深造诣。      《龙文身的女孩》显然不能算是一篇上佳的推理小说。那么来看看文学手笔。   《龙文身的女孩》开场前三章非常不错,任何描写都显得非常精致。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的数量渐行渐多,描写开始越发的粗糙,不过并未影响故事情节。当情节发展至3/4时,与其他长篇小说相同的问题彰显无遗——啰嗦。      曾有人说,一个作家写一个短篇是因为故事情节的短小所限;写一个中篇纯粹是兴致所然的想写一个好故事;写一个长篇则是为了赚钱。当然,任何作家对赚钱都没什么异议,且篇幅越长赚的越多,长篇小说的“啰嗦”通常就是如此而来。当然,仅仅为了篇幅而增加篇幅,必定会导致其索然无味。      又或许,这与回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仅仅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通病而已。因为“啰嗦”同样也体现在很长的电影上,这些电影通常是大作,却臃肿不堪。      再看看很有争议的书名。布隆维斯特几乎占据了70%的篇幅,而莎兰德则要少的多。那么,书的名字为什么是《龙文身的女孩》而不是《布隆维斯特探案》或者更直截了当的《范耶尔家族》呢?      虽然作家的本意——在书中一再以单页强调的——是反应瑞典的女性当下的处境。不过以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且是诸多色情场面主角——作为书的名字,有推销的嫌疑。可以肯定的说,任何色情都是用来赚取眼球的;同时又是完全没有必要描写,且即使非常有必要,也是可以一笔带过的。      不如换个角度考虑:布隆维斯特代表男性的魅力(正直与善良);莎兰德代表着女性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外表与内心皆是反抗),那么《龙文身的女孩》的实际意义便是“呐喊的女性”。这样一来,这本小说完全提升了一个高度,也不辱其热销的事实与划时代(对瑞典而言)的意义了。      可是,海莉又代表着什么呢?      Fadeoc Khaos   Dec.22nd,2012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06:54
    妞妞の     近年来算是不错的一本悬疑小说,虽然比起我的最爱福尔摩斯和阿加莎系列来说略显青涩,但是整体还算紧凑流畅,给读者的细节相对较少,带入感略为差点,再就是故事发展后半段有点虎头蛇尾的赶脚。整个故事以女主角(?算是女主角吧)和男主角的故事分别作为两条主线,两条线就如交叉线一般,先从远离逐步走向交集,最后又从交集再次分开。结尾有点遗憾,但是却又很真实。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00:46
    locklv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算不算书评,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下吧。      《龙纹身的女孩》这本书很多人都应该看过,莉斯萨兰德和布隆维斯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作者斯蒂格拉森绝对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剧情展开得从容不迫,人物刻画得也相当到位,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分享的。我想说的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在一个知了鸣叫的夏日正午,我关上门窗打开冷气的那一刻,或是像寒冷的冬夜里,把头埋进满是热气的浴缸里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了,那些烦心的琐碎的有压力的需要计划的林林总总突然从心里的各个角落神奇般的隐身了消失了,只留下宁静和祥和,带着点北欧的湿冷气息迎面而来,冷得却不讨厌,冷得让人神清气爽,思路清晰。      好了,萨兰德,还有你布隆维斯特,接下来你们要干什么呢?我什么都不说,我就看看。      附,关于瑞典的吃食,请让我摘抄两段书里的文字吧。      “六点冲完澡,他煮了几个马铃薯,又用芥末酱腌鲱鱼、香葱加蛋做了开面三明治,拿到屋外坐在摇摇晃晃的桌边面向着桥吃了起来。他倒了一杯烈酒,为自己干杯。”      “她帮他脱下衣服,推他进浴室,然后烧水煮咖啡,并用黑麦面包做了六个厚厚的三明治,里头放了乳酪、肝酱香肠和腌黄瓜。布隆维斯特跛着脚走出浴室时,她正坐在厨房餐桌旁认真思考。她为他检查身上的瘀青与擦伤。那个绳结实在打得太紧,在他脖子上留下了深红色的印记,刀子也在左侧留下血痕。”      作为一个吃货,我不得不说,瑞典朋友们的吃食真是如此简单和朴素啊。但是,三明治和黑咖啡的组合在这里是如此的让人觉得舒服和踏实。      一直觉得,简单是幸福的一个重要元素,一份简单的晚餐,一瓶冰啤酒,一盆冒着热气的洗澡水,一个浅吻。好喜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你呢?  详情 发表于 2013-10-4 09:36
    苦茶    莎兰德的复仇   ——《龙文身的女孩》读后   苦茶   我不确认自己会对于这部已经看过的小说发表怎样的评论,至少我会认为它是一部值得再次翻阅的小说,尽管其中的说教令人感到无趣。但是,我通过再次阅读,感觉到了第一次因为兴奋而忽略的细节,其实小说的迷人之处,恰恰不在于他的跌宕起伏,而在于他迷人的细节。我知道很多女孩,其实看上去平淡无奇,却会给人带来某种莫名的悸动,究其原因就在于她特殊迷人的细节上。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不过恰好可以形容我们这部书中的女主人公莎兰德,粗看上去这个女孩简直就是无可救药,但是当我们开始注意到她身上的迷人之处时,我们也就被这部小说蛊惑了。   这部小说的开场白,奇怪的令人发指,瑞典有多少女性受到性侵害,跟这部小说有什么关系,何况小侦探布隆维斯特还在吃着金融官司,而不是家暴官司。随着剧情的深入,才发现这个是故事最为核心的主题之一,换句话说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布隆威斯特和莎兰德,就是在对待家暴问题上达成的一致。不过,我认为这也是这部小说的败笔之一,布隆威斯特非常有女人缘,小到可以作为自己女儿的莎兰德,老到已经在更年期的西西莉亚,更不要说在大学里就开始同居的工作伙伴艾丽卡了。我们听起来像是在谈论一个花花公子,没错布隆威斯特最为引人注意的并非是俊朗的外表,而是作者赋予他的正义感,而这个倒霉的正义感,正是小说开场时他遭到败诉的重要原因。   在布隆威斯特遭到败诉,并需要缴纳罚款时,天上掉了块馅饼给他,老企业家亨利想要给他一个工作机会,表面上是为了撰写家族史,事实上却是为了调查三十六年前亨利失踪的侄女海莉,并告诉小侦探凶手就在家族成员之中,需要他将真相找出来。对此,小侦探的反应是要拒绝,但是亨利抛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饵,温纳斯壮的罪证,而这恰恰是他所希冀的,为此他与老亨利签订了合同,在一年的时间内撰写家族史,并找到海莉失踪的真相。   而我们的问题女孩莎兰德,这时候却在私自调查小侦探的对手温纳斯壮,为什么?因为她被小侦探的正义感所迷惑了,所以她也好奇这个国家骗子究竟做了什么?不过,她最大的问题在于根本不信任这个社会,更不信任体制内的所有人,比如新的监护人比尔曼医生。由于她的第一个监护人中风,因此政府派遣了第二个监护人给她,不过这个身家清白的胖子,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和色情狂。我并认为莎兰德的复仇有什么不妥,并且觉得被比尔曼侵害的少女,估计不会比马丁及其父亲少多少,但是后者毕竟罪有应得地死去了。而比尔曼还在披着体制的外衣,如果没有莎兰德的监督,这个家伙可能还会为恶下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阿伦特所描述的平庸的恶行,事实上在体制内给人们造成痛苦的并非只有小说中才有,每一个没有权力,却不得不面对体制的人,都会遇到各种无聊的官僚,并遭到各式各样的刁难。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帮助一个遭到养父强暴的少女,但不得不面对民政部的刁难,认为女孩子的养父并没有断绝其领养关系,所以对此事百般刁难。但是做下恶行之人已经绳之以法了,但是民政部仍旧对此视而不见,这就是体制内的平庸的恶行了,他们似乎没有做什么错事,却在助长这个社会的邪恶。莎兰德显然遇到就是这种恶人,但她勇敢的与毕尔曼进行了斗争,并将其收拾的服服帖帖,这是体制无法做到的地方——何况莎兰德从来不信任政府能够做什么正义的事。   当小侦探从亨利的律师处得知,莎兰德撰写的关于自己的调查报告,在阅读后就兴冲冲地找到了莎兰德,并告知他的发现,并希望得到她的帮助,协助自己查找三十多年前一系列女性被残杀的事实。布隆威斯特不知道,莎兰德过往的经历,但是显然这一系列的虐杀事件,引起了她的关注,并表示支持布隆威斯特的工作。我们前面提了,小说是以瑞典女性遭到的暴力为引言的,也就是说作者对此是有批评态度的。而这个态度转化成为了两位主人公的意气相投上,布隆威斯特对于女性特有的态度,至少对于每一个身边的女性,都彬彬有礼,这一点也上莎兰德著迷,并主动钻进了小侦探的被窝。在莎兰德的帮助下,故事情节发展的异常顺利,无论是对于海莉事件的调查,还是对于温纳斯壮的进攻,两个人配合的都是天衣无缝,只不过莎兰德发现自己似乎爱上了这个“工作猪”的时候,心中一片茫然,对比布隆威斯特的优点,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闭的人往往缺乏正常自我评价的能力,莎兰德如此认为,跟整个社会的态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过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如在小侦探在正面战场催垮着温纳斯壮的帝国时,莎兰德则通过背后撤砖的方式,将温纳斯壮的帐户洗劫一空,让温纳斯壮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不过是小说的第一部,其如此的迷人,只不过是为了铺垫传奇女孩坎坷的一生。这部小说中,为什么莎兰德对于家暴的不容忍,对于毕尔曼激烈的态度,在接下来的两部中会有更多的展示,不过据我所知在中国家暴似乎也非常普及。当然了,马丁这种社会败类,似乎在中国也有了传人,但是莎兰德这个复仇女神,似乎并没有来中国的意思。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7 12:09
    hey小    本来说看完写几点感想   结果回家玩太high忘记了   现在只记得最重要的一点。      遇到类似悬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看法。      本来一开始,每年接到花这一点,按照我的思路就很可能是一种“暗示”而非“挑衅”,为什么我却被情节给带跑了呢。明显应该有两种可能的嘛。      而且被“密室杀人案”的说法给蒙蔽了,明明只要没发现尸体,就还有杀人之外的另一个可能。为什么我笨的一点都没去想呢,简直无法忍受。  详情 发表于 2013-10-24 16:10
    阿酒     国庆回家在图书馆借了这本由瑞典作家写的侦探推理小说,说实话,只是因为以前听说过但还是没有抱太大期望,是来指望消磨时间的。可是,当我看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已经被剧情及人物所深深吸引了。    作为一名推理爱好者,这类的书已经看过很多,但是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次接触到瑞典的推理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真实的瑞典文学。平时对瑞典的了解不外乎设计和家具,从这本书或许你真的可以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这本书涉猎较广,从宗教文化到社会现象,从平民到资本家,从一桩迷案追溯出一个令人惊恐的不可告人的巨大秘密,一切都会抽丝剥茧慢慢向你展开。     详情 发表于 2013-11-2 02:25
    猥小宝    我觉得最后的时候,莎兰德的爱情让我觉得很美好,又绝望又美好。      故事从小说的角度,很棒,我看了一个下午都没有中断的看完它。但是觉得那些残酷的黑暗的东西让人很不舒服,觉得很难过。      大概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绝大多数人接触的没那么黑暗,但也绝说不上美好。只有直面过最深刻的黑暗,知道善与恶都没有绝对,世界不是绝对的黑白分明,要有勇气面对,要有智慧斡旋,还要有希望重新建构自己的世界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说是拿莎兰德命名,即使出现好几个还不错的主角,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她。      莎兰德,当你终于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当你发现自己也会产生爱情,我没办法要你勇敢点,我只是希望你能有希望,能开心。  详情 发表于 2013-11-3 19:15
    Emma暮     这本书包含了犯罪、悬疑小说所需的一切元素,失踪的少女、相对封闭的环境、扣人心弦的推理和出人意料的结局等等,故事紧张精彩。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将三部曲看完。    在《龙文身的女孩》,作者在“千禧年三部曲”中浓墨重彩塑造的角色——莎兰德只展现出了一部分魅力,高超的电脑技术、鲜明、孤僻而自由的个性、强大的推理能力和过目不忘的能力。。。你会惊叹于外表如此瘦小的朋克小女孩居然能够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她与男主角平分秋色,甚至不是故事叙述的主线,她的身世在第一部中也没有交代。    这本书看到最后,会发现作者用悬疑小说的包装,宣扬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对极右主义,反对冷战思维。“千禧年三部曲”亦是如此。作者斯蒂格拉森生前一直从事记者一职,书中处处体现着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千禧年”三部曲中,也能感受到西方社会记者、警察、政府三者间微妙的关系,看到理想的作者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局限。     详情 发表于 2013-11-4 10:35
    Kriek    写下这个标题自觉很像标题党。      当初读这千禧年三部曲时,我的瑞典语也就只够我看标题的,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立刻腹诽英文版编辑的商业炒作的庸俗。千禧年三部曲给活活的搞成了女孩三部曲,要知道标题的存在是有他的理由的,改了标题改了一个人的面目一样的感觉。中文版是从英文版翻过来的,沿袭在所难免。      说够了标题,还是从标题说起。瑞典语的原名是恨女人的男人,起篇就是瑞典社会统计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女性(记不清原文了)曾受到过侵犯,由此开始了这本书。拉森的本职是记者,自己本身也写过几个长篇,对瑞典的极右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极右我认为并不只是局限于对于某个种族甚或民族的狂热,它的追随者的狂热偏执崇拜暴力力量,统治,征服性毁灭等等。瑞典的极右渊源很深,三十年代极右的兴起其实在瑞典早就有根源,甚至可以说对其贡献很大。书中Harriet的父亲就曾极右是追随者,但拉森的主旨不在这,算是我自己的附会。他的目标是所有那些恨女人的男人们,不管是Harriet的父兄还是萨兰德的父兄,萨兰德的监护人等等。      书中正面人物的代表是米凯布卢姆克维斯特,也是记者,有个外号叫大侦探卡来。大侦探小卡来是瑞典童书林格伦笔下人物之一,虽然调皮但秉持正义。拉森点名男主人公为卡来,女主人公萨兰德呢?曾在微博上看到龙纹身女孩美版电影上映时,颇有若干女孩子嗔怨萨兰德演员不够萝莉,瞠目。被欺压被凌辱跟萝莉是万万不搭界的,拉森恐怕也从未想过性感萝莉与怪叔叔之间玩暧昧,那根本就是南辕和北辙。萨兰德是未点名的长袜子皮皮。林格伦的皮皮一出场就是个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的女孩,经历丰富,自我意识强烈,富有,力大,可以举起一匹马还能把闯入家中的两个强盗打的人仰马翻,简直就是弱小的梦想成真。然而现实不是童话,弱小在强且暴之前几近螳臂,萨兰德愤而点火也不过是把她推入另一个艰难境地。但拉森还是要留给弱小以希望和光明,皮皮经历洗练最终还是成为了皮皮。不管是大团圆还是小团圆,还好它是个团圆结局。      最后啰嗦几句的的是我一直没想明白拉森为何要花那么大篇幅详细描述萨兰德给自己公寓里添置的宜家家具的详细细节,还是根本没用意就是写着玩把自家客厅书房分享一下呢。  详情 发表于 2013-11-4 13:13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0:46 , Processed in 0.26141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