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央歌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1:2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3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3 10:17:3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憨头憨脑的大童,终于和燕梅修成正果。
      真有点象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和黄蓉。
      这本书没我想象的好看,但绝对是浓厚的台湾味。
      我真有些怀疑,琼瑶阿姨是不是深受此书影响。
      我虽然对浓厚大陆味的革命爱情不感冒,但是对战争年代的了无战争痕迹的爱情也有点怀疑。
      但是不管怎么说,西南联大是美好的。
      此后再无西南联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7 11:52:39 | 只看该作者
           《未央歌》中的大学从来没有那么纯粹的存在过,但其中对于友情、爱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大学精神的描绘仍然让人心驰神往。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不是我所能经历的,但是我所想经历的。我深爱那个时代,如果可以选择,我愿生在那个时代,考上西南联大,或是四处游学流浪。民国时期的印象愈来愈真实,不像电视里看到的永远是紧张的局势,地下党与反动派激烈的较量,当然,鹿桥在书中着力想刻画的是那个时代的友谊、那个时代的西南联大活跃的氛围。
             向作者致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7 11:26:25 | 只看该作者
           《未央歌》中的大学从来没有那么纯粹的存在过,但其中对于友情、爱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大学精神的描绘仍然让人心驰神往。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不是我所能经历的,但是我所想经历的。我深爱那个时代,如果可以选择,我愿生在那个时代,考上西南联大,或是四处游学流浪。民国时期的印象愈来愈真实,不像电视里看到的永远是紧张的局势,地下党与反动派激烈的较量,当然,鹿桥在书中着力想刻画的是那个时代的友谊、那个时代的西南联大活跃的氛围。
             向作者致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1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一、青春
      
              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那就是《未央歌》。
      
              第一次读到鹿桥的《未央歌》应该是在大二的那个冬天,图书馆阳光照耀不到的小角落里,这本墨绿色封面的厚书安静地躺在书架上,翻看书,发现里面的文字都用典雅的繁体镌刻在纸上,顿时起了好好阅读的兴趣。只可惜当时由于年少无知,拿起这本书翻了几页,一个感觉便是书中的爱情故事,似乎和琼瑶小说没多大区别,美的有点空洞和虚幻,或者说,离现实生活太远,于是也就在之后不久慢慢地淡忘了。只是以后的日子里,随着对于西南联大的兴趣不断加深,重新想要拾起这本书用心再读一番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是的,《未央歌》里的故事确实美的让人觉得如踏在云层中一样轻快和浪漫,因为这书中的人物,凭着青春和梦想,在云南这个美丽的地方,演绎出了一番和当时战火纷飞远不相同的别致景象。小童的活泼和快乐,蔺燕梅的美丽与善良,吴宝生对任何人都无私的付出以及知心,还有大宴对小童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大余刚正外表下的那颗微妙的心,这些人和附带着的故事,如今大学生,早已盼也盼不到,因为这是一个时代,西南联大早已消失,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浪漫如今也一去不复返,想到未央歌,想到西南联大,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这群可爱的人。
         
            “他们在那个地方,那些夏天,就像泛黄的情书,永远藏在我心里面”黄磊如是唱到,我想,任何人在年轻,特别是读大学之前都应该读一读《未央歌》,因为他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年轻和青春,什么才是真正美丽的生活。
      
      二、未央歌与红楼梦
      
          不知为何,读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很容易将他和《红楼梦》联系起来,不仅仅是书中的人物,还有故事的结构,开场和结尾都以较为虚幻的笔触幽幽诉说着,也许正是他美的不够厚实,于是鹿桥索性选择这种叙述方式,使得《未央歌》更增加了一丝虚无飘渺,而且书中的人没有一个是纯粹的坏人,西南联大里面浓郁的学术和青春氛围,不带一丝的压力,和大观园一样,是个人间乐境。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纯洁的大观园,才能有那么多年轻人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剧目。
      
          小童的快乐和终日不知忧愁,以及时不时天高海阔的见解,和贾宝玉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说话的强调和脾性,让人看了总不自觉地爱不释手,鹿桥自己也说不管是他自己,还是许多给他写信的读者都最喜欢小童这个人。小童天真、善良,并且对于任何人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或许因为年轻他有不成熟和莽撞的地方,但你总能从小童身上看到一种愉悦的美感,或许这也是他会如此被大宴、吴宝生以及蔺燕梅疼爱的原因。小童因为年轻,于是对爱情仅仅是一知半解,“他的心中有一个秘密,或许这就是蔺燕梅”。
      
            如果说小童是贾宝玉的话,那么蔺燕梅很自然地就让人想到是林黛玉,她天真、美丽以及善良,当然也有林黛玉一样的忧愁,关于爱情和生活,关于信仰甚至是宗教。很多人在读了《未央歌》之后都在追问,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在当时的西南联大中,是否真的能找到蔺燕梅这样的人。显然,每个人都知道答案,却又并不愿相信这个答案。因为她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一轮水中月、一片镜中花。鹿桥将这个人虚构出来,与其说是想要呈现这样一个形象,毋宁说是营造这书里更纯洁和美好的一种美感,你可以说在蔺燕梅身上,集中了所有鹿桥能想到的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共同品质,蔺燕梅和当时青春的西南联大,以及云南和那个时代,都成了如今凭吊青春时的一抹亮色。   
         
            吴宝生这个人物形象是鹿桥当时生活中一个知心大姐的形象,她对任何人都可以不计代价的付出,尤其是对小童和蔺燕梅,那种关心和自身的优秀,倒是和袭人有着相当的共性,她能把所有的课业和关系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不参杂任何的利益,如果说蔺燕梅是玫瑰的话,那么吴宝生就是春风雨露,给人的感觉不是云淡风轻,而是春风扑面的温暖。当然还有永远和吴宝生一样无私爱人的史宣文,两个成熟的知心大姐,为西南联大这群年轻的小娃娃们,既树立了崇学向上的榜样,同时也参与了各自精彩的人生。
      
           对小童最重要的人中,大宴也算一个,因为小童的生活,尤其是日常起居上,大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他对小童从未有过不耐烦和忧愁,永远以一种兄长的态度关心着小童,非但对于小童,对于任何比他年幼的学弟学妹都能持有这种善意和正义,而且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也不忘自己的责任,如果说余孟勤身上有种浓郁的“圣贤”的味道,那么大宴则显得非常的亲和与平民,任何时候,小童的负担总能在大宴的照顾下烟消云散。于是我也总爱不自觉地将袭人的一部分品质分给大宴。
      
           大余或许是小说里最典型的一个人物,鹿桥在序言中说自己小时候是小童的话,那么长大了就是余孟勤,是的,大余是《未央歌》里面最成熟稳重的年轻人,他也比所有人都年长,因为性格使然和传统文化长期教育的关系,使得他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刚正,甚至是不容侵犯,他是西南联大当时所有学生的“圣人”,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维护者大学这片净土。但也因为这种距离往往使得人产生一种畏惧,也难免当蔺燕梅第一次见到他时,甚至从其浓黑的眉丛中产生一丝的惊恐。但也是这个人,总能把所有的知识和道理冷静。客观的有条不紊地讲述给所有人听,小童在后来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学业、生活变得越来越客观,一方面确实和他自己所学之科学事业有关,但是大余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爱情上,大余长期以来近乎有点“禁欲主义者”的身份,他甚至是惧怕爱情,担心这会扰乱了原先安定、预设好的生活。但也恰恰是爱情,使得他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并不是冷若冰霜的,因为蔺燕梅的走入,使得他认识到这种感情的美好,虽然一开始他也没有信心,不知如何处理,甚至还错失了蔺燕梅,但随着自己对自己研究的不断加深,她对蔺燕梅以及其后的吴宝生的爱也了然于胸,不再遮掩,黄舒骏唱到“当大余吻上宝生唇边的时候,我总算聊了一桩心愿”。大余这样一个圣人,很难将他和任何《红楼梦》中的男人比合起来,如果说蔺燕梅是美好和纯洁的象征,柔软和温暖,那么余孟勤也是一种象征,只是代表的是力量和坚毅,这也使得大余在即便是现代的读书人身上,也能看到一丝吻合的气质。
      
           至于其他人物,虽然不能一一例举,但也可以说不少人都与《红楼梦》相似的厉害,比如蔡仲冕、薛令超这对活宝,也很容易联想到邢岫烟和李纹等人,而凌希慧先前悲惨的人生,又恰似晴雯,但又少了晴雯的任性与刁蛮,多了一分无奈,范家兄妹则又能让人联想到其他一些人。
      
      三、尾声
      
           如今,《未央歌》是读完了,我的青春也快走到尽头。正应了那句话“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黄磊说《未央歌》有种少年“欲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我倒不觉得,毕竟那些人和那个最好时代里的最好大学故事,总觉得心向往之。春风桃李,正是人间一乐境,歌吹弦诵,又是建国的摇篮。他们代表着希望和年轻,那永远留在记忆里的童孝贤、蔺燕梅、吴宝生、余孟勤、史宣文;散见在山城附近的宴取中、凌希慧、乔倩银、梁崇槐还有沈家姐妹,更令人时时回顾那些全盛时代的丽影!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4 02:36:51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宗璞的野葫芦引,对西南联大时期的故事有了点兴趣,查了一下,这本貌似是豆瓣上溢美之词最多的,就开始看了。
      结果豆瓣又让我失望了。字数很多,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冬天,看开头还觉得有点意思,到后来时代的背景感越来越淡,只能看到几个小孩子为了那么一点事纠结来纠结去。
      原来对宗璞写的还有点不满,现在倒是觉得作家的自我感觉良好竟然还有这么严重的。
      且不说女主,很多人物的塑造都太不真实了,感情线的安排也越来越莫名其妙。
      冲着台湾作家来标想看的,都散了吧,读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吃吃喝喝,或者去看西征记的战场,比这个有意思多了。未央讲的完全是任何时期的校园都能作背景的事,讲一个万人喜欢的女生又没有九把刀的沈佳宜那样让人有同感,总之,我没有觉得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有谁打动到我的。
      第一次知道,玛丽苏文的作者可以不是萝莉。
      
      ------------
      我去,写完这个觉得该打2星了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7 18:13:48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来,《未央歌》并非我一开始执念要读的书,只是刚巧遇到一些感情问题,又陷入即将毕业的迷茫期,再加上有些西南联大投射情节。在朋友的推荐下,机缘巧合,这本书就被我架上了书柜。
      
      花费了十余天时间,把鹿桥老先生字典一样厚的《未央歌》仔仔细细品读了一遍。这几十万字的小说,今天终于看罢尾声与后记,心里满满有许多话想说,有一部分权当读后感而作交流的心理,另一部分,便是一些近日来潜心思考的呓语,大致拼拼凑凑,变成了这么一篇不伦不类的思文。
      
      对我而言,夜整个是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昨天”和“明天”在苦苦地挣扎着,撕掳着,夜里是没有“今天”的。因此在这样一个深夜, 带着一点不负责任的逃避心理,我便也打算任性的放下今日之事不谈,想想过去,放眼未来,说一些或许明天就能一笑而过的话。
      
      “人必人尊之而后自尊之”。对于一个脆弱冲动爱走极端,又多愁善感的人来说,得到值得在乎的肯定似乎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我需要很多很多爱,多到十分的自信以自尊之。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疯子,傻子和疯子是不同的,傻子是静水,疯子是激流,疯子的心底藏着许多无处安放的热力,急肠人多半都有一些疯子的基因吧,因此,无情的世界有了一些热情的疯子,才显现出一点点不自知的多情或者浪漫。
      
      然而我也知,强烈主观的爱人常常不是征服了他的心爱者,就是葬送了自己,或者兼而有之。他们都没有第三条路,他自己,或者是别人,皆无法把他置于第三条所谓理智清醒的道路上,我想是如此如此,事情就必须如此如此,这种强烈求全、又不可理喻的欲求,依了自然的安排,是对于一个值得爱的灵魂最大的诱惑。然而这种可怖的想要支配别人的心理,常制造出一种令人气踹都停的紧张,或者是销魂的快乐场面。太理智太实际了,美感经验便都跑了,因此,对于这样一个不健全的性格、不健康的恋爱观,或者说我这样强烈主观的爱人来说,恋爱如此无论结局如何,只要属于一场真情实意的创作,就可以算作成功。
      
      在真正的认知危机发生之前,我从没有仔细剖析过我的恋爱模式,不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还是攻防对手的角力游戏,其实把对方打伤或打死,并不是一件足以炫耀自己技艺的事,倒是使得对方赢得开开心心,输得心悦诚服,才显得难能可贵。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一样不安定,他们一样弄不清自己的感情,谁死心塌地的爱上这么一个岁数的人,谁就是赌博。我们则在一场场赌博里成熟成长,也许赢不是目的,关键是总得押下一注。
      
      过去三个多月的日子,我就像一个医生,又像一个思想者,我不断的分析自己、也在鲜血淋漓的解剖下了解了自己,有时我看着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在痛悔在追溯的过程中,我又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激动,所有的激动配上清楚的回忆都会让思考显得沉重。不能矫情,矫情是不对的,常常会让一颗活泼好动的心钻到死胡同里去。更不能一时心窄就胡乱做事。我就抱着这么一些自己为自己治疗的态度,不停的树立起新的理论,不停的推翻旧的想法。
      
      我尽量避免写文章,因为敲下的文字在隔天看来仿佛又显得非常幼稚了,只好再次删掉,这么一来,折腾许久仿佛一无所成,但心里的想法已是一日千里,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我就这样在阅读中重复先破后立的过程,只是心灵旅行的速度太快,好像作茧自缚,虽然是哼着歌吐着那些丝,却时常因纠结而挣扎,因挣扎而痛苦。又或许是立的言论还未站住脚,便又被我飞速成长的心理抛到脑后去了,只好再破再立。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几乎把这四年的日子想了个遍,心上是通透了,虽知道还没到心平气和作总结的时候,却也不想浪费了此刻难得的清醒。
      
      前一阵子才忙不迭的跨过了年,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主意了,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了,恋爱经验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对人对事的情感与判断,也该跳出那些被灌输与强加的陈套,自己为自己观察批评。而我也慢慢开始嘲笑过去的自己,爱起来总是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也慢慢从心底开始认同,不论我生性如何多情、如何善感,用极端又冲动的方法来解决感情上的问题,都是不合适的,凡是感情的事,都需要时间。
      
      这些日子,我也从亲密的朋友那里听来了许多话,特别是高中的朋友们,时常让我觉得惭愧。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一种无形的气质,这些气质让我惭愧于自己不该有那些入了魔一般的想法,也很惭愧在同一个学校受教育而自己的成就太差了。这么一想,我便又仿佛得到一种力量,禁止自己的思想再在过去中沉沦下去,也让我放开步子去改善人格里与生俱来的那些劣性,成为一个更健全、更强大的人。
      
      假期回到家里以后,除了背单词与读书,很少能与朋友见面,而我难得有机会向他们请求解释或指导,因为人家第一,不敢或不愿在我面前提起这件事。第二,我也明白,任何素日亲近我的人都打心眼里能知晓我的心态,因此这一贯的做法解释起来倒是多余。所以我便乐得这么一直孤独着进行心灵之旅,自己慢慢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有时我也想,像我这样做了一场春梦的人,仿佛是命运之神掷着玩儿的骰子,在盘子里滴溜溜地转,又仿佛是文人笔下的配角,在别人的生命里随时启用,铺成了一个伏笔,然后在某个桥段刻意丢掉, 这变化之跌宕起伏,简直可怕。
      
      可是这梦醒的一幕桥段却太令人伤心,想想从前他的承诺或论调,想想自己许过的愿望以及那些骄傲的日子,这是一个不得已、却无可奈何的报应下场!于是一段美丽纯善的生活剪影,偏偏变成了一个遗了憾恨的事件,这令我的心态一度很是失常,我自己也明白,可合着性格的弱点,却难以纠正过来。我似乎对自己并不小心,放任自己在改变,甚至明确的说,放任自己变坏、变得腐化,我是个太容易生病的人,却对自己的秉性不加看管,所以我往将来想想,这样的一生不免诸多困难,所以,就更加觉得难过。
      
      或许梦醒以后我本来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光明健康快乐的,一个是消极颓废出世的,而我带了憾恨的回忆,以及此后一系列不如意的演变,迫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走上了消极之路,也许以后也会不定时的回到消极的路上去。但这一梦醒来,一惊、一挣脱,我却仿佛把自己的思想解放了,把自己的生活态度重新找到了,也放下了许多不甘心,不再那么认真的考虑打算征服谁了。
      
      我想来想去,觉得过去所遭遇的爱情对于不成熟的自己来说,仿佛一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粒宝石,这爱情让我哭笑不得,在我清楚的意识到这点之前,我疯子的脾气若是复活,或许会把这宝石狼吞虎咽地吞下肚去,但我现在绝不可能再吞下这颗宝石,因为我的喉咙里有一根痛心的刺卡在那里,我现在仅能做的就是把这颗宝石奉还,物归原主,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说,甚至我期望我仍未得到这颗宝石,那样的话,待我肚子不再饥饿时,或许成熟的我还能去认真争取。
      
      所以事到如今,我思考的也不再是原谅与否的问题,不原谅的对应结果是伤心,原谅的对应结果或许是更加负疚难过。由此,我便常常生出一些不幸的感慨来,有时也为自己、为别人洒一点同情之泪。没有过失的人为何要受到这么一个不幸的结果?可阴差阳错幸福就被夺去了,用情专一也好、正直可佩也罢,苦功、存心、志向,以及是否君子坦荡荡,在情爱中落魄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有过错,今日之事,追溯起来谁都有过错,仔细想来,也都没有过错。
      
      恋爱的轨迹仿佛从来就是穿来插去的两条线,而这两条线也许由于未来规划的不同本来就是背驰的,然而这也属于恋爱轨迹的一种。但我们总是那么主观,主观地为自己的故事着色,忽略并逃避了许多一开始就固有的、本质的问题,我们总问自己,难道就因为没有未来而不再恋爱了吗?没有主观的着色,故事将会没有色泽而无法显得美丽,着色的模本,世界上有一千个一万个,又或者一个也没有,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着色的过程让我们都突然接受了这些创造性的傻事,爱情里的聪明人真是不少,我们向后看去,年龄越大这些人就越多,他们就如同夜空里的一片黑暗,倒是我们这些数量有限的傻子,男的、女的、所留下的情事和词句,总会令没有傻过的人久久神往,好像晶亮的星星。
      
      所以,这么想来,我便觉得这么一段日子牺牲了正好,牺牲本身竟是一种快乐,牺牲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或许牺牲这段感情就是我们最开始的目的,这话并不激烈,因为它的牺牲给了我们彼此生命新的意义、新的规划,在时间的车轮上牺牲这一切都是无法阻拦的,正像一开始这爱是没有来由的!
      
      在书的最后结局里,作者写道“有些人天生就是要经历这许多的,多情善感本来就是件苦差事,你想,你比别人多从上帝那儿得了这些能力,你不多做些难事,难道推给能力低的人做?你现在才算考了个月考,将来事情还多得很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小心、害怕、又快乐又兴奋,谁也不要浪费了这一点历练,等到死的那一天,再留给子孙去结账。你明天是什么样子,谁知道!也许在学问、在事业方面有所成就,也许是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给后人做教训!这都不错。反而如果只是一个平常出出风头,聪明好看的一个人,过了这几年变愈加平凡的没人知道了,那才是可惜!那才叫做糟蹋了上天的苦心与材料!”
      
      我也并未自诩天赋超人,只是觉得做事还是要挑了阻力大的路走,收获多少,几乎可以以做起来的难易来区分,同时人要抵抗的住诱惑,因为引诱永远是付不出抵抗诱惑那么大的酬劳的。迈过情关、冲刺学业、事业,都是如此——放任自己,下坡路上遍地黄金,俯拾即是,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倒是不肯弯这一下腰而坚持爬坡向上的,难能可贵。我便是要学习抵抗住诱惑试试看,也许到那时,我便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为人、为学都是如此。
      
      三个月的心灵建设以后,文风也好、思想也罢,似乎转变并不是很难的事。
      
      再过半年,我们谁也免不了那一天,就要被送出校门去,笑着送出去、淌着泪送出去,甚至是在另外一种原因下不得不走,也许又是无声无息偷偷地走掉了,从那一天起,我们便要重新去感觉人生了,那时谁还能没点感触呢?有人一定会大哭一场,有人要在未来拼命学习工作以增加母校的光荣,也有人会如我一样呜咽出一些文字来,让它们去激荡每一个有同感的人的心,让他们时时不忘这些黄金似的青春的日子。也叫自己躲避引诱,尊重自己心上的纯善的美感,逃免堕落的陷阱。师长的面颜、熟悉的同窗、可爱的室友,或是同队打球的伙伴、同城远足的游侣,吵过架的、拌过嘴的、笑容相对的、眉眼相同的,都是一样,走出校门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再遇上,便都是至亲密友,竟好似脉管里留着同样的血液,宛如亲骨肉。这也难怪,想想这些年月,这些生活,本来就是自由而快乐的!
      
      所以人在路上,曲未央。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 19:36: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早就听闻《未央歌》一书了(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歌…),也一早就买了,然而一直束之高阁。此番前后用了一个星期,每天读一点,读完了《未央歌》。读得很仔细、很投入。虽不至于废寝忘食,却绝不囫囵吞枣。
          结尾是好的,依旧如歌一般美,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难堪的局面,我因此而满心愉悦。然而想想,始终觉得缺憾。总以为读完后会怅然若失地不舍,会沉浸在淡淡的冥想中反复回味书中情节。然而,没有。我平静地接受了“一曲终了”这个事实。也许是之前酝酿的期望太多,读后感觉反而不及想象中畅快。
          不知是因为太年轻还是因为太老,我总觉得若一个故事太完美、无处不美好,反倒是一个缺憾。我因此不太愿意承认这是一本小说——如果这当真是一本小说,是以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西南联大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倒会折损了它在我心中的印象。如果把它视为一个通过青年大学生的故事来串起的对理想与人生的哲学性探讨,我反倒愿意接受。从一开始小童和大宴讨论如何顺从自然、同学几个讨论“校风”的问题,到后来讨论爱情(家庭)于学术事业、人生的影响,再后来讨论如何看待人的过错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同学的讨论、争辩、阐述厘清了很多道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这些讨论倒是很容易激起共鸣的。尤其是当我的观点与其中某位不谋而合时(这也是谋不了的),我仿佛也就参与到论辩中去,其他人的批评、完善也成了对我的一种开导。我总觉得,青年人的思想是如此活跃,那不断涌出的困惑其重要性是不亚于发明创造的,他(她)们善于思考、热衷于讨论切磋的习惯又是多么宝贵。要是哪一天我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概念都不再存疑也没有探求的渴望,那一定是因为我彻底老了——我惯于接受而不再有创造的能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当真是沉醉于未央歌中那种大学的氛围,一同喫茶闲谈也是学术交流,相互关怀倾诉亦可反省人生。那种纯粹的风气当真令人向往,那种大学之精神直叫人艳羡,学生之追求理想与真知又是如此令人称赞,那真是大学的风骨!更何况这传唱多年的未央歌还是来自昆明那个美丽的地方,有那些瑰丽的山川、散落着阳光的树影做背景,直让人觉得幻梦一般。
          然而这恰恰是我不是很愿意把这本书看作小说的原因,否则我忍不住将其放入一个历史背景去阅读,更忍不住去考量那几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样一来,就只剩前面那句话,若一个故事无处不美好、好得已不真实,在我心中反倒是一个缺憾。有的人说,未央歌勾起了人们对大学时光的回忆,让那些又像诗篇又像论文一样的日子重新变得鲜活。我总觉得,回忆中的事物总是显得格外美好,而我尚未到需要缅怀大学时光的年龄,因此这种因追忆年华所带来的光晕是我不会为其增添的。这大概就是我与未央歌尚有些许隔阂的原因。
          我倒不是非要让日寇侵华的血腥暴力浸染到一片净土上才罢休,非要书中渲染一下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惨象才觉得无憾。但至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其描述就有种美得过分,过分得不自然的感觉。比如,我猜想自己应该是极少数不太喜欢蔺燕梅这个人物形象的人吧。按理来说这么梦幻的一个可人儿应该会让我更进一步沦陷于梦幻中的,但我竟然从起初的“惊艳”渐渐变为“惊醒”,这倒是无法可想了。从她初登场后的描述来看,真是一个品貌、才情、家境、性格方方面面不可多得的人物。那时确实让我有了更多幻梦一般的感觉:美好的环境遇上自由的学术风气培养着蓬勃又出色的人才,是怎么幻梦、惊艳都不为过的。然而,随着笔墨不嫌累赘、唯恐遗漏那样往她身上增加各种各样更纷繁的品貌、才能、家境、性格方面的优点之后,我却物极必反那样地从梦幻中惊醒了!这感觉就像大宴所说,冲到了家又从后门冲了出去;又像小童所说的那个漂亮提包在呈贡江尾村显得不调和一样,渲染美到了过分就显得不自然甚至矫情,一旦与其它如小童一样自然、自在的人物形象并列,总显得突兀,闪耀着光却不实在。如果其它人物也是这般毫无缺陷,反而遮掩了这种不调和(不过那又有点像偶像剧那种物质了)。想必作者也是想借其塑造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物吧,据说蔺燕梅是揉合了鹿桥许多女同学的优点而成的形象,书中倒也借她的口说过:我觉得自己放在哪都不调和——既然鹿桥一心让其成为完美的代言人,她必然与不完美的周遭所不调和。
          我竟然是在幻梦中被理想主义惊醒了。所幸的是,在书中蔺燕梅倒没有提出过什么有实质性内容的言论——她算是个系铃人,在他人的多方面影响下不断解铃又系铃,即便对她的学术功力也只是从侧面烘托过不少。我即便不太欣赏这样的人物刻画,也并不影响我陶醉于那些对理想与人生的激辩。
          我想等我今后再成熟一点才会重读未央歌了(跟读了一遍立刻激动得又读第二遍的人比起来,我是真真愉悦又平静,无半点感伤)。毕竟大学是一支歌,青春是一支歌,人生更是一支歌;此一曲终了,我们却还未算唱完。歌未央,人生路上还是容我且行且歌,或许向前走走就有不同的情怀。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2 01:05:58 | 只看该作者
      几天的阅读结束,我合上了鹿桥先生写的《未央歌》这本书,在读此书的时候我沉浸在书中人物的悲观离合之中,似乎我也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跟随着他们走在友情爱情的路上。而当掩卷的那一刻,我却感到了莫名的寂寞,我看看这周遭的世界,似真似幻。我像是做了一个梦,一个久远的梦,我的梦是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南联大,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好友,为人正直有学问的余孟勤,善良活泼,永远洋溢着欢乐的童孝贤,端庄贤淑,内心有爱,像个大姐姐的伍宝笙,美丽可爱,如玫瑰般的蔺燕梅,沉稳却又不失幽默感的宴取中,还有沈蒹,沈葭姐妹,梁崇榕,梁崇槐姐妹,还有,还有范宽湖,范宽怡兄妹,凌希慧,史宣文,朱石樵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
        他们同这全校的人共同维护着这高尚的风气,他们保护着蔺燕梅这朵娇柔的玫瑰不受风雨的摧残,她又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舞蹈,歌唱。他们看着她如何从娇小变得坚强,如何从稚嫩变的成熟。他们看到了一棵小树苗如何长成大树的。他们感受着小童带来的欢乐,有他在的地方永远没有沉闷,没有哀愁。他是阳光,照亮着每一个黑暗的地方,他似一个快乐的精灵在他们身边守着。同样他们又敬佩着一直为人做榜样,努力造就和谐校风的余孟勤,尽管他有时看起来是那么刻板严肃,而一当他释放自己的感情时,又是那么的热烈呵。还有似轻风般的,抚慰人心灵的伍宝笙,她爱着每一个善良的人,而每一个善良的人亦爱着她,她以她的智慧于温柔来创造了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哦。她是那么的令人敬重,所到之处总会引起人们艳羡的目光。她是聪慧的,并也是值得拥有幸福的。他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粹而又自然,他们不矫情,不做作,不媚俗,不掩饰真实的情感,不惶恐未知的世界。他们多情而又理智,严谨而又不失浪漫。他们又都是那么的健康而又积极,热血沸腾,热爱知识,忠于祖国。有他们在的地方便有希冀,有未来。
        我跟着他们走了这一段路途,领略了他们的风采,我的心亦澎湃起来。我一直在想,这种崇高的思想,风气我们亦可以造就。只是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摒弃沉闷,选择欢乐,摒弃丑恶,选择高尚,摒弃无知,选择智慧,摒弃仇视,选择互爱,摒弃懒惰,选择勤劳!
        我们应爱那自然的风气,爱那自然情感的流露,爱那纯洁的友情,爱那每一个值得爱的人,我们无需隐藏,不必掩饰,一切自然的都是美好的,一切美好的都是永恒的。
        我想鹿桥先生取名这小说为未央歌亦是别有用意的,未央歌,歌未央,等谁来唱,等着我们这些正直青春年少,怀揣美好祈愿的青年人来唱!我们的前辈及我们这辈及下一辈下下一辈将这歌一直续下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4 02:31:4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晚上跟着室友出门拍照,公交上用手机翻起电子书。再读《未央歌》,还是一阵阵忍不住地笑。看小童和蔺燕梅的对话,真是两个大孩子!尤其是小童!
      说到她们是孩子,不免想到以后他们的人生会怎样。
      书中有作者深深的眷念,他说:“我一心恋爱我们学校的情意无法排解,我便把故事建在那里。我要在这里诚敬地向我们的师长,同学,及那边一切的人致意。”书中的小童便来自现实中的作者,小童毕业后也要深深地怀念恋想着校园里的生活,人和事。事,有趣,有情谊;人,可亲,可爱,可敬。在学校,小童和燕梅都收到了保护,可是出校园后,他们的人生……有些杞人忧天了,他们都是聪慧的人,心志也坚强,即使遇到风波,两个人也必能安然度过。
      跑题了。
      评价的话,除了标题外的形容词外,再加一个:
      可爱。
      太喜欢这本书,太喜欢这本书里的人。黄舒骏把书中故事写成了歌,找来听,竟有百听不厌的趋势。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4:41 , Processed in 0.0832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