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央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除这四大主角,作者还写了一群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作者简介
      鹿桥,原名吴讷孙,英文名Nelson Ikon Wu(Ikon是他的小名音译)。1919年6月9日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燕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耶鲁大学,1954年在耶鲁大学取得美术史博士学位;又先后在旧金山大学、耶鲁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执教。 鹿桥是一位“左手写诗篇右手写论文”的学者,集学术理性与文学感性于一身的作家;他不仅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颇有建树,还著有《未央歌》、《人子》、《忏情书》等文学畅销作品。 2002年3月19日鹿桥病逝于波士顿,享每83岁。 四十多年来,许多港澳台、海外华人的莘莘学子是读着《未央歌》长大的;此次《未央歌》的出版,是该书首次正式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

    最新书评    共 15 条

    大饼包    老实说来,《未央歌》并非我一开始执念要读的书,只是刚巧遇到一些感情问题,又陷入即将毕业的迷茫期,再加上有些西南联大投射情节。在朋友的推荐下,机缘巧合,这本书就被我架上了书柜。      花费了十余天时间,把鹿桥老先生字典一样厚的《未央歌》仔仔细细品读了一遍。这几十万字的小说,今天终于看罢尾声与后记,心里满满有许多话想说,有一部分权当读后感而作交流的心理,另一部分,便是一些近日来潜心思考的呓语,大致拼拼凑凑,变成了这么一篇不伦不类的思文。      对我而言,夜整个是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昨天”和“明天”在苦苦地挣扎着,撕掳着,夜里是没有“今天”的。因此在这样一个深夜, 带着一点不负责任的逃避心理,我便也打算任性的放下今日之事不谈,想想过去,放眼未来,说一些或许明天就能一笑而过的话。      “人必人尊之而后自尊之”。对于一个脆弱冲动爱走极端,又多愁善感的人来说,得到值得在乎的肯定似乎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我需要很多很多爱,多到十分的自信以自尊之。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疯子,傻子和疯子是不同的,傻子是静水,疯子是激流,疯子的心底藏着许多无处安放的热力,急肠人多半都有一些疯子的基因吧,因此,无情的世界有了一些热情的疯子,才显现出一点点不自知的多情或者浪漫。      然而我也知,强烈主观的爱人常常不是征服了他的心爱者,就是葬送了自己,或者兼而有之。他们都没有第三条路,他自己,或者是别人,皆无法把他置于第三条所谓理智清醒的道路上,我想是如此如此,事情就必须如此如此,这种强烈求全、又不可理喻的欲求,依了自然的安排,是对于一个值得爱的灵魂最大的诱惑。然而这种可怖的想要支配别人的心理,常制造出一种令人气踹都停的紧张,或者是销魂的快乐场面。太理智太实际了,美感经验便都跑了,因此,对于这样一个不健全的性格、不健康的恋爱观,或者说我这样强烈主观的爱人来说,恋爱如此无论结局如何,只要属于一场真情实意的创作,就可以算作成功。      在真正的认知危机发生之前,我从没有仔细剖析过我的恋爱模式,不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还是攻防对手的角力游戏,其实把对方打伤或打死,并不是一件足以炫耀自己技艺的事,倒是使得对方赢得开开心心,输得心悦诚服,才显得难能可贵。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一样不安定,他们一样弄不清自己的感情,谁死心塌地的爱上这么一个岁数的人,谁就是赌博。我们则在一场场赌博里成熟成长,也许赢不是目的,关键是总得押下一注。      过去三个多月的日子,我就像一个医生,又像一个思想者,我不断的分析自己、也在鲜血淋漓的解剖下了解了自己,有时我看着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在痛悔在追溯的过程中,我又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激动,所有的激动配上清楚的回忆都会让思考显得沉重。不能矫情,矫情是不对的,常常会让一颗活泼好动的心钻到死胡同里去。更不能一时心窄就胡乱做事。我就抱着这么一些自己为自己治疗的态度,不停的树立起新的理论,不停的推翻旧的想法。      我尽量避免写文章,因为敲下的文字在隔天看来仿佛又显得非常幼稚了,只好再次删掉,这么一来,折腾许久仿佛一无所成,但心里的想法已是一日千里,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我就这样在阅读中重复先破后立的过程,只是心灵旅行的速度太快,好像作茧自缚,虽然是哼着歌吐着那些丝,却时常因纠结而挣扎,因挣扎而痛苦。又或许是立的言论还未站住脚,便又被我飞速成长的心理抛到脑后去了,只好再破再立。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几乎把这四年的日子想了个遍,心上是通透了,虽知道还没到心平气和作总结的时候,却也不想浪费了此刻难得的清醒。      前一阵子才忙不迭的跨过了年,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主意了,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了,恋爱经验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对人对事的情感与判断,也该跳出那些被灌输与强加的陈套,自己为自己观察批评。而我也慢慢开始嘲笑过去的自己,爱起来总是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也慢慢从心底开始认同,不论我生性如何多情、如何善感,用极端又冲动的方法来解决感情上的问题,都是不合适的,凡是感情的事,都需要时间。      这些日子,我也从亲密的朋友那里听来了许多话,特别是高中的朋友们,时常让我觉得惭愧。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一种无形的气质,这些气质让我惭愧于自己不该有那些入了魔一般的想法,也很惭愧在同一个学校受教育而自己的成就太差了。这么一想,我便又仿佛得到一种力量,禁止自己的思想再在过去中沉沦下去,也让我放开步子去改善人格里与生俱来的那些劣性,成为一个更健全、更强大的人。      假期回到家里以后,除了背单词与读书,很少能与朋友见面,而我难得有机会向他们请求解释或指导,因为人家第一,不敢或不愿在我面前提起这件事。第二,我也明白,任何素日亲近我的人都打心眼里能知晓我的心态,因此这一贯的做法解释起来倒是多余。所以我便乐得这么一直孤独着进行心灵之旅,自己慢慢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有时我也想,像我这样做了一场春梦的人,仿佛是命运之神掷着玩儿的骰子,在盘子里滴溜溜地转,又仿佛是文人笔下的配角,在别人的生命里随时启用,铺成了一个伏笔,然后在某个桥段刻意丢掉, 这变化之跌宕起伏,简直可怕。      可是这梦醒的一幕桥段却太令人伤心,想想从前他的承诺或论调,想想自己许过的愿望以及那些骄傲的日子,这是一个不得已、却无可奈何的报应下场!于是一段美丽纯善的生活剪影,偏偏变成了一个遗了憾恨的事件,这令我的心态一度很是失常,我自己也明白,可合着性格的弱点,却难以纠正过来。我似乎对自己并不小心,放任自己在改变,甚至明确的说,放任自己变坏、变得腐化,我是个太容易生病的人,却对自己的秉性不加看管,所以我往将来想想,这样的一生不免诸多困难,所以,就更加觉得难过。      或许梦醒以后我本来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光明健康快乐的,一个是消极颓废出世的,而我带了憾恨的回忆,以及此后一系列不如意的演变,迫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走上了消极之路,也许以后也会不定时的回到消极的路上去。但这一梦醒来,一惊、一挣脱,我却仿佛把自己的思想解放了,把自己的生活态度重新找到了,也放下了许多不甘心,不再那么认真的考虑打算征服谁了。      我想来想去,觉得过去所遭遇的爱情对于不成熟的自己来说,仿佛一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粒宝石,这爱情让我哭笑不得,在我清楚的意识到这点之前,我疯子的脾气若是复活,或许会把这宝石狼吞虎咽地吞下肚去,但我现在绝不可能再吞下这颗宝石,因为我的喉咙里有一根痛心的刺卡在那里,我现在仅能做的就是把这颗宝石奉还,物归原主,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说,甚至我期望我仍未得到这颗宝石,那样的话,待我肚子不再饥饿时,或许成熟的我还能去认真争取。      所以事到如今,我思考的也不再是原谅与否的问题,不原谅的对应结果是伤心,原谅的对应结果或许是更加负疚难过。由此,我便常常生出一些不幸的感慨来,有时也为自己、为别人洒一点同情之泪。没有过失的人为何要受到这么一个不幸的结果?可阴差阳错幸福就被夺去了,用情专一也好、正直可佩也罢,苦功、存心、志向,以及是否君子坦荡荡,在情爱中落魄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有过错,今日之事,追溯起来谁都有过错,仔细想来,也都没有过错。      恋爱的轨迹仿佛从来就是穿来插去的两条线,而这两条线也许由于未来规划的不同本来就是背驰的,然而这也属于恋爱轨迹的一种。但我们总是那么主观,主观地为自己的故事着色,忽略并逃避了许多一开始就固有的、本质的问题,我们总问自己,难道就因为没有未来而不再恋爱了吗?没有主观的着色,故事将会没有色泽而无法显得美丽,着色的模本,世界上有一千个一万个,又或者一个也没有,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着色的过程让我们都突然接受了这些创造性的傻事,爱情里的聪明人真是不少,我们向后看去,年龄越大这些人就越多,他们就如同夜空里的一片黑暗,倒是我们这些数量有限的傻子,男的、女的、所留下的情事和词句,总会令没有傻过的人久久神往,好像晶亮的星星。      所以,这么想来,我便觉得这么一段日子牺牲了正好,牺牲本身竟是一种快乐,牺牲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或许牺牲这段感情就是我们最开始的目的,这话并不激烈,因为它的牺牲给了我们彼此生命新的意义、新的规划,在时间的车轮上牺牲这一切都是无法阻拦的,正像一开始这爱是没有来由的!      在书的最后结局里,作者写道“有些人天生就是要经历这许多的,多情善感本来就是件苦差事,你想,你比别人多从上帝那儿得了这些能力,你不多做些难事,难道推给能力低的人做?你现在才算考了个月考,将来事情还多得很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小心、害怕、又快乐又兴奋,谁也不要浪费了这一点历练,等到死的那一天,再留给子孙去结账。你明天是什么样子,谁知道!也许在学问、在事业方面有所成就,也许是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给后人做教训!这都不错。反而如果只是一个平常出出风头,聪明好看的一个人,过了这几年变愈加平凡的没人知道了,那才是可惜!那才叫做糟蹋了上天的苦心与材料!”      我也并未自诩天赋超人,只是觉得做事还是要挑了阻力大的路走,收获多少,几乎可以以做起来的难易来区分,同时人要抵抗的住诱惑,因为引诱永远是付不出抵抗诱惑那么大的酬劳的。迈过情关、冲刺学业、事业,都是如此——放任自己,下坡路上遍地黄金,俯拾即是,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倒是不肯弯这一下腰而坚持爬坡向上的,难能可贵。我便是要学习抵抗住诱惑试试看,也许到那时,我便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为人、为学都是如此。      三个月的心灵建设以后,文风也好、思想也罢,似乎转变并不是很难的事。      再过半年,我们谁也免不了那一天,就要被送出校门去,笑着送出去、淌着泪送出去,甚至是在另外一种原因下不得不走,也许又是无声无息偷偷地走掉了,从那一天起,我们便要重新去感觉人生了,那时谁还能没点感触呢?有人一定会大哭一场,有人要在未来拼命学习工作以增加母校的光荣,也有人会如我一样呜咽出一些文字来,让它们去激荡每一个有同感的人的心,让他们时时不忘这些黄金似的青春的日子。也叫自己躲避引诱,尊重自己心上的纯善的美感,逃免堕落的陷阱。师长的面颜、熟悉的同窗、可爱的室友,或是同队打球的伙伴、同城远足的游侣,吵过架的、拌过嘴的、笑容相对的、眉眼相同的,都是一样,走出校门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再遇上,便都是至亲密友,竟好似脉管里留着同样的血液,宛如亲骨肉。这也难怪,想想这些年月,这些生活,本来就是自由而快乐的!      所以人在路上,曲未央。  详情 发表于 2013-8-27 18:13
    文言文     其实很早就听闻《未央歌》一书了(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歌…),也一早就买了,然而一直束之高阁。此番前后用了一个星期,每天读一点,读完了《未央歌》。读得很仔细、很投入。虽不至于废寝忘食,却绝不囫囵吞枣。    结尾是好的,依旧如歌一般美,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难堪的局面,我因此而满心愉悦。然而想想,始终觉得缺憾。总以为读完后会怅然若失地不舍,会沉浸在淡淡的冥想中反复回味书中情节。然而,没有。我平静地接受了“一曲终了”这个事实。也许是之前酝酿的期望太多,读后感觉反而不及想象中畅快。    不知是因为太年轻还是因为太老,我总觉得若一个故事太完美、无处不美好,反倒是一个缺憾。我因此不太愿意承认这是一本小说——如果这当真是一本小说,是以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西南联大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倒会折损了它在我心中的印象。如果把它视为一个通过青年大学生的故事来串起的对理想与人生的哲学性探讨,我反倒愿意接受。从一开始小童和大宴讨论如何顺从自然、同学几个讨论“校风”的问题,到后来讨论爱情(家庭)于学术事业、人生的影响,再后来讨论如何看待人的过错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同学的讨论、争辩、阐述厘清了很多道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这些讨论倒是很容易激起共鸣的。尤其是当我的观点与其中某位不谋而合时(这也是谋不了的),我仿佛也就参与到论辩中去,其他人的批评、完善也成了对我的一种开导。我总觉得,青年人的思想是如此活跃,那不断涌出的困惑其重要性是不亚于发明创造的,他(她)们善于思考、热衷于讨论切磋的习惯又是多么宝贵。要是哪一天我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概念都不再存疑也没有探求的渴望,那一定是因为我彻底老了——我惯于接受而不再有创造的能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当真是沉醉于未央歌中那种大学的氛围,一同喫茶闲谈也是学术交流,相互关怀倾诉亦可反省人生。那种纯粹的风气当真令人向往,那种大学之精神直叫人艳羡,学生之追求理想与真知又是如此令人称赞,那真是大学的风骨!更何况这传唱多年的未央歌还是来自昆明那个美丽的地方,有那些瑰丽的山川、散落着阳光的树影做背景,直让人觉得幻梦一般。    然而这恰恰是我不是很愿意把这本书看作小说的原因,否则我忍不住将其放入一个历史背景去阅读,更忍不住去考量那几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样一来,就只剩前面那句话,若一个故事无处不美好、好得已不真实,在我心中反倒是一个缺憾。有的人说,未央歌勾起了人们对大学时光的回忆,让那些又像诗篇又像论文一样的日子重新变得鲜活。我总觉得,回忆中的事物总是显得格外美好,而我尚未到需要缅怀大学时光的年龄,因此这种因追忆年华所带来的光晕是我不会为其增添的。这大概就是我与未央歌尚有些许隔阂的原因。    我倒不是非要让日寇侵华的血腥暴力浸染到一片净土上才罢休,非要书中渲染一下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惨象才觉得无憾。但至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其描述就有种美得过分,过分得不自然的感觉。比如,我猜想自己应该是极少数不太喜欢蔺燕梅这个人物形象的人吧。按理来说这么梦幻的一个可人儿应该会让我更进一步沦陷于梦幻中的,但我竟然从起初的“惊艳”渐渐变为“惊醒”,这倒是无法可想了。从她初登场后的描述来看,真是一个品貌、才情、家境、性格方方面面不可多得的人物。那时确实让我有了更多幻梦一般的感觉:美好的环境遇上自由的学术风气培养着蓬勃又出色的人才,是怎么幻梦、惊艳都不为过的。然而,随着笔墨不嫌累赘、唯恐遗漏那样往她身上增加各种各样更纷繁的品貌、才能、家境、性格方面的优点之后,我却物极必反那样地从梦幻中惊醒了!这感觉就像大宴所说,冲到了家又从后门冲了出去;又像小童所说的那个漂亮提包在呈贡江尾村显得不调和一样,渲染美到了过分就显得不自然甚至矫情,一旦与其它如小童一样自然、自在的人物形象并列,总显得突兀,闪耀着光却不实在。如果其它人物也是这般毫无缺陷,反而遮掩了这种不调和(不过那又有点像偶像剧那种物质了)。想必作者也是想借其塑造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物吧,据说蔺燕梅是揉合了鹿桥许多女同学的优点而成的形象,书中倒也借她的口说过:我觉得自己放在哪都不调和——既然鹿桥一心让其成为完美的代言人,她必然与不完美的周遭所不调和。    我竟然是在幻梦中被理想主义惊醒了。所幸的是,在书中蔺燕梅倒没有提出过什么有实质性内容的言论——她算是个系铃人,在他人的多方面影响下不断解铃又系铃,即便对她的学术功力也只是从侧面烘托过不少。我即便不太欣赏这样的人物刻画,也并不影响我陶醉于那些对理想与人生的激辩。    我想等我今后再成熟一点才会重读未央歌了(跟读了一遍立刻激动得又读第二遍的人比起来,我是真真愉悦又平静,无半点感伤)。毕竟大学是一支歌,青春是一支歌,人生更是一支歌;此一曲终了,我们却还未算唱完。歌未央,人生路上还是容我且行且歌,或许向前走走就有不同的情怀。        详情 发表于 2013-9-2 19:36
    倚剑天    几天的阅读结束,我合上了鹿桥先生写的《未央歌》这本书,在读此书的时候我沉浸在书中人物的悲观离合之中,似乎我也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跟随着他们走在友情爱情的路上。而当掩卷的那一刻,我却感到了莫名的寂寞,我看看这周遭的世界,似真似幻。我像是做了一个梦,一个久远的梦,我的梦是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南联大,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好友,为人正直有学问的余孟勤,善良活泼,永远洋溢着欢乐的童孝贤,端庄贤淑,内心有爱,像个大姐姐的伍宝笙,美丽可爱,如玫瑰般的蔺燕梅,沉稳却又不失幽默感的宴取中,还有沈蒹,沈葭姐妹,梁崇榕,梁崇槐姐妹,还有,还有范宽湖,范宽怡兄妹,凌希慧,史宣文,朱石樵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    他们同这全校的人共同维护着这高尚的风气,他们保护着蔺燕梅这朵娇柔的玫瑰不受风雨的摧残,她又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舞蹈,歌唱。他们看着她如何从娇小变得坚强,如何从稚嫩变的成熟。他们看到了一棵小树苗如何长成大树的。他们感受着小童带来的欢乐,有他在的地方永远没有沉闷,没有哀愁。他是阳光,照亮着每一个黑暗的地方,他似一个快乐的精灵在他们身边守着。同样他们又敬佩着一直为人做榜样,努力造就和谐校风的余孟勤,尽管他有时看起来是那么刻板严肃,而一当他释放自己的感情时,又是那么的热烈呵。还有似轻风般的,抚慰人心灵的伍宝笙,她爱着每一个善良的人,而每一个善良的人亦爱着她,她以她的智慧于温柔来创造了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哦。她是那么的令人敬重,所到之处总会引起人们艳羡的目光。她是聪慧的,并也是值得拥有幸福的。他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粹而又自然,他们不矫情,不做作,不媚俗,不掩饰真实的情感,不惶恐未知的世界。他们多情而又理智,严谨而又不失浪漫。他们又都是那么的健康而又积极,热血沸腾,热爱知识,忠于祖国。有他们在的地方便有希冀,有未来。    我跟着他们走了这一段路途,领略了他们的风采,我的心亦澎湃起来。我一直在想,这种崇高的思想,风气我们亦可以造就。只是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摒弃沉闷,选择欢乐,摒弃丑恶,选择高尚,摒弃无知,选择智慧,摒弃仇视,选择互爱,摒弃懒惰,选择勤劳!    我们应爱那自然的风气,爱那自然情感的流露,爱那纯洁的友情,爱那每一个值得爱的人,我们无需隐藏,不必掩饰,一切自然的都是美好的,一切美好的都是永恒的。    我想鹿桥先生取名这小说为未央歌亦是别有用意的,未央歌,歌未央,等谁来唱,等着我们这些正直青春年少,怀揣美好祈愿的青年人来唱!我们的前辈及我们这辈及下一辈下下一辈将这歌一直续下去!  详情 发表于 2013-9-12 01:05
    沙○迹    前几天晚上跟着室友出门拍照,公交上用手机翻起电子书。再读《未央歌》,还是一阵阵忍不住地笑。看小童和蔺燕梅的对话,真是两个大孩子!尤其是小童!   说到她们是孩子,不免想到以后他们的人生会怎样。   书中有作者深深的眷念,他说:“我一心恋爱我们学校的情意无法排解,我便把故事建在那里。我要在这里诚敬地向我们的师长,同学,及那边一切的人致意。”书中的小童便来自现实中的作者,小童毕业后也要深深地怀念恋想着校园里的生活,人和事。事,有趣,有情谊;人,可亲,可爱,可敬。在学校,小童和燕梅都收到了保护,可是出校园后,他们的人生……有些杞人忧天了,他们都是聪慧的人,心志也坚强,即使遇到风波,两个人也必能安然度过。   跑题了。   评价的话,除了标题外的形容词外,再加一个:   可爱。   太喜欢这本书,太喜欢这本书里的人。黄舒骏把书中故事写成了歌,找来听,竟有百听不厌的趋势。  详情 发表于 2013-9-14 02:31
    只把西     在习惯性摸出手机一刷刷一天的现在,于我而言能静下心读完一本不以重大题材和曲折的情节来刺激读者的恬淡作品好像特别困难,尤其是近700页的繁体版,陆陆续续花了近一个暑假才看完。         《未央歌》是一部以西南联大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背景,讲述青年学生成长与理想的长篇小说。客观来讲,作者鹿桥刻意淡化了抗战时期殷红色的历史背景,所以《未央歌》里没有仇恨只有爱,没有丑陋只有美,虽有着过分理想主义的嫌疑,却意外使得全书笼罩在一片亲切和谐的友爱与古朴清淡的民风之中。毕竟我们看惯大时代中人来人往的爱恨离别与现实的沉重,偶尔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即将大四的时候读到它,对我来说恰恰好。大一、大二暑假,刚接触新的环境,内心浮躁,容不下如此优美的文句也耐不住性子看完这本厚的足以当枕头的书。大三的暑假,大学生活过去四分之三,却发现自己与象牙塔之外依旧处于半懂之交,心底难免矛盾彷徨,这和《未央歌》中的同龄人不谋而合。于是这部有笑有泪,热情洋溢又略带矜持情怀的作品,伴随着雨后清爽的风透过纱窗拂面而来,隐约的虫鸣,温暖的床头光,给予我美妙的阅读体验。         如果给《未央歌》定色,底色一定是绿色,一如此书的封面,象征每个人都拥有过的苍翠年华,带着夏天一阵温柔的雨后冒出的青草气息。无论是风清月朗暖暖内含光的伍宝笙,众星捧月般的好比民国版“沈佳宜”的蔺燕梅,正直刚毅的大余,还是小孩子脾气的纯真的童孝贤,个个活得纯净,活得清澈。即使我与他们之间隔着半个多世纪的前尘往事,即使彼此面对的世界有着如此多的差异,但毕竟你我都拥有过十几二十岁的青春年少,这个年纪人的内心所必须经历的挣扎,大家也都经历过。相较自己,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就是纯洁,是完完全全的学生的纯洁。他们面临的选择和纷扰并不算少,但他们所拥有的一种坚持、一份从容却是我所不具备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活得比我健康单纯而快乐。         通过这本书,还有汪曾祺的文章,以及齐邦媛在《巨流河》中关于大学时期的回忆,令我对西南联大满怀好奇。每了解一点,就更好地感受一次当年联大的青春岁月。那个年代的故事啊,青春、纯洁、优雅,令人心向往之。         所以,我也固执的相信,未央歌不停,弦歌不辍,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则会一直存在。  详情 发表于 2013-9-16 21:53
    流浪者    断断续续的阅读,因为是繁体字,有时看着很累,就放下了。过不久,又拿起来从头再看,反复多次,至今没有看完。。。。。。但每次都愿意从头开始,不舍得从上次看的地方接下去,好像我不希望他们毕业,不希望看到结局,不希望看到他们伤心。我喜欢陆桥先生对昆明城市的描写,我会按着书上的地图,去昆明查找真是的地方。去翠湖、去滇池、去金马坊、去文林街。。。。。。。去早点摊和豆浆,去找他们。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00:34
    空谷幽     夜半12:30,终于合上厚厚的书,心上有句话也一直在重复:终于看完了嗬!看这部《未央歌》花了很长很长时间,甚至已经记不清当初是因何机缘想看而买了这本书。全书是繁体文的,有些字是结合上下文猜测出来的,有些还特意查了字典。鹿桥先生拒绝使用简体字出版,真应该感谢他的执着,这本书和繁体字是绝配。所有的阅读时间,是在每天午后闲暇或夜晚的灯光下累积的,一直以来都把这段时光自诩为“最美好惬意的时光”,捧着厚实地书,钻进另一个世界,坚持下来虽有“艰难”之感,却隐不去欣欣然的喜悦,似乎不断地进行着现实与梦境的交替,不禁泛起一个念头——书是可以用来疗伤的。西南联大,玫瑰池,一群美丽纯洁的学子,积极向上的学风,温暖美好的交往...是啊,这才是理想中的大学之邦啊!    书看到后半部分,对于蔺燕梅心境的突然转变,伍宝笙和大余的情感,也觉得不能理解,想着这些个事情凑在一起未免太矫情了吧!然后又看到有人在评论里对此书大大的批判,说书中之人物全是造作之极,虚妄而可笑。确实,我也产生过有一些疑问:是否因为我太听信于对此书的正面褒扬而丧失了自己的品味,模糊了自己的感受?坚持看完这本书是否值得?此中有些情景并非我辈能理解,是否影响了我对它的定位?直到此刻,继续有一些想法涌现出来:理想中的大学就应该是这样,博学慈爱的教授,单纯可爱的学生,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温暖有礼的友情,矜持互许的爱情,青春、理想、成长都要洒在这校园里,永远牵绕着人们,每一步都受着它的影响,走不出对它的回忆与流连。而太美好的事物总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因为遥远而不可企及,但这并不影响所有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啊!    《未央歌》就是这样一部美之歌,“千秋万世,长歌未央”。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08:13
    彧濡     我读一本书总想提前了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悲剧抑或是喜剧,令我欢喜或者令我烦忧,都无伤大雅,只要合乎情理,符合人心。我会喜欢文中的人物,或者极力厌恶,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想起时,感觉依旧,即使情感稍微淡薄,也会对丑陋的人厌恶,欣赏的人喜欢。而这本书的结局则让我躁动不安,心里开始组织语言,妄图尝试写出我认为的结尾。    说道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就要步入大学,而小说即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学生活,自觉读来会有借鉴意义。初读时同样也有些感受,对于当时大学生活的神往,干净纯正的人际关系的羡慕,有时代特色的语言风格的怀念。正如有些人所说,小说描绘了一个童话世界,理想乌托邦。人人都会对高洁脱俗之物怀有敬仰之情,理想的童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互映照,,会增强读者的阅读意识,深深地潜入到小说的情节中,更会有变换为小说人物的强烈欲望。在这一点上,小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初印象。    然而,当我不断深入阅读,我便越想知道故事的结果。因为在网上能搜索出的具体介绍甚少,我只有耐着性子往下读。读到后来我才发现,自己与作者相似,带着浓重的情感在对待它。鹿桥先生寄托在蔺燕梅身上太多东西,过于钟情与这个角色。我也抱有同样的心态,因为作者在前面给了我太多的铺垫,告诉我她的好,她的好。当我发现结尾部分,蔺燕梅会是做姑子的结局时诧异不已。我在追问是谁造成的一切。我发现了,很大程度上是大余。    对待大余,我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无论作者如何描写他的好,我的记忆里始终没有储存下来。留下来的是大余在结尾处的迅速改变,娶了伍宝笙,让我难以反应过来。相比之下,童孝贤在这时才得知了蔺燕梅对他的感情,在发觉自己长大了,让我为之可怜。说到底,蔺燕梅的出走正是她本性难移的症状,她在经受苦难,因为有人意图改变她,她在经受煎熬的痛苦;小童与伍宝笙在小说的大部分时间中都保持着原性情;只有大余在变,那一瞬的改变,给他带来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小说在结束之前好像在给我们一个启示——小童在成长为大童后回去找蔺燕梅。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吧,对于那个时代的青年而言,仿佛给了我一剂安慰。可是若是我写,我首先会确定出小说的主要脉络,主要人物。童孝贤所用的笔墨实在过少,他的人物形象因此十分单调。因此他的结局也草草了事。我梦想着小童与蔺燕梅的久别重逢,这建立在两人的共同成长,而不是依附于那个人的思想。告诉人们他们相爱了,是为了什么,会经过何等苦难与快乐。而大余的命运,我不想他再受情感的干扰,就让他做一个圣贤,做一个大人物吧。放过伍宝笙吧。    有人说你是在牵强附会,弄错了鹿桥先生的本意。这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小说中的情感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事情,也是读者的寄望所在。我这样的横插一笔就当做是了却了我一个普通读者的私心吧,让蔺燕梅——作者寄托了无数情感的人物——不要有这么模糊的命运与模糊的爱情。让众位人物,有存在差异的精彩人生。  详情 发表于 2013-9-25 16:53
    秋水    另一种语境下的青春之歌.   联系到如今对抗战的了解,不禁让人唏嘘不已。记得电视《大师》有集讲叶企孙,里面提到他的一个学生去抗战,制造地雷,最后却死于肃反还是什么?   历史换一个人写,就把多少青春的歌轻轻放过,就让多少青春的血白白流过......  详情 发表于 2013-9-25 18:42
    沙○迹     有的得到,只是为了拿到手里来看一看,甚至也不是为了自己能看得更真切,而是为了让别人看一看——“嘿!这么美的东西现在在我手里了!“这样的得到,只能获得一种浅薄的感官刺激的快感,因为那得到者本身就是一种”不用情“的态度。而那些感情真挚深沉的得到,为了”得到“这个结果,付出了极多的精力,为了途程之中希望的飘渺,流下了很疼的眼泪,等终于”得到"了,他们才可以流出那种出自心底、深深而纯粹的快乐。但这“得到”并不是终点!对梦寐以求终于盼得的,他们不仅要捧在手心,还要拥在怀里扣进心里!    他们知道,自己所求的是自己生命必须去求的。    这段是读《未央歌》忽然生出的一点感想,好像和情节有点远,但,还是贴了上来。这书已经匆匆读完一遍了,因为很少读小说,本没想到自己会非常喜欢,现在却有点舍不得还了。可爱的人,可爱的书,真的值得好好去读。  详情 发表于 2013-9-30 11:2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3:42 , Processed in 0.39856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