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豆的舞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收录“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春天的景色”、“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等15篇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同时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情调。代表作有《雪国》、《古都》、《睡美人》、《伊豆的舞女》等。川端康成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项殊荣的东方作家。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小二驿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   好美的小说,很平淡,青春期的朦胧的爱情,写的真实唯美。不分贫贱,不分阶级。忘掉一切,只关注爱情。分阶级。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10:07
    晨白     读过很多遍的一篇小说。有很多中篇小说我都读过超十遍,有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金锁记》。要是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话,就出一本合集,叫做《我读过十遍以上的中篇小说》。这么说的话,索性出个系列好了。下一本合集是《我读过五遍以上的长篇小说》,可以收录《飘》,《傲慢与偏见》,《尘埃落定》,《基督山伯爵》,很多本阿加莎或金庸的小说。再来一本《我读过二十遍以上的散文》,收录舒婷和汪曾祺的大部分散文。当然还需要一本《我承认很好但就是一遍也读不了的书》,首当其冲就是《红楼梦》。    因为读的遍数太多我已经失去了判断力,感觉像是自己写的一样,不妙不妙。也许是因为它很有温情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23 14:49
    涛声依    川端康城的作品很静感觉和风格有点象中国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有点相似总是那么静,从容、冷静、凄美、如果看一遍的话感觉好像很平常就像呼吸一样你从不感觉到呼吸的美妙但是你时刻都在呼吸,看两遍,三遍、、、、、你就会发现美呼吸可以这么匀畅,这么新鲜的感觉,宁静到死、、、作者把握这种感觉更好,这种感觉刚好你以后回想一次就是一次幸福,一次美妙。如果他是舞女你有钱等你回忆起来时可能都不知道是那次。  详情 发表于 2013-9-7 00:59
    Cerber    小时候接触的最早的日本文学作品,小时候读和长大了读能获得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写这篇的时候川端康成年纪还不大,但是描写的确非常含蓄,但还是能感觉到角色的感情。   也许有点极端但是我觉得典型的和风的静寂哀主调的文学在他们这一代人走后就不再存在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10 04:31
    他爹临    读书时看川端康成,接触到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伊豆舞女》。具体书中的内容现在都忘了,今天忽然想起了这么一本的存在,就觉得还是记录一点好了。   第一次看时觉得里面少年和舞女年轻羞射的朦胧情感很美好,被我默默作为了和风美感的标准。 第二次看就多了份哀愁,不但是对书中主人情感的共鸣,还有自己对自己过去的少年时代的一种眷恋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9-11 08:56
    所有动     在我看来,川端笔下的小舞女是一场梦。    故事起源于一个意在救赎自己孤儿根性的人去往伊豆的一场旅途中。他是满怀着苦闷踏上了东京前往伊豆的游船的。在逆旅中偶然邂逅了几位居无定所随性而迁的流浪艺人,更是微妙地邂逅了其中一位14岁的小舞女。主人公人生地不熟,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便在四天内结群而游。不想主人公对小舞女暗生情愫,而小舞女在初涉情事的年纪对主人公亦是一见倾心。四天内种种遭遇,种种对话种种心情。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被压缩到极致的离合悲欢。直到我们可以说,这两位素昧平生却一见钟情的旅人就在那一刻,那偶然的一刻深深切切地爱上了对方。可是时光和现实却一定要把这种乌托邦拆散,就像世界上一切或悲怆或怅然的结尾,我们眼前的故事最终湮灭在了几滴眼泪之中,在每个人的心里晕染开,然后等待着似有若无的下一场轮回。    “船舱的灯熄了。船上装的生鱼和潮水的气味浓了起来。我在一团漆黑之中,借少年的体温温暖自己,任凭眼泪流淌不止。脑袋像水一样一清见底,水四下流溢,除了一种甘美的快慰,什么也没有剩下。”    作为小说家,川端康成无疑是非常成功的。那种清新自然的笔法,如同一股晨风扑面而来。你会觉得读着川端的小说,通篇弥散着一种恍若春日午后,林间草地上,清朗的空气混合着沾有草香的露水气息。稍显懒散,却不失局促----一种涉世尚浅,略带天真且腼腆的局促。像是未及准备好回忆这桩往事,不知觉中却已对人和盘托出一般。正是这种优雅清新,天真局促的青春之气构成了他小说笔法的全部。而不知不觉中,也构成了主人公生命的全部。    川端,川端,读着他的小说,自己也仿若置身川端。眼看着瀑上碎雾,乱音流泉。那就是他的文字和他的世界。一种从始至终恍若溪泉般的自然。好像从读者翻开扉页的一开始,就被潺潺流水温柔地包裹住了。它带着你顺流而下。你有脱身的力气,可是你渐渐地又随波逐流。因为这条溪流一直有这样的魔力,能把你温柔的软禁在它中间,从上游直到悲伤融汇,畅通无阻。恍然一瞬间,像是走完了一个世界的周长。    他笔下的爱情是淡淡的,淡淡的山间秋色只消点缀几笔便已美不胜收。还有淡淡的雾,淡淡的草香,淡淡的青涩,淡淡的甜蜜,淡淡的哀愁,淡淡的悲伤。川端曾经这样用笔描述属于他的悲伤:清澈地令人悲伤/动听的令人悲伤/笑声也清脆的让人悲伤。川端的哲学似乎是以凄美作为最基本的世界观。凄美至极则至哀,就像至柔的柳叶刀能在肤肌上刻划出至深的伤口,功力极处甚至能力透鳞甲。川端笔下所沾染的忧愁看似弥散,清淡,却不失给人一种永存于心的印象。那些句逗之间或长或短的句子不会一下子击中你的泪点,但一定会让你通读全篇后抚卷而叹久久难忘。如身临其境,舞女的背影就像给每个人的眼睛里根植了一个黯然伤神的阴翳。你很想哭但是只能作罢。因为你的情绪恰好被作者拿捏到了落泪与不落泪的临界点上。“造携手而衔泪,各寂寞而伤神。”很多人都会心中微涩,在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为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故事。       隔岸望舟心许间,你知道船行渐远。当用来送别的白色绢帛逼近地平线,那些画面也终将会泛黄在你的脑间。那就像一场酣畅的大梦。久寐方醒的你很快便将忘却梦里的一切。也许会留些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残迹:“某年某月某天,阳光明媚,梦中的爱人,明媚亦然。”    就这样远去吧,本就是萍水相见,你我各自当做一场梦。梦中的明媚或许是上天操纵的另一种天长地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路变得细细弯弯,应该快到天成岭了。正这么想着,只见雨丝染白茂密的杉树林,从山脚势不可挡地朝我追来。”    荡舟心许间,眼波轻流转。    蓦地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详情 发表于 2013-9-12 03:04
    恋风尘     细腻的情感,如清泉流过一般,回味那份美丽,也不遗憾最后的分离。    旅行途中,偶遇一群流浪艺人,并默默爱上14岁的熏子,爱得单纯却不强烈,突然却不突兀。这种感觉就如在街头信步,偶然,与陌生女子的视线撞个满怀,一瞬间,我们互为交集。剥去了现实的身份,褪掉了世俗的考量,两个赤裸裸的灵魂在这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建立起了感应。随后,又各自走向前方。    作者或许更加幸运,在与这群流浪艺人共处的几天内,也算与熏子有了更长时间的感应。情窦初开的两个年轻人(或许不是),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各自温存着对对方的幻想与美好的希冀。这感觉有如暗恋般美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有的示好,都该被当做蜜糖一般细品与回味。    但终究,过客仍旧是过客,都还会踏上自己的旅程,但至少不遗憾,给彼此留下的美好,足够很长一段时间的回味,就算终将遗忘。  详情 发表于 2013-9-14 14:01
    若悠    《伊豆的舞女》最早是五年级时看的电影,被电影里伊豆的风景吸引了。初中时借了这书来看。   年轻的“我”和舞女阿熏产生了朦胧的感情,或许是爱或许只是喜欢。但我们的人生轨迹不同,最终还是不得不承受别离的滋味。   啊啊啊最为感动的是山口百惠和山蒲友和因为这部电影在一起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21 12:50
    King      这是川端的短篇集。包括最有名的《伊豆的舞女》《花之圆舞曲》等。整本书给我一种淡淡的压抑感。     看样子川端的生活太坎坷了,而且他的感悟也非常敏锐,他的文章几乎没有给我明朗的感觉,倒正适合在寒风呼啸的清晨,喝着苦苦的黑咖啡慢慢阅读。天气环境与内心情绪相对应,真是别样的体验。     看着《伊豆的舞女》那全篇淡淡的情感和那突然的结尾。还有那《母亲的恋人》中最后结尾处表达出来的全篇的情感,真有些不禁感佩。另外《一只胳膊》等篇章,我根本无法领会。真令人惭愧。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19:17
    Alexi    那美丽的容颜盛开如花般灿烂,消逝如流水不可挽留.初恋,纯真朦胧的初恋给人的感觉大概总是美好非常却又总是充满遗憾的的,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中,尤其可以体会到这种悠悠思情.   “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 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这是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雨景,朦胧美好正如那伊豆的舞女.原始森林,幽幽深谷,清冷秋雨,本该可以留住”我”多一刻,却不能,因为心中有一个人在催促自己前进,那个人就是薰子--------.出奇的旧发髻, 又美又调和的鹅蛋脸. 等到见到薰子一行人,”我”却又再次犹豫起来,该不该继续跟着去呢?选择追赶上去,但是却又发现自己没有慢下来的理由了,好在有人主动和他说话,否则,可能”我”还要走下去了,然后在某一个地方等他们,然后再启程,永远没有交集.想来,”我”也是个纯真有点傻的人了.      终于还是在这淅沥的雨中相遇了,与舞女同行,自是让”我”开心,可是仍然是聚少离多,很多时候,只能等待在安静的旅馆里面,还要担心舞女会不会被人玷污,即便强制自己睡去了,心仍然隐隐作痛..舞女替”我”掸去身上的尘土,却又使”我”下意识的往后退,想要亲近,却又不能.为舞女的无邪纯真所深深的打动的”我”逐渐靠近了舞女的心扉,. 一切却在还未曾开始之时,就要结束,就像一颗未曾绽放的蓓蕾 “船舱的灯光熄灭了.船上载运的生鱼和潮水的气味越来越浓. 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暖着我,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结束总是冰冷的,即便还没有开始.泪水,不停的流,无法抑制,因为那舞女永远无法忘却,因为爱的真爱的切,无法自拔. 人世的悲凉凄苦,离别的忧伤,爱的深沉呼唤,与那迷幻辽阔的大海交织在一起,哀与天地同.   一直在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故事的结局?就像以前看<<边城>>时候一样,很久都不能明白.是作为社会上层的大学生与飘零无依身若浮萍的舞女之间的等级差异麽? 人生有缘才能相遇,分离却总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人生充满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如果选择了舞女,就意味着放弃大好前程,面对人生日后的坎坷不断.哀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故事的结局,作者不可能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   <<伊豆的舞女>>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却绝对不可忽视,因为川端康成的后来的很多思想和风格都可以从这部小说一窥端倪.就像是大江的源头一样 薰子的纯真无邪使”我”感受到了“美好的空虚”和”甜蜜的愉快”,虽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作者虚无缥缈的佛教思想,但是同时也正反应了当时的新感觉派的一些主张,就是将主观的力量原则纳入到整个宇宙之中,去感觉去体验那万物化一的自由流动的存在.   小说的禅味十分浓厚,禅宗从中国传到日本,在他乡也发扬光大起来,在小说中,禅味很重. 禅,顿悟,很多时候,主人公不说话,但是表达的却好像更多,人物内心深处的情绪的浮动变化,悠悠不绝,绵绵难断,而且似乎的确很难言谕,或者应该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川端康成一生基本上是悲痛与寂寞的,在早年的生活尤其是如此,,2岁父亲去世 ,3岁母亲去世, 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也去世了,,亲人一个一个慢慢离去,凄苦无定使我早年生活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所以他才会到佛典中去寻求庇护,寻求寄托.禅宗的意境很重视优美的景色,小说也很契合这一点.在这一点看来,虽然川端康成小说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但是其内质其实还是日本的,禅宗的.      诗意之美,看完<<伊豆的舞女>>之后,掩卷沉思,会有一种刚才读过诗的错觉.或者这并不是错觉,就像是一弘清泉,一缕薄雾,一束微光.因为在小说中,的确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日本的古典文学的美是一个”风花雪月”的美,四季更换,草木凋零又再生,悲欢离合人生无定,一切总是让人忧愁,让人哀情蔓生.深受日本古典文学陶冶的川端康成在小说里也总是免不了这种深深的物哀之情. 日本文化中,物哀是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点所在.物哀物哀,顾名思义,就是以物传哀情,传达那些深深撞击我们心灵的那些苦闷,悲伤,忧愁.所以,小说中诗意的自然,传达的正是深深的物哀之美,虚幻和悲哀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种川端康成式的美而悲的绵绵诗意.   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浸淫着隐隐的幽思与淡淡的哀愁,到了晚年,甚至逐渐走上颓废虚无以及变态的道路, 比如说《山之音》中到处都是的禁忌象征,这是与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倾向分不开的.但是唯美也正是造就川端康成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大概这就是成也唯美,败也唯美吧.在<<伊豆的舞女>>这部川端康成真正意义上的细腻的成名之作里,唯美,物哀,既美也悲的格调,在日后川端康成的一些更为著名的小说里依然存在.<<伊豆的舞女>>,美丽的伊豆,无邪的薰子,想来总是能够在读者的心里印下深深的烙记,总是能让人感受到那唯美的蓓蕾一般的未曾绽放的爱情,还有其中的那一缕哀情,我想这应该就已经足够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26 09:1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3:02 , Processed in 0.23643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