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丝之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1: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福尔摩斯去世一年后,垂垂老矣的华生写下了福尔摩斯生前绝对不会允许他写下的一桩大案:《丝之屋》。
  华生说:“我要讲述的是福尔摩斯一生中最耸人听闻的案子。”华生担心他所生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7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9:13:4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和柯南道尔先生的文风不大相像,可是作者的功力也十分深厚。故事的两条主线非常明确,伏笔也埋得相当自然妥帖,最后的结局也可以说出人意料,有些情节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最后还是被线索这根灵活的绳子一一串起。读来一气呵成,十分过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1 16:44:11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的时候在朋友家看到了福尔摩斯全集,当时喜欢看书就借了过去一口气看完了...这算是我看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多年后当我连书中的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才发现原来当初看的是一部多么伟大的侦探小说,而现在我也沉迷于BBC拍的神探夏洛克中。
  
      当得知丝之屋是第一本柯南道尔产权协会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时,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近才刚刚看完。
     
      不得不说丝之屋是一个非常非常精彩的故事,甚至在一些情节上甚过原著,而且写作手法都非常遵循原著,看起来就想柯南道尔写的一篇新故事一样。
  
      温布尔顿的画和丝之屋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案件却有蛛丝马迹的关联,这是全书的亮点所在。而且温布尔顿案件写在前面给人一种穿越历史回到福尔摩斯那个年代的感觉,十分身临其境,而丝之屋更具有现代的元素,特别是近年来英国的一些事件,非常针砭时弊。两个案件的结合的很好,结局也非常震撼人心,而作者在书结尾的一段“我现在仍然能听见。我放下笔,躺到床上,意识到琴弓拉过琴马,乐音飘向夜空。多么遥远,几乎听不真切-------然而,它确实存在!一段弹拨音,然后是一段颤音。这种风格毫无疑问,是歇洛克福尔摩斯在拉琴。肯定是的。我希望他是在为我演奏......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福尔摩斯虽然从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他永远永远存在于华生和我们的心中。
  
      不过我认为书中描写的福尔摩斯和原著还是略有不同,比如说那个女孩拿刀划向华生时福尔摩斯惊呼一声,这似乎非常不符合福尔摩斯的性格,而且书中似乎稍稍强调了华生个人的作用而福尔摩斯也不如以往那样思考缜密、性格冷静了,这似乎是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
  
      不管如何,福尔摩斯能在现在发展出新的故事,都是令人惊喜的,因为福尔摩斯不仅是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他和华生之间妙趣横生惊险不断的冒险故事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不管如何翻拍,永远都少不了那句最最经典的福尔摩斯式的开场白:“阿富汗还是伊拉克?”
  
       这句话从书中变成了声音出现在电影中永远不变,也是福尔摩斯聪明敏锐的最好体现,福尔摩斯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他却无比真实。他永远在我的心中。
  
  在网上看到的一首诗:
  
  Here dwell together still two men of note
  Who never lived and so can never die:
  How very near they seem, yet how remote
  That age before the world went all awry.
  But still the game's afoot for those with ears
  Attuned to catch the distant view-halloo:
  England is England yet, for all our fears--
  Only those things the heart believes are true.
  
  A yellow fog swirls past the window-pane
  As night descends upon this fabled street:
  A lonely hansom splashes through the rain,
  The ghostly gas lamps fail at twenty feet.
  Here, though the world explode, these two survive,
  And it is always eighteen ninety-fiv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1 07:00:0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走在毁灭的道路上,而有些人已是遥遥领先了”
  
  
  
               在爵士大大小小记录的60多部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很少有连贯性,除了几张苏格兰场的老面孔之外《血字的研究中》出现过的格雷格森警探,我记得在很后面的一个故事中才出现过一次,就连花生太太在四签名之后,几乎没有露过脸,在《最后一案》中老福都翻墙跑进花生家里去了,爵士你都没有给花生太太写两笔。。。随后便发表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福尔摩斯复出,头篇用了《空屋奇案》算是承接一下,后来因为结婚而搬离贝克街的花生再次搬进来,摩斯坦小姐再次人间蒸发。
           
  
  
                这篇续写我总的认为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虽然在有些小的地方和原著不符,这些细节的地方倒是没有必要过于的在意,作者这次的续写,总览了原著,在文中涉及到了原著中的几个案子,苏格兰场的老熟人雷斯垂德,年轻的斯坦利,霍普金斯也有一笔带过,还有老福的哥哥,在《住院病人奇案》中的倒霉医生在这里成了老福成功跑路的最大帮手,莫里亚蒂教授更是出手相助,这次花生太太不仅有台词了,而且作者还在原著上将人物命运自己稍微拓展了一下。
             
  
  
  
                   内容上来说,我觉得用紧张,刺激来形容是完全不过分的,绝不会让人感觉在看走近科学一样,本案也是老福所遇罪犯中最罪行最令人发指,最手段最残忍的一案。文笔上和老爵士的文风差不多,只是原著里除了《最后一案》中基本没有怎么出现老福和丧心病狂的凶手面对面,做最后的生死搏斗,文中在最后哈姆沃斯山上那最后一段的雪夜马车追逐的动作场景在原著中那是少之又少呐,福尔摩斯不仅是应该坐在椅子上进行推理,他同事也是一个业余拳击手,击剑手,各项体育全能呐。我觉得以这本书为剧本,再加点动作场景就可以直接拍电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 08:54:12 | 只看该作者
  总体来说还是ok的,不过宣传得那么牛叉的作品,是不是炒作得也太过了。毕竟卡尔和福娃作的《福尔摩斯的功绩》都没吭声,《丝之屋》说是最正统的续写,想必也没经过历史和读者的考验吧。
  
  看到很多评论以该文与原福比较。并联系真柯的写作风格进行了分析。我想说,这部小说,不从那些方面看,作为一部独立的推理小说,仍有两点是我觉得非常不合适的设置。
  
  1:莫里亚蒂教授处心积虑不让花生知道他的身份,但是却洋洋得意地说"全欧洲的大学都在学习他的二项式研究成果”,我想,这不用福尔摩斯,去调查,连华生,只要有心,去大学,多找几个数学教授打听一下,也能推断出莫里亚蒂的真实身份吧。除非莫里亚蒂是偷偷把二项式研究成果传递到学术界,给全欧洲学生研习。。。隐身的学术大牛。
  
  2:监医给助理放了假。在那天,福尔摩斯化妆成助理从狱中脱逃--这个剧情设置我认为也不妥。在司法上无论福尔摩斯冤不冤枉他总是逃犯,逃狱失踪会被追查追究责任。尤其是“开门给福尔摩斯倒水”导致福尔摩斯逃脱的“助理”。这个“助理”一定会被严格调查审讯,真的助理放假回来,怎么去圆口?不是害了狱医他们么。
  
  其他就不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0 07:08:08 | 只看该作者
  多少年过去了,当看到福尔摩斯这四个字的时候,还是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福尔摩斯的同人作品看过不少,质量参差不齐。脑海中还有点印象的是泰坦尼克号,虽然这部所谓的续集剧情方面几乎完全抄袭了那部著名的电影——是的,完全抄袭,就是加入了福尔摩斯和华生,还有教授的弟弟而已。但不管怎样,它还是和后来的《福尔摩斯与红魔》、《华生的最后案件》等几部作品一同为那个伟大的侦探的背景故事以及我那段迷惘的求学生涯增添了不少乐趣。私以为,所谓的同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原著的一种补充。所以我才能把那篇枯燥的《华生的最后案件》看完,只因为喜欢福尔摩斯,所以想了解更多。
        前面扯得有点远,回到正题上。这部《丝之屋》的封面设计不太合我的胃口,感觉像是十多年前的设计。漆黑的底色加上一个虫茧构成了整个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支付设计师的酬金应该不是很高,不然怎么会给出这样的作品。封面最吸引人的是“柯南道尔产权会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这一大串的文字,虽然之前听说过有个柯南道尔的产权会之类的机构,不过在我概念中,这类机构最多就是授权,没想到还能认证。通篇读下来,这个认证还算靠谱。至少比奎因后期的代笔作品要好得多,套上奎因的名字,读完全篇才发现,和奎因完全没关系。
         作者安东尼赫洛维兹,不出意外,这个作家之前也未听说过。毕竟大多数作家也就写过一两本同人作品而已,而且名字又特别难记住。但从这本书来看,安东尼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颇有爵士的风采。前面看的时候也没感觉到明显的破绽,仿佛真的是爵士的新作一般。不过既然说到模仿的问题,一般的同人作品大多也是这样的套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的以为这是其中一篇原著。前面说过,安东尼的文笔非常优秀,但有些细节还是暴露了这只是一篇仿作而已。首先是不断重复爵士原著中的一些片段或是名言,你能想到的,福尔摩斯的名言几乎都可以在书中再次读到,然后那些曾经熟悉的,福尔摩斯在华生面前的推理秀毫无疑问作为保留节目又被作者再次搬上舞台。这就像在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 时候你忽然又看到了《血字的研究》中那熟悉的句子和片段——感觉是一种拙劣的模仿。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前提自然是,作者有意让读者以为这真是一篇原著。情节方面,没什么特别大的漏洞,但有一个情节还是不太喜欢。书本的后面,那个犯罪界的拿破仑居然出场了,而且还善意地给了华生一些帮助,这简直无法想象!这也是我认为和原著不太协调的地方。反正我不相信教授会真心去帮福尔摩斯,但华生相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往往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些著名片段和名言的重复出现,也许能够勾起我们脑海中保留的关于福尔摩斯的记忆——至少我读到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当年看福尔摩斯的美好回忆。而教授的出现,也能丰满剧情,解释了前面故事中所留下的疑惑。
         这本书还是有不少可以称作亮点的地方。华生说,丝之屋是福尔摩斯一生中最耸人听闻的案子。忽略掉华生那喜欢夸大其词的描述,这个案子的确庞大,牵扯出一大堆东西,又一次彰显了福尔摩斯的伟大。书中少有地描述了福尔摩斯感性的一面,有对自己的责怪,有对社会问题的愤慨。书中的最后,案子结束之后,福尔摩斯还是无法平息内心的悲伤之情。相信喜欢看到福尔摩斯温情一面的读者会对这些细节感兴趣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福尔摩斯越狱的那个情节,凡杜森教授的13号牢房问题有了一个福尔摩斯的版本。基本的越狱条件还是那几条,福尔摩斯运用得非常巧妙,而且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对原著情节的致敬——当然,我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直到福尔摩斯解答他是如何越狱之后才发现。还是有比较深刻的细节是福尔摩斯对贝克街小分队态度的转变,毫不夸张,丝之屋这个案子,对福尔摩斯而言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总体来说,满分是百分的话,这本书在我心中大概有75分左右。不算很高,但值得推荐。尤其是多年后还能碰到这么一本不错的同人,可以回忆一下当初看福尔摩斯的美好时光。书中有一段华生和教授的对话,非常幽默,也是现代的作家才敢写出这样的对白吧?
        “你起誓?”
        “是的。”
        “拿什么起誓?”
        “拿我的婚姻”
        “这还不够。”
        “拿我跟福尔摩斯的友谊。”
        他点点头:“现在我们意见一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8 01:12:0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仍然能听见。我放下笔,躺到创伤,意识到琴弓拉过琴马,乐音飘香夜空。多么遥远,几乎听不到真切——然而,它确实存在!一段弹拨音,然后是一段颤音。这种风格毫无疑问,是歇洛克·福尔摩斯在拉琴。肯定是的。我希望他是在为我演奏……”
  
  看到本书的副标题时我感到有些兴奋,毕竟柯南道尔早在我还未出生时就已经离我们远去。
  “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个打童年起就一直陪伴我的枕边书,事到如今还会有新的故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惊喜。
   翻开书中的序言,那是作为“华生”所写的序,他在书中写到:我要把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的最后一幅肖像遗留给他们,那是一番从未有人目睹过的景象。“
  这样的写作手法,似又让我看到了柯南道尔的影子,更加让我感觉到了也许华生真的存在!
   书中分了两个主要的案情,但他们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存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华生,我们可以看到曾经那个硬朗的神探也有些老了,但他那精神却还是一样的坚挺。
   在书中,福尔摩斯深陷牢房,乃至名誉受损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同时感到了极大的不快。我不愿看到福尔摩斯名誉受损,因为他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那么的伟大。好在,福尔摩斯冤屈得以昭雪,并且一举拿下了罪犯,这才使我心理好受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8 12:12:3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在看福尔摩斯一直都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难倒这个神一样的人,一直以为他不会有什么无能为力的事,一直以为他总会一眼看破迷局。可是,原来不是这样。我真的觉得《丝之屋》这个案子对福尔摩斯的打击真的太大了。让他放弃了由侦探小分队进行的调查,让他忘不了自己犯的错误,让他在思考时不仅在人的道德底线之上,让他明白有些人早已无道德可言,所以,有些假设尽管不愿相信也要进行,这样才有可能并避免无辜的死亡。当然,我对雷斯垂德的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他对福尔摩斯还是很好的。另外还有莫里亚蒂教授。我对他,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有很反感他。尽管,他是福尔摩斯的死敌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或许,也只有他才能做福尔摩斯的对手。所以,他才会惺惺相惜的为救福尔摩斯而交给华生那把钥匙。另外,我有点惊讶的是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他到底对自己的弟弟抱有什么样的感情?他到底是在意自己的地位前程还是更在意自己的胞弟?应该是更在乎福尔摩斯吧!我希望是这样。
     说一说这次的案子吧。我可以说结局太出乎意料了。我可以料到乔治·格兰杰学校一定有鬼而且校长和他的妻子以及教师都不可信,我也可以料到卡斯泰尔夫人一定有问题。但我没有料到丝之屋竟是那种地方,更没料到卡斯泰尔夫人竟然是奇兰还有卡斯泰尔竟有那种癖好。我觉得福尔摩斯最后在山间城堡说的那句话很对,那两个人真的很般配。一样的没有人性丧心病狂。当读到那个丝金博士之神奇房屋时我真的以为那就是“丝之屋”。因为,那种所谓的神奇房屋总给我一种诡异的感觉,我觉得和罗斯的死还有那一段白丝带一样诡异。但没想到我和华生一样没有做侦探的天分,我们完全搞错了。可我宁愿我没有搞错。不是要证明我很聪明,更不是要证明我可以比福尔摩斯早看到真相。只是,真相——真的让我招架不住。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真相。华生要他的子孙在他死后百年之后在将这个案子公诸于众。可我想说,百年后的人也承受不住这样的事情。美其名曰美少年之恋,还说什么只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男人的要求。这些人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同性恋,他们是彻底的变态,他们根本就没有道德可言。他们是社会的渣滓。可就是这些人他们位居社会的顶层支配着那些受他们凌辱的孩子的命运。这种社会,这种行为试问人类怎么可能会接受。那些,只是孩子。他们怎么会下得去手?变态,混蛋。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我的愤慨。我只想告诉他们:同性相恋没有错,但是,他们做的不仅仅是同性了。他们没有相恋。有的只是一种变态的需求。只是一种自我满足。他们不是人。连禽兽都做不出的事他们竟能有组织的进行。而且,还是在社会顶层进行。他们什么都不配拥有。对,他们做的一切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道德与良知的拷问会折磨他们直至生命的终结。自杀,绝对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我还想接着骂他们可是我知道骂再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我只希望在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中不存在那样的事情。我希望我们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爱而不是这种变态的行为。我行为我们的世界的孩子可以永远远离污垢,永远洁净,永远快乐。我希望我们的世界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阴影。尽管不现实,但我会在这条路上尽我的一份努力的。我坚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一定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29 15:43:3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本书封面上写着“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还在犹豫要不要买;来豆瓣上看到8.0的评分,终于下决心买回来了。结果读到一半,发现书的装订有问题,页码从116跳到149。后来忍着头皮读下去,估计是错过了“蓝门场”那一段,但也不觉得有什么大影响。
  
  读完整本书,感觉这算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英美犯罪小说(crime fiction),只是借用了福尔摩斯小说里的时代和人物设定。作者技巧不错,故事连贯,节奏紧凑,情节环环相连,扣人心弦,唯一的遗憾就是推理太少,也太仓促了,搞得结局像是部商业大片,读完就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18 01:38:2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丝之屋》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福尔摩斯系列是我读过的最早的大部头的小说,而且阅读次数也是所有我读过的小说中最多的,读之再三的原因在于本人也热衷于推理演绎的脑力激荡,所以对于柯南道尔的写作手法,我不能说知之甚详,至少也算是熟悉。这本书据称是柯南道尔产权会(不知为何)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所以我觉得怎么着也应该秉承柯南道尔的写作风格和人物定位来展开的(个人意见)。整个故事还是挺标新立异的,但是。。。。。我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结局,我基本无法想像这种事情会在那个时代的伦敦发生。而且这个故事里的杀戮太多太残忍太血腥,如果读过原著的话就会发现,那些故事里对杀戮的描写并不是很多的。还有,可能作者刻意地要将本书与原著攀亲认戚,所以书中提及原著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典故的地方太多了,很有些“套瓷”之感。总之,它太希望成为它想成为的合格的福尔摩斯故事了,反而让我觉得不自然。别拍我,这是我--一个福尔摩斯迷的感受而已。
      另外,向大家推荐一部英国电视剧《福尔摩斯》,到现在为止只有两季6集,但很值得一看。它将福尔摩斯与华生搬到了现代,将原著中的一些故事也改编成了现代背景,编得很不错的。而且福尔摩斯暴帅无比,华生则低调可靠,两人之间还有那么点。。。。呃。。。。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昧,很出彩哟!!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21:56 , Processed in 0.1006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