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龙八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1#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雪山飞狐》里,胡夫人叫胡一刀大哥,《天龙八部》里,阿朱也称乔峰为大哥。金庸小说,我最爱这两段情,两者着墨皆不多,却字字句句沁人心脾。
  
  阿朱阿碧初登场时,寥寥数语便活画出江南无限风情,娇柔万端,慧黠灵动。读到塞上牛羊空许约,更当真令人肝胆欲裂,多日不能展颜。《雪山》是一本奇烂无比的小说,却偏自一塌糊涂的污泥潭里竟出了胡夫人,如芙蕖一枝,卓然离尘。即使在深厌这本书的今天,每每念及胡夫人笑颦言语,仍觉余香满口。由此一直认定,金老儿写书,写女胜于写男,写配也胜于主角,常于不经意间反得妙花生诸笔端。
  
  前天与H聊天,彼时,像被什么触动了一般,心底里悄悄泛起了阿朱柔柔的笑靥。又忆起了我爱的另一个故事,一个因为太爱所以从来舍不得对人讲的故事。那故事里的女主角也爱称她的情郎为哥哥,同样的娇怯羞涩,同样的明媚又婀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2#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不一定是金庸笔下最佳作品,主人公却是金庸笔下第一大侠,侠之大者应该是没有人超过乔峰,做人做到乔帮主的程度可谓无可挑剔,但是人性的弱点却又体现的很清楚,最终落得悲剧收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很长的小说,但我还是耐心地把它从头至尾翻完了,用了多少时间已经有点算不清了。书的前面一部分主人公一直是段誉,后来萧峰出来,段誉便越来越不重要了,前后衔接得自然,却也有跑题的嫌疑。我怀疑这在作者的头脑里本是两部作品的,由于什么原因合而为一了,这也正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小说这么长。
  有学问的人似乎都应该懂点佛学的,所以金庸的小说里常常有关佛学的长篇大论,《天龙八部》正是把这一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是在有关信仰和民族的大义背后,爱情显得微不足道了。而我之所以舍本逐末来讲小说中的爱情,是因为我突然发现林恩在2月的博客中就点名让我参与那个风靡一时的游戏了。理想的伴侣,这本来就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又怎样去指定如此之多的限制条件呢?也许我可以从那些盘根错节的故事中求得一丝启发。
  如果非要把《天龙八部》看作一部爱情小说,段誉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了。潇洒而不风流也许是富家子弟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段没有继承他父亲风流的秉性,反而是一个难得的痴情种子。一颗诚心真的能感动上天吗?段誉的执著换来了王语嫣的觉悟,一个我不相信的故事。
  从满是淤泥的枯井中爬出来,段誉的爱情故事算是圆满的,但他只是少数。多数人被所谓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脆弱的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坚持着的仍然生不如死。中国古代是不讲一夫一妻制的,所以男人的多情变得理所当然。关于段正淳的作为,不仅他哥哥对他没有职责,就连作者金庸,也绝对不持批判的态度:因为他在每一个时点上都是真心地投入全情地付出了?正是他这样的态度,扭曲了多少人的灵魂。另嫁他人的甘宝宝算是最好的,向别人投怀送抱时而跑去做道姑的段王妃和指使女儿四处寻仇的秦红棉也还算让人理解,杀遍天下负心人的王夫人则有些过火了,而那个毁灭一切自己的不到的东西的康敏绝对算是恐怖异常的。哪个男人,竟有这般魅力?
  阿紫的任性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她对萧峰的爱来的莫名其妙,却越来越深,最终害了自己。虽然我知道她最后的结局,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丝期盼,盼她能改过自新,赢得萧峰得另眼相看。然而她没有,她任性地以为自己很好,不懂得为别人改变自己,她一声一声“姐夫”地叫着,叫得人心都碎了,却没有打动那个铁石心肠的萧峰。
  萧峰是一个不懂得爱情的人,他的幸运是他碰到了善良而又柔弱阿朱,但也许他只是想保护这个柔弱的生命,偏巧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却难倒了一代英豪。他对阿朱,满是歉意和悔恨,至于爱情,未必。同样不懂爱情的是与萧峰齐名的慕容复,而他的不幸在于他有一叶障目,一个荒唐的使命惹得他寝食难安,身边再好的姑娘,都看不见了。
  像慕容复这样的人,也许连个瞎子也不如。而真正为了心爱的姑娘舍弃双眸的游坦之,他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都没有为他抱不平。因为他是一个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的人。这个可怕的世界让一个无所事事的公子哥儿变成了一个如此恐怖的人,连他自己都害怕。这个世界还像捉弄游坦之一样捉弄着所有的人。叶二娘,自从自己的孩子被抢走后便产生了虐待别人孩子的心理,然而抢走她孩子的人,他的孩子也是被别人抢走的。
  这都是小说,小说中的种种细节却也折射到生活中来。在这个恋爱自由而又爱情至上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爱情带来的伤害。只是我们还没有戏剧性地变得那样疯狂,或者说我们微弱的力量尚不能构成如许的杀伤力罢了。对于爱情,多数时候我会悲观地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部书,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段誉。慕容复努力的做很多事情但下场却很悲,而段誉并没有好像慕容复酱努力,他用平常心对待每件事,使得他无端端学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武功,最后还做了大理国的世子,真的是很讽刺。
      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一直热衷于追求某样东西时,别人却垂手可得,我们有时候何尝不是像慕容复呢?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像段誉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5#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谁有三联书店出版的天龙八部五册版,第五册?我这有前四册的,8成新,第五册缺失,即三联出版社金庸作品集第25集,请和我联系,或者需要我前四册的我也可以低价转让,因为好书不成套实在可惜,我qq505337655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6#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天龙八部,是高二时,到住校生同学的宿舍中。
  虽然我是走读生,虽然我是班长,可是,我从来都是与同学会“打”成一片,真正地打打闹闹地。
  
  因为自己很清楚自己其实不过是一座小城市中的城里人,城里人并不比农村人更聪明。何不装着糊涂、心无城府的样子来呢?隔壁班上,走读生、住校生势成水火,班长与团书记各成一派(班主任本来是让这两个职位一让走读生,一让住校生,结果导致派别斗争)。
  
  那时的天龙八部,版本,很有趣,计有16--20本之多,我读的是第一本,
  看得正津津有味之际,突然没有了,问同学有没有第二本,说是没有,只好作罢。
  
  后来,到新华书店看了一下,价格太高,舍不得买。
  
  那时,是1985年或86年吧。
  
  到了1998年,自己买了第一台PC,同时在南京珠江路上找了找D版碟,居然有一张是金庸全集,也就是可以通过PDF来读这套书了。
  
  终于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在电脑上读完  全套的天龙八部了。
  金庸的书,故事性与知识性并重。人性也好,情节的紧凑性也好,阴谋阳谋,均跃然于纸上(电脑屏幕上),读一读,胜过电视剧千百倍也。
  
  因为,阅读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力荐之,因为这套书,实在是波澜壮阔,情节之长,出乎想像。
  
  也为乔峰惋惜,也为阿朱阿紫惋惜。也有上述各位朋友的各种感受。是啊,各种可能均会有。
  
  查良镛老先生编织的世界中,本就是虚幻的,竟惹来大家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仅有可能各抒己见,甚至有人就此而争论,由此可见,查先生的 为《明报》所写小豆腐块连载,的确是应该传之于世的!
  
  武侠小说,就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因为,作为百姓,我们喜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7#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看起点连载的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书的基础是建立在《分神榜》和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上的,最近的一些章节频繁的提到了一个词汇-八部天龙,都是佛教的一些护法。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昨夜有些事情发生,基本无眠,不知怎地想起了这本书来。
  我的家是在一个闭塞的三线企业里,那时是武侠小说刚刚起步的时候了,书很少,更别说武侠的了。我看天龙八部是在初二,或是高一?记不太清楚了,但记忆极为深刻的是,当时只有一本第二集,是一个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同学的,他的名字叫吴海鸥,由于长得比较瘦小,加上又是插班生,很是被当时的我们所欺负。(当年真是不懂事呀,如果海鸥你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话,请接受我的道歉吧,对不起了)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是只有这一本,还是怎地,当我们看这本第二集看的寝食难安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见小吴再拿其他的基本过来了。想必还是他也没有吧。
  再也想不起来后来是在哪里看到的其他的书了,很可能是在厂里的图书馆,或者出租店;那至少是后面一两年的事情了。
  想想也有些意思,这本第二集的天龙八部,可是说是开启了我看书生涯的一把钥匙了,后来看了无数的小说,记忆中这个最清晰了。
  还有其他的么,慢慢再去想想,刚刚过了34岁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老了?这么爱回忆了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8#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看《天龙八部》时,阅读到段誉和虚竹的部分,我总是感到很轻松。一上乔峰的段落,总是没由来的沉重起来。从一帮之主沦为武林中人人喊打,曾经的好兄弟一个个的背叛,父母的血海深仇,都使得这个人物整个的基调都是沉重的,带有一种瓷实而又厚重的颜色。而他,心里的那份柔情却不输他人,误杀爱人的痛楚直到死去的那天都撕扯着他的内心。
    看到乔峰从悬崖上一跃而下,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对他来说是种解脱,也成就他忠义双全,追逐爱人的梦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9#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春秋时期是中国各种哲学体系萌芽繁荣的强盛年代,就好比野草逢着江南的三月,听风见雨得疯长。周王朝的势力在日益减退,周王仅仅保持着名义上的政治统一。诸侯征战连年,大地主割据态势日益明显,小国被大国侵吞,大国与大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田氏代齐作为中国历史从奴隶制走进封建制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发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
  
  不过我想说的可不是什么历史问题,我把历史上的田氏代齐与小说中的慕容复国放一起讨论原本就出自于好玩的心态,做个有趣的对比而已。
  
  田氏原姓妫,也是有历史渊源的贵族,封地为陈。结果公族内乱,公子完为避祸逃到齐国。齐国就在现在山东境内,是著名的姜子牙的老家,他帮助周王平定夏乱后得到的封地。这个国家在当时很是强大,齐桓公更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诸侯之一,国力强盛,礼贤下士。像公子完这样去别处避祸的贵族也不鲜见,所以齐桓公任命他为上卿。完不接受,当时一定说了很多自谦并恭维的话,并接受了正工一职和田姓。正工差不多就是管理手工业类的职务。当时是封建经济开始萌芽,个体经济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主流。完的这个选择从宫廷里去了当地贵族对自己的戒心,并为自己家族的壮大打下了历史基础。
  
  田完一家从正工开始,努力积蓄自己的实力。他们心中一直压着一个秘密,就是要重新为王,而陈后为楚庄王所灭,成为楚的一个县。要复辟小小一个陈,对于居住在大齐的田姓家族已经不具有诱惑力。于是他们一直暗中积蓄力量,从民间获得支持。到第五代田乞,田氏家族用小斗进大斗出的方式讨好下民,反正亏空的是国库。以致民众对田氏的拥护到了盲从的地步,田氏说要打谁,一挥手指就能让民众蜂拥而去。在黄易的《寻秦记》中,项少龙遇齐相田单也有当时的情况描述,田单在齐国一手遮天,门人众多,文公武略均属上乘,可惜时运不济,终为秦国统一(呵呵,当然历史上没有这么快啦)。
  
  田乞之子田常,也是一意遵守家训,积蓄田氏势力。他呼吁齐王行仁政“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之后把国家权力都拢在自己袖中。并且挑选数百名七尺以上美妇,纳各地贤人为幕府,自由进出田家内室。到田常一代,田家可谓得天独厚,田家子孙七十余人掌握了齐国各个领域。除了宫廷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有什么不是田家的?以致,田常死后,冒着家族被诛的危险,用九鼎礼仪下葬,告慰称霸的灵魂。
  
  但田家是有心用仁政维护形象的,故一直到九世孙田和,才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齐王室手中拿过政权,完成了田氏代齐的历史命题。
  
  同样是为王的理想,《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不大一样了。慕容家族是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年代中非常骁勇善战的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燕国,成为当时十六国中的佼佼者。后来国事衰灭,家族离散,小说中的慕容家族隐居在姑苏----一个温柔芳香的家园----继续着千秋家园梦。
  
  慕容复为光复鲜卑大燕的疆土国威,重建家园回归故土,不惜忍辱负重东奔西走,他背弃情感放弃自我,做任何事情只为一个目的—光复大燕。他学上乘武功,交五湖朋友,连国家姻亲,不分析历史形势,不在乎自身尊严,这些都是成大事者卧薪尝胆之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至于是不是达得到目的,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包括乾坤八卦时运相济共同作用的事情。可惜,慕容复同志没有参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以致神经错乱,一个人立了一国,也算告慰自己实现光复大业吧。
  
  田氏和慕容氏的区别在哪里呢?
  
  田氏处于封建势力强盛的上升期,而且他们占有了强盛的风头。从出生上来说,他们是贵族有王室的内线;从经济上来说他们有亲民的权利,可以得到平民的支持;从经济实力上来说,他们富可敌国,并掌握了齐国大部分国土;从人才上来说,他们用九代人的经营得到了巨大的智力支持,甚至他们推行的仁政直接影响到孔孟理论,以民为贵,德化仁政;当然更加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们努力造人,让田氏一脉人丁兴旺,从人口上就处于不可灭绝的优势里。
  
  比较而言,慕容一家脱离故土之后一直躲在了鱼米之乡的姑苏城外,占据太湖的优势,形成遗世独立的贵族小圈。其实是封闭了自己,没有接贤纳士的气度。他们既没有获得上层的同情,也没有民众基础,即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外国力量的扶持。他们想的是凭一己之勇称霸武林,然后大约希望能号令群雄帮助建立故国。可惜,在武术上他们并没有非常之处,为人上偏尖酸刻薄,搞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闹得武林纷纷扰扰,还冒武林之大不讳,凭借自身的强硬偷学他家武功秘籍。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以一人之勇如何可能光复一个国家?再来看看他结交的人:风波恶,包不同,一个一个都不是好相处的,心胸狭隘,铿吝怪癖。虽然对他忠心耿耿,却也从此断绝了他结交其他贤人的道路。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可持续性支持的昔日王孙,自然只有在一片祥和中左右碰壁鲜血淋漓了。更为可恨的是,这个一心复国的男人居然忘了,复国是要前赴后继的,没有足够的后裔如何继续这么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理想?他居然置身边的理想“国母”不顾,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看看,慕容一家就是这样用狭隘的复国理想,灭绝了自己的历史。
  
  所以说,在任何情况下,伟大理想的传承都是要“以人为本”,无论如何别忘了在世界上多撒播继承理想的人口!!!比如阿拉伯民族一定要多生再多生,用人口优势把以色列比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0#
发表于 2012-8-20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学就开始读武侠,但是直到大学,才开始拜读天龙八部,一看就是四遍,每年一次。大学是意气风发的年代,年轻气高。所以喜欢乔峰的大侠风范,喜欢段誉的自由自在,虚竹让人明白,有时候执着是一种傻,也是一种福分。总觉得自己能有他们的一份影子,一个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3:10 , Processed in 0.0618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