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大的一场大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没有如期归来
  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北岛《白日梦》
  多少理想和现实。多少错过与迷失。
  她的青春,也是你的青春。
  她的十年,也是你的十年。
  当和陌生人转过街角,看到橱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6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14:47:08 | 只看该作者
  一开篇作者将一切美好都赋予了苏砾这个文艺青年形象,栗子在他的光芒下觉得自己空洞而无趣,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也感同身受,自惭形悴,虽然我一直号称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
  
  而随着书的渐渐展开,两个人就像依循“得不到的才是会留下最深印象的。”或者称为“最先开口说爱的就输了”的“恋爱法则”,谁也不开口确认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未开始就已结束。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为开始之前他们就隐约猜到了结局,所以从未想要往前踏一步,稍稍改变对方或自己。他们都后悔了。
  
  而如果他们在一起了,在双方的碰撞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会不会后悔他们感情的开始呢?会不会希望还是停留在未冲突前的那时呢?
  
  就像作者说的“人总是这样,若是顺从了现实,便会怀念理想,若是跟随了理想,大概又会顾及现实。”
  
  另,文中的数学老师外形俊美、才华横溢,可是却是这样的结局。作为一个任性的自我中心的孩子,不能理解他的选择。
  
  逃避真的是人性的弱点呢,可是我无法逃离这种罪。
  
  又及,文中涉及两代人比较之处,描述过于笼统而有失偏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8 15:03:24 | 只看该作者
  日语中有个词叫のろけ話,原本的意思是,炫耀谈论自己的感情事情。貌似不是什么正面的词,但是确是深得我意的一个词。自己的感情事,在别人眼中都是八卦吧,推而广之,自己觉得天要塌下来的,痛彻心扉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不过是别人事吧。
  所以觉得这本书好,除却结尾的“大火”,其他不过是别人的のろけ話吧,写得淡淡,倒是让人有些唏嘘。
  
  书中很多的背景都是我们这一代的记忆和历史吧,看着很亲切。
  
  这是第一本在豆瓣阅读上读的长篇,纪念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9 06:58:25 | 只看该作者
  收到豆瓣的提醒,一本购书单里的书上架了,翻看同类的小说,里面有一本《 最大的一场大火》,内容大概介绍的是女主从大学起的经历,当然都是爱过一个人,然后错过的故事。故事都是相似的,但却不忍心去看。2005年我上大学,和大部分的学校一样,偏远而落破。如今,已经7年整,8年初了。手指敲到这里,自己真不敢相信。那些痛苦的日子竟也过去了那么多年。我还有一个博客,05年我注册了它,在学校外面的一家网吧里。
  大学的日子几乎是忍耐着过来的,脱离了沉闷单调的高中生活,大学是散漫而无聊的。讲台上的老师们不紧不慢的讲着前一天的电视剧,我每天出入图书馆,做了五本读书笔记。这期间,我认识了一个人,是在QQ论坛里,摇滚论坛,起初和他聊聊音乐,当然我是菜鸟级别的,还一直以为对方是个女的和我一样,聊了一阵子才知道是个男的,还挺帅气的,会玩吉他会唱歌。我们无所不谈,从道家学说到两性情感,他有喜欢的姑娘,我有异地恋的男友。他说的每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是那么富有思想和道理,同时又带着那么些许的狡猾和挖苦,又很有趣。这世界上有趣的人实在太少了,那时候每天都觉得周围的同学粗俗不堪又让人讨厌,生活在4个人甚至更多的寝室里,没有一丝自我的空间。伴随着琐碎的生活,现实和理想的交错中,总是沉浸在一种迷茫的状态之中,既纠结于现状,又惊恐于未来,我总是在想着去什么地方,做着怎样的工作,怎么摆脱这糟糕的一切。那些自尊心和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倔强的心碎,记录了青春年岁里最不该灰色的一段回忆。
  为了爱人,曾经坐了29个小时的火车从长春奔赴到上海,40度的高温下,闻着想念的人为自己熬煮糊了的绿豆粥的气息,没开封的沐浴露,红色的新拖鞋……因为存有对未来的犹疑,使得不懂珍惜的年纪里没有收获圆满的结局。时至今日,思想起来,那短暂的时光,确是最让人幸福的一段。
  在大学最后的一段时间,我去了向往的北京,每天投几十份简历,跑遍了北京的东南西北城,最后留在了建国门附近的一家夫妻档公司,老板娘是做保险的,我做小小的文案,隔几天就会看见这位戴着金银玉器的中年妇女来公司,对我们指指点点。每天地铁加公交,经常要晚上7点才能到家。北京的生活失去了美好的想象,我从未去过传说中的798,也没有去过后海。直到工作后的几年,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似乎也有着某种情结和补偿的心态,每年都会去北京,去看那些曾经不曾欣赏过的风景。
  而让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是在那段在北京工作的时间里我见到了在论坛里认识的男孩。经过了那么久无话不说的日子,可当见面的那一刻,我竟然不敢睁开眼睛抬头看他。
  四月的阳光耀眼而又温暖,我们一起逛了北海公园,他穿着蓝色的圆领T恤,正面印有脸谱的图案,穿着牛仔裤,站在玉兰花下,他伸手摘了一朵给我,就是这一朵花,我一路拿着,闻着,而不敢看他,只是微笑,沉默不语,完全不像自己的性格。分离的时候,他伸手胡乱的拨了一下我的头发,至今也忘不了这些见面的细枝末节。
  如今,我已经工作了近四年了,北京的那段时光和大学的记忆都一去不返,和大部分的青春小说里的内容也一样,既没有和初恋的爱人在一起,也没有和最爱的那个人有着圆满的结局。
  已婚妇女的生活里是不该回想这些的。当初的爱人也都相继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人,爱人。我不再整日整日的看书,看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艺电影,也不再听那些狂躁激情的摇滚乐,连豆瓣也来得少了,再也没有男筒子给我写豆油叫我:嘿,姑娘了。
  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曾经和自己相似的故事和爱情。曾经让自己执着一念的人,现在一路走来都变成了云淡风轻,慢慢发觉,你已经忘记了那些人的生日,QQ号和信箱。曾经的痛苦,如今看来已经可笑的发霉。是啊,谁没有翻山越岭的一日千里的去看望你曾经的爱人?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做过几件糟心的傻事呢?
  8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更多的8年,10年都会过去,重要的是,现在的你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又出现了哪些让你未曾见过,未曾感动过的人,未曾爱过的人。你将有新的故事。而陪伴你的人散去又来,来了又去,这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
  当你看见一个熟悉的头像亮起,你看着他却笑而不语,这是一种怎样的交情和有趣的情景呢。
  好吧,书还没看,我就这么多感慨,真的是年纪见长,逐渐变成了怪阿姨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 13:31: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小说第一次看到是在《收获》上,看着看着就要中途停下来,又想看又不忍一下子看完。这是一本阅读流畅感的小说,连同中间小字的八卦回忆也十分好看,我真佩服荞麦的脑袋:怎么记得那么多?!
  
  看完这本书后我买了《塔荆普洱彗星下的海啸》和《爱情是个冷笑话》,第一本太稚嫩了,看得出来那时她很喜欢村上春树,但是灵气十足。《爱情是个冷笑话》我很不喜欢,多了些自以为成熟的油滑。
  
  但是这本书不同,前半段轻盈美妙,我特别喜欢他们一起没有目的的散步,走哪儿是哪儿,东看西看,说些有的没的。他们一起去爬山,苏砾转身笑着和栗子说话,夕阳照在苏砾身上,那一幕好像那个难以说清却甜蜜的拥抱,透过文字我好像看到那个闪闪发光让人心跳的少年。不得不说,荞麦真是特别会写青春。
  
  看完整本书心中感慨万千,很多东西感同身受,难以言喻的伤感和遗憾快要把我击垮。那首《四季歌》也出现的恰到好处。
  
  在看书的时候,总想回避结局。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满怀信心和心头涌动的那些自以为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会慢慢变成以前我们最讨厌的那种人的时候,会不会很绝望?
  
  我们那时想象的自己要过的人生不是才华横竖都溢,就是意气风发犹如时时刻刻被追光灯打着的生活。才不是现在这样,日渐狭隘·拥挤·无奈又没办法摆脱的生活。
  
  栗子也重遇到了很多人,有的生孩子,甚至和小冬和解了,但是苏砾依旧没有出现。我好怕荞麦写他们机场相遇了,这样的少年怎么可能再出现,他不用再出现。
  
  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境,我胆颤心惊一次次重回那个美好的梦境,期待再见,却明白再见不免失望,不如不见,这样最好。在我们的记忆里,他再见依旧如少年就足够了。
  
  最后栗子还是回到了学校,她所记得的熟悉的均已消失。
  
  苏砾的“不在了”是死了么,小说讲得很含蓄。但是我真的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少年,很快很快我就要三十,而他永远年轻。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5 01:13:39 | 只看该作者
  1999-2009是作者记录的10年,从大学入学到步入社会的10年,也是有了相对自由让自己挥霍感情的10年。
  1998-2008是我的10年,从大学入学到工作到结婚的10年,也是自己相对独立后从父母那个家庭走出到开始自己家庭的10年。
  
  现在已经2012,末日情绪在过多的宣扬之后渐渐也不是那么浓郁了。距离大学毕业这是第10个年头了……又一个10年啊~ 和大学同学基本没有联系,却也听说会有同学会,也动了要去参加的心。自己有着淡漠的心,离开大学之后每两年就会更换一个城市,与同寝室的同学们毫无联系也不觉有异,虽然是两座城市直接交替。但是每次离开却是爽快和高兴的。自己其实讨厌被留下,看着别人离开比自己离开会更加的难受。
  
  最近,发现自己感情上的悸动越来越少,对于过去那些爱恨情仇也在慢慢的淡忘,听小姑娘讲述自己的单恋失恋和爱恋的时候发现自己情绪无法代入。婚姻让自己真正的沉稳了还是麻木了? 抑或者生活的安稳幸福,过往的不美好也不真切了。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让自己过往的那些感情些许的浮现,有些鼻头发酸,有些共鸣的唏嘘。
  
  唏嘘完了,继续生活,自问要什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7 19:47:57 | 只看该作者
  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好书评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7 05:51:51 | 只看该作者
  书里朴素的文字一如高中时候看的青春杂志,与其说有一种新蕾和新概念的味道,还不如说有一种泛白牛仔裤和白衬衫的味道。现在手碰着这样的书,在教室白惨惨的日灯光下,不禁觉得是时光错位,哪怕已是大三的我,仿佛与高中的时候并无二致。
  
  书里的栗子缅怀自己的1999到2009,身为一个不合格的90后我也一并回忆了自己的前五年。大部分记忆是重叠的,比如那时候流行的周杰伦那时候迷恋的张国荣,那时候买过的娱乐杂志,那时候偷偷看过的港台剧,太多的回忆要是像年轮一样绕起来,恐怕会把自己勒到窒息。我怀疑作者是个娱乐记者,栗子眼中的十年,永远是娱乐圈的纷杂,但也许只有娱乐圈加速度的改朝换代才是最能体会各自人生的光怪陆离和五味杂陈。
  
  淡淡的校园故事,淡淡的初恋,淡淡的友谊,仿佛整个书就和如一碗水加多了的汤,口味寡淡。成长是个沉重的词,怎么样才能举重若轻的表达?哪怕云淡风轻的听你说你的故事,我也能看到我自己曾经走过的样子。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就是离别的意义。
  
  已向青春作别的你们,是否觉得这真是个谎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7 11:59:2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篇文章,是在《收获》的长篇专号上。文中的栗子跟我学的是相似的专业,拥有跟我相近的学生生活。
  
         我比栗子要小一些,她应该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学姐级人物,她们玩BBS,我们玩人人;她们创建文学社,我们暗自损那些加入文学社的孩纸是脑残;她们迷恋张雨生,我们为周杰伦、林俊杰等一票歌星而痴狂;当年的哥哥坠楼,她们伤心欲绝,我却连张国荣是哪个都有些分不清楚,直到若干年后爱上了《霸王别姬》;当年的她们为张雨生的离开痛哭失声,而我只是在学校大合唱的时候才记住《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词。我们有太多的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
  
         她们是八零后,我们是九零后,她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是颓废的一代,但这些都是六零、七零后给我们的评价,我们未必心服口服,就像现在我们像在研究外星生物一样在人人上转载零零后的各种奇闻异事。
  
         文字中讲述的每个事件都发生在我出生之后,只不过她已是开始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而我那时只是刚刚懂事的小学生,看不懂每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现在的我,走在荞麦所写故事的开头,走进一所大学校园,却又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参加社团,但不知道明天要走什么样的路;有一群好朋友,但不知明天的她们是不是像《那些花儿》里唱的那样,散落在天涯。
  
         当然我不会爱上苏砾那样的男孩儿,那样的人给我太多的距离感,倒是有可能被林涛骗了,因为我贪恋那样的温暖。谈一段寡淡如白开水的爱情,然后或者不甘心的嫁掉或是无可奈何地分手。
  
         这像是作者的自传,又像是在写我的生活。由于学医的好朋友,我知道了《实习医生格雷》,但我没指望自己会看;迷恋易中天等一票儿学术超男,还爱看超级女声;甚至里面提到的每一部电影,我也都看过,也曾在心中掀起类似的波澜。
  
         今年4月4日,《泰坦尼克号》3D版要上映了,97年我只是听说了片名,直到初中才看了影片。这么些年过去了,我觉得,影院依旧会爆满,因为那祭奠的不仅仅是一个我们心中曾经的爱情童话,而是祭奠我们曾经那颗相信童话的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6 17:30:55 | 只看该作者
  读完这本书,是2012年2月8号晚。
  
  当时,窗外月圆如初。
  我认定,这本书固有一种强烈的内省氛围。就像我时常考虑的写作的意义何在?
  
  看过陶立夏的《喜乐章》,再加上这本《最大的一场大火》。我想,写作的意义应该是能够强化作者的自我认知和启示发蒙读者。这也算是文字的功德。
  把它从图书馆众多书目中挑选出来,决定带回来,睡前静读,看到最后,竟发现它充分调动了我的探索欲和决断权。
  
  越来越习惯看带有强烈个人特质的书籍,传记也好,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也好。仿佛,孤独惯了的人开始走向另一个侧面:了解同类并将别人那些隐匿的习惯据为己有,习惯一种拿来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陈栗子是自我的,这无可否认。对于一段时期,自己所做的事情,看不清楚,任性做了解,可又没法决断,来来回回,个中内心纠结。其时,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陈栗子。向往着模糊不清但又自以为光明的未来,极力摈弃把握不住的现在,内心还时常游荡在过去某个情节里,自我嘲弄、鼓励、忏悔。
  
  看到一半时,我诧异于小冬处理事情的方式,她是更加放任的,任凭别人的流言蜚语。她比陈栗子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特立独行。两个要好的女生和一个敏感的男生的“情感纠结”。但,在那样的年纪,这样的“情感”说是“神思动荡”更为贴切吧。
  
  如果说陈栗子对这段感情是沉浸、猜疑和自我警醒,那么小冬所持有的则更多是旁观、审视和决绝。就像陈栗子在最后终于承认,自己在这些年之后,开始看清了当初那个无法把握当下的自我。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像陈栗子一样,人生要经历这么一场大火,烧掉绕身的杂羽,生出新的毛发,才能在这浴火的过程里,认识自我,重新面对生活。
  
  只是,再多的青春,它已逝去。而且,给予我们青春五颜六色、五味杂陈味道的那些人,也四散天涯。
  
  面对这茫茫前路,我们是否要经常叩问内心:这样的自己是否走在当初坚持的路上?
  
  那么,且行且珍重。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6:39 , Processed in 0.1084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