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 0
|
孤城闭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crelyz
初识米兰的文字是看了《柔福帝姬》,北宋末年的皇子帝姬在汴京风雅奢靡的生活骤然被金人铁骑踏得粉碎。于是昔日俊美无匹的郓王楷,桃花树下宛若精灵的小帝姬,良艮鲜衣怒马的少年康王都成了五年后偏安一隅的高宗脑海中的一场旧梦。帝王如今是阴骘,残缺而胆怯的;公主如今是自私,尖刻而凉薄的。亲王则和他多情有逸才的父皇一样,成了金人口中的一场笑话。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我深以为然。米兰的笔像蘸了金粉玉屑一样,把这个空前绝后的文人天下细细勾勒给我们看,恰似一树繁花开到了盛极。然后让它像纸娃娃一样被人毫不怜惜地轻易撕碎。这是一个王朝,本该去守护它的臣民,保有它的土地和文明,却靖康的这一夜显得无比软弱无力,像一只哀哀将死的白鹤,让人为它的悲鸣恻然之时又忍不住咒骂。
而《孤城闭》的打动人,正在于它和《柔福》一样,不仅仅是在讲一段爱情。米兰的笔下是一副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而爱情不过系起画轴两端的丝线。王安石曾评价仁宗"仰畏天、俯畏人",如果只透过小说去看,这个皇帝真是被谏官们逼得毫无自由可言——仁宗带着他的家人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言官们心目中神坛的"偶像",张妃想是死不瞑目的,曹后的心在岁月中蹉跎得冷硬,公主和一个内侍原本是最不可想象的——一个金枝玉叶,在旁人的想象中要什么没有——最后却成了彼此寒冷时唯一的依靠。可即使他们什么都没发生,什么也发生不了,公主和怀吉也不能在一起。
“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当我合上这本书,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月夜下的庭院,豆蔻年华的少女用藕荷色的软缎一缕一缕地束了头发,浅笑盈盈地用手指了指心口“怀吉在公主心里”。在那一刻,栽下去的不止是早慧的清秀内侍,想来还有我们这许多读者。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详情
emmamo
看完小说我哭的稀里哗啦的,作者的书总是能重伤我却都无关爱情。
徽柔跟梁怀吉的情感是超越爱情的,所以这样的结局让我特别难受。人在绝望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搭把手,更何况是至始至终都能毫无保留地呵护自己长大的朋友。梁怀吉已经变成了徽柔她的血肉,融到了她的骨子里。
徽柔是经历过少女情怀式爱情的,因为怕皇帝对曹评不利也用绝食自杀来抗议,对待曹评是爱得轰轰烈烈义无反顾的。有人说徽柔性子太强不懂得隐藏,但试问是谁给了她率性,是谁给她天真,是视她为掌上明珠的皇帝,而最后父亲还是为了江山舍弃了爱女。
书中怀吉对皇后说,徽柔是紫藤依木而生,皇后反驳道你不是公主的乔木。但实际作者和读者都明白,紫藤倚乔木是他们最好的诠释。徽柔对怀吉的爱证明她长大了,从前无忧无虑的时候有爹爹有姐姐,怀吉是良师是益友;痛苦让她明白父亲有江山,公主有责任,而徽柔只有怀吉。
此生不复相见,不是无力抵抗,不是胆怯退缩。而是徽柔以公主的姿态站在了父亲身边,保全了皇家的颜面,成全了父亲的英明,然后回到角落看自己慢慢枯萎。
详情
笙箫十
孤城闭的简介就让我很感兴趣,原来真的有这样一段旷古的爱情曾经发生在漫长的历史中。
我不知道作者收集了多少宋朝文史资料,可是这样一个漫长的故事,长到一个公主的一生都跃然纸上的洋洋洒洒,我想一定有很深刻的认识。
两个人,早知道会是万劫不复,肉体、地位、世人都是阻隔,所仰仗的不过是两个无奈身份的人的感情外加仅剩的一点点骨肉亲情,虽然,这一生的悲剧也来源于这样的亲情。、
人生在世,真的有许多无奈,很多事生来就有定论,而每个身份则有自己所不能摈弃的义务,因为是义务,所以无可回避。
其实除了这两个主角,精彩的配角也回回诉说了框框的限制,善良温柔的秋和为了他人放弃两次寻求自我的机会,终身不再快活;赵贞贵为王上却要肩负起国家而牺牲心爱的女儿;崔白等了又等,终究等不到往昔的知心婢女。。。
作者在历史残存的资料中拼凑出了完整的故事,让我们怅然外,又多了对宋朝历史人物的思考,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晏几道等均粉墨登场,原来人物的好坏真的不能简单从教科书评论,原来一个大义也会造成别人的悲苦。
详情
叶欢聚
周、陈国大长公主,帝长女也。宝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进封兖国公主。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故择其兄子李玮使尚主。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门入诉,玮皇惧自劾。谏官王陶论宫门夜开,乞绳治护卫,御史又共论主第内臣多不谨,帝为黜都监梁怀吉一辈十余人。后数年不复协,诏出玮于外,主降封沂,屏居内廷。久之,复召玮,使为附马都尉如初。英宗立,进越国长公主。神宗治平四年,进楚国大长公主。 熙宁三年薨,年三十三。以玮奉主无状,贬陈州。辅臣议谥,帝以主事仁祖孝,命曰庄孝,追封秦国。徽宗加周、陈国。政和改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宋史里简简单单一段话,引发了作者一整本书的演绎,幻想了一个如此凄婉的女人的一生。所以说,女作者实在是很可怕。公主和梁怀吉这间,我不认为是爱情,只是两个可怜可悲的灵魂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所以这甚至不是一个言情故事,只是一个身份特殊的女人决绝悲凉的一生。
同时很感慨,在广开言路,政治清明,俊彦云集的仁宗朝,仁宗这位皇帝做得还真是憋屈。
值得称道的是,很多细节处,包括民俗,衣饰,朝事的介绍很细致真切,让人如身处其中。
详情
糖罐子
很久没有这么迷一部小说了,时时想着要看。起初是在看《如懿传》,看了第一本,委实等不下去,便来翻找后宫佳作。刚开始读《孤城闭》时,只觉有点文言文之风罢,也诧异北宋后宫竟如此开放。可能是之前清宫小说看多了,认为后宫都是以虞我诈的,后宫是一幅活生生地残忍地争斗史。再读下来,发现这不仅仅是也后宫的,应该说后宫只是小说的其中一条主线。朝廷前后,禁中内外都是小说想要描述的,原来是再现北宋仁宗时兖国公主坎坷的一生…虽为潸然泪下,内心的激动却是久久难以平复的。
说实话,因为本着看后宫文之心找小说,初初看此小说大量描写朝廷臣子的情节,又偏文言的词藻与对话,有点想放弃接下去看的冲动。现在感概,幸好当时坚持读下来,以致没有擦肩而过,拜读了这么生动的一篇历史爱情文。可能是我的文学功底欠缺,才觉起初语言生涩,同样的文字描写公主的命运时,却觉得如此生动。
公主与宦官之间的爱情为世人不容,我本愚昧,起初以为是虚构小说,后来得知历史上真真有此事的时候,我震精了。一边看着小说,一遍想着千年前真实的历史事件,感慨万分。个人崇拜感又来了,佩服作者的文学功底之际,又暗暗羡慕作者的历史水平,文中大量的宋词诗句,引经据典,让在下着实敬佩啊。想着自己为写一千字作文那样绞尽脑汁,实在是无地自容,不知何时能达到作者的十分之一。
下面来说说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文中没有绝对的外人,恶人,公主是值得同情的,驸马也是。梁怀吉也没有错,今上亦是很疼惜公主的,就连国舅夫人,也不是真正的恶人啊。时代的过错吗?言语开放的北宋,造成了公主的悲剧,也不仅仅是罢。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秋月春风闲度。桃花凌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去。生离死别,既要生离,何须惧死别,桃花树上的花胜不复存在,我已早早地在路旁留下花钿,等你去捡……
本人愚钝,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此乃第一次写“书评”,见笑见笑。
详情
叶天瑜
让我感叹的是作者沉着冷静的笔调,是我看了这么多文从来没体会到的,就是你完全感觉不到丝毫创作或者讨好读者的痕迹,完全就像是是作者在叙述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现代人都会很浮躁,与金钱地位无关,这种浮躁我归结为求之而不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通过阅读也能体会大大们内心的,比如有的作者就会对读者有抱怨,对出版方有抱怨,甚至有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遗憾,这种浮躁让人变得曲意逢迎、钻营怨艾,这种作者我们给予平视,而米兰大大,我肯定是仰视之,行文沉稳持重,毫无虚荣浮华之感,其实沉稳到一定境界不是呆板肃冷,而是真正的洒脱不羁。作者浮躁,你读他的书就像喝冰镇可乐,速战速决,刺激过瘾之后只余让人尴尬的饱嗝;作者沉稳,作品读着就像品一壶醇厚回甘的好茶,让人掩卷思索,心神思驰。
说说这个文,这文让我不忍心像快餐文一样对待,很认真的看完了。其实我觉得男女主之间的并不是爱情,而是一种被环境世俗压迫出来的畸恋,就是一种病态产出的畸形感情。他们两人都很无辜,他们受到残酷现实所迫无法追求正常人的感情,但是寂寞孤独侵蚀着同样敏感善良、悲戚无奈的两颗心,他们就像彼此取暖的小动物,给对方一丝一点慰藉和光亮。公主有什么错?她被强加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阻断了追求真爱的希望,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最后沦为癫狂孤独颓落的女子,谁能解此情?怀吉一直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毁灭,怀吉无法不心疼她,发自真心的爱她护她,这份情意对公主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不放。公主只是不想做个随波逐流的木偶,她想有一份真情意伴随自己,可最终敌不过人言可畏,两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不能相望相闻,只能隔墙共一株春花,天涯共一轮明月,情浓至此间,烈酒也变清茶了。这个结局很好,没有刻意催泪虐人的戏剧冲突,没有迎合读者的和谐圆满,让一段情就像清茶一样慢慢变冷,茶香慢慢消弭,只留一段你我的故事在世间流传。
天涯同明月
隔墙共春花
浓情至此间
烈酒化清茶
茶香渐消弭
青丝变白发
详情
兜里个
......
仁宗十三女。徐国、邓国、镇国、楚国、商国、鲁国、唐国、陈国、豫国九公主,皆早亡。
周、陈国大长公主,帝长女也。宝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进封兖国公主。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故择其兄子李玮使尚主。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门入诉,玮皇惧自劾。谏官王陶论宫门夜开,乞绳治护卫,御史又共论主第内臣多不谨,帝为黜都监梁怀吉一辈十余人。后数年不复协,诏出玮于外,主降封沂,屏居内廷。久之,复召玮,使为附马都尉如初。英宗立,进越国长公主。神宗治平四年,进楚国大长公主。
熙宁三年薨,年三十三。以玮奉主无状,贬陈州。辅臣议谥,帝以主事仁祖孝,命曰庄孝,追封秦国。徽宗加周、陈国。政和改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
——《宋史 列传第七》
1.
在读《孤城闭》之前,对宋史犹自停留在高中历史课上,对宋朝的印象也仅限于“积贫积弱”、“国弱民富”而已。尽管提醒自己,小说终归是小说,不能与历史画上等号,却还是不自觉地被米兰lady的《孤城闭》中的北宋风物所吸引,对宋朝的历史风貌、人文情怀产生前所未有的极大兴趣。
米兰lady在《孤城闭》中用非常素雅的文笔,文史并重且细致地描绘了一幅温婉柔美而又明朗开阔的宋朝画卷,这画卷中一样有喜有悲,有能为与不能为,有父母子女之爱,男女恋慕之美,更有国朝大势,典章体制,法度人情,都能于细微之中窥得全貌。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慢热的书,起初读来淡淡的,渐渐地便越来越深陷其中为其人其事所感。
赵匡胤于陈桥兵变之后建立宋王朝,这一背景自上而下奠定了宋王朝重文轻武的基调。在这样的导向之下建立的严格的台谏制度,使得有学之士都能够学而优则仕。这样的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固然是好的,但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台谏制度也不例外。作为公主的父亲,作为一国之君,宋仁宗倾尽全力维护王权,也竭力平衡着前朝与后宫。是他,创造了继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的“仁宗盛世”;是他,将宋朝引向文化科技的全盛期;也是他,赐予福康公主无上荣耀同时亲手酿成公主一生的悲剧。
2.
书中的第一人称梁怀吉是仁宗时期的小黄门,他自小在画院中长大,随崔白学习书画,相貌佳,敏而学,明事理,通词赋,按照公主的话说,“怀吉,你那么好学,如果没有入宫,今年你十八岁,也可以去考状元了罢?”但听闻这句话的怀吉,却是“心中五味杂陈,不辨悲喜”。倘若果真如此,公主大概也“只能在爹爹御集英殿召见新科进士时,登上太清楼远远地看你一眼,在心里想:‘这个状元郎还挺好看的。’如此而已。”。
怀吉和公主,可谓是自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对于怀吉而言,公主是他最大的快乐——给公主改诗词,是件很愉快的事;教公主读书,回答公主的问题,乃至为公主捉刀代笔写字作文,都是愉快的;下雨了,为公主撑伞,起风了,为公主添衣;公主读书时,为公主点茶,公主弹箜篌,为公主吹笛;公主笑,就在公主身后陪着公主笑,若公主哭了,随时为公主递上一段干净的衣袖每一件都是快乐的。作为故事里的男主,怀吉做着所有故事中男二都会做的事,那就是守护。碍于身份,他只能默默地守护着公主,不离不弃。
同时,怀吉他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自小一起长大并曾经给予援手的张承照,他即使不认同他的诸多行为仍然将他推荐给公主助他高升;对于亦师亦友并有救命之恩的张茂则,他心怀感恩,在他潦倒的时候伸出援手;对于皇后,他内心尊敬;对于有份无缘的崔白和秋和,他心怀同情;对于身陷“盗甥”丑闻的欧阳修,他不落井下石;对于曾与张贵妃交好的王拱辰,他有拾笏之谊;对于不讨喜的驸马李炜,他诚心相交……
对于怀吉,是欣赏,是遗憾,是怜悯。
3.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福康公主徽柔天真活泼,偶尔耍点小性子,有着最贵的身份、讨喜的性格和令人艳羡的美貌。对父母,她恭孝慎督;对怀吉,她诚心相交;对张贵妃,她深恶痛绝;对姊妹,她真心喜爱;对李炜,她嗤之以鼻;对曹评,她少女赤诚……
我对于徽柔的感觉总是矛盾的,既爱之切,又恨之深,既怜之天真,又责之无情。是的,她对于曹评深情,用“视死如归”四个字来形容尚不为过;而她对于李炜的唾弃,简直令我深深不齿。
曹评是公主心中永远的痛,她是公主情窦初开之时倾心的男子。或许正是由于曹评的太多优秀,才导致公主对李炜的厌弃甚至憎恶。曹评的风雅和李炜的戆憨,如此强烈的反差,心高气傲的福康公主怎能容忍?
仁宗的一番话令我很感动——“……国朝的驸马都尉,本不是给才士做的。做公主夫婿的人,不需要有经天纬国的才能,更不需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你真要嫁个栋梁之材,反倒是毁了人家前程。驸马都尉只要能一心一意待你,伴你无忧无虑、平安喜乐地共度此生,便已很好了。所以,一个善良、稳重、待人诚恳的驸马会比胸怀大志的才子更适合你……”也许正因为如此,公主才更加不甘心,难道寻常人家的女儿就能够嫁给有经国伟略的才子,而自己,就只能嫁给又丑又笨的李炜?对曹评的倾心和对这场婚姻的不甘直接导致公主对李炜的唾弃,直至后期的厌恶。
假如公主能够放下对李炜的成见,能够发现李炜戆憨之下的真诚,或许她的一生就不会如此悲剧了。我不喜欢公主对李炜的态度,她的身上有着强烈的不为世俗所屈服的刚毅,也正是这种刚毅,造成她婚姻的不幸福。从某种程度上看,她的不幸也是她自己造成的。这也验证了张贵妃临死前的诅咒:“好个志向冲淡的公主!但是,我不妨现在告诉你,将来你一定会发现,你那寻常女子最简单的愿望有一天也不会为世人所容,你这样的性子,也一样会让你落得个群臣怒斥、帝后抑制的下场。”
4.
公主曾经对怀吉说:“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这句话,可谓令我五内俱热、心神震荡!
怀吉是公主最后的念想,是公主生存下去的动力。如果说公主和曹评是两条平面交叉线,和李炜是两条异面直线,那么她和怀吉就是两条重叠的平行线。怀吉对公主的狠心,永远都会融化在公主轻轻的一声“哥哥”。
“我亦渐渐拥紧了她,前所未有地觉得安稳和悦,仿佛她终于填补了我残缺的生命,半世虚空,终于在这种两人相依的温暖里找到了意义。窗外风雨如晦,但就在这幽暗光影中,我心里那双迷茫多年的眼却开始变得通透明净。”尽管在我看来,公主有把怀吉当做备胎之嫌,却不妨碍我有感于他们之间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决绝。
公主对曹评,远没有相忘于江湖的洒脱,但他和怀吉,却是真真正正的相濡以沫。怀吉无法改变公主的命运,但至少,在公主流泪的时候奉上衣袖,在公主疼痛的时候吹拂公主的伤口,在公主感觉到寒冷的时候给公主所有能给公主的温度。但他们的爱,是注定没有未来的。他们两个都太热烈太任性了。
“回首再观桃花枝头,已不见竹枝探出。我本以为公主已离开,但伫立之下,却又听见越墙的微风送过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我缓步上前,双手抚上朱粉红墙,面朝她可能存在的方向。也许她就在这面墙的后面;也许她也正以手抚墙,探寻我所在的方向;也许就在这一刻,我们手心相对,而彼此目光却在这红墙屏障两侧交错而过…… 起风了,她会冷么?我伸出了手,她还能感觉到些许温暖么? …… ”这段文字把我虐到内伤,只觉得鼻子微酸,此心沉落。每年花朝之约,只能看到墙上竹枝,相知相思不相望。
“你们的主仆之情,如同一块旃檀,如果搁在香炉里的隔片上,可以碧烟杳杳,终日不绝。但你们就像玩火的孩子,一定要取它出来当柴火烧了,不但暴殄天物,更容易引来噬人的烈焰,烧到自己身上!” 看书的时候,我时常想,假如怀吉更接近张茂则,公主更接近曹皇后,更加明确自己的位子,更懂得明哲保身,是否都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不至于演变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凄凉结局?
5.
驸马李炜,始终是一只“傻兔子”。他戆憨、真诚。他是仁宗为女儿精挑细选的夫婿,也是被女儿深切厌恶的夫婿。
得知公主喜爱书画,他重金搜购,殊不知购得的都是赝品。从此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研究书画,却不让任何人看。他渴望得到公主的关注,他渴望自己是站在公主身边的人。
咄咄逼人的母亲,对自己深恶痛绝的妻子,我能够感知李炜的无奈,他也是不快乐的。放在现在,他是“经济适用男”,但她是公主,她不是韵果儿,她不需要经济适用,所以在她面前,他一无是处。
6.
“我希望,无论我们怎样裁剪自己的记忆,都还是能出现在彼此生命里。”这是怀吉曾经对公主说的一句话。
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秋月春风闲度。桃花零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
不得不说,米兰把公主和怀吉的这场精神恋爱写得荡气回肠、虐心虐肺。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06 , Processed in 0.53170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