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0
|
女管家的心事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Yoko
比起冷血女管家尤尼丝,我更好奇的是书中另一位复仇者琼的心理过程。她为什么会疯以及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杀丝乔治一家。
琼和尤尼丝无论在出生还是观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尤尼丝是从小没有接触外界世界,也得不到什么爱,导致她冷漠麻木愚蠢,琼的出生就完全不能作为她此疯狂之举的理由。
书中写道,琼出生良好,是家里倍受宠爱的小女儿,也受过高等教育。
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首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跟人通奸然后诽谤诬告她养父强奸她。不为快感也不为钱地做妓女。然后又以传道者赎罪者救世主高人一等的身份反过来告诫(诬陷)别人(乔治和第二任妻子杰奎琳)通奸是有罪的。够虚伪无耻的。
她讨厌他们一家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女人的羡慕和妒忌。尤其妒忌年龄漂亮的杰奎琳。书中写她把杰奎琳的年龄说老了八岁。这就是为什么她要窥探他们的生活,私自拆阅他们的邮递包裹和信件。她实则非常羡慕这种品质生活。
最后她疯了么,如果她真的疯了,她还会在临走前把录音机带走么。所以她精明得要死,作者在偷偷告诉我们,她在装疯,好在以后摆脱杀人的罪名。这个漫长的预谋从第一次装疯就开始了,当时也有老太太以为她在“装疯”。更甚至,精明如她可能早就猜到了尤尼丝不识字这回事儿,然后就一直利用这一点接近她进儿接近乔治一家。
至于羡慕嫉妒恨到杀人,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如果翻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估计可能一堆比小说还具有戏剧性真实案件。
详情
Discov
原来,作者根本就没有把主人公Eunice(电影里的Sophie)当做一个正常的“人类”:因为几乎不识字,她没有感情,没有理性,没有想象力,没有“正常或不正常的欲望”;伴随她的只有因为本能而偶发的冲动,以及对巧克力的热爱。作者在第1页中就指出:“在她那副20世纪女性的外表之下,隐藏着返祖猿人般健全却又极其冷酷的心智。”后来在176页第20章的末尾,作者更是直言不讳且语出惊人地把杀死Coverdale一家四口后的Eunice描述为“一块会呼吸的石头”,还紧接一句点出“她一直都是(石头)”。这笔法,啧啧——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原著那怪怪的书名“A Judgement in Stone”究竟是何意了。
啊,也是到这里,我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理解法国电影版里的Sophie了——还是一个“形而下”的原因:扮演Sophie的Sandrine Bonnaire对于这个角色而言,实在太漂亮、太年轻也太知性了。电影一开始,就是她轻盈款款地穿过马路,来到咖啡馆和女主人Jacqueline见面——完全是个“白领丽人”范儿……看看原著里是怎么描写这次面试的吧:Eunice的那种阴寒之气,让Jacqueline满意的粗陋外貌和看似“谦恭有礼稳重”的举止(书中不仅在此描绘了Eunice,更对应点出了Jacqueline的性格特点——虚荣+小颟顸的中年美女娇妻)。影片里,尽管Sandrine演技出众,但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空无一物、“近似动物”的文盲。读书时,看到作者如此下笔,对Eunice形象我脑补的全是在唐顿里的Miss O'Brian……觉得如果她演,至少我会觉得相当妥帖!
因为不识字,她完全像动物一样地生存。她的一举一动,首要展现出的都是一种“动物属性”。作者对此的细节描写很多,十分精彩(比如在104页Eunice在Jacqueline车上吃巧克力那段);当然,也令人细想起来“毛骨悚然”。
电影版里最出彩的,恐怕还是Isabelle Huppert饰演的Jeanne了,作为Sophie的“邪恶引导者”和“帮凶”,她乖张甚至疯癫的举动和偏执、仇视上层的心理为众多影评所津津乐道。在原著中,她的英语名字是Joan;她的经历更令人震惊,或者说不解:她自幼受父母宠爱,好读书,成绩优异,似乎会前途光明,生活幸福(这些都和Eunice形成对比);但她却诬告人强奸,和有妇之夫私奔,断绝与父母来往,结婚后去做暗娼,最后入了那个什么教会,成为狂热信徒,从此似乎终于找到自己疯狂生活的理由和宣泄点。书中的Joan相比电影里的Jeanne要不堪许多,而且强调她的宗教狂热背景(英国人毕竟不会像法国导演那样左,强调“阶级斗争”的)——她所有乖张举动都是出于一种妄想而偏执的宗教理由,整个人也一直处于半疯癫状态——最后她真的疯了。Joan在书中对Eunice的影响也没有电影里那么大,她可能只是起一个催化作用。
不得不说,原著给我印象最深的配角,是Jacqueline的儿子Giles。在电影里,他只是一个梳着卷发小辫、和精英家庭气氛颇不相容、被母亲溺爱的叛逆嘻哈少年——可有可无的角色。可在原著里,Giles可要有意思得多:他上高中的年纪,是个70年代深度文艺青年;擅长拉丁语古希腊语,手不释卷,终日把自己封闭在文学和艺术的小世界里;只对他暗恋的继姐Melinda敞开心扉,但也欲说还休,极为闷骚。他幻想去过书中描写的生活,他读《故园风雨后》,就想学Sebastian成为一个天主教徒;他还整天把文学描写里种种纠结浪漫的爱情和场景往自己和Melinda身上套……他孤僻深沉,又实在幼稚可笑;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使我想起李安《冰风暴》里Eliah Wood演的Mikey),母亲和继父,当然包括Eunice,都几乎是空气般的存在。可怜的是,他两次“走出”自己的世界(第一次是告诉母亲Joan在楼上,第二次是被杀那晚起身去厨房查看情况),都给自己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而且在惨遭横祸之前,他和继父和母亲的疏离关系有所改善呢!他对Eunice那“毛骨悚然”的描述,我想他用的词应该是creepy吧。
电影里省去最多的,是原著里Coverdale一家庄园外的英国村镇生活。社交中心在酒吧,隐私无处存身、谣言流言小道消息家长里短满天飞的英国村镇生活。由此还带出一系列人物:Joan无能的丈夫Norman、暗恋Melinda的已婚青年、在Coverdale家做清洁工的Eva……原著之所以可读性极强,不仅在于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更在于把故事发生环境的氛围完整地烘托出来。平淡生活中暗藏的杀机,被准确稳健地写了出来。很多时候,作者像一个冷酷无情但又黑色幽默的旁观者,让书中人物的举动和内心无处遁形;冷不丁的转折,让你回味感慨不已。
详情
小熊戴
2012.9.6 22:00 - 2012.9.8 13:00 历时三天。这本书不属于我喜欢的类型,因此不好做任何具体的评价,仅仅在这里记录一下感悟吧。
1. 坦诚 -- “编织”谎言的后果 就是一个又一个谎言的接踵而至,直到你看不清整个网络的节点与因果。可怕的不是被人揭穿后的尴尬,而是每一次圆谎时绞尽脑汁的痛苦与未被揭穿时的那份忐忑和不安。
2. 不要过分放大自己的弱点,从而在精神上提前失去了改变的能力。
3.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给彼此留有空间,难怪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过分”的热情99%不会得到同样的回应,相反,它带给对方的往往会是难以Say NO的压抑感...你认为好的,他人未必适应,强加于他人,是一种变相的自私...
详情
凌晨九
每一个描写人类行为并试图解释起原因的人都堪称伟大。而每一个描写犯罪行为并试图解释其原因的作者也堪称伟大。鲁斯伦德尔做到了这点。一般人能做到第一点我们就称其为优秀的,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将犯罪人心理挖掘的人,我们称为伟大的。
这是本犯罪小说,也就是描写犯罪者行为及心理方面的小说,作者发掘普通人的生活,并察觉到了普通人没有注意到的生活细节。人类是最复杂的,人类的心灵同样有深沉而敏感,但每一个人的落脚点都偏向于自己。书中的女管家是个异类,作者明确的在书中说到如果没有那些自作聪明的所谓的帮助,惨剧有可能不会发生,但是生活如一团乱麻,把每一个搅进其中。
女管家到底有什么心事?这个故事似乎是一个好人帮助坏人,并被坏人所害的故事。事情的本身就是一个反讽,企图帮助蛇的人反为其所伤,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如果将核能放到一个临界点上它就不会有害,相同的,如果没有人去自作多情的去碰蛇,也就没有人被蛇咬了。
详情
唐书钰
《女管家的心事》是英国作家鲁斯·伦德尔在国内出版的的第一部小说,情节设置算不得精妙绝伦,却十分可读。作者利用倒叙的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恐惧环绕的女人和她狂热帮凶的最后疯狂历程。
《女管家的心事》里的管家尤妮丝大字不识,为了保住自己不识字的秘密,她撒下瞒天大谎,最终谎言被揭穿,因此断送了雇主科弗代尔一家四口的性命。有人说,这部小说的作者不过是在居高临下地讽刺文盲。我倒觉得,在这个悲剧性事件中,文盲只是恐惧的一个载体,真正把尤妮丝推向绝望的,是她自己画下的精神牢笼。
在尤妮丝的成长过程中,不识字是她难以启齿的缺陷。她的父母或邻居,从未从正面帮她面对这个问题,只教会了她逃避和谎言——这两样变成了她在面对问题时的唯一处理方法。在这种思维的局限之下,她不知道也没有第二种选择的权利。然而到科弗代尔这种高知识水平的家中做佣人,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暴露她的缺陷。巨大的压力和对自己身份的恐惧,使她的谎言环环相扣,结果又不能自圆其说,最后化作一股黑暗,吞没了她自己。
有个颇为形象的比喻是——人们专注地找厕所的时候往往会错过麦当劳,这是人的思维局限所带来的壁垒。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但不是每一次局限都足以把人带向死亡。导致尤妮丝走向绝境的是催化剂,来自她偏执而疯狂的帮凶,更是她自己的执着。尤妮丝从小到大隐藏着自己是文盲这个秘密,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这个秘密被雇主这家人知晓的时候,她的压力终于爆发了——对雇主进行报复。她以为自己被开除,文盲是唯一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她对雇主的无理胁迫以及谎言。可想而知,这个可怕又可悲的女人是如何固执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尤妮丝的帮凶琼曾经受到过正规教育,但她并没有因此有所收敛,反而在多年的放荡行为之后,以宗教为庇护继续干涉或控制他人的生活。也就是说,作者并不认为知识是衡量一个人的根本,恐惧才是潘多拉魔盒中飞出的最可怕恶魔——它从心底瓦解一个人的意志,使这个人变疯狂并最终酿成大祸。恐惧把尤妮丝推向了绝望,恐惧让琼躲进宗教的壳子中惩罚世人。如果说文字真的有什么作用的话,也只能说它会为我们发散思维,让人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提示我们人生还有不一样的路、不一样的选择。这样的话,尤妮丝或许就不会偏执地隐藏自己的缺陷,不会憎恨科弗代尔一家,这个家庭也就不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了。
详情
Summer
人类恐惧揭短的心理,本来没什么不正常的,可是孕育孕育孕育,恰好碰到合适的土壤,总有一天会破土泛滥。
仔细想想,并不是人性的黑暗培养出了变态,有点像书中表达的,各种机缘造成了犯罪,如果尤没有碰到琼,如果科夫家能过浅薄一点,如果大女儿不那么热情洋溢,如果琼没来到这个小镇,如果琼没接触到宗教,还有很多如果如果,就如书中所指出的事情发展本来会有很多岔路的,并不一定是这个结局。
如果非要说这本书讲的是人性的黑暗的话,所谓的黑暗是不是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及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呢。
文盲很可怕吗,还是怕被人知道是文盲很可怕,就像《朗读者》里面,汉娜宁愿有点冤终身监禁也要守住“文盲”这个秘密,这个故事里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但也不是一样的,汉娜不会读写,却十分喜爱文学,这个尤却憎恨和文字有关的一切东西,不是憎恨,是深深的恐惧。不过就算尤不是文盲,就算她识字,她也还是个变态,只不过不会时刻生活在恐惧下,不会那么容易犯罪了而已。琼已经不是个变态了,她是精神病,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就算不是科夫家也会有别的受害者的。宗教狂热,其实也是偏执症的表现。琼的老公可真软蛋。
作品其实有点拖拉,但还算细腻。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35 , Processed in 0.44828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