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 0
|
爱上浪漫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安娜
这确实不能算是一本小说,起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就像阿兰所说的“我知道我不是诗人,我也知道我不是小说家(我说不来故事,我发明不了人物)”。
这个故事没有很细腻的景物的描画,没有感情发展中起起落落的细腻清晰的描述,只是选取了爱情生活的一些典型有代表意义的场景,例如一次对话、一次吃饭、一次旅行、一次争吵等来展开,零零碎碎的生活拼凑在一次,每次场景之后会有详尽的心理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阿兰是个心理学家,或者说哲学家。
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沉闷的心理学家,他的笔触洒脱而执着,客观而富有诗意。
这本书确实好看,当然算的上是文学,就如同王小波说的“所谓文学,首先是把文章写的好看,其它的管他妈的”。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姑娘的恋爱故事,但是更多的又像是这个姑娘的心路历程。这个姑娘在恋爱生活中所经历的热情、幻想、期盼、付出、疑惑、失落、纠结、绝望等,都是我们每个人曾经在爱情生活中遇到的,或正在经历的,或终将会碰见的。
从这个姑娘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影子,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爱情,还有我们的内心,以及我们爱人的内心。
这分明就是我们的生活嘛。阿兰果真发明不了人物。但是他又是奇特的,有才情的,他叙述的多么巧妙啊。人物出现的慢慢悠悠,这些人物就好像在我们的眼前走过,我们以为ta是个不经意的过客,他们的生活轻飘飘的,可是又挺有趣味,当我们看了一大半之后,发现ta们就是主角嘛,一不经意,这本书就看完。
生活在我们眼前变得很清淡,可是分析又是那么深刻,又饶有趣味。这就是阿兰的魅力。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轻飘飘的,又何必弄得那么沉重。从爱这个人,再到爱那个人,经历了,然后生活就过去了。
当你知道了每个行为的背后的思想,你发现,何必那么执着,我们爱上的不过是我们的幻想。
详情
陈刷子
多年后跟同学聊起阿兰德波顿,翻出六七年前写得这篇学校读书小组交差的读后感,看的笑死了。太酸了!还各种凑字数!哈哈
读这本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让心灵恣意感受,让思想尽情徜徉的环境。所以,我喜欢在夜里读,让心灵做一次深呼吸。
“我只是觉得人活得很累,不是身体上累,而是精神上累。我看着别人,同他们讲话,还做着许多在别人看来很有趣的事情,可是不知怎的,一切都使我觉得不对劲。”多么熟悉的感受。孤独,我想这是孤独。每个人从始至终都在经历的人生体验。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是一个人,即使再亲密,没有人能和我们一起感受。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心灵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种独一无二而感到高兴?周围聚拢越来越多的人,也越来越频繁,觉得生活得虚无。于是,我们惯于用“忙碌”来筑起一道墙,在自己的城堡中忙得晕头转向。告诉自己,一刻不闲的生活着,至少我们是充实的。于是,开始害怕一空下来就会闪现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想干什么?没有答案。我们的脑袋是愚钝的,或许,我们的身体才是聪明的,习惯才是正常的。有些悲观,但或许,这就是现实。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风声也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即使失去了,也想把它找回来----那份诗意。
“因为艾丽丝已经从经验中得出结论,凡是她热情企望的事情,结果往往令她失望,因此她努力让自己不抱多大希望。”希望过,也失望过。太多的失望让我们不再愿意希望。或许只有相信才能拥有。但相信需要勇气,有多大的快乐,就会有多大的痛苦。相信的人是勇敢的。我是个怯懦的人,会害怕希望破灭的那份悲伤,所以我宁愿放弃希望的权利,即使失去那份或许会随之而来的快乐。心会越来越冷漠,那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逃避。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得到与未得到都是悲剧,莫非失去才是喜剧?
关于爱情,作者说,“它欢乐的来源主要是本人自身炽热的情感,而不是激起这种感情的恋爱对象。”即爱上爱情。爱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纯粹的爱情或许只存在于远远的旁观中。世俗的爱情是现实与虚无的结合,是爱与不爱间的一种权衡。或许恋爱对象只是我们大多数幻想的载体。爱上爱情,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至少我们还拥有爱的能力。
“所谓无声胜过有声只不过是一种托辞,那只是无话可说的借口或者更加糟。”一直以为,太多的言语只能掩饰思想的匮乏,阻碍思想的交流。但太多的沉默也不全是好事,往往现实是我们的思想没有交流,更多时候,我们不说话,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无声胜有声就好像难得糊涂那样,都是一种境界,很高,很远。
正如序言中所说,无论你对书中的种种分析是否完全同意,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种探索是很有意义的。的确,能让人思考的书,就是好书。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7:24 , Processed in 0.31139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