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勒泰的角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阿勒泰的角落》是关于新疆的最美丽文字,这是现代版《呼兰河传》。由作者1998-2003年之间陆续完成并在《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成册。作者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她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她刻画的是我们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李娟 阿勒泰的角落,给你带来最生动的故事!
      《阿勒泰的角落》适用于:青年,女性,对新疆好奇的读者,文艺青年。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楚熊猫    转自我的QQ空间      今天没什么工作状态,早早地做完日常翻了两页书。不知不觉李娟的书都快读完了,除了一本《世间所有的白》——里面收录的文章也基本都可以在她其他书中找到。   为什么那么喜欢她的书呢?或许跟我自己矛盾的性格有关系。拿谈恋爱举个例子,我在恋爱中的幻想期从来都是善于发现和欣赏对方身上和我不一样的特质的。比如我理性,我喜欢感性(性感);我冷静,我喜欢热情;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喜欢坏孩子……在文字上,我们这一代可谓生活在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认识的字,用于表达的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都大大丰富了,而另一方面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天赋却大大退化了。正如我现在写的这样的文字,也是我擅长写的文字,多以分析和说理为主,能表达思想,却难以诉说情感,能诉说情感,却也难以触碰灵魂。我无意于在去揪着应试教育和洗脑的三观教育不放,不过写东西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小时候写的东西虽笨拙却能带出些许真实,写作往往伴随着顺畅和快感。而现在的感觉就好像中年人的膀胱,灰灰涩涩,断断续续。   而李娟,从第一次看她的文字,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文风便扑面而来。我不需要花心思去思考辨析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感情,仅从文字我便能和作者在一起感触她的生活,她身边的美景。围绕着她的群山与河流,陪伴着她的伙伴和亲人,游走着的畜群和牧人,都一一通过文字很直观地展现在眼前。这是一种很奇妙的阅读体验。如此,每晚读一读她的文字,就好似立马飘到了我向往的西域土地,真是一种方便的精神之旅。  详情 发表于 2013-9-12 09:31
    batman    早些日子不知是看了谁的推荐,注意到有一个写新疆生活的李娟,打开书,不忍释卷。   生活无疑是枯燥的,尤其是在新疆,那样广袤的大地上,从地图上看,从臆想中猜,有的只是无边的沙漠,荒凉的戈壁,寂寞的草原,无法逾越的雪山。似乎生活的乐趣与此地无关,更因为牧人的流离生活,民族隔阂,是我们的异域。   然而李娟的文字,从枯燥中写出的滋润,从寂寞中写出了歌舞,从无聊中写出了细腻,生活虽然总是那样的一成不变,甚至艰辛困苦,但其中也可以有暴风骤雨,可以有乐趣横生,是否能够发现,就在于是否有一颗向往快乐的心灵。      然而,实在难以想象,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需要怎样的一颗寂寞心灵,才能够足够敏锐地在荒芜的生活中提炼出这些许乐趣啊。但也许正如淘金须在深山幽谷,被无尽欲望包围着的繁华地区人,是难以淘得生命的黄金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9-17 13:24
    Fred_S    说实在的,很少看这么文艺的书......但是翻了几页后,却被它吸引住了,有时会不自觉的笑起来,有时会好奇那种遥远的人文,有时会感叹那敏锐而乐观的女性笔触,这是渺小的人、在北疆大尺度的寂寞时空中,心的体验和感悟。于是,利用了几个月中的点点滴滴闲暇,看完了这独特的书。   再回味一下,喀吾图的裁缝店里面的各色顾客,杂货店的酒鬼;在巴拉尔茨的恋爱,还有那巴拉尔茨的月亮;沙依横布拉克的喀莆娜、补鞋人;在桥头废墟中的就势安家,坐爬犁进城去可可托海;阿克哈拉追求妹妹的卢家小伙......在地图上那些不起眼的遥远角落,却在不知不觉中上演着、闪现着多么吸引人的一幕幕,于是又想到再回到北疆去亲生感受一下。十几年前,我们曾经去北疆,经过富蕴、布尔津,可是当时的目标只有喀纳斯,路上的印象都淡忘了。那么,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桥头、可可托海、阿克哈拉,这些神奇的地方具体在哪里呢?应该基本上在富蕴县境内,马上想到了Google Earth和百度,让我在地图上把它们标注出来,有机会去看看啊!但是真遗憾,只能找到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镇”,以及隶属于喀拉布勒根乡的“巴拉尔茨村”,其它的地方地图上根本无法标识......   那是些特别小的地方吗?那是些非正式的名字吗?真不知道,或许,这些阿勒泰的角落,永远只在李娟的心中。  详情 发表于 2013-9-21 15:43
    pinkfl    已经很久没有试图写文章了。只能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写流水账意识流混杂的日记,或是在论坛里用特定的搞笑卖萌的语言回复帖子。每当想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甚至组织不起来适当的语言。   自从在豆瓣上开始标记读过的书,读书于我越来越流于形式,每当翻到最后一页,莫名的会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翻书像是任务,字字句句好像都没有进脑子。   所以我打算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个书评,一方面慢慢拾回组织语言的能力,一方面回顾书里的内容,看看读完一本书,究竟留下了什么。开始总是困难,慢慢来吧。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笨蛋,因为看过的东西转眼就忘,除非记下笔记,反复强化。因此一直都很焦虑。虽然现在也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是好歹对自己越发宽容,就姑且看看300页的书在我的脑海里究竟留下多少痕迹。   1.迁移   这本散文集分为五章,每章都以“在XX”命名。刚开始我还不知道喀吾图、巴拉尔茨是地名,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才明白。当然,书里也多次到作者一家人的迁移。   搬家是件很麻烦的事,对吧,对作者来说尤其是。在阿泰勒搬家,可不是租间房子直接住进去就行了。《在桥头》里有一篇《我们的房子》的文章,文章讲到在桥头的时候,作者的妈妈是如何费尽力气改造房子的。看起来甚是有趣,细细想起来却不得不佩服妈妈的行动力。   北疆的生活固然艰苦,我想说的却不是这个。艰苦的环境需要坚硬的心去对抗,作者的妈妈对于生活没有丝毫畏惧,带领着一家人在北疆迁移,做买卖,做裁缝,可以说是快乐地生活着。这快乐不是轻飘飘的快乐,是粗糙、琐碎、原始、饱含生命力的快乐。是不是经过生活的摔打,终会成为有勇气的人去拓展新生活的人呢?      2.蓝天   我都不想向窗外看,我都不敢看天空。   阿泰勒的天空有多篮?大概想有多蓝就有多蓝吧。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说不定我也能写得一手好散文。   就这样了。算不上是书评。其实很多篇我也就是翻一翻就过去了,散文嘛,很久没看了嘛,都不知道要怎么看了嘛。     详情 发表于 2013-9-24 19:37
    希瑞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可是这会儿却觉得词穷,不知如何赞美才好。看完应该要归还了,却觉得自己依依不舍,不想和它说再见,不想和这里面安宁的生活、壮阔的景色、心灵和眼睛享受着盛宴的作者告别。     刚开始想看这本书,只是因为它与新疆有关,我总认为对于我心之向往的地方,走马观花实在肤浅,必要读一读历史,了解一下那里人们的生活,等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景色才会似曾相识,已然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存在,亲自触摸的时候才会有终于一睹的快感。这本书我预借了很久,吊足了胃口,到手之后迫不及待地阅读,果然又陷入了与它的爱恋之中,似超越一切时空障碍与那时作者的思流对话,冬日临睡前的温馨细语,午休格子间里的宁静独处,有时看到美丽的段落,我还要回味读上个几遍才觉得不虚于作者的心灵体味和文字描述,才觉得对得起自己。     这不是一部故事书,作者李娟是一个随着戈壁滩上游牧民族的迁徙而讨生活的“半游牧”汉族姑娘,在这里,她记录的是身边的人和事,哈萨克族老乡的家庭、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她的眼所看到的景、她的心所看到的世界。我的心随着她的世界展开而飞翔,我的脑中想象着那块时而苍茫荒凉、时而雪白纯净、时而色彩浓烈震撼人心的大地,那离大海最远的地方,那块中国大地上最偏远的角落。一边阅读,一边庆幸我总算是去过西北,在祁连山下也有类似的草原牧场,也曾在高原上的盘山公路旁看见过高耸的墨绿森林,喟叹于高高的几乎片草不生的红石头山,没有这行过的路带给我的风景,我怎可以想象这书中作者想要向我描绘的一切?     这不是一本哲学书,作者只是在描述她的生活,伴随着的是她的思想在亘古不变的寂寞中游弋而体会到的一切感知。可我却觉得这思流分明是一丛淙淙流动的小溪,和她生活的那个世界相比,我们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的物质丰富、任何便利都是手到擒来,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空虚而虚弱,我们为物质所滋养,同时也为物质所累。     看着看着,不禁对作者李娟产生了好奇心,这是怎样的女子,才能在日复一日劳苦的生活中有着如此敏锐的体会、磅礴的想象力和朴实又干净的描述?百度百科中搜到她的一张照片,脚蹬一双球鞋坐在河中雪白的大石头上,朝着太阳,眯缝着眼纯纯地笑着,这本书也早已厚载盛誉,说她未经过任何文学训练,文字读来却精灵剔透。这就对了,文学从来都只是思想的载体,有如此深厚灵敏的内心,有广阔无边的想象和领悟,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朴素的文字,这样的书,怎能不是一本好书?     写完了,我终于可以还书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30 13:25
    明月出    最近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   仿佛在读另一个星球的故事   然而这个遥远的星球   我去过的呀!      最令我感同身受的 是她写出了那种刹那间的异样的时空感   那样不真实 却又那样真实   这种感觉我从前有过 在戈壁滩上 在河边 在山前 在月亮下面   却不敢对第二个人说   因为我好像天然地知道 那是一个无法言说 别人也无法理解的秘密   那些感受 放在心里无比诗意   如果说出来 假如说不好的话就很像神经病      李娟却把它如此成功地写出来了 她一定有高深的文字般若   我真想拥抱她         假如一个人在这样遥远的自然当中长大 有一天从西部走进东部   亲眼看到几千年前汉人的皇帝给自己建造的陵寝 几百年前江南的文人给自己盖的小花园   汉地的一山一木都有人赋予它的意义 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留下的痕迹   还有那些看不见、却口口相传的精神   一定会认为 汉人的聪明 汉人的心思 汉人的情怀 是多么令人赞叹啊   可是假如他再读莫言 刘震云 贾平凹的作品   一定会觉得 原来人欺负起人来真是又龌龊又可怕啊      相比汉地的热闹 新疆的土地显得多么空空荡荡   敦煌大概是汉文化停下脚步的地方   以此为界 再往西 进入哈密 自然的地盘便展开了      在自然的地盘 你就必须自然一些   你在山崖上风月无边地刻个“虫二” 也许不到一年就被风沙轻松抹平了   假如你去过吐鲁番的千佛洞 就会明白 要想在这里留下点痕迹 是多么费劲   在这空荡荡的地方 你会思考一些终极问题         并不是说新疆没有人   只是这里留下的被人类改造过的痕迹要少得多   大概是因为要想在这里改造自然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人们只好顺应自然 在有限的范围内为自己创造一些方便 但绝不敢妄言改造或者征服大自然   两千年来这里的人就是这么生活的      我看见网上书店在《冬牧场》后面加个括号:阿勒泰的精灵   我就撇嘴 什么精灵不精灵的? 哪有那么轻巧?   大概新疆的确是太遥远了 远得汉人无从想象   只好把对外国童话的想象套在对新疆的想象上面   总觉得李娟的文章 不能用任何一个既有的东西往上套   她的感受力就像新疆的天地一样 是独一无二的      在自然里生活的人们 是真正的赤子 领受的是来自自然的教育   自然什么都不说 一切道理却都在里面 佛家的 道家的 胡大的   总之是自由自在的一方广阔天地   广阔得像另一个星球           详情 发表于 2013-10-5 01:30
    Azad     她的文字很自然,读来轻松愉快;她笔下的阿勒泰也很自然,仿佛一个生动的阿勒泰就展现在眼前。自然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没有什么名人名言,文字流畅而不腻,阿勒泰的生活也畅快地前行。天蓝草绿,人心纯真,就是自然。    在那遥远的阿勒泰,一切都那么有趣,即使是那些烦恼和讨厌的事情到了文字中都让人忍俊不禁。那个小地方充满人情味儿,买西瓜的买来西瓜和卖西瓜的一半一半分吃了,没有比这更可爱的买卖关系了。她亲切地把牧民们的纯朴形容为老实巴交,“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尤其喜欢哈萨克族兄弟姐妹说汉语,用“的嘛”来断每个短句,每一个“的嘛”都满是乐观的情绪。我也很喜欢那些阿勒泰的狗啊,兔子啊,小羊羔啊,让人觉得生活满满都是生机。那个小商店周围的人都特别纯朴平和,让零下二三十度的阿勒泰都那么阳光灿烂。    那些蓝天绿草和树木,那些奔跑跳跃的动物,那些在马上生活的人们,就像小石子漫不经心地丢到小水潭里,激起记忆里温暖的片段。    ——阿勒泰的角落   http://jessfree.diandian.com/post/2012-12-11/40047136339  详情 发表于 2013-11-1 14:57
    beibei    最近经常听到一个名字,李娟,就像前阵子经常听到另一个名字,《江南style》一样。真真是奇怪,如今怎么总会有这么多人同时做同一件事呢,犹如运动一般。无论如何,从olive那里得到一本《阿勒泰的角落》,发现这些文字很适合蹲厕的时候看,于是,每天早上的几分钟,便成了“阅读李娟的时间”。      李娟的文字讨喜,只是在我看来,讨喜的文字往往流于机巧,机巧在将异域异族做了自己生活的陪衬。在那个角落,你读到最多的还是阿勒泰的李娟,这样的阿勒泰又在多大程度上是阿勒泰呢……我不知道,也许,也不重要吧。作为一个田野偏执狂,我还是更喜欢三毛的故事。有人拿她们比过么?介绍中,拿李娟和萧红比,真是吊诡的很。相较而言,李娟的阿勒泰应该与三毛的撒哈拉更接近。然而这两个女人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却是如此不同。三毛总是谦卑的隐在撒哈拉之中,犹如一粒沙子,而李娟一家却如的阿勒泰的一粒明珠,仿佛只有她们是发光的,而且她们的光照亮了周遭人事与万物。      这样的作品,想来只有当做虚构类作品来读,才可领会其“真实”。        详情 发表于 2013-11-9 09:38
    addiso    我想,你太厉害了。不能用厉害形容吧,是太神奇了。   刚刚开始看时,我猜想这是一个经历丰富的女孩。在城市里生活长大,读过很多书,阅尽各色繁华。机缘巧合的去了阿勒泰。她热爱那片土地,但她不属于那儿,她仅仅是个旅行者,所以她的文章才能充满了对生活的新奇,认真的体会着哪怕最普通的一件小事。没有人能对自己平常所度过的生活怀抱着这么大的热情与好奇不是吗?自己的生活是熟悉的陈旧的厌倦的。所以人们去旅行,新奇,热情,感悟,这些都只会出现在自己过不了的生活里,出现在远远望见的别人的生活里。   看了几篇才觉得不对。旅行者该像三毛,夸张着惊喜着做作着。要是不能在远方见识到不一样的东西,要是不能在别人的生活里体会到不一般的人生哲理,那该多对不起自己的旅程啊。所以瞪大了眼睛,支棱起耳朵,撑大了鼻孔,全身紧绷的用力去看去听去闻。这样得到的文字,是游离的,是俯视的,是牵强的。但李娟不一样,她的文字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没有旅行者能将别人的生活写的这么平和轻淡波澜不惊浑然天成。但我也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人能把自己过惯的生活写的这么曼妙奇特,仅仅是一些小事,她能让文字开出花来。更无法想象在艰难荒凉的阿勒泰,一个当地人能这么大程度的溶解生活的困苦和琐碎,把混沌黏腻的泥浆变成温温润润的纯净水,略微带着些甜味和咸味。   我查了一下她的经历,然后不得不承认,这女孩子是天才。   她有卓越的生活的天赋,她能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像艺术品,是个当地的旅行者。她不陷入生活的琐碎庸俗,也不高高的俯视物质的生活。她不被生活打败也不去打败生活,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的生活着。   她还有着文字的天赋,从来没有接受过正经的训练,高中就辍学了。但她能把她的生活完完整整的转换成文字。大概也正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她的文字自由纯净,美好得不像样。   我想,这两样天赋加一起,便找不到比这更让我绝望的东西了。因为距离已经太远,所以我都无从嫉妒,只能绝望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11-9 23:55
    Ann             在一段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读完了李娟的书。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看到非常绕口,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我合上最后一页书,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而她所描绘的那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在我眼前缓慢的倒退。那片红土地、草地里的残雪、山顶上赤裸走路的妈妈、热情又淳朴的哈萨克族牧民,如胶片一样闪过我的脑海。我知道,她的家,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在我的梦里了。      这本很好的书,叫《阿勒泰的角落》。      在遥远的北疆,有这样一片土地。人们过着原始的放牧生活,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子更迭交替,岁月的变迁不会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李娟用她细腻的笔触为这无人注视的美景轻轻浅浅的刻上了刀痕,如树木的年轮,随着时光流逝,越发的厚重。      我仿佛已经踏在了那片土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风沙里,夜晚伴着月光睡在硬硬的木板上。李娟的文字是轻盈而柔软的,让你的心一直在充气,被那来自大地的温情所胀满,在鼻腔袭来的一阵阵酸痛之后,心突然碎开,可是那碎片却不是硬邦邦的,当你慢慢拾起再重新拼好的时候,摸着它仿佛可以渗出水来。      我常常会想,在这样一个快且狠的世界里,真的会存在这样一个温婉灵动的女孩儿吗。在封底有人写道,她的文字让一些玩弄文字的家伙感到绝望。      是啊。李娟根本不像在写文章。她就是在生活中,在日出日落的天地间,将她自己也一并放逐在那个自由的世界里了。她写:“我把它轻轻的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自于它自己的命运。”那么,文字不是被李娟写出,李娟能够写出它,是因为文字的命运。这种淡淡的又豪气的胸怀,这颗忘怀于尘世的心,洁净的照耀着我的脸。我看到一张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的脸。在李娟的文字里,被映照的一切都蒙着厚厚的灰尘,你不得不承认,你已经被这个世界变脏了,你的心底堆积了那么多不敢说的话,藏匿了真实的自己。这一刻,你无地自容的发现,原来你早已被打磨成这个时代的妖魔鬼怪。而李娟的文字,却不会告诉你,回头吧。它只是让你羞愧难当,让你被打回原形。      李娟对灵感的解读常常让我想起一句话。灵感并不是刻意寻找的,它就像转角处的一封信笺,你无意中发现了它,刚好拾起了而已。      我们被太多的世事和外人的声音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被下了终极指令。在那个遥远的角落,有一位好姑娘,她也怀着满腔的爱,等待着她的爱人。她也辗转在夜里,思索活着的意义。她也在清风徐徐的小河边,搓着衣服唱着歌。她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你不懂的是,她的心一尘不染,她的心很小很明亮,它不会经常的膨胀起来,更不会被氤氲的雾气打湿,它会自动屏蔽掉这灰尘迷蒙的大千世界,它安静安分,它娇滴滴的被阳光抚摸,最后躺在那片绿草茵茵的岸边,无忧无虑的睡了过去。时间淌过了小溪,淌过了她的脸颊,却依然带着清爽温和的笑容。      书里每一个温暖的段落都会让人轻易的感觉到幸福。我们常常误读了幸福。看到一朵花在风中摇曳,清晨被窗外鸟儿唤醒,在乡下看到大片繁星的天空,这些幸福是心被柔软的捏了一下,有些疼,却有什么东西涌上了眼睛。自然给予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一场场春雨,一次次秋收,一阵阵冬雪,李娟都细心的捧在了手里。她轻轻的讲着每一个故事,却讲红了我们的眼睛。      这本书如清风一样,送来了阵阵清香。如今,我会常常留意身边的世界。尽管它常常莽撞得如小兽一样横冲直撞,但是我可以找到一个小小的缝隙进入它了,这个缝隙,是一束阳光,是一片绿叶,是李娟描绘的那个充满诗意的角落。      在那个角落里,也许没有灯光,但却有光明。当你被这光刺痛,被这赤裸裸的文字击中,很庆幸,你还没有活得那样令人绝望。你还可以回头,盯住那道光,直到你的眼睛充满泪水。        详情 发表于 2013-12-10 19:0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18:18 , Processed in 0.427300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