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 0
|
带一本书去巴黎 |
最新书评 共 7 条
九尾狐
本书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林达,现在,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筵,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写美国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彻底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详情
边走边
给个大爆料,林达竟然是一对夫妇,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在怀疑为什么一直都用我们的口吻。这对夫妇就这样不抱着预先的期盼开启巴黎之旅。
我觉得旅游不计划是件最美好的事情,在进入一方水土后再慢慢的去品味其中的人情世故,去抚摸历史留下来的记忆。显然这一路巴黎之旅“我们”都沉浸在巴黎历史上黑暗的那段人类浩劫。在读到只有一个出口的巴黎监狱,从来没有人进去以后出来。体力不行的人被掉入下层,生命熄灭。不管看上去这个世界大城市有着多么的浪漫气氛都不过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吧。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异想,但是面对的是更多的来自他人的异想,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美是需要自己去发现,不是别人说给你,走过的路才最真实。
详情
伊梅
《带一本书去巴黎》,去年七月看过几十页实在啃不下去了。这次还好,一定要看完。这本书和三月份看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不太一样。那个主要是美国现状,从他们的宪法开始聊起,一条一条举着实例向读者讲解,看着很有意思。
巴黎这本书是通过巴黎的古老建筑,比如城堡,博物馆来讲巴黎的历史,以及爆发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阅读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来法国大革命时期中国又是什么样子的?随着文明的进程不断加深,其实很多地方都在闹革命。看到路易十四的专制和暴政又想起那些非常著名的法国小说,比如《铁面人》、《基督山恩仇录》、《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看到路易十六又想起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其实崇祯确实应该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可惜明朝到他这里已经积重难返,他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力挽狂澜了。还有年轻的光绪皇帝,同样是想通过变革来改变当时的大清帝国。
法国到路易十六的时候之前的暴政已经有所改变,可惜他遇到的情况和崇祯真的有些相似,民众积怨太沉,前几朝的暴力压制,到他这里终于有些压不住了,路易十六想开一个小口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开启的是个炸药包。
我想起一部电影——《绝代艳后》,说的就是这个路易十六皇帝和玛丽·安托瓦奈特皇后的故事。那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我挺同情那个玛丽皇后的。本来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转眼之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唉,可叹生在帝王家啊。似乎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中国的公主们也大多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可怜的玛丽王后还给自己的儿子写了遗嘱,希望他不要报仇什么的,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同样没有逃脱厄运,十岁的时候就死在了监牢中。
每个国家的朝代更迭和历史进步总是伴随着无数人的牺牲。法国大革命尤其恐怖,书上写的几个数据让人不寒而栗:砍头最快的一个记录是在38分钟砍下了21个人的头颅,在1793年至1794年之间有一万七千人上了断头台!嗜血的人群在台下欢呼,他们甚至觉得新的断头台工作的太快了,以致于他们看的不过瘾。想象着那个场面有多可怕。他们在台下高喊,把我们的绞架还回来,因为那样他们才能充分欣赏死囚行刑时的痛苦。这呼声不是响在中世纪和旧制度的年代,而是有了《人权宣言》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共和国。这就更加让人沉思了。
说到法国的死刑,不得不想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中国还有凌迟处死囚犯的刑法。据说有的囚犯被割了三千刀还没有死去!那时的中国应该还不知道人道这个词汇吧?
#带一本书去巴黎#第208,巴黎本身,既不是仿古娱乐城也不是毁掉古城墙古建筑以后,保留几个样板的虚假古都。它的整体底蕴是厚实的,它的辉煌是历史文化本身的辉煌~~看到这里我想起北京,不由得又是一声叹息。
#带一本书去巴黎#第276页,第二年,也就是1806年,就在巴黎的这个地方,安放了凯旋门的第一块奠基石。 30年后,待到这个高达50米、有着精美浮雕的拱门在1836年完成的时候,当年叱诧风云的拿破仑,已经在他的流放地圣海仑岛上,去世整整15年了。 看到这几句话心里无比凄凉~~
和平年代回顾历史,留给人们的思索往往比一声叹息要沉重的多。在历史的洪流中芸芸众生只是一滴水一滴泪。看这类的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我处在当时的朝代,我会随波逐流还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呢?文革时期我会是破四旧的造反派吗?大革命时期我会和众人一起欢呼别人被砍头吗?……这些我都无法想象,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尽可能的充实自己,过好每一天。
详情
未之蓝
如果你要去巴黎旅游,在我看来,盲目地跟随旅游团或者只是到著名的香舍丽榭、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观光的话,就太对不起腰包里的钞票了。所以我想大家如果读了林达写的这本书,对法国的历史,法国的革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当你踏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巴黎的时候,你就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也不过如此。就像林达当年,带着一本大部头《九三年》去巴黎,我们可以再带着林达的这本书,抚摸着饱经风霜的城堡石壁,耳边能回响起发生在这里的或悲伤或壮烈或浪漫或血腥的故事,我们踏着的青青的石板路,那缓缓流动的塞纳河,则就抹上了或浓或淡的各种色彩。
林达说:巴黎是骄傲的。的确是呀,巴黎实在是有骄傲的资本。它一直是欧洲的中心,有多么悠久历史,挟裹着一次次的革命。它也是艺术的中心,层出不穷的大师让这个都市增添了艺术的魅力,所以它又不至于沦为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所以巴黎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有奢华的一面,更可贵的是文化的一面,如果你们喜欢古老的巴尔扎克式的巴黎,那么林达的书,就可以成为一路行走的锦囊。
作为一名看客,林达也有这自己独立的见解,深深的思考:“回顾历史的时候,假如我们永远只看到巴士底狱的倒塌,那七名囚犯走出牢狱所带来的象征性的正面意义,假如我们永远以复杂的历史形式为借口,原谅我们在走向进步的非理性,甚者把它理想化,不承认它的负面后果,那么我们只能以继续支付更多的鲜血,制造更多的废墟为代价。”
看完了这本书,我更加向往巴黎,她不仅仅是一座国际大都市、旅游胜地,更加令人着迷的是,这个城市所代表的这个国家,包括被推翻的封建君主王朝,他们不惧怕自由的思想,他们也推动着思想的变革,哪怕这种变革总有一天会迫使他们走向灭亡,也不能阻止他们对新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和探求。我想,人类的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0:54 , Processed in 0.49452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