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想的下午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4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旅行散文登峰造极之作
      压根儿就是“旅行文学”的代名词
      甫出书,便已经成为经典
      台湾文学青年人手一册的接头暗号
      舒国治首部简体版作品
      梁文道专文推介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0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09:40:35 | 只看该作者
         书中有咖啡馆,美国公路,纽约人日常生活,诸如此类的点滴生活,读到纽约一文不禁一颤,深表同感,在别人眼中的城市青年百般充实,但舒不舒服唯独自己知道,村里人向往的城市生活,百般向城市人靠拢,殊不知六块钱的早餐套餐对于本人来说已经是奢侈,城市人本不应这么落魄,因为这是活在外地人眼中的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30 08:29:09 | 只看该作者
      他流浪,他终日晃荡,他痴迷于逛旧书店,他赖床不起,他寻觅美食,他看见旅途中的女人,他家徒四壁,他怡然自得,他整整七年行走在美利坚的公路上……
      怎么样的灵魂,就需要怎么样的养料。
      阅读舒国治,可谓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严格来说,他不算是一个文人,或许称作一位文化人,但更确切地说,他应是一个彻头彻尾信奉自由主义的闲人。他所写的如《理想的下午》、《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等寥寥几本散文著作,全然不是为了炫耀他别样的人生阅历,约摸他只是为了糊口,抑或为了闲情。
      他是一个一直在上帝的眼皮底下偷懒的家伙,如同刚从树上走下来,身上满是鲜草的味道,他的人生,像是一个还没过完的高中暑假。清简度日,没从事过任何固定的工作,却不会像浪客游侠那样放舒形骸,卧街汲露;自我到极致,如鸷鸟之不群,对世俗的压力置若罔闻;独行万里又不会像苦行僧那样晨昏警己,抑除私欲,他只是告诉世人,有这么一种生活的形态,如此傲然独存,轻拂悲苦,游生拾趣。
      “散漫随安”
      随性似乎是舒国治一张天生的标签。
      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把睡觉这件事情刻画得如此令人神往,他在两本散文集里就有四篇文章是谈及睡觉跟赖床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他讲了一个寻访友人的故事,说客人到了主人家发现主人正在酣睡,不忍叫醒,等待之际竟也睡去,主人醒来发现客人已睡,也不忍打扰,又复睡下,客人睡醒觉精神清爽,兀自离开了。此等随性散漫的主客,实在惹人喜爱,又透露出他们生活态度的闲适潇洒。
      在《赖床》一文中,他觉得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偏是赖床,使人隐隐然想要创作。这番描述的贴切,让人不禁记起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正是在梦醒迷离之际所作,“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充满一种浮生若梦的喟叹感。
      在他的概念里,睡觉是无心插柳最美,下雨了是欣然接受淋洒最好,连喝茶也是随遇而饮,从心而饮。喝得好茶,总是在客中,总是因口渴,偶遇的甘露最是清香,正如苏东坡诗云:酒困路长憔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他漫无目的地旅行,随遇而安,尤以散漫为美。在旅途上,他几乎没有过计划,他觉得计划使得旅游愈来愈没意思。没有制定的目标,没有抵达巅峰的执念,他常常随便搭上一辆巴士,不知去往何处。野荒伫久亦是家,他自知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就比较容易获得快乐。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就当有些人一生为名利所累,为各种各样的责任所累,有些人执着于信仰,有些人汲汲营营,患得患失;他就是这么散漫地晃荡着,像极庄子逍遥不羁的行迹,清静无为,浮游天地,鼓缶而歌,无大耋之嗟;又似陶渊明遁世无争的隐逸,含欢谷汲,行歌负薪,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独行猎趣”
      他的一生,多是一个人在路上,所以读舒国治,也最宜是在途中,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往往是在途中,万千风物,容易激起人的奇思妙想;往往是一个人的旅行,才会有那样一种时空的断裂感,可以将自己简化成一台摄影机,若无需赶路,则全然可以不在乎时间,若不贪图胜景,则不需忍受拥挤的人群,自己可以化身一颗尘埃,无足轻重,却又自得其乐,茫然大快。
      而舒国治一直在享受着这样一种感觉,1983年到1900年他在美国浪迹七年,之后又多方游历,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旅行家和探险家古而有之,我并不惊异于他的足迹,却惊异于他举重若轻,老顽童般的处世心态。
      流浪,在我们的概念里面,是何等艰辛何等凶险,时而寒暑交迫,时而贫苦窘临,时而急病加身,时而茫然孤寂,然而这些在他的行文中却几未显露,替之是风趣调侃,是悠闲酣畅,是一份癖好一般的不经意,是一缕旁眼观世的笑语沉香。
      他甚至把流浪当成一门学问。他教导读者如何挑选或制定旅行指南。他觉得流浪最大的好处是,丢开那些平日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好比说,赚钱能耐,社会占有度,聪慧迷人,还有,自卑感。而最不愿意流浪的人,或许正是最不愿意放掉东西的人。他觉得人在一生中有必要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城市或者国家,到遥远的异国去度过一段岁月。
      他乐意考究一些人们渐渐淡忘或者忽略的事情,例如台湾街头的小吃,美国旧城区的早餐,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延续下来的流浪文化,那些称为hobo的流浪汉聚集的“丛林”和著名流浪者的别号,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他的行文轻快稳健,简素中无处不透露凝练洞世,隐然透出一种文言的味道,例如谈观赏古物的时候,“偶于几前摩赏,但觉古砚解语,梅瓶知心”,谈烈酒下喉,倾听摇滚音乐,“当此一刻,顾盼生姿,游心太玄,尘土肚肠为之浣尽。”他以简单的两字就精准地写出了纽约的“抽象”、日本的“气氛”、以及英国的“萧简”,令当代评论家梁文道也赞叹不已。
      “不羁傲骨”
      我喜爱读舒国治,不是因为他的流浪,更多是敬佩于他的坚持,他竟可以将一种生活的态度几十年来贯彻始终,从来不为虚荣名利所累。他说,“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最穷的,一无所有的情况他都经历过了,所以他心中无惧。
      他和他的朋友们远递书信,皆有一颗轻看功名利禄的大放之心。他有如李白的傲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不愿意委屈自己,失去自由。他情愿家徒四壁,世上任何多出的一件事,对他都像是徒然多出的累。他有一种潜意识的糊涂,为真正的自由而勇敢地取舍。
      舒国治在《流浪的艺术》一文中如是说,“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流浪。纯粹的流浪,即使有能花的钱,也不花。简约自己每一样行动,最少的行李,路上绝不添买东西,亦无游伴使你需要心系于他。”漫漫长路,连固定的旅伴也觉得多余,这样一种彻底的方式,足以见其对于自由问题的寸土不让。
      他生活的形态虽是随性晃荡,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养成的习惯却绝不轻易改变,他的为人正如其文,形散而神聚,散漫却有很强的原则性。他喜欢在清早五点醒来,匆匆往外而去,不管外间到底有些什么;他回家基本只会做三件事,那就是洗澡、如厕与睡觉;他只要经过书店,想都没想,都会一步就踏进去,哪怕是在旅途匆匆、光阴宝贵的异乡。他在《十全老人》文中的描述藏愚守拙,返璞归真,不禁流露出其心中所向往的朴实严谨的生活。一个不羁的灵魂,诚然是不可缺少一副刚强的骨骼。
      言尽于此,掩卷遐思,彪悍的人生毕竟无法复制。幸得此番品读,不过是让自己在碌碌奔忙的时候,在肩负各种责任的时候,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一种散淡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潇洒着。无为羡慕,无为批评,只为欣赏。
      任世事烦扰,每读之际,顿觉轻快,仅此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7 01:52:44 | 只看该作者
      整本书读下来就是感觉不舒服,矫情的溢于言表啊
      好多东西十分简单的就能说明白,舒国治先生非要绕一个弯弯说出来,但是问题是他的弯弯绕的不好,不像有的人绕的我们云山雾罩的,让我们觉得高深莫测,看完了会说,好。也不想那种坦诚的直接说出了我们要绕个圈子,一会再说这事。舒国治先生是也不说,自己高兴的写完了,冲我们微微一笑,问一句。了然?喜欢的会说,了然,了然。先生高见,先生真乃性情中人。我想说的是,你写的驴唇不对马嘴的。看的老子蛋疼。
      PS:小的我浅俗,确实读不懂。各位大神也就别开导我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2 07:44: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因为地震而不上竞赛课,而我也有了一段可以读书的早春时光。
             在我看来,舒国治淡淡的描绘显得极为深情和柔软,在不疾不徐的陈述中可以慢慢看到他的一切所见、所闻。
        文字清闲,值得一读 。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6 22:42:41 | 只看该作者
        早上五点,若我还未睡,或我已醒来,我必不能令自己留在家里,必定要推门出去。几千几百个这样的早上。多少年了。为什么?不知道。去哪里?无所谓。有时没东没西的走着,走了二十分钟,吃了两个包子,又回家了。但也非得这么一走,经它一经天光,跨走几条街坊,方愿回房。有时走着走着,此处彼处皆有看头,兴味盎然,小山岗也登了,新出炉的烧饼也吃了,突见一辆巴士开来,索性跳了上去,自此随波逐流,任它拉至天涯海角,就这么往往上午下午晚上都在外头,待回到家,解鞋带时顺势瞧一眼钟,竟又是,早上五点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9 20:28:0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觉得,作者要写的应该是一个书香、咖啡香、阳光香味混杂缭绕的下午。事实证明,出书的人跟我这种人的想法确实不大一样,他心目中理想的下午比我的要丰富多了。
        其实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前面两个部分,一个是描写作者在5点钟就出门的习惯,还有一个是作者心中理想的下午应该存在的一些东西,至于后面一些关于旅游指南这资深旅游者的文字到木有那么提神。
        作者每天都会在早上五点的时候出门,看看这个世界在沉睡中的模样,听听巷子里的鸡鸣犬吠,闻闻露水混杂的味道,听听自己穿过几条街道的心跳喘息声……
         作者理想中的下午要有温柔多情的河流,要有扶树掩映的林荫道,要有抚慰心灵的街角甜品店,要有喧闹市场,更要有一场极具个性的雷阵雨……
        作者为自己理想中的下午精心布置,一切都在那儿,唯独少了去享受这样惬意的存在的人。
        现在的我们感官变得越来越迟钝,已经感受不到那些清新安静的美好,唯独让摇滚充斥耳朵,3D映入视网膜,变态辣刺激味蕾才能让我们有些许的神经触动,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采集水声鸟语的能力,我们已经失去了直接将二次元还原成立体的想象力,我们已经木有那种闻到一碗白米饭的甘甜清香后的幸福感受力……
        突然很羡慕那些能通过一种感官传达去表达内心想法的人,像演奏家、画家、厨子、采声人……因为他们的某些感官是敏感的,他们所表达和体会的世界应该是安静立体的。
        想起今天一个大一的妹子说,在他们班课上有个同学说他的理想就是走走逛逛,结果被他们老师教训了一番,突然觉得那位老师很可怜,因为他应该没有过一个理想的下午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9 14:13:57 | 只看该作者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在行走中,这个理想的下午,要消使在理想的城市,有理想的河岸,理想的街树,理想的黄昏,理想的街头点心,乃至理想的阵雨,要有下午的音乐,要有未知的喜悦,当然,这一切“有赖理想的下午人”。
      
      人是最难得的,导游难得,游伴难得,路人难得,最难得的是心境。心态之静躁与宁乱,或匆匆太匆匆,或陌上花开徐徐归,都有赖于人,有赖于外部与内心的交映。京都还是斯德哥尔摩,到处都少不了游客。游客之游,不是游学之游,是溯游而上的“游”,多数是体力活,为了多看些景点,明星赶场一样跑,仿佛鱼儿拼了老命跑到上游排卵,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但舒国治的游,是悠悠岁月的“游”。有时早起出门,天黑才回家,整日在路上,但也不赶路,不做凯鲁亚克似的浪游,一路高歌放浪形骸,也不像斯文赫定,在荒原广漠中追寻奇迹,只是闲散地在城市街巷间踯躅,在乡村城镇间游荡。所以舒国治能够行走中读出城市的气氛,比如京都“夜晚在大德寺左近月光下的深巷长墙及脚踏碎石子的沙沙声”,也能与旅途中偶遇的女人,不交一言中,悟得“旅途所在,看过也就算了,幻象若要硬加认真,当落了真实,便往往失其幻象之妙了。”
      
      舒国治强调的是清淡、素朴的生活,延伸至旅行、至日常起居,在旅程中观察人的形态,闲中品咂人生在途的况味。舒国治的人生既热闹又冷清,如他所说,他是喜欢热闹的人,喜欢人多的地方,却又多年一个人独居。这并不矛盾,舒国治喜爱观察人生,却不参与人生,常隔岸以观火,也许更加洞明。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这种状态,觉得舒国治的姿态矫情为之,但要保持不懈地观察,又不为混乱状况搅扰,也有赖内心的明净与简单。谁说繁闹的外境一定招致内心的嘈杂,其实面对纷杂,一样可以做到不失观察的性味,又不沉陷纠缠。虽然总有人批评惺惺作态,但一人在城头挥手致意,下面一群人如痴如醉癫狂失态,不见人斥之为愚蠢,反而冷然旁观要受到指责?假若一个人摆出的姿态也算一种态度,热爱走在扰扰世间,又能常持平静的样貌,也该算一种修行。
      
      舒国治说提到好的指南,“要引人想游、想观、想探看享受”,舒国治的文章做到了。书中有一篇名为《老旅行家永远在路上》的文章,写到美国旅行家诺曼刘易斯,八十五岁还出版了他的旅行实录《东方帝国》,希望今后也能不断读到舒国治的文字,随着他闲行的脚步,感知理想的风景,理想的下午。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22 18:49:31 | 只看该作者
      理想的下午,必得有《理想的下午》这样一本书。
      
      
      
      林语堂曾经饶有趣味地讨论哪一种坐姿聊天比较舒服,不必看讨论的内容,单是看他讨论的主题就使人觉得这是个多么从容自足的人,像极了动物界里大象,老虎,河马一类的动物。在任何一个老城市的本地人,比如北京,济南,也有这种气质,会比较在意吃穿住行的恰好的姿态,很乐意从一个个的步骤里得到乐趣,享受事情。
      
      
      
      《理想的下午》貌似也是这样一本书,舒国志很有兴趣地写懒床,写旅行中的女人,言谈中的趣味和老城市的老居民是一致的。
      
      
      
      往往是,在历史越久的城市里,越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慢腾腾,不着急,即使遇上事儿了也是淡淡的。在移民城市,比如深圳,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应该是看不到这种神情的;在北京,济南,西安这样的老城,也只有祖辈在这里的本地人具备安详姿态,外地搬来的居人便没有。
      
      
      
      料想起原因,应该是,在老城市的老居人那里,有一种祖辈流传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世俗的追求保持着天然的距离感,对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有适当的包容和对付,但是也不是单纯地离俗,放弃人伦的责任。而是身处世俗中,但又好像不属于这里。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清晰的理论来说明起源头,就是“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对待任何事情的恰好的适度。对这种适度的了解,不应止于理论的知道,更应该找到这样的人,感性地体验,所谓“学莫近乎其人”。
      
      
      
      《理想的下午》是一本有这样趣味的书。
      
      
      
      “懒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
      
      
      
      要有所遥想。有所寄托,和追逐,要沉入世俗中,人才有烟火色,才有生气,才有能量的来源。有钱人的魅力,一部分是来自财富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他在赚钱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好的品质。比如,对他人需求的了解,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对不同意见的采纳和辨别,甚至对世界人生的独特认识。这些性格优点带来的好处,不只是赚到钱。用时下流行的形容词来说,就是“正能量”。
      
      
      
      但又不甚费力。太汲汲于世俗的人,又显得太功利算计,简直体会不到他们身上的人情味儿,使你觉得这些人只是走动的赚钱机器,一边推杯换盏,理解周到,一边经营计算,教人看着都害怕。
      
      
      
      因为社会运转需要效率,一小时这样运转,一天天也这样,如同高速运转的机械,个体身处其中,不知不觉间就趋向零件化。其实所谓“职业化”也就是零件化,更符合整个机械的运转,高效率地配合其他零件的运转。
      
      
      
      身处异化机器中的人,被消费欲望带着走,根本原因还是未能明了自己要追求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在赚钱,在消费,自然也就失却了那份自然的恰好姿态。
      
      
      
      “人有那么多不快乐或那么多譬似钱那类的心念,便是因为还没找到。人之所以有这些那些诸多问题或烦恼,便因你还没找到教你专注用力用神的好事体,没找到全心用情的人,没找到你的最想。但所谓没找到,其实是你都去找别的了。也就是你被熏陶、洗脑,引导去找像钱那类的东西了。
      
      
      
      也就是,你每天一起床,到底要去追求哪些最想?这是最难的。多半退休的人,有空,但找不到。
      
      
      
      你还没找到。找到人,你就搞定了。找到地方,你就搞定了。找到事,也是。
      
      
      
      多半没碰上相与相投的人,没去到恰如其分的吃住、工作的地方,没做上展现恰好自我的事,这就是问题。最后他也有钱了,也有时间了,但不知道干什么。”
      
      
      
      以上是引用作者原话的。所以开始一段旅行,或在整段的空闲里读一本书,是有必要的,可以帮你搞定自己。对我来说,理想的下午,除了这样一本书,还要这样一个你在我对面。我们在陌生城市的茶馆畅快地聊天,然后在温热的阳光里昏昏欲睡。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24 18:17:26 | 只看该作者
      舒国治出了不少书,挺高产的。
      卖得也好。
      这书也是畅销书,
      是我认认真真读的第一本。
      
      不是游记,
      只是散文。
      旅行和城市题材的散文和杂文。
      
      读起来很舒服。
      很独特的文风。
      谈不上特别喜欢或不喜欢。
      总体而言,还算喜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4:31 , Processed in 0.0812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