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里花落知多少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荷西过世后三毛的生活,共23篇。内容均为台湾皇冠出版社81年至88年的初版。
      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由《背影》到这本书,在文学、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6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珍贵碎片
                        ——读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直对三毛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的身世充满了好奇和探问。捧在手中的这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有着素雅的外衣,平实但却激荡人心的内核。
          天资聪慧,饱读诗书。三毛几乎具有一切优秀作家所具有的禀赋。她的不同于常人的成长道路,成就了她异于常人的文学风格。
      三毛的这本散文集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的雕饰,也没有荡气回肠的错综情节,有的只是一份简单素朴的对生命,对永恒自然的探问,有的只是对偶然相遇的人事的感动和体悟,有的只是对于亲人、爱人的深切依恋和无可言说的伤悲,有的只是那一份沉甸甸的故土情怀。这些珍贵的经历和过往,在她的生命底片上留下了一帧帧瑰丽的图画,在我们面前流畅的铺展开来。
          开篇的《背影》一文,描写了三毛痛失丈夫后的悲凉心境以及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与愧疚之情。三毛动情的写道:“这个憔悴而沉默的妇人的身体,不必说一句话,便河也似的奔流出来了她自己的灵魂,在她的里面,多么深的悲伤、委屈、顺命和眼泪像一本摊开的故事书,向人诉说了个明明白白。”她痛恨自己在失去丈夫后对父母的自私任性的态度,使人感受到三毛性格中的隐忍与自省。在《荒山之夜》一文中,讲述了三毛与三位国际友人在山中共度一晚的情景:“每一块石头都有它自己苍凉的故事。奇怪的是它们并不挣扎亦不呐喊,它们只是在天地之间沉默着……夜有它特别的气息,寂静有它自己的声音,群山变成了一只只巨兽的影子,蠢蠢欲动地埋伏在我们四周。”表现出她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尊崇,仿佛她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呼吸共命运。描写三毛与一个外籍友人克里斯的故事,三毛的古道热肠尽显:她不惜自己借钱给并未见过几次面的友人治病,守在床前寸步不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热情尤为感人。尤其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文中,她与荷西那份相濡以沫,彼此将对方镌刻进生命里的爱最为人动容:“一路上走回租来的公寓去,我们的手紧紧交握着,好像要将彼此的生命握进永恒……家里失了荷西,便失了生命,再好也是枉然。”“家里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地去找,一家一家店铺问过去……”。岁月就在不经意间将他们的爱情刻在了永恒里,而他们仿佛如两个长不大的孩子,在时光里诚惶诚恐的蹒跚着。那些路过心上的句子,真的是值得回味一生。
          有的时候,读三毛平实但不平静的文字,竟会眼眶濡湿。三毛的一生是短暂且瑰丽的。她的一生献给了爱与流浪,她的足迹遍布万水千山,她的爱情亦是轰轰烈烈,让人唏嘘不已。在她平实自然的文风背后,可以窥见她有一颗色彩斑斓,激越蓬勃的心灵。
          然而三毛的死直到现在都是世人眼中难解的谜团,或许正如三毛自己所说:“我迎着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显然,她的冷静与漠然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她似乎不愿让人过多的关注自己,她只愿做一粒沙,被裹挟进风里,做一粒自由的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7 10:16:52 | 只看该作者
      索引:
      (1)        浅
      (2)        “好玩”
      (3)        真
      (4)        “矫情”
      (5)        孤独
      (6)        总结
      (7)        三毛谈文章和题目
      (8)        摘抄
      
      
      (1)浅
      三毛自己说,她从小就未曾立志要做一个文学家,她的愿望一直是,做一个“艺术家的太太”,她自己举例,比如毕加索一类的,因为她从小喜欢美术。客观地讲,三毛的文字和托尔斯泰、狄更斯也许的确并非在一个层次之上。她的文字相当浅,她描写故事,也相当简单,这并非是说她的故事内容,而是在说手法,她习惯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来呈现她想要表达的,所以她说,四年级的小学生,或者几十岁的老人,都可以读她的故事。她的观众群是很庞大的,年龄跨度也是广的,但她的受欢迎并非就意味着她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在这一点上,三毛是有很清醒而又谦卑的认识的,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另外,三毛的作品中没有鸿篇巨制,也很少见激烈的矛盾冲突,对于展现复杂嬗变的人性,三毛其实并不在行,实际上她可能也无能为力。三毛说“我的文章挑不出一些一般人认为有深度的人性矛盾的地方”,“我真实生活里,接触的都是爱,我就不知道还要写什么恨的事或矛盾的事,或者复杂的感情,因为我都没有”。
      
      
      (2)“好玩”
      “好玩”是三毛的读者在评价她的文字时,使用最多的一个标签,也是三毛自己很认可的一个分类,她认为,别人评价她的故事很“好玩”,是一种赞美。三毛是很肯定“好玩”这样的评价的,因为她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 她自己说“这些东西都是在心情很好时,发现自己的生活这么美丽,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不知不觉就写出来了,并没有所谓的‘使命感’或是‘文以载道’”。所以可以想见,三毛只是将自己觉得美好、快乐的东西记下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某一些时候,也许是在某一些时候的任何一个时刻,一个快乐的三毛在“兴尽晚回舟”后,因为沉浸在幸福中,而想要把这种幸福付诸于文字,而是否能够得奖,是否要刻意展现什么,或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一类的功利想法,并不在她的考虑之列。三毛是一个真实的人,她的文字是一个天真、纯净的小孩子。
      
      
      (3)真
      三毛说自己的功课不好,尤其是数学,她擅长的是国文。上学的时候,班上有多人的作文都是她“捉刀”的,当同学中有人抱怨作文不知如何写时,她会很直爽地拿过来替别人写,她从小到大寄给杂志社的文章,没有一篇被退稿的。但渐渐的,她的国文也不如别人好了,她上大学时,和她高中的同学一起念哲学系,那时候的国文考试,考“《春秋》是什么时候编的”等这样的问题,她就束手无策了,所以大学时代国文也开始挂科。她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让她补考,她问老师可以交六篇文章做抵吗。于是她就交了六篇文章,文章当中写的,有些是真事,有些是自己编的。老师看了她的文章,第二天告诉三毛,自己被感动地哭了,没有睡着,并且告诉三毛,她是很有天分的一个学生。
      学生时代的三毛,写文章时还会编故事,原因是,用她自己的话说,“小孩子的时候,放学的那条路是一样的,大家穿的那双白球鞋也是一样的,制服也一样……所以做孩子的时候非得想像不可,因为生活非常平淡……所以我喜欢编故事。”但三毛离家后所写的文字,却带着自传的烙印,因为“来不及编故事了,……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很多值得写的,我想应该先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写完再来编,但是我一直写不完,所以我就不编了。”因此,三毛的故事是真实的,她的态度也是真实的。
      
      
      (4)“矫情”
      三毛的文字中,三毛的自语、祈祷以及她与荷西之间的故事,常常都带着细腻的情感,《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荷西死后三毛写的第一本散文集,文笔中难掩悲伤,也是不难理解的。细腻、哀愁,这样的情感元素,往往被视为“矫情”。如果非要把“矫情”视为文字风格中的一种流毒的话,三毛则未幸免于难,实际上,“矫情”风格是很多作家的通病,古今中外,时不时犯病的男女作家可谓是不胜枚举,虽然可能是女作家占多数,但也的确包括了郁达夫等男作家。三毛的文字,是“矫情”的。
      曾经有人问柴静,《夜色温柔》为什么不再版呢?柴静说,因为太受不了那时的自己,连翻都不想翻了。
      你的偏见是缘于不了解。同样,柴静说的。
          “矫情”缘于什么呢?你见过一个快乐的屠夫矫情过吗?我想是少有的,甚至是没有的。归根到底,“矫情”缘于人的感情细腻,并且缘于一个悲剧人物的细腻感情。因为细腻,所以多思,因为多愁,所以善感。我想我们没办法用理性去审判一个细腻又多愁的人,这既是两极,也是偏见。文如其人,并非是人要故意怎么写,而是文章就跟孩子一样,你是这样的人,你生产的孩子就带有你的性格、情绪,甚至基因。生活给人悲伤,并非是人把悲伤推给了文字,而是文字悄悄地把悲伤偷走了。
          换一种审美,“矫情”也并非是可鄙的流毒。《源氏物语》中风流成性的光源氏之所以被日本传统的文学批评所中肯,原因在于他的“知物哀”。“哀”并非是哀愁,而是包括喜怒哀乐一切情绪,简单地说,“知物哀”者约可同于“一个善感的性情中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善体会,多感触,自然地流露真情,不加掩饰,就是“知物哀”,合不合伦理道德,又是另一回事了。细观光源氏的行事和言语,难道不“矫情”吗?只是审美不同,这里的“矫情”也不相同了。
      
      
      (5)孤独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相当孤独的,在这部散文集中,几乎写的是三毛一个人,她的梦境、言语、日常琐事,即使写到别的人,也留下“不相干”的印象,西沙拜访三毛时,发现三毛是一个把内心关闭起来的人。孤独在这部集子中是俯拾即是的。
      
      
      (6)总结
      借用西沙的话来总结三毛的文字——
       “我一直在分析自己,我已不是青年人了,在英国居住多年,为人并不冲动亦不过分天真
      热情,对文学的喜好已有许多年,念过的好书亦不知有多少本,如果将这些都当作我拜访三毛的理由,那么在文学的领域里来说,这位女作家是算不得什么的。可是在她那几本浅近的书里,几年来,总有一些信息在呼唤著我,她的作品充满著一些神秘的而又完全说不出是什么的东西,那不只是她文字的风格清新,更不是她纸面上的生活点滴,而是她那个人、那份真、那份传奇引得我今天坐在她隐居的海滩上,如同一个少年似的盼望著这次的会面。事实上我竟对自己有一些伤感和怨恨,为什么像一个傻瓜似的走到了此地,只为了看一看那个名叫三毛的人。”
      
      
      (7)三毛谈文章和题目
      (要领:“我觉得做广告和写文章,有很密切的关系。”)
      记得一位作家对我说过∶“你千万不要在题目里透露文章的秘密。”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假如
      你把文章的内容,直接的由题目表现出来,别人一看就已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猜出你所写的内容,那便不够精彩了。
      举几个比较喜欢的例子。譬如说,在我写家庭生活中怎样煮饭给先生吃的事情,我给它取了一个很糟糕的名字,叫《中国饭店》,这题目是失败的,因为没有内容,没有曲折,也没有说叫中国饭店的秘密,可以说那是一个失败的题目。后来,读者文摘将这篇稿子摘录进去以后,我将它改成《沙漠中的饭店》,这是第一篇,是一个不算成功的题目。
      我将自己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在沙漠中替人看病的经过写了下来,这时想到了一句成语叫《悬壶济世》,已经有一点进步了。
      我也曾写过沙漠的朋友如何结婚的事情,因为新娘只有十岁,所以取了一个名字叫《娃娃新娘》,还是不好,因为题目已透露文章的内容。
      又有一次,到沙漠探险,掉进了泥滩里去,没有办法出来,我就想是不是要写一篇《沙漠历险记》呢?后来又想到俄国有首曲子叫《荒山之夜》,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因为读者猜不出要写的是什么,而是由文章内慢慢的告诉你,才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题目是看不出来的。
      在沙漠里开车,警察常找我麻烦,因为我是那里唯一的中国人,而且他们也知道我没有驾驶执照,我还在那里跑来跑去。避免警察抓我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考驾驶执照,考了之后,便想要写一篇叫《沙漠考执照记》,这也不好。本来是一个很平凡的经历,里面写如何考驾驶执照,想了很久,圣经里有一句话,说雅各在做梦时候,有一个天堂的梯子下来,让他上去,他上了几格又下来了,大概是这样的一件事情,使我联想到考驾驶执照从报名、到学、到考“笔试”、到“场内考试”、到“路试”,这都是一级一级的梯子,所以这个考驾驶执照的故事,本来是一个最平凡的故事,却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天梯》,读者还不晓得我到底要写什么?一看登出《天梯》,《天梯》它到底要写些什么?你这样给他一个引诱时,他会忍不住的看下去,看到底为止。为什么它要叫天梯?这是间接式的引起好奇心,然后再让他看看内容是什么,看完了内容,读者不会觉得天梯和考驾驶执照不合适,因为,里面有解释。
      又一次,我去看沙漠当地的人如何洗澡,因为他们往往很久才洗一次澡,抱著很大的好奇心,就去看了一看,后来怎么也想不出用什么题目来写,出了一个最差的题目,叫《沙漠观浴记》。
      有一回我先生和我去海边打鱼,因为成本很高,在沙漠中打鱼要开很久的车才能到大西洋海,所以我和我先生说∶“我们把打的鱼带回到沙漠里来,我们来做生意。”我们到沙漠里卖鱼,如果说要取题目的话,最直接的就是《沙漠卖鱼记》━━反正都是沙漠。一想到不行的,但鱼字又不能“赖”掉,因为我的确就是写“鱼”的事情,最后这个题目,我自己很喜欢,就是《素人渔夫》。在法国有一种业余的画家,他们不是靠出卖他们的画为生,但是每星期天作画,所以叫自己做“素人画家”,业余画家可以叫素人画家,那么我们星期六卖鱼也应该可以叫“素人渔夫”。一般的读者,也许不知道“素人”这个名字,所以“素人渔夫”,他们可能会想,奇怪鱼是荤的,他们为什么叫素人渔夫?大概是一个吃素的人去打鱼吧!那么这样的题目也是非常成功,和内容也是很相配的。
      四年以前我回国的时候,好像有一个杂志叫《现代摄影》,他们向我约稿,他们说你一定要写一篇在沙漠照相的事情,两天内交稿。我被他们催得很烦,于是便说∶“那这样好了,我明天早上就交给你,省了一桩心事。”所以我就写了一篇在沙漠如何拍照的情形,可是这题目又很难想,因为我不是一个十分浪漫的人,取的题目过分不切题也不可以,想了很久,在沙漠里拍照的经历,到底要取什什么题目?结果取了个好题目,叫做《收魂记》。因为沙漠的人,他们的确认为,你照了他的话,他的灵魂会被摄影机吸进去,这对他们是万万不肯的。这种可说是非常原始的一个地方,你的照相机,他们非常的害怕,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这篇摄影的文章,就比较成功了,因为取一个好的名字。
      又写过一个中篇,记述在西非、奈及利亚二十三天的生活,是先生和我的一个真实生活的纪录。当时我们已失业十二个月了,没有事情做,我们向全世界最大石油公司都发了信,因为我先生是潜水工程师,那么这方面,我们只有往石油公司去找事。过了十二个月以后,有朋友介绍我们到奈及利亚,一个很小的德国潜水工程公司去做事,我先生去了四个月我才去,这四个月,他没有拿到一毛钱的薪水,他的护照被老板扣起来了,一天要工作十六小时,可是,为什么他没有离开呢?倒不是为了什么护照扣下来的问题,因为我想当时,对一个男人来说,失业的心情是非常恐惧的,他怕万一失去了这个工作的话,不知道要再等几年之后,才能找到一个他喜欢的工作。
      我去了之后,经历了种种非常不愉快的事,最主要的是一直要不到薪水。有一次,我看到一张收据,是这家公司向其他的公司收每一小时五千美金的工程费,而这个工作是我先生单独做的,就是说兵每一小时替公司赚取五千美金,而我们的薪水,大概是二千五百美金一个月,公司却不付,当然我所说的价钱,在台湾或许会觉得每一小时五千美金,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奈及利亚,是一个石油国家,我的先生也是极专门的人才,所以这个公司的开价是可能的。这样,在极不愉快的工作之下,我写了一篇文章,那是还有保留的,因为全写的话,也许读者可能认为我在夸张。结果我们还是在那里住了八个月,拿到了大概三个月的薪水,最后失败的离开了。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的题目,想不出来。那个时候是五月,突然想到五月的时候应该是繁花似锦的时候,于是就把它叫做《五月花》。我知道台湾有一个酒家也叫“五月花”,但是我并不忌讳,我的对象也是台湾的读者。可是我当时想到五月花的时候,也有此种感觉,觉得我们在那里做事的时候,好像在出卖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在出卖自己的灵魂一样。所以这是一种潜意识的,为什么一个这么不愉快的回忆,取了一个这样美丽的名字,叫做《五月花》呢?我在我的文章里轻描淡写的提到一句,如果读者不仔细看它,就会忘记━━是我先生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回来,手指几乎断掉,躺在床上,根本没话说就睡著了,睡著的时候,我的文章就对他说了一句话,说∶“你睡吧!因为在梦里没有呜咽,也只有在梦里才能看见五月的繁花。”就是这几句,因为这是和题材完全相反的。为什么称五月花?因为我们本来追求的是五月的繁花,而我们没有得到,这是我取的所有题目中最奇怪的一次。一件相反的事情,给它这样的一个名字,可是,以后我的读者和我谈起来了,我发觉他们对于这篇文章印象很深,题目记得很牢,我再问他们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把它叫做五月花吗?他说的对呀!因为你没有看见五月的花嘛!
      最后一年,我们离开了沙漠,我们卷进了一个政治的波浪,叙述西属撒哈拉要被摩洛哥和南部的毛里塔尼亚瓜分掉。这件事情在国际法庭海牙,打了很久的官司,最后,海牙国际法庭的决定是由当地的撒哈拉人自己决定他们的前途。就在这天宣布的时候,摩洛哥的国王哈桑,开始了和平进军。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我住的地方,离摩洛哥的边境,只有四十公里,我们这边的西班牙政府,好像不知道民心一样,每天就把摩洛哥,它如何组队,如何往撒哈拉走过来的纪录片,放到我们这边的电视新闻来给我们看,我们看后真吓死了。而且,因为他们是载歌载舞而来,那种感觉比他们拿著枪刀还要可怕,国王走在前面,然后后面的人在打鼓,在后面的军队(民众)就跳舞,沿著大道在跳,这时我就想到古时候,我们的所谓“四面楚歌”,那真是我一生当中的非常可怕的经历。你的敌人来了,可是他是唱著、跳著来的。在那时候,哈桑国王说兵二十三号的时候要拿下西属撒哈拉,他是十七号开始进军的,这哈桑很懂心理学,他不说我要拿下西属撒哈拉,他说∶“我二十三号要来和你们一起喝茶。”我被这句话几乎吓死,在这样的一个大动乱的时候,当地有游击队,有西政牙的磷矿公司,大概有两千个员工,有妇女,有学校,有西班牙的军队和警察,这么多不同样的人,他们在这最后的一刻,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想到这一点,观察了一下,想把它写出来,但是,如像报道文学那样写的话,没有一个主角,这件事情就没有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于是我就把一个特别的事情拿出来,就是当时游击队的领袖名叫巴西里的,他是我的好朋友,他太太沙伊达是一个医院的护士,拿他们两个人的一场生死,做为整个小说的架构,而用后面的背景来引述发生的这些事情,那时我大约是撒哈拉最后离开的四个外籍女人之一。这篇文章,写成了中篇,我拟个题目,最先想到的题目不大好,叫做《撒哈拉最后的探戈》,后来,我先生说∶“台湾有没有演过《巴黎最后的探戈》这部电影呢?”我说听说是禁演的,他说∶“别人会不会想成这方面的呢?这个题目会不会被禁掉呢?”我说不会吧!大概不会吧!因为这探戈不是巴黎来的。这篇文章写好了,一直想不出题目,后来改了很多种形式,最后还是想出来一个最简单的━━《哭泣的骆驼》。为什么要哭泣?当时我的朋友沙伊达被强暴之后,再被她要求自己的先生的弟弟打死了,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悲剧,取名《哭泣的骆驼》,是我四本书里面最好的、最合适的,而且并没有透露内容的一个题目。
      我自己一些文章的题目,差不多是说完了。现在再分析一下,就是我写文章的时候,有的地方,例如说“天梯”是没有透露文章内容的题目。另有一种就是与内容完全相反的名字,如《五月花》。还有一种就是移情作用,是一个悲剧,但悲剧那个人物并没有哭泣,哭泣的却是第三者━━骆驼。再详细说明一遍,有一种题目是直接性的用广告俗语来说∶“请买某某牌电视”,这是直接式的。第二种,就是让他猜你要卖什么,这就是《天梯》。还有一种就是你请他买王先生的产品,但是你告诉他说∶“在李先生对面有一种好东西卖。”你不提一句王先生,这就是《五月花》。我觉得做广告和写文章,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我十八岁的时候,也替台广做过几个月的广告撰文,本田机车的广告我做过几个,可尔必思“初恋的滋味”。是朋友们与我共同想出来的广告词。
      
      
      (8)摘抄
      1.有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不是孤独的死?
      
      2.虽说中国是血脉,西班牙是爱情,而非洲,在过去的六年来已是我的根,又要去什么地方找新的生活呢?
      
      3.这儿有我深爱的海洋,有荒野,有大风,撒哈拉就在对岸,荷西的坟在邻岛,小镇已是熟悉,大城五光十色,家里满满的书籍和盆景,虽是一个人,其实它仍是我的家。
      
      4.其实人生的聚散本来在乎一念之间,不要说是活著分离,其实连死也不能隔绝彼此的爱,死只是进入另一层次的生活,如果这么想,聚散无常也是自然的现象,实在不需太过悲伤。
      
      5.我们来到这个生命和躯体里必然是有使命的,越是艰难的事情便越当去超越它,命运并不是个荒谬的玩笑,虽然有一度确是那么想过。偏偏喜欢再一度投入生命,看看生的韧力有多么的强大而深奥。当然,这一切的坚强不是出于我自己,而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如果不好好的去善用它不是可惜了这一番美意。
      
      6.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
      
      7.为什么完全自由的感觉使人乍然失重?
      
      8.神啊!请你看我,给我勇气,给我信心,给我盼望和爱,给我喜乐,给我坚强忍耐的心━━你拿去了荷西,我的生命已再没有意义━━自杀是不可以的,那么我要跟你讲价,求你放荷西常常回来,让我们在生死的夹缝里相聚━━我的神,荷西是我永生的丈夫,我最懂他,忍耐对他必是太苦,求你用别的方法安慰他,补偿他在人世未尽的爱情━━相思有多苦,忍耐有多难,你虽然是神,也请你不要轻看我们的煎熬,我不向你再要解释,只求你给我忍耐的心,静心忍下去,直到我也被你收去的一日。”
      
      9.久而久之,世外的消息对我们已不很重要,只是守著海,守著家,守著彼此。每听见荷西下工回来时那急促的脚步声上楼,我的心便是欢喜。
      
      10.六年了,回家时的他,怎么仍是一样跑著来的,不能慢慢的走吗?六年一瞬,结婚好似是昨天的事情,而两人已共过了多少悲欢岁月。
      
      11.第一次被荷西骂重话,我呆了几分钟,也不知回骂,冲进浴室拿了剪刀便绞头发,边剪边哭,长发乱七八糟的掉了一地。(三毛还真是一个古怪的女人啊。。。)
      
      12.我爱的人,不忍留下你一个人在黑暗里,在那个地方,又到了那儿去握住你的手安睡?
      
      13.我趴在地上哭著开始挖土,让我再将十指挖出鲜血,将你挖出来,再抱你一次,抱到我们一起烂成白骨吧!
      
      14.从未立志做作家,倒曾下过决心要当画家的妻子今天的讲题是“我的写作生活”,我实在只是一个家庭主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把我当作家看,这种改变,使我很不习惯,而且觉得当不起。作家应该是很有学问或是很有才华的人,我呢,做了六年的家庭主妇,不曾是专业作家,以后也不会是。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作家。小时候,父母会问,师长会问,或者自己也会问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我说就要做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太太。“有没有对象呢?”他们会问,我说∶“有的。”“是谁呢?”“就是那个西班牙画家毕卡索!”因为小时候,我很喜欢美术。以后,写作文的时候,我总说要做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妻子,并没有说自己要成为艺术家。我的功课不行,数学考零分,唯一能做得好的只有国文,班上同学大约有十个人的作文是我“捉刀”的小时候,数学成绩很不好,常常考零分,有一次考得最高分是五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应该也是零分才对。到了大学,我跟许多高中毕业的同学一起念哲学系,发现我的国文比不上他们,大一的国文考试,《春秋》是什么时候,谁写的作品之类的题目,我都不晓得,所以国文就不及格了。后来我去找老师,我说∶“老师,我是少年失学,不知道《春秋》是什么时代修的,我觉得这是文学史的问题。”老师说∶“你应该晓得的呀!”我说∶“对!我知道的也是国文类的,可是并不是这一类的。”后来他说∶“那你要补考罗。”我说∶“补考还是不会及格的,只有一个方法,我可不可以补给你六篇作文。”他问我要写多少字,我说随我写吧。瞎编的故事竟把老师感动哭了
      
      15.我很幸运,打小学到现在投稿没被退过这件事以后,我发现自己从小做什么事都不对劲,不顺利,最顺利的事就是写文章,生活比写作重要。我重视生活,远甚写作也许,各位会认为写作是人生的一种成就,我很真诚的说一句∶人生有太多值得追求的事了,固然写出一本好书也可以留给后世很多好的影响。至于我自己的书呢,那还要经过多少年的考验。我的文字很浅,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看,一直看到老先生,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学上的价值,这绝对是两回事。
      
      16.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很多人看了我的书,都说∶三毛,你的东西看了真是好玩。我最喜欢听朋友说“真是好玩”这句话,要是朋友说∶你的东西有很深的意义,或是说━━,我也不知怎么说,因为很少朋友对我说这个,一般朋友都说,看你的东西很愉快,很好玩。我就会问∶我写的东西是不是都在玩?他们说∶是啊。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你写的东西好好玩!”我觉得这是一种赞美。前不久我碰到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他说∶你的东西很好玩。我觉得这是一种赞美。
      
      17.这些东西都是在心情很好时,发现自己的生活这么美丽,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不知不觉就写出来了,并没有所谓的“使命感”或是“文以载道”,我都没有爱、希望和幸福,都不是物质的,我始终认为这是上天的礼物。我们有这么多器官,像座化学工厂,这是很普通的事,但对抽象无形的东西,绝不是器官所能产生的,思想、爱、信、望都不是。
      
      18.我的文章挑不出一些一般人认为有深度的人性矛盾的地方,我的文章比较少,也许好的文学对人性的描写比较深刻,但是,我长大后,不喜欢说谎,记录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而我真实生活里,接触的都是爱,我就不知道还要写什么恨的事或矛盾的事,或者复杂的感情,因为我都没有。
      
      19.我的文章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就是发表的东西一定不是假的。
      
      20.问∶你说你小时候喜欢编故事,长大以后却写的是真实故事,其中的心路历程转变又是如何?
      答∶很简单,因为小孩子的时候,放学的那条路是一样的,大家穿的那双白球鞋也是一样的,制服也一样,都绣了学号,所以做孩子的时候非得想像不可,因为生活非常平淡。虽然我们那时走田埂上学很好玩,但还是很单纯,所以我喜欢编故事。可是长大以后,我来不及编故事了,因为自己遭遇到的事情迅很多值得写的,我想应该先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写完再来编,但是我一直写不完,所以我就不编了。
      
      21.我对美术的敏感度到什么程度?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打幻灯片,还没对准焦距一晃,我就说∶“你今天要放高更的东西。”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看见色彩就知道了。我想各位都有自己了不起的天赋,或是画、或是音乐,每个人一定有的。我觉得是美术喜欢我,不是我喜欢美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8 07:33: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是我第一本三毛的书,读的时候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其实不是我不喜欢而中途中断,而是因为太喜欢太喜欢她了。喜欢三毛的率真,喜欢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喜欢她对待朋友的那一份真情。
      我是一个90后,喜欢现在流行的宅在家里面,当一个宅女。然而看了她的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应该走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认识更多的人,感受许多不一样的生活。这就是让我爱的那部分。
      让我伤的那部分,也就是一直让我不能一次性读完这本书的原因。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真心的觉得自己的圈子太窄了,太窄了。而且朋友太少了。每当看到三毛与她朋友相处的片段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的羡慕,然后再看看自己的生活圈,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失败。虽然人不能经常与她人对比,不然这样会很累。但是每当读她文字的时候我就会想,要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会怎样与这些人相处。不得不说,三毛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一个很值得结交的朋友,对朋友真的是一个劲的真心相处真心付出,当然,她收获的也是满满的爱。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30 09:23: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真正接触三毛的时候,应该是好友将耳塞塞进我耳朵的那次吧。我们站在广场的石桥上,夜晚宁静极了,耳朵里三毛讲着《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故事,“一个男孩的爱情”。当时并不知书里有这么段话,只是听她说花蝴蝶般的自己,说清澈纯洁的荷西,说她的爱情,她的生活。那时我想三毛真是个会讲故事的女子啊。不知是她缓急分明的语调,还是周围安静得太过分,我竟有了那么点莫名的感动。
      
      后来下了三毛全集,第一本看她的书是《万水千山走遍》然后是《倾城》再到这本《梦里花落知多少》,她笔下的文字是清冷的,是我偏爱的那类。可无奈太散,所以也只是断断续续的看看。
      
      我很羡慕这个叫陈平的女子,走遍千山万水,看尽离合聚散,有一打真心朋友,还有个一毕生挚爱的人。我欣赏于她的敢爱敢恨,我期盼向她一样背起行囊在地图的各处行走,聪明,隐忍,坚决。她有她的荷西,那个大男孩,我始终相信他是幸福的。我看过写我最爱的张国荣的一篇文章,说他的爱情超出了他生命的三分之一,所以他是幸福的。而三十多岁的荷西有一段十三年的爱情,快接近他生命中的二分之一了,他的幸福又是否会多一点呢?对了,他还有个愿意待他走遍世界的女人,这一切就够了。
      
      爱,在三毛的书里变得纯净,简单。这里的爱没有多么耀眼闪光的你侬我侬,只有平淡如誓言的天长地久。
      
      有时我会觉得,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三毛,不顾一切的爱了,便是一辈子的事了。爱是贯穿人类古今的永恒话题,它伴随着生命的轮子轮回,或许来世的时候你感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便明白了什么是爱。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0-7 13:40:4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好遥远,像越是告别了太久的年月突然又见到的一个熟人、又听到一段熟悉的话语应是越有说不清楚的感动,这一下便不敢松手,生怕邂逅的人和事一转眼又逃回了匆匆过眼的世间,竟不知是否再有这么契合的一秒钟相交。大概只有10岁的我,家里没有多少书看,从厚厚一层灰的纸箱里把几本91年的《读者文摘》如获至宝地抱出来,都不记得多少次窝在硬木沙发里,只差把每个字都读到在眼睛里变烂掉,我记得的是那个年代编辑喜欢用的浓眉大眼少女照片做的封面,我记得的是那个年代毫不刻意泛着黄的薄薄纸张,我记得我顺着一个标题去找扉页内的一篇文章,我记得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三小姐的人也叫三毛,我记得自己很惶惑这个三毛为什么不是电影里翘翘鼻子三根头发的三毛。就是盯着文章里的那个三毛照片,使劲地寻找证据确认那个梳着古典发髻的大眼睛的女的不是我熟悉的三毛。当时的小姑娘不会知道,十年一轮过去了,不用任何指导在《闹学记》的序里有看到的几页文字,不用任何证据我就知道这个是十年前的怀疑和不解。同样的照片,古典、微笑、高贵的小姐就是跌烂了膝头还在看白色脂肪的——三毛。
          我不应该十年之后才抱歉地初识三毛,我只是任由自己的固执和偏见,给一个叫写过《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的台湾女作家贴上小青春、小无病呻吟的、稀稀落落的标签。我以为这个居然愿意跑到撒哈拉的三小姐,这个改掉自己名字的三小姐一定是个不安分的人,我懊恼自己错过很多次机会认识沙漠里当饭店掌厨的三毛、认识素人渔夫的三毛、认识风沙里独自开车的三毛、认识给荷西做“雨”吃的三毛。我还来不及见人就谈及,“嘿,我有个朋友叫三毛,嫁给了一个西班牙大胡子荷西。他们可有意思了!”是什么混乱地打乱了脚步,匆匆地带来一个梦里恐惧不安的三毛,死亡对于人来说是否真的有预感,我不知道,只是怨恨着阴差阳错中什么东西让过去的所有颠颠倒倒,我也不知道再见阳光便灰飞烟灭的衣裳下,荷西的白骨是否会有感情记得无数次拥她入怀的妻。而今,我又觉得一切很自然,在自己也碰到生命中的荷西的时候,和对面的三毛感同身受,正如亲身经历他们的快乐和措手不及。我终于也可以感受到爱情,就是牛奶杯里插上的一朵鲜花,稀松平常,从来不敢想过有一天这么习惯的东西被翻云覆雨的手带走。所以,真想小心地掖着藏着,不让嫉妒的老天爷看见一点蛛丝马迹。
          这个叫世界的东西,想想就这么曼妙,一个台湾、一个西班牙,很多年前的一个圣诞节,要不是三毛的父亲让她去故交家过节,如果不是那个高大帅气的西班牙男孩恰巧敲开那家的房门,一步一步地像数学推理一般,没有错过一个小数点才精妙地造就相逢的那年那天那一秒。这些偶然像三毛和荷西去找的沙漠里的贝壳,被时光的剥开漫长的遮掩,露出惊人的姿态,可是欣赏的人却不敢不愿承认也正是这些不可复制的偶然悄悄地谋划了一场精确的灾难,如同毫无准备的贝壳感觉到急速退去的海水,等着烈日把他们蒸发成远年冰冷的标本,供着后来的人看见时的一点点感动和惊讶。正如剩下这些关于三毛和荷西的文字,哼着歌唱撒哈拉的传说,抽着泣等待着墓园里去看荷西的三毛,怜着惜默认不再回来的雨季,不再有同样美好的偶然。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9 12:47:1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你在期待怎么样的人生。但是每当深夜里我在城市的某个灯光中抬起头时,往往是空虚的感觉充盈于胸。物质世界,钢铁森林,由生到死,由少到老,虚伪的文艺,假装的堕落,苍白的所谓成功,无论怎么挣扎似乎都逃不过这样拙劣地拘束地活着。这种生活中似乎总是感觉有一种关于美、关于尽兴的缺失。读三毛之后才发现人生是可以这么过的,像风一样极致和自由。那些一点即燃的疯狂,随心的来去,浓烈的倾尽真心的感情,这是三毛的如繁花的生命,也是我们在黑暗的罅隙中暗自仰望的那个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14 11:50:29 | 只看该作者
      对三毛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就像读她的书了。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真的真的很忙,周遭的“噪音”如此之多, 让内心无法真正平静。18岁,一个开始憧憬未来,真正找寻自我,梦幻爱情的年龄,对一切一切的新鲜事物都不想错过,却好像因此错过了让我的心休息的机会……
      这本书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在床上一天一章的读完的,每次读后,都会很平静。三毛经历的太多,而我太年轻, 读了文章猛的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经历也可以像三毛一样,只是过着独自在小岛望着大海的日子,交那些真诚的朋友,念那些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人。
      比起三毛,更爱荷西吧,是惋惜吗?这样一个有艺术气息的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年纪离开…痛苦的不仅是三毛,还有每一个爱他们的人……
      我相信三毛和荷西现在都会看到梦里的花了吧,它落下的时候应该会很美吧,恩,像他们的爱情一样美,我相信!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5:37 , Processed in 0.0735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