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9| 0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最新书评 共 9 条
wey
自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混沌中,出现了一群黄种人,他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清朝的灭亡,中国历经千秋万载的风霜学雨,繁荣过,昌胜过,衰落过,灭亡过。可是在变化中却存在不变的事实,那便是一段不败的神话—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它跟随历史的车轮走过了千年,延续至今,可是,在当今,它的前进速度慢之又慢,真担心它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如今是发展社会,各种新生事物更替出现,这种变化早已让人眼花缭乱,在人们不断追求这些所谓的流行时,一些更深层次的内涵已被忘却,它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正逐渐在当代社会淡化,尤其是在当代青少年一代。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国家的最基本,最传统的文化都不清楚,那怎么样叫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民族文化的消亡意味着民族的灭亡。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存在,可是他们的民族却跟随着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我们的祖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的民族,然而我们却渐渐将那段曾经的繁荣遗忘,而遗忘却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破坏。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神农尝遍百草,仓颉创造文字,便开始了中国神的文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融入了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又把“仁义理智信”的儒家思想注入了灵魂;慈悲普度的佛法,博大精深,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交相辉应,指导着人们,警示着人们。虽然中华民族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打击,但其传统文化仍然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仍然代代相传。但是在无战争,无灾难的今天,却不知藏在何处。中国历史源源流长,中国文明博大精深,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学习传承中国文化格外重要。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可是,在当今传统文化忽视的大环境下,教育同样出了问题。
语文,我们从小学便开始学习,经过初中,到了高中,可是到了大学语文却消失了。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越来越多样话,随之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对本国文化学习极其忽视,文化素养,个人修养越来越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学生也早已对中国文化失去了兴趣与热情。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多是公共选修课,甚至有的学校从来没有开过此门课程。而由于其授课模式大多是概论,简介,考试也以开卷或是画题,因此导致学生是以通过考试,得到学分来学习此门课程,这样的学习失去了主动行,并无实际意义。不仅大学如此,初高中也忽视了对语文素质的培养,他们为了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大量的删减文言文,把学生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语文概念的淡化。现今,英语四六级的报名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雅思,托福,GRE更是多如牛毛。大家在纷纷追求外来事物的同时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抛到了脑后。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都不清楚,那还有什么资格去学习外来文化?
汉语,作为世界上讲的人最多的语言,如今已经被世界人慢慢接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到国外修建学堂,他的子弟遍布世界各地,可是作为孔子的子孙后代,我们却未曾将他发扬,甚至许多中国人对孔子的了解都不一定有老外知道的多。
当一个老外向你询问中国历史你哑口无言时,当一个老外向你询问孔子的名你不晓得时,当一切的一切你都不知道时……是时候翻开这本书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新拾起那段繁荣的往昔和那些逝去的记忆。
详情
HANA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瘦的本子,分为十四个篇章: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王力先生力图用最精简的文字让现世的人们了解中古古代文化的奥秘。阅读古书,必要懂得一些古代人的礼仪和习惯,了解古人穿衣吃饭、洒扫对应的习俗。在十四个专题有的介绍讲解中,书中广泛征引典籍篇章,通过具体的文献作品,搭建起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构图。
此书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古代文学的初学者品读。通读此书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亦有很大的帮助。
《天文》,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此章中王力先生讲解了七曜、二十八宿、古人对星空的区分、北斗、十二次以及古人观天相知天命的习俗。
《历法》,古人对历法的计算来自于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对“年”的概念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此章谈及了古人对年的划分、记录时间的法则、一天之内的记时方法以及纪年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节气划分的精准性一直影响至今。篇末,王力先生叙述了一些主要的节日,我们较为生疏的有:人日、社日、寒食、花朝、上巳、浴佛节、伏日和中元。
《乐律》,大街小巷都悠荡着流行歌曲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创作音乐的。乐律这篇章节浅谈了古人的五音、十二律以及“吹灰”的习俗。
《地理》,历代地方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有时候,同一区域名称,而涵义大有区别。有些名称则是上古所没有的。次篇章一一例举并加以说明了区域名称的奥秘:州、郡、国、道、路、省、府、军、县,使人阅读起来一目了然。
《职官》,此章节大致谈及了中央管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等。
《科举》,古有乡举里选之说,《科举》依次讲解了汉代、魏晋、隋代、唐代、宋代、明清的选举制度。科举是封建时代最高统治阶级收买士人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姓名》,上古有姓有氏。关于姓氏,这篇文章提出了几点:上古称呼妇女可以在姓下加“氏”字、在某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随后王力先生简介了古代人取名、谥号、庙号、年号的法则以及避讳的问题。
《礼俗》,谈及了阶级阶层、冠礼、婚姻、丧葬。
《宗法》,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巩固了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下来,为封建制度服务。次文分别叙述了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以及丧父的制度。
详情
水仙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实在是一本应该推广普及的读本。是的,这只是一本读本,完全是一丝不苟一本正经的灌输知识。
此书分为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牛法、饮食、衣饰、什物十四章。我觉得重要性与可读性是依次递减的,仅是个人兴趣爱好而言。
天文与历法是最令我大开眼界与震撼的两章了。占星,纪年,为每个星座命上美丽的名字,为记录时间编排许多方法……我们的祖先虽说蒙昧,这是自然界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不过可能由于他们没有受到古科举现如今高考制度的摧残,想象力与创造力仍然蓬勃旺盛,所以才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历史。不过从礼俗、宗法章,从陪葬等级制度来看,还是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好啊,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已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遥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我们现在也很少有人这些知识了,除了凤毛麟角的古板又古董的老学究。
三公九卿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二十八星宿你可以说出几个?
什么是十二律?
九州是哪九州?
还记得以前看《开心辞典》以前会问到这些问题,但简单浅显许多,答对者却仍很少,即便是大学生也如此。现在还有多少人知晓“五谷”究竟是指什么作物呢?
还记得学《孔乙已》,孔乙己迫不及待像孩子们解释“回字还有第四种写法呢,你们知道吗”,然后是孩子的一阵哄笑,孔乙己蘸水的手指就僵在了那里。没有人会在乎回字的第四种写法,是因为无用。照此推论,黄道十二宫与五音岂不是也是无用?若读书过于功利,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此外,本书确实没有收录“回”字的四种写法,异体字也注定要湮灭在历史中了,知识需要更新与扬弃。
“国学”何时才能深入人心?大学里历史系依旧是持久的冷门专业,对国学无人问津,造成了如今我们到了数典忘祖的尴尬。
再说这本小书,分章节很多,介绍很简单,所以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篇章讲解不够深入浅出难以理解,一些章节跳过粗略过于简单化,还有很多古文化知识比如文学没有收录。
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一方面因为这和我们背九九乘法表和勾股定理一样应该自然,另一方面从实际效用来说,我们阅读古书,必须要懂得古人的礼仪和习惯,了解古人穿衣吃饭,扫洒应对的习俗。于高雅于通俗,我们都有必要翻一下这本闲书。
详情
Mirror
拿起这本书纯属意外。当时看到卓越的好书打折清单,一瞧五折哦,这种书不至于过时就算不看放起来收藏也算超值的吧,于是便点了“放入购物车”。
几天后收到书,心想既然到手上了就翻翻吧,书的装帧、质感都很不错,素雅大方,符合身份。
仔细读来,发现,真好看呐。从天文历法到饮食衣饰,从乐律礼俗到职官科举,一切一切娓娓道来,文笔极简极雅,而又不致故弄玄虚。内容编排也合适,细致全面而又处点到即止,的确,身为“常识”的一本书该明白自己的“使命”,了解即可,拖沓累赘或是太过艰深都会失了身份。
相比于正文,我反而更喜爱那些图录图注,在端庄正文中斜来一笔,谈谈伏羲女娲神话,谈谈中国古代气候的三次大变化,再偶尔针砭一下现今文人治学欠严谨、爱穿凿附会之时弊,趣味无限。开篇《天文》中讲到“蚩尤旗”后面居然括弧注了句: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好东西。读至此我大笑,简直能想象作者那张郁闷的大饼脸(为什么会是大饼脸我真不知,思维的产物何其怪哉),总之,读这种书读到大笑对我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体验。
真正让我将此书一字一句读完的,除了好文笔好趣味,更多的是诚意,或者说,我是被此书“感动”了。
此书为王力主编,或许是我矫情,手捧此书,我总能感觉似乎触摸到民国时期的文人风骨。而快餐时代的今天,网络上随便几万字小说便可出书,先别谈质量,光是错别字之多就令人咂舌,谁有耐心有毅力像本书的编者一样,运用各样典籍、语种细细解释一个字的注音变迁,却毫无掉书袋之感,甚至在书后专门撰文谈此问题只为给读者一个合理解释?真的,这本书其实属于“无用之书”,互联网的时代谁还耐烦去编去看这样一本讲老祖宗怎样生活怎样吃喝拉撒的“陈年旧历”?手指一动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所以我感动,为这样一本在浮躁时代中还保持宁静庄重的书,为这样一本细致认真充满诚意的书。
如序所言(书里写的是“编辑旨意”):虽不敢妄称此书可以通大学之道,然而不肯失责之心,天地可鉴。
详情
戴黑框
四本《古代汉语》已经显示了王力先生在语言上的非凡天赋,不夸张地说,真是中国语言学前后三百年不可多得的瑰宝级人才。
整部书条理非常明确,分为历法,科举,服饰等各个章节,而且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画,当然要是全彩版本的就更加好了。
来,说说本书让我非常震撼的地方吧:
我是个非常爱喝茶的人,那就从喝茶讲起吧。王老先生讲唐代饮茶那段颇为搞笑。他说唐代茶除了茶粉还要加橘皮、薄荷、香料、盐还要花椒,就和现在的胡辣汤有得一拼,怪不得唐人喝茶能提神,喝那么刺激的玩意能想睡觉么?
其次讲古代服饰的那段也颇为创新,还有图附赠说明日本人是如何穿丁字裤,好奇心强的豆子们可以cosplay下。
最后,讲的最为高端的是天文学那张,光是十二宫的名字都得查字典才能读懂每一个读音。仔细揣摩一下,发现《诛仙》有很大结构都取自那里。
虽说这本书以常识为名,但是想读懂还真是不容易,雅俗共赏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0:36 , Processed in 0.30857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