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书(全十二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汉书》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所记启于汉高祖,止於王莽,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汉的,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汉以前的人物,但这是个别的)。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名士隐者,天文食货,百官群县,无所不有。

    最新书评    共 2 条

    E.T.    说起中国历史,我最先接触和最熟稔的都莫过于汉史,只是提到苏武,我也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罢了。只是这两天读《正气歌》,读到“在汉苏武节”一句,才把汉书翻了出来读苏武。   我是喜爱汉朝的,因为其恢弘其包容其强势,但如果没有苏武这样的人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令今人热血沸腾的话,就也不过只是空谈罢了。   说道苏武,我倒想先讲讲其父苏建。苏建是武帝时期的将领,不比卫霍的天纵英才,苏建也许只是一个平庸却勤恳的人,出征匈奴,他既立功受赏过,也兵败被罚过。元朔六年,大将军卫青出定襄,右将军苏建与前将军赵信独遇单于,汉军且尽,原为匈奴人的赵信投降,而苏建却战至全军覆没,虽按汉律当斩,尤自归汉军,苏建此举,令李陵卫律之流何其汗颜。事后大将军不斩苏建,赢得了不跋扈的美名,又何尝不是感念于苏建的誓无二心呢?家风若此,就也不难理解苏武为何不降了。   苏武在匈奴是受尽折磨的,“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匈奴人降汉者众,不知匈奴人是否也是嫉妒汉朝能有臣如苏武。但是苏武回国后的命运,在我看来到底是有些尴尬的。始元六年,苏武归京,受封典属国,后来却因上官桀,桑弘羊谋反一事受无端牵连,被免去官职。后来若不是因为对宣帝有拥立之功,能不能受封关内侯,官复原职。乃至名列麒麟阁功臣,就难讲了。文天祥说“时穷节乃见”,从反面讲,在和平安定的年代,苏武这样的人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罢了,对当权者而言,他们的意义大概也就仅限成为一面锦旗,供民众崇敬瞻仰。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7:44
    神灯精    因想了解王莽篡汉这段历史,也对王莽从一介平民最后成为皇帝的过程感到惊奇,所以断断续续抽时间看完了《王莽传》。   对于王莽其人其事的了解,最详细的史料只有《汉书.王莽传》。但不能不提到班固个人对于王莽的看法。《汉书.叙传》中他说了写《王莽传》的缘由:“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述《王莽传》第六十九。”可见班固是把王莽比作桀、纣的。那么在《王莽传》中不可避免的会加入班固个人的主观看法。所以我隐约感到班固对王莽的一种嘲谑在里面。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得不怀疑《王莽传》史料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多少?   再翻阅《资治通鉴》有关王莽的史料从第三十一卷、孝成皇帝上之下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怜之。”王莽始见条,到第三十九卷、淮阳王更始元年(公元23)“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王莽之死条,对王莽司马光再没有自己的评论即“臣光曰”的字样,而只是引用班彪、班固对王莽的评论。这里我只能这样猜测:一是司马光认同班氏的评论。所以多次引用。二是司马光本人对王莽史料的真实性也心存疑虑,所以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罢了。   以上只是自己的疑点,有可能贻笑大方!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8:3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1:48 , Processed in 0.22728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