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0
|
分身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寂魔倾
其实,原本我打算在看完该书前30页后,暂停,根据已知的情况,自己先来模拟或推理后文,或说如果是我来继写的话怎样写,然后继续看小说,对比下自己想的和设计的,与作者的比起来,差在什么地方,或胜在什么地方(虽然也许比较少),但因自己太懒而想法未得以实施。
该部小说,又是一部分人物叙述的小说,就是两个主角同时从不同角度开始情节发展,因为共同的目的有惊无险或惊险地走到一起,类似井冈山会师,只不过这次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会师。
看了前面小部分时候就猜她们应该是双胞胎,不过随着情节发展,知道了她们其实是克隆人。从这点来说,作者还真是力求作品符合读者正常思维演绎,但是又绝对从某个地方开始超越读者想象,给读者惊讶或惊叹或惊艳,却又合理,使得读者对作者作品赞服。
该书还是有一点复杂的推理,但千回百转却又条理清晰,属于杂而不乱。此外想象力也比较大胆,很会结合和运用”学科知识“来圆故事。
对了,东野圭吾的作品,常常会插入一些时代背景或学科或某些技术的知识,以及一些时代发生的事件,或发明或新闻等,这些运用,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知识性、可读性,还让小说更有时代感和质感。这点是他比其他作者厉害的地方。
该书的心理描写很是出彩,把两个主角从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和探求,到发现真相,以及知道真相后的整个心理过程描写得很细腻深入,让人看了会比较感同身受。可以说,该书的心理描写是堪比推理的精彩部分。
说说下小说的结尾,我发现东野圭吾小说的结尾都比较简洁,不是很抒情,甚至淡淡的,却会忽然的让人动容或震撼,像《白夜行》的结尾就比较震撼,而该部小说的结尾是比较温暖的。
这种温暖,是跋山涉水,千辛万苦之后,相视一笑的温暖。
小说前面没有感动,中间过程没有感动,你以为小说就这样结束了,却在结尾处忽然收获感动(所以你会特别感慨)。原来前面的千辛万苦,都只为最后的不哭或笑着哭。
此外,从该小说可以看出,作者很善于利用学科知识或某一时代事件等,进行小说创作。该小说就是以”体外受精“、”克隆技术“等为核心内容进行创作的小说。所以啊,写小说的人,平常多注意收集一些新闻事件或前沿知识等,以做创作素材或挖掘灵感用。
最后,要特别说的是,东野圭吾的小说其实都很有感情。他的作品不会是冷冰冰的推理小说,而是涵盖社会、心理、成长和犯罪推理等要素的、很有感情的综合著作。
详情
樱花小
一直不太喜欢科幻题材的小说
因为在科幻的世界里,一切规则都由作者随心所欲的制定,说整个小说的世界观都是由作者创造,读者只有接受的份,遇到不合理的部分,作者只要说一句“就是这样的”就能过关,读者没有挑剔逻辑问题的权利。
所以对于我这种想象力不是十分丰富的读者来说,去想象科幻小说所塑造的世界实在是很苦手。
所幸《分身》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里面提到的医学方面的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讲都还算有所耳闻。
这部小说的立意显然不同于以往人们所关注的道德和伦理角度。而是把关注点放在试验成功之后作为本体和分身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态度上面,确实比较新奇。
我最怕的那种,复制人一个一个被发现,结果身边人几乎都是复制人的那种完全科幻的烂俗情节没有出现,谢天谢地。
我一直在想,这部小说吸引我看下去的是什么。其实她们的身份早就能猜到,双胞胎什么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能够被否定。那这部小说想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呢,是她们的父母是谁么?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对她们的父母是谁确实很感兴趣,但知道了之后也就那样而已。
这个故事里,最悲惨的人应该是鞠子的母亲吧,被丈夫那样的欺骗和利用。最该死的自然就是她的父亲,作者也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同归于尽的结局,作为赎罪。
双叶算是收获了爱情吗?但她跟那个男人会有未来么,他可是她本体的养子啊,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但仍有一种违背伦理的感觉。那个男人会对她产生爱情的感觉,也让人觉得有点儿难以接受。
本体,那个女人,我认为是这个故事的败笔。她不该出现,她不应该还活着。她只出现在照片中就够了。那段年轻的自己和老年的自己做对比的恐惧,实在肤浅,她应该恐惧的是更深层的东西。或者东野老师是想说,女人最在意的永远是自己的容貌吗?
我自己想象了一下,如果这世上有一个我的复制人,会是什么感觉?细想之下果然觉得恐怖,这和面对自己的小孩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怪不得总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不是结晶而是独立个体创造出来的确实我只能想到怪物这个词……
最后两人的相见,我竟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一方面觉得收尾得有点儿匆忙,又觉得这样就够了……真是矛盾的感觉。
这部小说并没有解决任何事,在如何对待复制人的问题上,东野圭吾也没有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大概会是个千古难题,还是留给人们自己去思考吧。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3 10:40 , Processed in 0.40825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