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唱的白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3: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海中的骸骨,悬崖下的脚印,古怪的摩押文密码,被害女子枕边的细砂……所有细微的证据在桑代克医师的显微镜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仔细聆听它们无声的歌唱,凶手便无所遁形。

作者简介
  R.奥斯汀弗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12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8 08:41:29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读完——传说中会“唱歌的白骨精”!O(∩_∩)O哈哈~
  
  前6个故事在叙述上运用了所谓“反叙述性侦探小说”的手法,这几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均为描述凶手赤裸裸的行凶过程和曲折的心理活动,后半部分便是运用勘察现场、痕迹检验、解剖尸体等科学手段剥丝抽茧、分析案情,从而推理出真相,开头便交代了凶手的身份及作案手法,足可见作者对运用科学方法探案的精通和充分的自信。这种“反叙述性”叙述手法让我想起了经典日剧《古火田任三郎》,原来弗里曼笔下的桑代克博士正是此类鼻祖,当真大开眼界!
  
  与前几个案件强调“科学性”与“反叙述性”不同的是,后几个故事则更加强调其“故事性”:如《蓝色亮片》就显示了作者充分的想象力;而《中国富商的珍珠》则如同同时代的“福尔摩斯”式的冒险传奇——刻画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中国富商的冤魂”复仇的把戏;《铝柄匕首》的犯罪手法则会令你豁然开朗、啧啧称奇!
  
  作为史上第一位手持显微镜的神探,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桑代克博士这一法医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在实验室里运用科学仪器和方法采集指纹、化验血迹、检验痕迹来破案的先进手段,这也是csi等科学探案题材的鼻祖,可见小说影响之深远及在侦探小说史上之重要。应当说从探案手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方面而言,这本小说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运用物证来说话而不是仅仅靠侦探的推理和想象,破案手法更为科学和现代化,创作手法也更加新颖。
  
  另外在小说的十四篇故事中,包含了谋杀、偷窃、诈骗、诱拐等多种案件,基本上从各种案件上体现了早期科学探案的重要作用。
  
  早在十多年前便听闻这部小说——歌唱的白骨——一个充满诗意却又诡异神秘、令人悚动的名字,读罢发现内容却又是如此的充满严谨的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若果说福尔摩斯是手持放大镜的史上第一神探,那么桑代克博士无疑就是手持显微镜的史上第一神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1 22:27:08 | 只看该作者
  通读下来没有一篇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个案件始终是在报流水账,而每个细微的证据都能被桑代克奇迹般的找到(不论有多么微小哪怕需要用放大镜看),这种类型的片子还是拍成美剧吧,嚼嚼爆米花喝喝饮料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步步看到结局,而没有思维上的波动。
  不过这部作为反推理的先驱,让我不得不想到日本的古田任三郎(虽然年代差那么多比起来不够公平,但一码归一码),古田是我非常喜欢看的片子,而吸引我的正是古田通过一些矛盾或奇怪之处,确定嫌疑人,并且与嫌疑人对话来找到破绽从而抓到证据,这种侦探与凶手的激烈碰撞在本书中却从未体现,让人看起来十分乏味。
  说来也巧,刚看过的《高尔夫球场命案》中,波洛就说一个非常卖力的警察扮演的只是猎犬的角色,而自己扮演的是猎人的角色。在本书中,桑代克观察入微的表现让我把他与猎犬的形象重叠起来,到底一个优秀的侦探该扮演哪个角色?两个作者的答案真是大相径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1 23:09:07 | 只看该作者
  滟水之遥挂前川--R. 奥斯汀.弗里曼《歌唱的白骨》读后(不泄底)
  By Forhiding/OFplusAND
  书名:
  歌唱的白骨
  The Singing Bone
  作者:
  【英】R. 奥斯汀.弗里曼
  【UK】R. Austin Freeman, 1862—1943
  
  此书是将台湾脸谱出版的《微物神探宋戴克》与台湾远流出版的《宋戴克医师名案集》两书合为一辑而出。原书方面,在1912年有短篇集《歌唱的白骨》(《The Singing Bone》),其美国版名为《宋戴克/桑代克医生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Dr Thorndyke》),同时另有其它宋戴克/桑代克短篇集。
  其实本书的两大突出特点就是倒叙推理和鉴识科学。作者对于推理小说在这两方面的贡献,已经有人详介,在此就不重复赘述。本文只是想就这两方面,谈一下对推理小说的一些感想,这些感想,有些是关于本书的,但有些未必是针对本书的。
  ------------------------------------------------
  倒叙推理  遥挂前川之在水一方
  ------------------------------------------------
  推理小说的各种元素已被爱好者解构殆尽,比如一本推理小说可以包括诡计部分、推理部分、情节部分、炫学部分、灌水部分、逆转部分、崩坏部分等。其中灌水部分似乎是广大推理爱好者深恶痛绝的。(狭义的)推理小说必然要以逻辑的推理和精巧的布局(包括诡计、逆转等)作为取悦读者的主要手段,不然作品就无法归类为(狭义的)推理小说。但是推理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因此必要的小说文学结构和部分还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推理小说中,这些文学结构和部分,比如某些场景和人物描写等,极有可能被读者视为灌水部分,早在范达因的二十守则中就表达了这种倾向。而阅读推理小说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忍受解答部分之前的章节,也已经成了推理读者的共识。 因此,对于这些灌水部分,已成了欣赏推理小说的必经之路。
  当然,一些作者的刻意甚至是恶意的灌水,在此暂且不谈。
  而在忍受了这些必经之路后,许多时候,迎来的解答似乎无法补偿忍受冗长前戏的付出。有时候,亮点不在答案本身,真正的亮点可能是某一步骤的推理极具逻辑性,或某部分的思维触及到了一个被广泛忽略的盲点(当然,推理小说中的所谓盲点,大多数思维正常的人都会忽略的,不然此人极可能是精神科的光顾者,不过这种盲点也是十分受读者喜爱,并且体现推理小说独特娱乐性的元素),甚至是最终解答前的某一重错误解答。而为了顾及诡计或布局,罪案动机的牵强也时常受到诟病。因此有些时候,最终真相或者动机本身也有变成水分的倾向。
  而本书的前六个故事,使用了倒叙推理,将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已经平淡无奇的犯罪动机、凶手是谁、作案全过程等,作为压台解答前的部分,降格为推理的前戏部分,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读者对于解答章节之间内容进行忍受的痛苦程度(毕竟倒叙部分的真相比纯粹的铺垫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亮点部分,即用鉴识科学和手段进行的推理。
  因此,如果故事的亮点不在犯罪动机、凶手是谁、作案手法等,而完全在逻辑推演,则倒叙推理则是将解答部分的水分进行拧干,使读者得到更大的阅读快感,但是这些水分(犯罪动机、凶手是谁、作案手法等)在一个推理故事,一部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中是必不可少,而倒叙推理将这些所谓的水分放在了作品的前半部分,不失是一记妙招。
  ------------------------------------------
  鉴识科学  推理规则的引入
  -----------------------------------------
  本人是《CSI》系列、《Criminal Minds》系列、《Numb3rs》等美剧的爱好者,这些美剧使用鉴识科学、犯罪侧写、数学等手段解决案件。如果不去考虑实际性和对于案件解决的帮助,单从推理小说角度考虑,引入鉴识科学其实就是引入了新的推理规则。一般的推理小说以日常的思维逻辑进行推理,但是一些亚推理类型,比如西泽保彦的科幻推理等,会人为布置一些科幻、奇幻等超现实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但是鉴识科学似乎介于日常逻辑和人为设定的推理规则之间,既超越了日常的知识和逻辑,却也不必事先进行交代以保证推理的公平性。
  我个人的偏好是,我喜欢看鉴识科学破案的故事,但是也十分喜欢看纯粹使用普通逻辑解决问题的推理。
  ------------------------------
  以下是各篇的短评
  1 《布罗茨基命案》:普通的命案被丰富的细节进行了逻辑的点缀,让人感受到了开篇的惊艳。
  2 《预谋杀人》:让人思考对于警犬的功用是否有些过誉。
  3 《海上喋血的回声》:有些逻辑推演不是CSI式的(我知道本书出版时,CSI尚无踪影),而是古典的奎因式的。
  4 《浪子恋曲》:本书中的水准之作。
  5 《帕西瓦尔.布兰德的分身》:不知是否是该类手法的滥觞,Discovery《流言终结者》某集测试龙卷风刮起的玻璃是否会切断脖子时,使用了完全一样的手段,当然节目中用的是猪。
  6 《失踪的受押人》:巧合性细节的布置。
  从第7篇起,不是倒叙推理,来自于另一部原作短篇集。
  7 《钉了鞋钉的鞋子》:对于潮水线和脚印的推理比较有意思。
  8 《陌生人的钥匙》:经过高科技设备升级的版本在《CSI》系列中出现过无数次。
  9 《人类学的应用》:人类学方面和现在一些美剧中的体现相比,比较初级。
  10 《蓝色亮片》:本作真相比较出人意料,因此确实不必/不能用倒叙推理。
  11 《摩押文密码》:这个手段应该也用多了,当然由于这个手段引起逆转,所以也不是倒叙推理。
  12 《中国富商的珍珠》:本作有个卡尔式的诡计,似乎篇篇都要倒叙是很难的。
  13 《铝柄匕首》:诡计流诡计配合当时水平的鉴识科学手段。
  14 《深海来的信息》:中规中矩的一篇,有法庭推理部分。
  
  可以看出,后半部分的风格虽然基本秉持了鉴识科学推理的基础,但是还是比较多变的。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39a70100wdix.html
  http://hi.baidu.com/hughmajun/blog/item/c6f1eccab4c3725cf21fe742.html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3 04:26 , Processed in 0.0600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