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0
|
埃及十字架之谜 |
最新书评 共 7 条
钟表匠
我本人一直非常喜欢奎因的作品,不仅欣赏那强大的逻辑推理,他的节奏我也感觉不错,就算是公认的烂作《中国橘子之谜》阅读体验也还很好。听说《埃及十字架之谜》曾经在外国评选的百大推理小说中名列前茅,于是果断买来看看,但我悲剧了,这本书打击了我,韩长清老师让我成功的第一次看不下去奎因的作品。
这本书,臭名昭著的“鲸鱼的鱼子酱”我就不想多说了,但您至于把原书中图腾的英语抄成“TOTEN”吗?书中有一章我是彻底从头到尾一个人是干什么的都搞不清楚,完全是一头雾水,直到第二遍温习时,才知道侦探们是干什么去了,但是他们究竟干了什么,我还是看不懂。不知韩老师是用谷歌翻译还是金山快译,反正肯定不是查字典字字翻译,不然以上两个错误是不至于犯的……不对,遗漏了一种可能性,查字典然后只选择第一个义项。
但是奎因先生,你就不要在一旁偷笑了,这本书带给我的痛苦的阅读感受,你也是有责任的,什么?你问责任在哪里?你不觉得开头那列出了44个人名的人物表给人很大的压力吗?您老至于将不少酱油非酱油角色拿上来凑数吗?您难道上学只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住吗?人物表真是吓死人不偿命。
之后奎因你还有一点让我要指责一下,你常常挂在口中的一句:“******(屏蔽泄底)”算什么?这句话绝对奎因的最强误导,没有之一,因为在别的书中,这句话基本有一个固定的意思 ……但在本书中,这句真把我拐到不知哪里去了,我以为他还是这个意思,结果他这句话的意思内涵太过于不丰富,多说就有泄底之嫌。但我认为这句话仍然算结结实实的误导。
但是,虽然我对这本书码的这么狠,但并不代表这本书烂,正相反,暂时屏蔽掉坑爹的翻译,这本书绝对是非常厉害的一本,最后奎因招牌式的推理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非常简单的道理直接导向凶手,只有寥寥几样证据拼出了唯一正确的排列组合,非常纯粹直接而简单,以致于书中的其他侦探看到了结局也奇怪自己为何没有早些想到。而本书中节奏最紧凑的部分也是书中的最后一部分,还是很能令人心跳加速的。如果新星也出了这一本,那我肯定要买来看看再写一篇书评,我会对其这本书的翻译再次展开口诛笔伐。看了一半的就坚持看完吧,结尾还不错,没看过的就尽量不要踩雷了。
详情
倩倩
故事的前几章,你会以为自己在看《犯罪心理》的小说版。什么埃及十字架啦,什么砍头啊,看似是一个变态狂干的。不过犯罪心理早就教会我们,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假借着宗教名义,实则满足个人目的罢了。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有足够的免疫力,来排除宗教杀人的假设。
然后就是二十几章冗长无聊的叙述。虽然其他的奎因作品里面中间也灌了很多水,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本灌得有点过了。布拉特家那么多人,oyster岛上还有一帮怪人,他们之间的种种纠结,浪费了那么多笔墨,其实都是在逗你玩。我读得头都要炸了。读到结尾,只能说真坑爹,你丫凑字数骗稿费呢。
奎因推理出凶手的那个推理,不能说不精彩,只是实在对不起这么长的篇幅,就围绕着这么一个坑爹的小诡计。这个死人杀人的套路在其他的奎因作品里面出现过太多遍了,不带这么重复自己的好伐。
为了读懂此书,我还特意wiki了什么叫埃及十字架,哦,原来是英文叫ankh呀。可惜完全没用,奎因自己都说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推理没有法国粉末和荷兰鞋难。可是那两本书我推理出凶手了,这一本因为线索太乱已经晕掉了,完全没心情去推理。实在不像奎因的水平啊。
如果你要读国名系列,我推荐法国粉末、希腊棺材、荷兰鞋、西班牙披肩、美国枪、罗马帽。中国橘子不要读。这一本也不要读。否则会很失望的。
详情
Detect
在寒假看完这部打着奎因名号的小说,那时候写下的感想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现在补上。
一句话总结自己对这本小说的感受:显而易见,失望。
虽不想去批评这个伟大的国名系列,但和之前看过的中国橘子,美国手枪相比,真的有不少的差距。对于推理方面,也就不好吹毛求疵了,可是但就剧情而言,却有种被人耍了的感觉。大概所谓的名气确实会导致期望的上升,而一旦没有达到这种过高的期望,也就有了失落的想法。其实不止这部小说,戴维.鲍尔达奇的那部《圣诞快车》也是如此。本来带着看推理小说的心情去看的,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美国的铁路介绍手册,再发现原来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看到了结局,才发现,原来这本小说在讲一个莫名其妙的,没有结尾的故事。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蹩脚的好莱坞大片,除去了特效,什么都不剩下了。圣诞快车给我的感觉是,我直到现在还搞不清楚这本小说到底在说什么。
由于埃及十字架的原因,我对奎因的国名系列整体质量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不止是高期望导致,更因为“系列”这个原因。你确实很难保证所有的作品都保持高质量。除非你的一个系列就像悲剧系列一样,只有四本而已。埃及十字架贯彻了系列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则:所谓的国名只是噱头,跟推理完全没有关系。正是这样的原因,看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时出现印象最深刻的中国橘子中的情景——花费很大的篇章去介绍一个颠倒的国度,可是到最后却又是毫无关系的。埃及十字架在小说中也是如此,完全是一个噱头,有种为了系列而系列的意思。结尾部分,艾勒里会好好交代这个原因。说到小说的结尾,不得不提,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结尾。艾勒里飙车去追罪犯,期间还动用了直升机——老奎因吐槽说这可用了他家一半的财产了,艾勒里说那我就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赚点钱。这就是埃及十字架的出版原因。
也许是年代的原因,或者是看多的这类的推理小说,如果书中描述到某个人被杀了,然后头部被毁了,那我脑海马上就条件反射地想到,死者肯定不是警官口中说的那个人,很明显,掉包了。小说中算是满足了这条件反射的猜测吧。
说点小说之外的事,艾勒里.奎因作为我最喜欢的侦探之一,我发现自己对他其实知道得很少。我知道他长得挺帅的,戴着夹鼻眼镜,和老奎因一起住,家中还有个笨笨的管家。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已经离开了人世,后来艾勒里还结婚了。可是就像福尔摩斯的童年一样,存在于家中的秘密总是被保存得很好,无法去窥探。
关于小说就到此为止了,以后有机会再看吧。最近得知一个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又去世了,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霍克的离开标志着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结束,不知道现在的作者有谁能去接过老一辈的衣钵呢?
死去的人永远地死去了,活着的人才是存在的维度。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6 08:18 , Processed in 0.22253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