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零点出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辛格 《大外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6:5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十八章 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


    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谈判的策略,它的确别无选择,因为它不能冒着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西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持续了40年之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7: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十九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美国突然被迫必须正视遏制歧义不清的问题:以传统的方略而言,韩国是个试金石,可以判断彼时正在形成的两大对立之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何在。但是美国人却有全然不同的认知,它把朝鲜战争视为正邪之战,是代表自由世界而战。遏制政策的模糊歧义给美国人民加上极沉重的负荷,他们被要求忍受严重伤亡,容许其领袖在抵抗侵略和避免全面战争的狭窄航道中艰苦摸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8: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章 与共产党人的谈判:

    阿登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
    1952年3月,朝鲜战争仍未结束,斯大林已做出外交姿态要解决冷战。但斯大林的继任人没有韧性坚持通盘谈判,也没有权势能做出进行通盘谈判所必需的全面让步。最后,和平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到了1955年,欧洲战后解决总算出现,它却正是罗斯福生前刻意要避免的结果。两个武装阵营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对峙,在欧洲大量驻军--地地道道的势力范围划分举动。不过,这样的安排倒提供了若干程度的安定。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8: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一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


    意气风发的赫鲁晓夫不会听任美国的势力范围繁荣而不加捣乱。他将在斯大林认为不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地域兴风作浪,把美苏竞争的热点跨出欧洲范畴,第一个引爆事件即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虽然惨痛代价不小,这一危机事件却象征着美国挑起世界领导的重担之开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9:0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二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


    匈牙利和前面的苏伊士事件,给下一阶段的冷战定下了坐标。苏联保持住它在东欧的地位;包括美国在内的民主国家,在中东的地位则相对受挫。苏联找到绕过遏制的一条道路。由于美国领袖不愿冒上子弟的生命,去为一个虽然碰触美国人良心,却又完全与美国安全利益不相干的事情牺牲,因此美国听任匈牙利在历史演进的大海中沉浮,美国的盟国也深深体会到自身的无能。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59:4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三章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


    柏林危机,1958~1963
    赫鲁晓夫存心要找一个突破点展现东西方力量已经有了长足变化,决定利用柏林的脆弱。整个柏林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就好像一位棋手,布局非常惊人,然后就坐下来期待对方思索再三后不战而降。经过整整三年的最后通牒和血液凝固的可怕威胁之后,赫鲁晓夫的唯一真正“成就”就是盖了一座柏林墙,最后却成为象征苏联的柏林政策大失败的笑柄。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5:00:0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四章 西方联盟的概念:


    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世界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并相安无事的时候,所谓大西洋共同体内部潜在的歧见就浮现出来。随着柏林危机落幕,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法国总统戴高乐和美国总统肯尼迪,有必要整合他们对同盟的性质、核武器的角色,以及欧洲的前途等等彼此相异的观点。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5:00:1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五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头20年里,美国带头从残破的世界废墟中重建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并且加入它有史以来第二次和平时期的同盟组织,更发起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计划。然而在中南半岛,上述美国在海外介入的模式全都破裂。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5:00: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六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共产党谈话的解读,使得中南半岛不再被当做冷战中多场战役中的一场。就新边疆而言,中南半岛乃是决定性的一役,它将判别游击战可否制止、冷战能否胜利。随着越南战场死亡人数的上升,抨击美国外交政策的论调,由挑战政策的有效性转为质疑其必要性--由攻击美国在越南的作为,进而抨击它在全球的作为。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30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5:00: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二十七章 越南:解脱,尼克松

    责任落在尼克松政府肩上,带领美国退出它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成功的战争,也是它第一次面对道德信念与实际可能冲突的海外承诺之失败经验。很少有其他外交政策任务比此更艰巨;也没有任何国家能经历此一转折而无挫折与痛苦。尼克松在冷战以来最分歧破碎的国内环境之下,挑起这令人伤心的担子。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0:45 , Processed in 0.0496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