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0
|
摩格街谋杀案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王不羁
我接触爱伦坡算是比较晚的,一开始读到这本书就觉得相见恨晚的感觉。那偏于一隅的优雅心灵和形式感极强的小说构思深深地吸引了我。
厌世的诗人
爱伦坡笔下的主角经常对世界感到灰冷,厌倦,消沉避世或者孤绝于俗世之外。无论是杜潘,勒郎夫还是第一人称的我。主角的厌世是诗人般的,不是单纯地逃避,而是以此为划分世俗的部分和自我的部分。通过自我投向世界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关注。爱伦坡通过他的人物,总能使他们置于一个合适的不至于尴尬的位置然后发现,一个精巧的推理或者是一个震惊的美。
在《被窃的信》里警察局的g先生事件中的一员,他只知道揣度别人,而不知道自己也是被揣度的对象。在被窃的信这一事件中,寻找者和隐藏者本身即构成事件的最主要的对象也是此事件平衡的两端。从一方单纯去思考另一方,这种平衡就永无法被打破。此事件就永远得不到解决的突破。而作为第三方的杜潘却能轻易介入他的目光并权衡于两端,可以在一方略施轨迹,这一事件便解决了。
厌世的诗人不是逃离世界,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认识他。当然有理由的话,可以接受或者毁灭它。
死亡的疾病
死亡是爱伦坡笔下美的悲剧。蓓蕾尼斯 丽吉娅 莫蕾拉三篇都是讲美人 的早逝与死亡。爱伦坡像个拥有怪癖的精神世界里的科学家,喜欢配置奇怪的情绪和体验。最极致的美和极丑陋的死亡汇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爱伦坡告诉我们是惊恐。蓓蕾尼斯里面的散落牙齿,丽吉娅里复活的尸体,莫雷拉里失去的尸体。都带着莫名的恐怖感觉。
死亡既成了美丽破碎的悲剧,同时也成为了美的验证。
最极致的美 它的形式理应是幽灵式的,灰暗的,神秘的 ,不可知的。
美本身包含着恶的形式,美本身即是强势的,被美吸引的人也是对美的屈服,美本身奴役那些对美屈服的人。
美死亡后借助其他的躯壳,幻境和回忆,继续对人的控制。爱伦坡极度自我的内心所以被搅动,爱伦坡笔下的人物突然神经质和歇斯底里。爱伦坡不容他人进犯的自我导致其对美的最彻底的背叛,恶压倒美,最终凌于其上。
这样,爱伦坡的惊恐元素我理解为,是对美的不信任。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6 21:47 , Processed in 0.22361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