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近代史》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在书中想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

    作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译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1959)。1971年,由圣巴巴拉分校几百位教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遴选徐教授任“研究讲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最高的学术荣誉。

    最新书评    共 6 条

    Hepbur    厚厚的一本书,从前年读到今年暑假,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的观点很中立,许多历史事件的细节展现的很立体全面。终于明白了1924年国民党迫害共产党不是无缘无故的,“中山舰事件”的爆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国共两党都想在合作中拥有领导权,都想保持自己政党的独立性,况且当时的共产党后面还站着一个斯大林,斯大林企图控制共产党以保持苏联在中国的领导权。鲍罗廷和陈独秀实在是太幼稚了,居然把斯大林发给共产党的电报交给汪精卫。国共合作的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总之,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值得一读。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写“文革”。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7:03
    奋斗    我最近也在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为了能读到原版的,我在各大读书软件上找了个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书香云集里面找到了这本书,是42章的完整版。目前读到中共十三大这一章了,觉得写的很不错。   书中的很多问题和《邓小平时代》相互佐证,读起来很有意思。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在其他书籍中读不到的。个人觉得非常过瘾。最经典是,徐老师在叙述历史的时候能够讲的你心潮澎湃、义愤填膺,同时,他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边叙述历史,边进行分析总结。个人认为是目前我读过的最好的历史书,比《重说中国近代史》更深刻,比《邓小平时代》在时间上更长。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8:18
    阿永    需要未删节电子版的请豆邮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2:02
    LokimT     这几个月来,重读细研了徐中约著,我母校——香港中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记得大一的时候,在中大,文林堂坡下面的那个楼里的书店,看到这两本《中国近代史》就很喜欢,好像定价148港币,无奈囊中拮据,又时逢多事之秋,结果也就没有买。直到去年年末,借kindle之故,才免费下载了这套好书。查了一下,徐是哈佛毕业的历史学者,后半生几乎都在美国度过,可他对美国的历史评价似乎并不高。       但这不是重点,研究历史其实本来就是马后炮,分析事情,总是说,如果某某当年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什么,而采取了怎样怎样地措施,整个事情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变得如何如何,从而避免一场大的损失。可是,这话总是要在事情发生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才能从历史学家口中说出。人非圣贤,即使是一个专家小组,具事研究,又怎么能够提前通晓天机?稳重而实际的决策,毫无疑问,会比缺乏思考和研究的冒进有效得多,但是那并不代表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世界。简而言之,“尽人事,听天命”。       那么读历史,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呢?我想是经验和教训,前人所经历的困境千变万化,但是应对的原则应是一致的。如果能改变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方式,读历史也就是有意义的,是为“以史为鉴”。我现在希望能稍微总结下,从满清、国民政府、和中共建政前30年,治国皆不成功的原因之中,得到的些许经验。      满清:    “一条确定的教训:生存的关键,在于对时代挑战能够做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响应的能力。”       “官员和士人生活在过去,沉溺于梦幻世界之中。他们从过去寻求出路,而非面向未来获取启示。”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挑战,旧有的经验和思维,即使几千年的历史都能证之有效,此时也可能不再适用。这时,一定要顺应大局,敢于放下旧传统、旧思维,从内而外的进行一套真正深远的自我革新。这样的破旧立新,目的就是要适应全新的环境,以确实视乎新时代的进步,来打破,来替代那守旧的惯性。这是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体现。       夜已深,国民政府和共和国的部分留待下次再写。      April 6, 2012 于美国爱荷华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3:49
    near    详略得当,看后想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只是看的时间有点长,从看是开到看完跨越了一年时光。不过觉得很值的确学到不少,不过感觉还要读一遍才行有很多东西还是没有消化掉。很有营养的书。虽然作者都有总结,不过有些总结是去主言枝的,要自己通过作者给出的史文思考出来。  详情 发表于 2013-9-2 18:34
    番茄哥    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满清名义上是满族欺压汉人的统治,但它与元朝有所不同;他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政治结构,朝廷人员机构汉人与满人在人数上达到1:1,比如工部刑部等六部,里面都是一半汉人一半满人,这是为了达到稳定政治统治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满汉共治,虽然满人自视高汉人一等。   清王朝就像海上的一艘巨轮,当它有一位杰出、勤劳、睿智的掌舵者,它会保持一帆风顺,但是如果掌舵者平庸、无能的时候,这艘巨轮就会摇摇欲坠,当暴风雨来临时,它会被吹打成四分五裂,永无修复。清王朝是中国史上极其高度集权的统治,皇帝需要兢兢业业打理一切,康熙雍正乾隆都是精力充沛,勤劳聪明的皇帝,他们掌管的巨轮稳稳当当,但后来的皇帝越来越平庸,清朝也开始落后于世界。与清朝相反,明朝的皇帝压力小得多了,因为他们有能独自行事的内阁。   中国周期性的王朝更替:当人口的增长率远大于土地供给增长率,就会有大批人无法得到粮食,伴随自然灾害,就会发生起义、内乱;战争和社会的动荡,会造成许多伤亡,令人口迅速下降,当人口和可耕种土地达到一定平衡,新的王朝建立,国家逐渐恢复和平,开始度过一段休养生息的和平时期,这段时期人口会逐渐恢复,然后又会超过可耕种土地,当达到一定阀值,大部分农民衣食无靠时,新一轮循环开始了。。。   清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上,进步很小,甚至倒退;很大原因是满人只为稳定统治汉人,禁锢汉人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上进的汉人大受打击,无心国政,埋身研究考古、旧文章等无创新的事情;另一方面,清王朝自视为浩浩大国,轻视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何况跟他们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获得许多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但同时,美国也大量出售武器给日本;国共内战前期,美国大力支持国民党,并出力积极为两党调停战争;美国这么做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利益,希望中国能成为他在亚洲的代言人,并培养一个伙伴对抗苏联,当调停失败,支持的国民党也兵败如山倒,美国转移了策略,选择日本作为其在亚洲的代言人。抗战后期,苏联曾经出兵东北抗击日军,是以黑龙江北部许多领土作为交换条件的。1970年后,中美恢复外交关系,是中国与苏联决裂,美国与苏联竞争白热化,与中国建交,使美国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伙伴,中国也借助美国的支持,挤掉台湾进入联合国,逐渐得到许多国家的承认,双方各取所需。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更多时候是以利益为向导的,人文关怀更多是我们一厢情愿。   改革开放并非“历史书”中描述的,开一次十三届三中全会后,万众一心,改革春风吹满神州大地,这其中曲折和权利的斗争,它是保守势力与改革派斗争与稳定社会统治的产物,当然这其中也有赵紫阳等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努力。书中描述邓是个掌握大权,懂得平衡两方势力的人,80年代发生过两起学生运动,包括著名的64,邓具有把握这两件事情走向的权力,但最后事情的处理还是简单又暴力。保守派利用学生运动事情,指责改革派手段软弱,任由发展,最后以紫阳、耀邦辞职下台为胜利,中国也错失正确处理此类事件的机会。在这些政治斗争中,学生的热血是很廉价的,他们的生命很脆弱,现实也很残酷。在这么一个大国中,要想开刀阔斧的改革,是极其艰难的,这中间设计到许多利益团里,他们不自觉的形成了保守派,没有权利的保证,流产是多数的。      读史明鉴,看多了你会发现曾经会为了一件事热血澎湃或者勃然大怒,但你只不过是荧幕前被操纵的一个木偶。读历史可以不断修正从小到大被洗过的大脑,接近历史真相,也可以让自己更能理解现处的社会。   本书对每一件历史事件尽可能从多角度分析,颇为中肯,如在描述汪精卫为什么投日本的理由,曾做这样的分析   “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个孙中山的亲密信徒及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内的第二号人物,为甚么会不顾声誉叛变投敌?最重要的原因似乎是,他在失败主义的驱使下认定中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在彻底失败之前以谈判实现和平将更为现实。第二,他曾与蒋进行过权力斗争,因此认为蒋篡夺了他作为孙中山接班人的位置。第三,他关心日占区人民的利益。他的主要助手周佛海则提供了第四种饶有趣味的解释,周佛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狡猾地辩解说,汪精卫的和平运动不会损害中国;如果蒋打赢了这场战争,汪精卫与日本的协定将自然被取消;而如果蒋不能赢得战争,那他将来与日本达成的和约,就不可能超过由汪精卫取得的条件。处心积虑地博取同情的周佛海接着提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汪精卫没有站出来负责,谁会来照料沦陷区的芸芸众生?人们或许会推测,汪精卫在失败主义和对蒋的嫉妒之驱动下,决定充当凶残的日本征服者与无助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缓冲物。也许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和平使命从长期来看不会伤害中国,而在短期内又可实实在在地减少大量的苦难。他的真实动机究竟如何也许永远不得而知,因为他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几个月就死掉了。虽然他逃脱了公审的下场,但他的高级同僚却在战后很快被当作卖国贼枪决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4 09:46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4:15 , Processed in 0.37601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