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國近代史(下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徐中約先生,以一人之力,著成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一書,自1970年面世後,先後修訂六次,銷售數十萬冊,為美國大學中國研究的權威著作。《中國近代史》由南京大學歷史系茅家琦、錢乘旦、計秋楓、朱慶葆四位教授及中文大學鄭會欣博士根據英文原著第六版翻譯而成,中文大學出版社分上下兩冊出版。本書內容以清朝立國起,以迄二十一世紀初,縷述中國近四百年歷史之演變。上冊包括清帝國從建立、興盛,以至衰亡;西方宗教、帝國主義及商業活動衝擊中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及列強瓜分中國;維新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運動。下冊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分裂及內戰、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中美關係及四人幫事件;中國八十年代改革、四個現代化、八九天安門事件、香港回歸及中國邁向二十一世紀。

    作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译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1959)。1971年,由圣巴巴拉分校几百位教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遴选徐教授任“研究讲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最高的学术荣誉。

    最新书评    共 13 条

    阿福    官方教科书中的中国近代史是在意识形态下的为党服务,大多内容修改已变味,并且因某些原因很多历史不公开,重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下》(the Rise of Modern China内容从中共1921建立--2000年),对中国的近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前因后果有了新的认识,内容详实,带着作者的实证和思辨,值得一读~~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17:04
    超人    就像钱穆曾说,每个人都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我觉得古代史倒是其次,近现代史才重要。不过每个时代自己的近现代史都无可奈何是最模糊的。   读史才发现现在很多制度风俗原来都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偶然产物而已。但是最激动人心的是发现自己的生活,跟历史那么近。   比方说:   就因为主席人多力量大的信念,六七十年代人口愣是长了一倍。作为90后的我们无可奈何只能成为独生子,成为小皇帝。原本中国传统的孝道因此而倒转过来。我们孤独的生活让我们这一代被各种心理疾病所缠绕。激烈的就业竞争也是这偶然的历史事件的后遗症。   为什么要军训,上思想课,考研政治,下基层锻炼?因为80年代末知识分子发现以前的真理都是谎言之后,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当然,后者也有民粹主义的影子。   近来央视流行“你幸福吗”,回答大多是政策好之类,这不也是我们封建遗产么?这个国度里的民众习惯了家长制,并且只要在容忍范围内,我们就像家长表达我们的服从和忠心。为什么要反自由化?因为这会破坏农民这种纯朴的风俗和习惯。   原来八九是保守派挑嗦起来的,真尼玛无语。。。   政治上保守,经济上进步。这种方式还蛮适合中国的,严复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一国的独裁和民众的素质成反比。教育才是先于政体改革的要务。但是现在的教育问题也挺多的。不过,我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历一定会把他的好朋友民主政治带来,只是还没到时候。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16:53
    风撼斜    為了響應CPP從政治掛帥到經濟掛帥的務實轉變,咱就不扯那些虛的意識形態普世價值,就說點實在的東西:農村與土地。      徐中約如此總結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外強中乾。雖然這十年國家在工業,金融,交通,關稅自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政府卻忽略了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土地和農民。民國時期的農民依舊承受著高額的地租和地稅,而國民政府看重的是將領,官員,商人,實業家這些中產階級,同時也需要和軍閥達成妥協,於是就沒有認真考慮解決土地問題。眾所周知,天朝的農民算是很能忍的,但到了極限也是會吐槽的。這會兒非正統CCP玩家毛澤東的出現就給了國民政府致命一擊,在西北貧瘠的地區搞土改和減租減息讓CCP在天朝最廣大的群眾中紮下了根,也為日後奪取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說CPP拿下KMT有運氣成分,但這一出屌絲逆襲高富帥的劇目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千萬不要看不起農民!”可惜CPP也玩火自焚,在建國以後的土改顯然是過頭了,中國千年來的鄉村結構被打碎,在鄉村自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士紳階層幾乎被毀滅殆盡。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則帶來了那幾年的災難,之後的文革更不必說。書中摘了胡喬木的一段話:“1977年,全國的人均口糧與1955年的水平一樣;換句話說,糧食產量的增長只大致等於人口的增長加上工業和其他用途對糧食需求的增長。”因此改革年代伊始,鄧小平首先就從農業下手,責任制,包產到戶,使得農村經濟開始飛速增長,徐中約用奇蹟來形容這次農業改革,而中國也由糧食淨進口國成為一個農產品出口國,在80年代前五年裡獲得了4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後也終於覺醒,先從農業土地改革開始振興經濟,而後是輕工業,最後是重工業,這種策略最終使台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創造了奇蹟。      歷史映照的就是現實,在中國,農村問題總是一個大問題,誰能解決好誰就能得天下。如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CCP治下的土地公有製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農民在政府徵地大潮下就像待宰的羔羊。而隨著經濟發展重心從農村移到城市,如何讓農民分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利益成了一個大難題。這事要解決得好,城市化或可平穩進行,皆大歡喜,要是解決得不好,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的後果就真是不好預測了。      最後說一句,書還是不錯,很客觀,只是有些事不能多說,自個去看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7:06
    lalala    好不容易买到,好不容易读完,确实是本好书,但还是略感失望。作者的文字大多引经论点,却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深入剖析,不失为一本好的史书,只是。。。      个人觉得比起同类的晚清70年来,还是更加喜欢后者的写作方式。  详情 发表于 2013-9-2 18:36
    a2z    总体不错 叙述流畅 详略得当   2个缺点   1 很多各执一词的地方 作者采信的多为诋毁中共的史料   2 对满清前期的统治赞扬过分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10 15:50
    速在行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提供了相对中立的角度,避免了大陆的阉割还有过分的西方色彩,其实是比较被这一代大陆人接受的,历史都是这样,写的人不同会造成内容不同,特别是到了最近的近现代时期,政治因素的掺杂更让历史成为一些官方修饰的工具,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自然也就涵盖了海峡两岸      作者是身在美国的华人,较好地利用了双方之所长,用欧美的角度和华人的身份来看待事情,很好的阐释了一些被中学历史教科书遗漏的地方,比如说近代史上的1840年之后的和列强分割故事背后,其实有着很多可歌可泣的自强故事,而且中间有着许多仍然是较为民主较为人性的西方社会得以展现,而不会因为想要像教科书一样塑造出“中华民族血泪史”从而是自己本身的奋发和外部势力的人性而只字不提,作为一个在美国的华人,对美国在清末民初时采取的政策也大胆的一针见血分析不过是同样为己私利,而并非很多人倡导的美国的慷慨,其实,相当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有的史料来源皆有罗列,丰富程度难以想象,这个版本的译者的批注也是相当精彩,参考书目和批注完全不亚于唐德刚对《胡适自述传记》批注的精彩,值得一读      不过作者的角度有的时候还是会显得有点偏向西方,而且对中共的部分阐述过于严厉,这是在西方对共产主义都有所鄙夷的情况下的必然结果,相反,本书谈到现代的时候,对台湾在民主制度下取得的成就过分吹捧,却并没有分析背后的种种艰辛,这是很大的一个致命弱点,也是从此可以看见到,作者私人因素依旧存在      虽然上下两册已经一千三百多页,单本书所定义的近代史是跨越明末到香港主权交接,而且因参考书目关系,所以章节仍然较短,这就导致了一些阐述并不到位,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中印战争完全一笔带过,中越战争寥寥几段话,而深刻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地位和海峡两岸局势的抗美援朝竟然也是不到一页纸,但中印战事对目前的亚太局势还有周恩来和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的关系对后来中印走势的影响何其深远,朝鲜的战事和中国的抗美援朝直接造成了台湾徘徊在外,从这些角度来看,建国之后的三场举足轻重的战争却如此轻描淡写,估计作者本身想影导一个和平氛围,于是将中笔墨泼在了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上面,但是,这样的篇幅来看,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总的来说,让你从中学的教科书中挣脱出来的目的已经达到,读者在读的时候也是需要有自己的立场,没有大陆“洁版”那么“洁净”也不会像国外写的中国历史那样读不出荡气回肠的自豪感  详情 发表于 2013-9-11 02:14
    映阶碧    读罢本书,上下两册,我顿感自己神奇。因为电子版错字太多,大家都懂的,所以此书已在我代购行列。(不过好贵啊!)      中国的近代史,感觉是保守派跟改革派抑或自由派的斗争。刚接触这本书,全是因为那个40章。第一次读到,觉得不可思议,更泯没了邓爷爷在我心中的光辉形象,甚至有点不能接受。(其他章节没读,因为那会还没着魔于电子书)   过了几个月之后,我看到友邻“读过”这本书,然后我就收获了我的电子版了。当然,并非一收获就开始读,拖延症患者各种拖延。。。      在一个深感空虚寂寞无聊的夜晚,我开始读上册。从1600年开始。。   各种诡异的黑白图片,挑战我的小心脏。最大的感受是康有为大哥被爆,又一个人物在我面前土崩瓦解:没有家庭或家族,而是男人和女人同居一年后,每个人可以交换伙伴。。完全接受不了!!!   上册所写,具我感觉是没有限制级的。有空去图书馆借个阉割版的来看看,对比下。      重点写下册,1917-2000 。   (此处省略文字摘抄,概述)   当再次读到40章,我心中不再激动,毕竟已经剧透了。甚至有点体谅那些老人家行为上面的偏激,虽然代价很惨重,至今还不肯承认!我也学会了一个叫“白色恐怖”的词。动荡当然不止这些,还有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我也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了懵懵懂懂的理解。   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悲哀,因为我背这些东西背了这么多年,现在才有点明白个中意思。      ps 不知某些媒体作为遮羞布,能遮到什么时候。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当然,利用媒体来诱导思想得不只有我们,只是我们比较严重)  详情 发表于 2013-9-15 06:06
    李子园    提及有皇帝称谓的中国而言,其国力是NO1。这样的观念总是流淌,即使最木的人群也会习惯这样的一种优越感。那这样的骄傲发展就会有两种趋势,在近代的中国这两种趋势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也许也对教科书的写法很熟悉也难免觉得厌烦,想要试试不同的味道。我谈到中国近代史就总是浮现出学者在炮火前谈论学术的奇怪景象。 但这或许真的可以存在。 这样的年代给我们太多的启发,特别是对烦躁的今天。 怎么样的评价才算合理,我想找不到答案,应该说这本书的回答还算不错。至少没过也没及,,,,  详情 发表于 2013-9-16 22:16
    蘭台公     我记得,我跟我的朋友说过,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写一本客观的深刻的《中国现代史》。当看完徐中约的这本书,我意识到,已经不需要了,因为这本书已经存在了。    其实浸淫史学多了,发现讲话真的是需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成了胡言乱语,一不小心就会成了想当然尔。而且,写实作为史学者的首要素质实在是太难把握了。一个深受自由主义熏陶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多关注集权主义的恶劣影响,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成了不同的性质。而对于事实状况的排列、取舍不同,表达出的思想更是千差万别。    现在的研究生还是必须要选政治课的,我的政治老师自称是个左派,第一节课就说他认为科学是具有阶级属性的,立即招致了我的反感,他推荐的一个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在迅速浏览之后,我也立即将之归之于拍马溜须之网站。    我不太明白,当包不同反讽星宿派三大绝技是厚颜功、法螺功、马屁功的时候,星宿派的人为什么能甘之如饴,为什么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如我现在不明白,这么多人唱H歌,为D庆90年生日,举办各种活动,可是这些人真的懂D的意义是什么吗,一如我现在不明白,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已经喊出来近100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肥头大耳的毛将军,人民艺术家李将军。好多时候,我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人们都要求我多看一下现行制度的合理性。    就如我从小到大上过的那么多的政治课,见过的那么多的政治课老师。我知道的,他们不乏有见解深刻之辈,对于世界的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实在是有很独到的见解,而且对于哲学,他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尼采、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认识比我不知道要全面多少倍。难道是我还有一个盲点,使得我无法接受这一切。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23:07
    老卡    你对这个时代困惑吗?   你对这个社会困惑吗?   你觉得你真的认识你生存的环境吗?      。。。。。。。      那么你就看下这本历史书吧,或者假如上学的时候学的历史是这样的,那会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三民主义是什么。   孙大炮的真实故事。   蒋公的功绩与过错。   民国当年国情是什么样子的。   二战在中国是怎么回事。   日本是怎么走向侵略和军国主义的。   战争真的是你死我活吗?其实民众只是精英阶层的棋子。   内战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49年后的30年中国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我们的父辈是如何成长的。   中国和美国的纠葛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未来和民族政治走向。   当下社会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解决。   。。。。。。      看看吧,人民不是用来洗脑和愚化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10-5 02:4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2:38 , Processed in 0.37560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