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15 10:02:59 | 只看该作者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04545.html?flag=isametaste
  免费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1 12:56:59 | 只看该作者
       陳寅恪晚年因撰《柳如是別傳》,頗受不少學人譏諷。陳對摯友吳宓解釋道:“研究紅妝之身世与著作,蓋藉以察出當時夏夷之防与道德氣節之真實情况,蓋友深素存焉,絕非清閑風流之行事也。”
  
     余讀《非常道二》證誣一篇,玆錄于此,以饗讀者。是爲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0-22 18:43:28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是从熊逸的《春秋大义》看还是梁由之的《百年五牛图》,
  陈寅恪斯人寥落一朝绝尘而去,都让人欷歔不迭。当年夜读陆键东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手不忍释卷,一篇读罢时已明晦交接。梁
  由之固然妙笔生花,而熊逸掷笔掩卷未尝真学释迦佛拈花之故。二
  人都不约而同择取了陈氏《答北客》一诗,也都注解寥寥,可思李
  劼叹息历史只前进了三平方米是闲文人的酸臭,大可一笑而过。
  喜读陈氏,而读之维艰。陈氏之早年文字,多畅晓简明,而晚
  年隐晦甚深。《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氏心迹之代表篇
  目,易诵上口,可读之再三,
  海甯王静安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
  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
  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
  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
  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
  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
  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斯为陈氏一生轨迹。
  然卅年之后,枯眼困顿,泣涕牛衣,恐怕也是陈氏未曾料想得
  到的。《答北客》一篇在北京来人之后,前有《给科学院的答复》那
  是说给大家听的,而《答北客》附于书信中,故更见陈氏真意。全
  诗如左,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萍花即自由。
  七言绝句,句句用典,以至于当代学人以查访其中一句之典故
  来阐其幽境。胡晓明作《陈寅恪惆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证》抓住第
  二句,征引苏轼《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句戏用
  其韵跋之其二》,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佐以欧阳修《归
  田录》卷二:“……每云:‘我是监州,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
  制。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
  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可谓信矣。
  而末句化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句,至于柳氏作之深
  意,可置而不论,全诗如左,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我曾简言之,柳氏是积极自由不得,陈氏是消极自由不得。
  首句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
  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文虽菟裘归老,
  而陈氏实是隐世避祸。
  至于第三句,他曾有《寄傅斯年》诗云:正始遗音真绝响,元
  和新脚未成军。此用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
  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其实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之一》更能明白陈氏之意,
  诗谓,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唐元和年间,柳公权书法流行朝野,同是柳家人,刘禹锡因此
  玩笑柳宗元。数百年后,苏轼有外甥亦姓柳,故寄诗勉励其“莫厌
  家鸡”,且不必“问人”,但学好自家“元和脚”也是很够用了。陈
  氏点字为“负”,进而言“既负”,便毋需论是老孤僧之意抑或高飞
  不逐群。越来越晦涩这般文字的背后,越来越清晰的陈寅恪如此浮
  现出来。而陈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可再添一句,坚决之
  意志,至死而终不可移。
  更已注定了他“苟全性命看白眼,著文为剩颂红妆”的最后二
  十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0-24 17:15:22 | 只看该作者
  【访谈笔记】王焱老师谈柳如是
  
  题记: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老师目盲足膑,在衰暮残年,花上百万言,为一个风尘女子立传,究竟是何用意?)
  
  首先,古代的妓和当代的“性工作者”不是一回事。像“秦淮八艳”这样的名妓,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女性文艺天才吧,因为她们不受礼教的束缚,也都是有文艺天才的。她们在性的方面也比其他女性自由,但是那个时代光凭金钱是不行的,她们只跟“理想之良人”才肯交往,别说商人,一般的官员也看不上。在这些女性身上,也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且这些女人品格也特别高洁。
  
  柳如是,嫁给了明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相当于文化部长了吧。(那时候一共才6个部)但遇到大事的时候,钱谦益并不如柳如是有胆识有见识。钱打算降清,柳劝他以身殉国,钱嫌池水太凉(忒凉了,咱就别跳了成不?你也别跳了),柳如是说:“你当这是秦淮河啊(脂粉之地,讽刺他)”钱想在清朝当官,柳说“你不要去”,钱还是去了,结果跟当朝贵族发生冲突入狱,柳如是又把他从监狱里救出来。柳还把首饰都卖掉,资助复社(明末浩大名士结社),她也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发挥着政治和文化上的才气,“为如花之美女,倾说见之穷词”(不知道对不对,王老师口齿有点含糊)文化名士傻了,政治上也不如人家这女子,文化上也不如人家这女子。
  
  陈寅恪之所以挑选一个女性著传,是因为女性在礼教社会的身份地位低微,但她却有着过人的见识和才华,一来说明社会结构不合理,二来,一个女性可以从礼教中穿越,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也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乐观。
  
  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的价值,只是人们并不曾去认识。
  
  王焱老师评价陈寅恪的这部著作说:
  
  传统史学建立在儒家的威权等级的基础上,陈寅恪的明清史揭示了到了平等的社会,像明清这种比较专制而平等的社会,怎样发展出自由精神,独立思想,怎样在文化中维持一种高贵的气质,是有才能的人不受压抑的伸展自己的才华,反对集体平庸化。
  
  他的史学路径很独特,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史学,实证主义史学三大流派之外,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范型——一种自由的史学,独立的史学。
  
  (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平等的个人的崛起,《柳如是别传》既是一部传记,同时又是一部论述中国社会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独立自由意识怎样冲破礼教的束缚而萌生,而又怎样在礼教的压迫下被扼杀的历史,展示了在历史结构的束缚中,具有超越性思想的个人,而他们正是历史结构限制中的希望所在)
  
  
  王焱:曾任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部主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代主任,先后兼任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副主编,《国学丛书》(辽宁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等,现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1990年代中期,他和一批北京知名学者发起成立了《公共论丛》编委会,任主编,注重探讨公共理论,阐发人类恒远的价值理念,在国内知识界有很大影响。代表作:《陈寅恪政治史研究发微》、《晚清学术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两种传统》、《经济全球化挑战下的东亚文化》《晚清宪政的先驱――张之洞与中体西用》;《储安平视野中的英、法政治文化》等。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4:31 , Processed in 0.0924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