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极理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宗残忍的凶杀案,一串没有联结意义的数字,一组隐藏已久的秘密研究资料
  牵扯出撼动宇宙、摇晃文明的惊人奥秘--
  爱因斯坦至死不说,怀抱以终得秘密,竟是五十多年后影响世界兴败的解答?!
  他耳语道:“统一场论。博士先生最……最后的遗赠……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你要保证它的……安全,决不能让他……他们得到它。
  曾是爱因斯坦助手之一的物理教授汉斯克莱曼,因为死守着爱因斯坦最后研究的秘密而惨遭杀害。
  临终之前,他将两个德文字与一串数字,交给情同父子的忘年之交大卫史威夫。
  大卫只知道这些讯息连结到爱因斯坦的“终极理论”——
  一个可能为科技与人类带来长足进步,或制造毁灭性武器的理论——
  但世人皆知,这个理论尚未完成。在不明所以之下,大卫就被美国国防部、联邦调查局、俄国佣兵追逐胁迫,想要夺取他身上的讯息。
  当大卫身边的人一一遭受无情的迫害,他知道自己必须倾全力追寻,发掘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身后所留下的惊人秘密!
  运用E = mc2理论,人类成功地制造出了原子弹……那么,有了创世纪的秘诀,我们又会干些什么?
  《终极理论》将真实的科学、历史、政治与爱情故事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把事实、虚构与摄人心魄的情节巧妙嫁接,故事跌宕起伏,令人手不释卷,直至爆炸性的结局!
  *      *      *      *      *      *      *      *
  关于终极理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终极理论的概念
  什么是终极理论?在物理学中,终极理论又称万有理论,是一个标准模型理论,即把引力、电磁力与原子核力用单独一项数学定律来描述。
  终极理论这个概念包含有两个相反的含义:
  一个含义是:理论的“起点”达到终极。例如:《几何学》是从“点”概念开始,推导出“线”、“面”“体”等,直至推导出几何学全部学科体系,“点”就是这门学科达到终极的“起点”。相对几何学这门学科,这就是“终极起点”的“终极理论”概念。
  另一个含义是:终极地“完成理论”。理论已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没有不可证明的问题,如霍金放弃的“终极万有理论”,这是“终极完成”式的“终极理论”概念。
  那么怎么来验证终极理论呢?其一,这样的理论对一个问题不回答则罢,一旦做出回答,其它全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比如你要问一个弓箭手练到一定程度为什么就能“百步穿杨”?我们若要把它回答透彻,就不能仅仅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神”。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精能生神”?如果对此做出终极回答,宇宙的全部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其二,对一个问题的终极回答必须包含着其它全部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说,所做的终极回答是全息性的,即不能孤立地去回答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必然牵扯到对其它问题的同时解决。
  霍金放弃“终极理论”
  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金宣称放弃对“终极理论”的追求,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 霍金过去追求“终极的起点”,他曾宣称:存在一种可以把所有自然规律都以一个单一的、优美的数学模型表示出来的“终极理论”,也许简洁到在一件T恤衫上就能打印出来。现在,霍金又放弃了这一追求,理由是“一个物理理论乃是一个数学模型。因此如果有数学命题不能证明的话,那就有物理问题不能预测……我很高兴我们寻求知识的努力永远没有终点,我们始终都有获得新发现的挑战。”这反映出霍金追求的目标从“终极的起点”转向了“终极的完成”。
  霍金对“终极理论”的理念上产生反转,使他自己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最终滑向不可能实现的“终极完成”式的“终极理论”。

作者简介
  马克·阿尔珀特自称终身的“科学怪客”,早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天体物理学,毕业论文的主题正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运用。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诗歌并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记者职业,最终成为《科学美国人》杂志的编辑。他的工作,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奥的科学理论,诸如弦论、额外空间和平行宇宙。马克目前同妻子和孩子们生活在纽约的曼哈顿。

最新书评    共 5 条

Ruth    作为一个Christian,我始终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使无数科学家前仆后继,对那肉眼看不见的时空、宇宙、粒子不断地探究。      可是,无论今后有多少的理论或粒子或宇宙的奥秘得到揭示,只有两种可能——那些伟大的理论被人类的欲望所控制(很多人说那是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何等的自欺欺人)或 人类毁于自己的手上。      为何如此多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宇宙的奥秘永远也不可能让人类真正了解。   在Final theory中,作者其实已经显示了一点,那就是,即使人类只是掌握了宇宙奥秘的极小的一部分,就足以毁灭人类自己。      因此当上帝向人类展示了如此美好的大自然时,本以为这已经足够向人类启示,上帝的存在。   可是人类的欲望似乎对这些永远无法满足——固执地探索那些人类不需要了解的东西。   所以,无论经过多少世纪,无论有多少个爱因斯坦的再现,最终的结果人类只会在自己有限的智慧所发现的理论中兴奋不已,然后钻进欲望的”黑洞“。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23:01
莹然其    这本书我可是垂涎了好久,从尚未正式出版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就因为老公推荐而看了开头,因为没有全本,我忍。后来下到了PDF全本,但是我实在不喜欢PDF作为阅读器总之就是不兼容,于是也放弃了。      终于等到图书馆进了这本书,狂喜。      也许是期望太高,所以真阅读完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失望。      是个好故事,真的,非常流畅的情节和一层层揭开的解密设计,但是怎么说呢,少了点味道。      这一类书里边,还是最推崇丹布朗的作品。没办法,人家占了个便宜,用的是似是而非历史文化做背景,别说在西方就是在东方也属于比较普及的知识,一有风吹草动就让人热血沸腾。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哎,了解的人实在太少了,作者也很难在上面忽悠什么,不像达芬奇密码那样把女主角说成耶稣后代都能自圆其说,科学毕竟是科学啊。      因为这一点的不足,整个故事精彩是精彩,却少了点内涵,就像你老说这人好这姑娘漂亮如何如何,可是我就不知道他好在哪姑娘怎么个漂亮法,于是感染力和投入的心情也就有限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本好看的小说。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3:11
溥林    好看么?   好看   怎么都觉得有点俗套   不能说是《达芬奇密码》的现代版   但是,在《达》之后   一下子这类小树蜂拥而至      疲了   倦了   看个故事,图个刺激   就好      还有   爱因斯坦的血脉   怎地了一下子那么多冒险小说都血脉血脉的   就像网络游戏永远的升级   这个路数   什么时候能变一下      或者,长长知识   没准哪天有用呢~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07:29
Nosai     感觉作者好像是编剧,小说的段落像极了电影分镜头,同一个时间里不同空间的剧情,让我想到了宁浩的电影。    剧情铺成也非常像好莱坞的电影,读下来很畅快,推理和悬疑的成分有,但是起承转合没有太大的新意,但也算是畅快。    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的现代意识,只有狭义上的好坏,没有广义上的好坏,善恶都不是重点,读者的喜好和思考才是作者关注的点。    作者的物理学功底应该是写作的基础,小说提到的理论,假设,模型,都非常的真实,几乎可以算是一本科普读物。    在这个速食的年代,小说内容似乎显得过于Geek,但对于Geek有爱的读者是不应该放弃这本精彩的小说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02:34
。默然    一开始看它是因为《达芬奇密码》 猜想可能看起来还不错 之后发现越看越有瘾 个人觉得是本很不错的书 虽然书中会写到的很多知识我们不一定能看懂 但尽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来说就很不错了 在看书的时候同时学到很多以前不一定能接触到的东西 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而且整个故事节奏紧凑 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 勾人胃口也恰到好处 每一次起伏转折都耐人寻味 我总是猜不到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节 感觉的确很好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06:2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0 07:57 , Processed in 0.26413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