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0
|
闪击英雄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仁義中
本書刪除了原文很多的東西。
例如評價偉人方面。
有人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缘故,是因为德国这个民族特别容易接受这种鼓动。不过在所有国家,所有各时代中,人类在非常领导之下,常常都可以接受这种鼓动。在近代史上,就不乏很多的例证。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许多法国人都追随在拿破仑的后面,为他的人格所感召。法国人民随着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的后面,一直走向完全毁灭的途径,他们也明知是如此,但却还是死而无悔。在两次大战之中,尽管美国人是最爱好和平的,但是却为两位总统的魔力所吸引着,也走上了战争的途径。意大利人跟着墨索里尼后面走。更不用提起苏联,那个巨型的国家,完全违背了它原有的传统。
(戴耀先版本比較忠實原文:从希特勒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出发,有人得出结论认为德国人是易受感召的人。在所有民族和所有时代,都出现过一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伟人,其中有些人用基督观点看也许算不上好人。在近代史上,最恰当的一个例子就是法国革命及其伟人,人们都紧紧追随于拿破仑身后。法国人跟随着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直到全盘覆灭,尽管人们早已发现,他已必败无疑。尽管美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还是在其总统富于穿透力的感召下,参加了两次大战。意大利人追随他们的墨索里尼。俄国更不用说,一个伟大的民族违背他们原来的信念,被列宁思想的力量引向了布尔什维克化。不过我们作为同时代的人,正是从这个例子看到,由于沙皇时代的管理混乱,使广大民众怨声载道,饥寒交迫,从而使列宁的革命思想有了利于其生存和壮大的温床,人民因此心甘情愿地追随其后,指望布尔什维克改善状况的许诺能够成为现实。)
详情
极光缠
读书越多,经历越多,一个感受越强烈:历史教科书上真话太少,正史上也斧凿过多。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书是个茶几,什么肮脏的杯具都能往上放,只需要杯具能代表某一方面的利益;历史书还是个婊子,有钱有权就能上……因此似乎这类当事人的回忆更靠谱一些。
读了豆瓣上这书的其他书评,觉得还是有一些感受没人说到,简单写几笔:
1.人们常说,二战前德军统帅部高瞻远瞩,前瞻性地看到了装甲兵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云云…原先我也这么人云亦云…但是读完本书的一个感觉,与其说是德国人在对未来战争形态的认识上高瞻远瞩,不如说是时事所造。古德里安等装甲派军官高速的升迁,显然和军中传统保守派势力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紧密相关,也和希特勒本人狂热的帝国梦想有关。这两个原因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互为表里。狂热的帝国梦想导致希特勒追求对军队的强力掌控能力,因此在政治上需要扳倒军中的既有势力,培植听命于希特勒的德国国防军…而少壮派的装甲兵需要施展的舞台和空间,迎合了元首的需求…于是元首和装甲兵一拍即合…
2.有人说奥地利人最成功之处在于让全世界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让自己在二战中成为了“受害者”。奥地利有维也纳、施特劳斯、萨尔茨堡、《音乐之声》…这些标志显然也符合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历史书中我们永远也不会读到奥地利、苏台德百姓因夹道欢迎德军到来而热泪盈眶。历史书就是这么贱…
3.书中有一个细节,在56页,军官们忠于职守,靠前指挥,因此在战斗中军官伤亡比例偏高---“很多高级官员失去了他们的儿子”。“资产阶级”和“统治集团”不是像传说中那样把“劳动人民”的孩子送上战场,这显然是德军高昂士气和强悍战斗力的来源之一……不展开。
4.很多人因为古德里安没当上元帅而不平,觉得他“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依我看不是这样,古德里安本人过于高傲,文中可以读出他的极端自负,因此是个“只善将兵”的将才,非“将将”的帅才,当不上元帅算是希特勒“慧眼识人”,也是他本人性格所致。---暗合了当年读中学时班主任总是挂在嘴上的“性格决定命运”…虽然其实我认为---家庭出身决定命运的成分更大,也更普遍…跑题了。
罢笔。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8:02 , Processed in 0.404843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