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0| 0
|
中国特种兵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石头
中国境内不知道哪里还有书里描述的那么庞大和有组织性的狼群?
说”子弹超过50米容易受风的影响“ 学过射击学理的人都知道 100米内的射击基本不用修正风的影响 如果要修正的话,这风一定是在美国很有名的飓风了
”100米满弹夹射击,100环合格。低于200环扯一面旗。“ 是弹“匣”,而不是弹"夹",这倒是小问题啦。但是八一式自动步枪满弹匣是三十发子弹 如果是100米射击的话 应当是常用的胸环靶。100环合格就等于每枪打个最低环5环 还可以脱靶十发子弹 特种部队射击如果是这种水平的话…… 无语了。 按教学经验来算,只要所有子弹上靶 概率上 至少就是200 环!!!
“一分钟内打完……就因为枪现在是分解的,实际上说是一分钟,其实只有不到三十秒的时间。” 如果一把八一式自动步枪需要30秒才能结合完毕 这种成绩 …… 一个搞军训的大学生学习十分钟后可以完成…… 汗啦!
需要说明的是 作者也是电视看多了 ”公安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可能给解放军解决的 解放军是“处理敌我矛盾的武装力量”。 “武警部队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武装力量”。 如果公安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解放军去干,性质就变了 相信中国政府是抵挡不了外界媒体质疑的。。。 90年代国内最大的“战争” 平远街缉毒战 当时“据说”运用了一小部分解放军的力量 那也是换上 正正规规的武警衣服去作战 而且不是因为这帮人是什么特种部队,部分原因是他们有一些“重型”武器而已。 要说明的是,城市街巷作战,特警部队远比现有所知的解放军特种部队强,人家的训练理念就是针对这个来的。 ——— 声明:是“据说”啊 “据说”者是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几位老兵 后来这些人里有人是我的教练
救人质时用飞刀? 热兵器时代用冷兵器? 如果特种部队的小组作战行动有这样的例外 那特种部队平时的训练真是 随意的可以啊! 不知道作者知不知道 小组作战时几人一个组 各人各自担当什么任务,搞什么事情?
“第一个在15分钟内能从浇了润滑油的崖壁上爬上去的人” 壁虎 可能有 这种本事 世界上最有名的法国蜘蛛人如果知道中国有这种奇人 会汗颜的从江湖上匿迹的
八一式自动步枪有效杀伤射程才300米? 倒啊! 一个特种兵这种基本问题都答不上来。 常用表尺都300米了好不好
怎么狙击手动不动就上树? 电视看多了! 要不就是解放军狙击手训练理念真不一样了! 汗!!我练狙击手的时候怎么没学过这个科目?!?》!》
被蛇群攻击?还会用尾巴稍抽人来攻击? 而且是用“拖”的方式 吃掉班长 惨啦!! 如果中国有这个种类的蛇 中国又是 国家地理 频道一个好去处了。。。 中国人也可以靠拍这片子挣挣钱嘛!
对于“武打场面”的描写 我只想说: 作者如果是特种部队服役过的, 那部队的教官应该是金庸大侠吧
“距离50米,修正度8度,风阻6/5” 唉 无语了。。。 50米还要这么修 这是打BB弹的那种气弹枪么?
……
太多啦!!!
尽信书不如无书哦 我看豆瓣上的豆油们 居然还 崇拜的 头头是道!
详情
仪仗队
穿着迷彩服,戴着墨镜,配备着最新式的单兵装备,刚毅的脸上涂满油彩,持枪的手微微抖动,子弹已经上膛——这就是老A的样子。
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喜欢许三多和喜欢袁朗的人,哪个更多?结果自然是平分秋色,喜欢许三多的人,认为木木身上有股韧劲,虽然出身不好,但凭着常人所没有的毅力,一步步由一个普通得只能进饮事班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具有超常智慧的特种兵老A。而喜欢袁朗的多半是花痴,为其熟男的气场所震撼。袁朗的形象非常符合学生妹和女白领心目中的教官模本,学生妹认为如果遇上这样的教官,那真是三生有幸了,而女白领却一直在回忆里想象着曾经的那个帅帅的年轻教官是不是也长成袁朗的模样了,当年给他写的信,是不是已随风而去。
先声明,因为在读的原因,还没看到结局,但显然是没有许三多的,但有袁朗,那个狡黠、智慧、勇敢,而又带点深沉的袁朗在书中叫作袁帅,听听,这名字,就够渗人的,所谓“不想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司机”,呵呵,当统领三军的元帅也是每个士兵的梦想了吧?!
袁帅无疑是书中的核心人物,这群老A特种兵的灵魂,是小说框架的支柱。袁帅出身也是普通人家,偶有思乡之情,甚至间尔还有儿女情长,况且又是无一例外的白衣天使,怎能不让人艳羡三分。袁帅的机智是其他几个特种兵战士无一能比的,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几个老A的形象搏出位,杨忠良的成熟稳重,神枪手王远见,有一身武功的李南,还有满嘴喷粪却义胆云天的金锋,据说金锋是本书作者的原型,不得而知,但至少能说明这书的真实性,虽然是小说的名义,却彰显出与一般虚构小说的不可比拟性。小说一旦真实性强了,就容易令人身临其境,无论是战群狼,还是斗蛇窟,甚至是后面的老A群雄去参加国际侦察兵比武、东突反恐,以及助世界反恐一臂之力,去巴基斯坦参加演习和反恐,都是那样血淋淋的,生死倏关的,将每一次的搏斗描写得如同3D般近在眼前,想躲却仿佛中了迷魂掌一般,生生被情节吸引了去。
请记住,那支特种部队叫“闪电剑”,一说是成都军区的,也有说是兰州军区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那么多,毕竟那是军事机密,我们只要知道,有这么一群小伙子,在他们以前跟我们一样,是个天真烂漫的青春少年,而现在,他们黝黑的面庞上刻上了特种兵三个字,他们站在那里,双手握拳,呈跨立状,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A”字嘛,这不是亵渎“老A”的声名,也不是曲解其意义,而是这帮狼一样的兵王,正一天天成为我们的精神纽带。
有人说,中国缺乏“鹰派”,于是,便寄希望于韩寒这样的青年文化领袖,但战争是不能用文字替代的,口侏笔伐不能占领高地,也不能登陆诺曼底。所以,读一读《中国特种兵》吧,或许我们的热血已经冷却,却仍然可以再次沸腾;或许我们的身躯已经产生惰性,却仍能在一次次奔跑中,看见远方,那是希望在向我们招手,那是成功在等我们签约。
详情
北京叶
这本书写得太像《士兵突击》后半部分的内容了,基本上都是老A的形象了,不过比《士兵突击》里写得更真实,更残酷,几个特种兵的形象也更突出,毕竟是真的特种兵写的,有些情节真是身临其境啊。
爱尔纳突击是国际侦察兵比武,中国参加过好几届了,好像没有得过第一名哦,简单介绍一下第一届的情况吧。
1998年,中国特种兵首次应邀参加此项比赛,成为欧洲之外唯一被邀请的参赛国。今年,由兰州军区挑选的10名侦察兵(其中两名是预备队员),代表中国特种兵第三次走进了这一赛场。这次参赛的国家还有爱沙尼亚、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挪威、丹麦、瑞典、瑞士、芬兰等11个国家的28支代表队,美国也首次派出了由国防部训练处桑普特准将带领的观察团观摩了比赛。8月2日至8月5日,经过4天3夜的紧张角逐,由8名参赛队员组成的我军两支代表队,在地形生疏、语言不通、赛情复杂的赛场上顽强拼搏,终于在14项技术科目中夺得了7项第一,并获得了“最突出表现队”殊荣,捧回了“优胜者”奖杯。为此,爱沙尼亚国防军总司令艾尔·莫斯,特意为我国特种兵赠送了代表爱沙尼亚国防军标志的纪念牌。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13 , Processed in 0.22823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