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全集 - 而已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3.文学家。于是什么革命文学,民众文学,同情文学〔2〕,飞腾文学都出来了,伟大光明的名称的期刊也出来了,来指导青年的:这是——可惜得很,但也不要紧——第三先驱。

     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卢梭,流放极边的珂罗连珂〔3〕……。

     好了。倘若硬要乐观,也可以了。因为我们常听到所谓文学家将要出国的消息,看见新闻上的记载,广告;看见诗;

     看见文。虽然尚未动身,却也给我们一种“将来学成归国,了不得呀!”的豫感,——希望是谁都愿意有的。

     十二月二十四夜零点一分五秒。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

     〔2〕同情文学一九二七年春,广州一小撮共产党的叛徒在《民国日报》副刊《现代青年》上连续发表“忏悔”的诗文,并对他们的叛变互表“同情”;三月间,又在《现代青年》上发表《谈谈革命文艺》、《革命与文艺》等文章,鼓吹文艺“是人类同情的呼声”,“人类同情的应惑”等等。所谓“同情文学”,当指这类东西。

     〔3〕珂罗连珂(Q.J.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流放西伯利亚六年。著有中篇小说《盲音乐家》、文学回忆录《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

谈所谓“大内档案”〔1〕


     所谓“大内档案”〔2〕这东西,在清朝的内阁里积存了三百多年,在孔庙里塞了十多年,谁也一声不响。自从历史博物馆将这残余卖给纸铺子,纸铺子转卖给罗振玉〔3〕,罗振玉转卖给日本人,于是乎大有号咷之声,仿佛国宝已失,国脉随之似的。前几年,我也曾见过几个人的议论,所记得的一个是金梁,登在《东方杂志》〔4〕上;还有罗振玉和王国维〔5〕,随时发感慨。最近的是《北新半月刊》上的《论档案的售出》,蒋彝潜〔6〕先生做的。

     我觉得他们的议论都不大确。金梁,本是杭州的驻防旗人,早先主张排汉的,民国以来,便算是遗老了,凡有民国所做的事,他自然都以为很可恶。罗振玉呢,也算是遗老,曾经立誓不见国门,而后来仆仆京津间,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古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便知道“于意云何”了。独有王国维已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但他的感喟,却往往和罗振玉一鼻孔出气,虽然所出的气,有真假之分。所以他被弄成夹广告的Sandwich〔7〕,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蒋先生是例外,我看并非遗老,只因为sentimental〔8〕一点,所以受了罗振玉辈的骗了。你想,他要将这卖给日本人,肯说这不是宝贝的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那么,这不是好东西么?不好,怎么你也要买,我也要买呢?我想,这是谁也要发的质问。

     答曰:唯唯,否否。这正如败落大户家里的一堆废纸,说好也行,说无用也行的。因为是废纸,所以无用;因为是败落大户家里的,所以也许夹些好东西。况且这所谓好与不好,也因人的看法而不同,我的寓所近旁的一个垃圾箱,里面都是住户所弃的无用的东西,但我看见早上总有几个背着竹篮的人,从那里面一片一片,一块一块,检了什么东西去了,还有用。更何况现在的时候,皇帝也还尊贵,只要在“大内”里放几天,或者带一个“宫”字,就容易使人另眼相看的,这真是说也不信,虽然在民国。

     “大内档案”也者,据深通“国朝”〔9〕掌故的罗遗老说,是他的“国朝”时堆在内阁里的乱纸,大家主张焚弃,经他力争,这才保留下来的。但到他的“国朝”退位,民国元年我到北京的时候,它们已经被装为八千(?)麻袋,塞在孔庙之中的敬一亭里了,的确满满地埋满了大半亭子。其时孔庙里设了一个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处长是胡玉缙〔10〕先生。“筹备处”云者,即里面并无“历史博物”的意思。

     我却在教育部,因此也就和麻袋们发生了一点关系,眼见它们的升沉隐显。可气可笑的事是有的,但多是小玩意;后来看见外面的议论说得天花乱坠起来,也颇想做几句记事,叙出我所目睹的情节。可是胆子小,因为牵涉着的阔人很有几个,没有敢动笔。这是我的“世故”,在中国做人,骂民族,骂国家,骂社会,骂团体,……都可以的,但不可涉及个人,有名有姓。广州的一种期刊上说我只打叭儿狗,不骂军阀。殊不知我正因为骂了叭儿狗,这才有逃出北京的运命。泛骂军阀,谁来管呢?军阀是不看杂志的,就靠叭儿狗嗅,候补叭儿狗吠。阿,说下去又不好了,赶快带住。

     现在是寓在南方,大约不妨说几句了,这些事情,将来恐怕也未必另外有人说。但我对于有关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将罗马字来替代。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这也是我的“世故”,不要以为自己在南方,他们在北方,或者不知所在,就小觑他们。他们是突然会在你眼前阔起来的,真是神奇得很。这时候,恐怕就会死得连自己也莫明其妙了。所以要稳当,最好是不说。但我现在来“折衷”,既非不说,而不尽说,而代以罗马字,——

     如果这样还不妥,那么,也只好听天由命了。上帝安我魂灵!

     却说这些麻袋们躺在敬一亭里,就很令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长胡玉缙先生担忧,日夜提防工役们放火。为什么呢?这事谈起来可有些繁复了。弄些所谓“国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胡先生原是南菁书院〔11〕的高材生,不但深研旧学,并且博识前朝掌故的。他知道清朝武英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自然,连武英殿也没有了,更何况铜活字的多少。而不幸敬一亭中的麻袋,也仿佛常常减少,工役们不是国学家,所以他将内容的宝贝倒在地上,单拿麻袋去卖钱。胡先生因此想到武英殿失火的故事,深怕麻袋缺得多了之后,敬一亭也照例烧起来;就到教育部去商议一个迁移,或整理,或销毁的办法。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专管这一类事情的是社会教育司,然而司长是夏曾佑〔12〕先生。弄些什么“国学”的人大概也都知道的,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地清楚。他是知道中国的一切事万不可“办”的;即如档案罢,任其自然,烂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于烧掉,倒是天下太平;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不可开交了。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所以他的主张是“这个东西万万动不得”。

     这两位熟于掌故的“要办”和“不办”的老先生,从此都知道各人的意思,说说笑笑,……但竟拖延下去了。于是麻袋们又安稳地躺了十来年。

     这回是F先生〔13〕来做教育总长了,他是藏书和“考古”的名人。我想,他一定听到了什么谣言,以为麻袋里定有好的宋版书——“海内孤本”。这一类谣言是常有的,我早先还听得人说,其中且有什么妃的绣鞋和什么王的头骨哩。有一天,他就发一个命令,教我和G主事〔14〕试看麻袋。即日搬了二十个到西花厅,我们俩在尘埃中看宝贝,大抵是贺表,黄绫封,要说好是也可以说好的,但太多了,倒觉得不希奇。还有奏章,小刑名案子居多,文字是半满半汉,只有几个是也特别的,但满眼都是了,也觉得讨厌。殿试〔15〕卷是一本也没有;另有几箱,原在教育部,不过都是二三甲的卷子,听说名次高一点的在清朝便已被人偷去了,何况乎状元。至于宋版书呢,有是有的,或则破烂的半本,或是撕破的几张。也有清初的黄榜,也有实录〔16〕的稿本。朝鲜的贺正表,我记得也发见过一张。

     我们后来又看了两天,麻袋的数目,记不清楚了,但奇怪,这时以考察欧美教育驰誉的Y次长〔17〕,以讲大话出名的C参事〔18〕,忽然都变为考古家了。他们和F总长,都“念兹在兹”〔19〕,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凡有我们检起在桌上的,他们总要拿进去,说是去看看。等到送还的时候,往往比原先要少一点,上帝在上,那倒是真的。

     大约是几叶宋版书作怪罢,F总长要大举整理了,另派了部员几十人,我倒幸而不在内。其时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已经迁在午门,处长早换了YT〔20〕;麻袋们便在午门上被整理。YT是一个旗人,京腔说得极漂亮,文字从来不谈的,但是,奇怪之至,他竟也忽然变成考古家了,对于此道津津有味。后来还珍藏着一本宋版的什么《司马法》〔21〕,可惜缺了角,但已经都用古色纸补了起来。

     那时的整理法我不大记得了,要之,是分为“保存”和“放弃”,即“有用”和“无用”的两部分。从此几十个部员,即天天在尘埃和破纸中出没,渐渐完工——出没了多少天,我也记不清楚了。“保存”的一部分,后来给北京大学又分了一大部分去。其余的仍藏博物馆。不要的呢,当时是散放在午门的门楼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那么,这些不要的东西,应该可以销毁了罢,免得失火。

     不,据“高等做官教科书”所指示,不能如此草草的。派部员几十人办理,虽说倘有后患,即应由他们负责,和总长无干。但究竟还只一部,外面说起话来,指摘的还是某部,而非某部的某某人。既然只是“部”,就又不能和总长无干了。

     于是办公事,请各部都派员会同再行检查。这宗公事是灵的,不到两星期,各部都派来了,从两个至四个,其中很多的是新从外洋回来的留学生,还穿着崭新的洋服。于是济济跄跄,又在灰土和废纸之间钻来钻去。但是,说也奇怪,好几个崭新的留学生又都忽然变了考古家了,将破烂的纸张,绢片,塞到洋裤袋里——但这是传闻之词,我没有目睹。

     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从此午门楼上的空气,便再没有先前一般紧张,只见一大群破纸寂寞地铺在地面上,时有一二工役,手执长木棍,搅着,拾取些黄绫表签和别的他们所要的东西。

     那么,这些不要的东西,应该可以销毁了罢,免得失火。

     不。F总长是深通“高等做官学”的,他知道万不可烧,一烧必至于变成宝贝,正如人们一死,讣文上即都是第一等好人一般。况且他的主义本来并不在避火,所以他便不管了,接着,他也就“下野”了。

     这些废纸从此便又没有人再提起,直到历史博物馆自行卖掉之后,才又掀起了一阵神秘的风波。

     我的话实在也未免有些煞风景,近乎说,这残余的废纸里,已没有什么宝贝似的。那么,外面惊心动魄的什么唐画呀,蜀石经〔22〕呀,宋版书呀,何从而来的呢?我想,这也是别人必发的质问。

     我想,那是这样的。残余的破纸里,大约总不免有所谓东西留遗,但未必会有蜀刻和宋版,因为这正是大家所注意搜索的。现在好东西的层出不穷者,一,是因为阔人先前陆续偷去的东西,本不敢示人,现在却得了可以发表的机会;二,是许多假造的古董,都挂了出于八千麻袋中的招牌而上市了。

     还有,蒋先生以为国立图书馆“五六年来一直到此刻,每次战争的胜来败去总得糟蹋得很多。”那可也不然的。从元年到十五年,每次战争,图书馆从未遭过损失。只当袁世凯称帝时,曾经几乎遭一个皇室中人攘夺,然而幸免了。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但我不想在这里多说了。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一九二七,一二,二四。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

     〔2〕“大内档案”指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内的诏令、奏章、朱谕、则例、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他文件。内容庞杂,是有关清朝历史的原始资料。

     〔3〕罗振玉参看本卷第389页注〔7〕。辛亥革命以后,他曾在文章中咒骂武昌起义为“盗起湖北”,又自称“不忍见国门”;但他后来寓居天津,仍往来京津,常到故宫“朝见”废帝溥仪,并与一般遗老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子进行复辟的阴谋活动。一九二二年春,历史博物馆将大内档案残余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售价四千元;其后又由罗振玉以一万二千元买得。一九二七年九月,罗振玉又将它卖给日本人松崎。

     〔4〕金梁字息侯,驻防杭州的汉军旗人。清光绪进士,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奉天新民府知府。民国后是坚持复辟的顽固分子。这里是指他在《东方杂志》第二十卷第四号(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发表的《内阁大库档案访求记》一文。《东方杂志》,综合性刊物,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四年三月在上海创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共出四十四卷。

     〔5〕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学者。著有《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人间词话》等。他一生和罗振玉的关系密切,在罗的影响下,受清废帝溥仪的征召,任所谓清宫“南书房行走”;后于一九二七年六月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杀。

     〔6〕蒋彝潜事迹不详。他的《论档案的售出》一文,载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一日《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一号。

     〔7〕Sandwich英语:夹肉面包片。音译三明治。

     〔8〕Sentimental英语:感伤的。按蒋彝潜的文章中充满“追悼”、“痛哭”、“去了!东渡!——一部清朝全史!”等语句。

     〔9〕“国朝”封建时代臣民称本朝为“国朝”,这里是指清朝。

     辛亥革命以后,罗振玉在文章中仍称清朝为“国朝”。

     〔10〕胡玉缙(1859—1940)字绥之,江苏吴县人。清末曾任学部员外郎、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著有《许庼学林》等书。

     〔11〕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县城内,清光绪十年(1884)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主讲者有黄以周、缪荃孙等人。曾刻有《南菁书院丛书》、《南菁讲舍文集》等。

     〔12〕夏曾佑(1865—1924)字穗卿,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光绪进士。他在清末与谭嗣同、梁启超等提倡新学,参加维新运动。一九一二年五月至一九一五年七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他所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从上古起到隋代止,共二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列为该馆编印的《大学丛书》之一。

     〔13〕F先生指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藏书家。一九一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九年五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著有《藏园群书题记》等书。

     〔14〕G主事不详。

     〔15〕殿试又叫廷试,皇帝主持的考试。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6〕实录封建王朝中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大事记,由当时的史臣奉旨编写。因材料较丰富,常为后来修史的人所采用。

     〔17〕Y次长指袁希涛(1866—1930),字观澜,江苏宝山人。

     曾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一九年间先后两次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

     〔18〕C参事指蒋维乔,学竹庄,江苏武进人。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七年间先后三次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

     〔19〕“念兹在兹”语见《尚书·大禹谟》。念念不忘的意思。

     〔20〕YT指彦德,字明允,满洲正黄旗人,曾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郎中、京师学务局长。他在这“大内档案”中得到蜀石经《穀梁传》九四○余字。(罗振玉亦得《穀梁传》七十余字,后来两人都卖给庐江刘体乾;刘于一九二六年曾影印《孟蜀石经》八册。)

     〔21〕《司马法》古代兵书名,共三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但实为战国时齐威王诸臣辑古代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兵法而成;其中曾附及田穰苴用兵的方法,所以称为《司马穰苴兵法》,后来《隋书·经籍志》等就以为是他所撰。

     〔22〕蜀石经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命宰相毋昭裔楷书《易》、《诗》、《书》、三《礼》、三《传》、《论》、《孟》等十一经,刻石列于成都学宫。

     这种石刻经文的拓本,后世称为蜀石经。因为它是历代石经中唯一附有注文的一种,错字也比较少,所以为后来研究经学的人所重视。

拟豫言〔1〕


     ——一九二九年出现的琐事

     有公民某甲上书,请每县各设大学一所,添设监狱两所。

     被斥。

     有公民某乙上书,请将共产主义者之产业作为公产,女眷作为公妻,以惩一儆百。半年不批。某乙忿而反革命,被好友告发,逃入租界。

     有大批名人学者及文艺家,从外洋回国,于外洋一切政俗学术文艺,皆已比本国者更为深通,受有学位。但其尤为高超者未入学校。

     科学,文艺,军事,经济的连合战线告成。

     正月初一,上海有许多新的期刊出版,〔2〕本子最长大者,为——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文艺又复兴。文艺真正老复兴。宇宙。其大无外。至高无上。太太阳。光明之极。白热以上。新新生命。新新新生命。同情。正义。义旗。刹那。飞狮。地震。阿呀。真真美善。……等等。

     同日,美国富豪们联名电贺北京检煤渣老婆子等,称为“同志”〔3〕,无从投递,次日退回。

     正月初三,哲学与小说同时灭亡。

     有提倡“一我主义”者,几被查禁。后来查得议论并不新异,着无庸议,听其自然。

     有公民某丙著论,谓当“以党治国”〔4〕,即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谣传有男女青年四万一千九百二十六人失踪。

     蒙古亲近赤俄,公决革出五族,以侨华白俄补缺,仍为“五族共和”,各界提灯庆祝。

     《小说月报》出“列入世界文学两周年纪念”号,定购全年者,各送优待券一张,购书照定价八五折。

     《古今史疑大全》〔5〕出版,有名人学者往来信札函件批语颂辞共二千五百余封,编者自传二百五十余叶,广告登在《艺术界》,谓所费邮票,即已不赀,其价值可想。

     美国开演《玉堂春》影片,白璧德教授评为决非卢梭所及。〔6〕有中国的法斯德〔7〕挑同情一担,访郭沫若,见郭穷极,失望而去。

     有在朝者数人下野;有在野者多人下坑。

     绑票公司股票涨至三倍半。

     女界恐乳大或有被割之险,仍旧束胸,家长多被罚洋五十元,国帑更裕。

     〔8〕有博士讲“经济学精义”,只用两句,云:“铜板换角子,角子换大洋。”〔9〕全世界敬服。

     有革命文学家将马克思学说推翻,这只用一句,云:“什么马克斯牛克斯。”〔10〕全世界敬服,犹太人大惭。

     新诗“雇人哭丧假哼哼体”流行。

     茶店,浴堂,麻花摊,皆寄售《现代评论》。〔11〕赤贼完全消灭,安那其主义将于四百九十八年后实行。〔12〕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署名楮冠。

     〔2〕关于当时出现的一些期刊,作者稍后在《“醉眼”中的朦胧》一文中曾说过:“旧历和新历的今年似乎于上海的文艺家们特别有着刺激力,接连的两个新正一过,期刊便纷纷而出了。他们大抵将全力用尽在伟大或尊严的名目上,不惜将内容压杀。”(见《三闲集》)可参看。

     〔3〕关于美国富豪称北京捡煤渣老婆子为“同志”,参看本卷第548页注〔2〕。

     〔4〕“以党治国”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实行反共反人民的独裁统治而提出的口号。他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三十日发表的《告全国民众书》中鼓吹:“我们是主张‘以党治国’为救中国的唯一出路”,“我国民党是负责的政党,所以我们不许共产党混杂在里面,……我们‘以党治国’的主张,自有苦心精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5〕《古今史疑大全》这是影射顾颉刚的《古史辨》而虚拟的书名。一九二六年六月,顾颉刚出版了《古史辨》第一册,内收他自己和胡适等人所作讨论中国古史的文字及往来信札;书前有他的一篇自序,详述其身世、环境、求学经过与治学方法等等,长达一○三页,就像是他的自传。书中各篇,往往以主观武断的态度对待古代的史实和人物。

     〔6〕《玉堂春》叙述妓女苏三(玉堂春)遭遇的故事。最早见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以后被改编为弹词、京戏、评剧、电影等等。按白璧德文艺思想的追随者梁实秋在论卢梭关于女子教育的意见时,曾说男女“人格”有差别,“正当的女子教育应该是使女子成为完全的女子”。(参看本书《卢梭和胃口》)这里是说,像玉堂春那样被践踏的女性,应该是最符合梁实秋的理论的所谓“完全的女子”。

     〔7〕中国的法斯德大概是指高长虹。法斯德即德国作家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主角浮士德,是欧洲传说中的一个冒险人物。高长虹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内曾说:“鲁迅则常说郭沫若骄傲,我则说他的态度才能倒都好,颇有类似歌德的样子。”又说:“听一个朋友说,……郭沫若醉后写了一副对联给周作人,意思是什么成文豪置房产之类”。文中所说“同情”也是高长虹的话,参看本卷第499页注〔2〕。按高长虹说鲁迅“常说郭沫若骄傲”,完全出于“捏造”,参看《两地书·七三》。又所说郭沫若写对联给周作人,亦无其事。

     〔8〕关于束胸受罚,参看本卷第469页注〔6〕。

     〔9〕指马寅初。作者在《两地书·五八》中说:“马寅初博士到厦门来演说,所谓‘北大同人’,正在发昏章第十一,排班欢迎。我固然是‘北大同人’之一,也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然而于‘铜子换毛线,毛钱换大洋’学说,实在没有什么趣味,所以都不加入。”

     〔10〕指吴稚晖。他在国民党“清党”前后,常常发表这种反革命言论。这一句迭见于他在一九二七年五月、七月给汪精卫的信中。按广州报纸曾称吴稚晖为“革命文学家”。参看本书《革命文学》一文。

     〔11〕《现代评论》为了扩大销路,曾在该刊“特别增刊”第一号(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刊登“《现代评论》代售处”一表,分“京内”、“京外”、“国外”三栏,详列代售处一百多处,其中有百货店、药店、实业公司、同善社等等。

     〔12〕这是对于自称无政府主义者的国民党政客吴稚晖的讽刺。

     参看本卷第459页注〔16〕。安那其主义,英语Anarchism的音译,即无政府主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大衍发微〔1〕


     三月十八日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们使卫兵枪杀民众,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后,报上还流传着一张他们想要第二批通缉的名单。对于这名单的编纂者,我现在并不想研究。但将这一批人的籍贯职务调查开列起来,却觉得取舍是颇为巧妙的。先开前六名,但所任的职务,因为我见闻有限,所以也许有遗漏:

     一徐谦(安徽)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中俄大学校长,广东外交团代表主席。

     二李大钊(直隶)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室秘书。

     三吴敬恒(江苏)清室善后委员会监理。

     四李煜瀛(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教授。

     五易培基(湖南)前教育总长,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六顾兆熊(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北大教务长,北京教育会会长。

     四月九日《京报》云:“姓名上尚有圈点等符号,其意不明。……徐李等五人名上各有三圈,吴稚晖虽列名第三,而仅一点。余或两圈一圈或一点,不记其详。”于是就有人推测,以为吴老先生之所以仅有一点者,因章士钊还想引以为重,以及别的原因云云。案此皆未经开列职务,以及未见陈源《闲话》之故也。只要一看上文,便知道圈点之别,不过表明“差缺”之是否“优美”〔2〕。监理是点查物件的监督者,又没有什么薪水,所以只配一点;而别人之“差缺”则大矣,自然值得三圈。“不记其详”的余人,依此类推,大约即不至于有大错。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3〕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再写下去罢,计开:

     七陈友仁(广东)前《民报》英文记者,现《国民新报》英文记者。

     八陈启修(四川)中俄大学教务长,北大教授,女师大教授,《国民新报副刊》编辑。

     九朱家骅(浙江)北大教授。

     十蒋梦麟(浙江)北大教授,代理校长。

     十一马裕藻(浙江)北大国文系主任,师大教授,前女师大总务长现教授。

     十二许寿裳(浙江)教育部编审员,前女师大教务长现教授。

     十三沈兼士(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女师大教授。

     十四陈垣(广东)前教育次长,现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北大导师。

     十五马叙伦(浙江)前教育次长,教育特税督办,现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北大讲师。

     十六邵振青(浙江)《京报》总编辑。

     十七林玉堂(福建)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国民新报》英文部编辑,《语丝》撰稿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十八萧子升(湖南)前《民报》编辑,教育部秘书,《猛进》撰稿者。

     十九李玄伯(直隶)北大法文系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徐炳昶(河南)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一周树人(浙江)教育部佥事,女师大教授,北大国文系讲师,中国大学讲师,《国副》编辑,《莽原》编辑,《语丝》撰稿者。

     二十二周作人(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燕京大学副教授,《语丝》撰稿者。

     二十三张凤举(江西)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讲师,《国副》编辑,《猛进》及《语丝》撰稿者。

     二十四陈大齐(浙江)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

     二十五丁维汾(山东)国民党。

     二十六王法勤(直隶)国民党,议员。

     二十七刘清扬(直隶)国民党妇女部长。

     二十八潘廷干二十九高鲁(福建)中央观象台长,北大讲师。

     三十谭熙鸿(江苏)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一陈彬和(江苏)前平民中学教务长,前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现中俄大学总务长。

     三十二孙伏园(浙江)北大讲师,《京报副刊》编辑。

     三十三高一涵(安徽)北大教授,中大教授,《现代评论》撰稿者。

     三十四李书华(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五徐宝璜(江西)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六李麟玉(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七成平(湖南)《世界日报》及《晚报》总编辑,女师大讲师。

     三十八潘蕴巢(江苏)《益世报》记者。

     三十九罗敦伟(湖南)《国民晚报》记者。

     四十邓飞黄(湖南)《国民新报》总编辑。

     四十一彭齐群(吉林)中央观象台科长,《猛进》撰稿者。

     四十二徐巽(安徽)中俄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长。

     四十三高穰(福建)律师,曾担任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刘百昭事。

     四十四梁鼎四十五张平江(四川)女师大学生。

     四十六姜绍谟(浙江)前教育部秘书。

     四十七郭春涛(河南)北大学生。

     四十八纪人庆(云南)大中公学教员。

     以上只有四十八人,五十缺二,不知是失抄,还是像九六的制钱似的,这就算是足串了。至于职务,除遗漏外,怕又有错误,并且有几位是为我所一时无从查考的。但即此已经足够了,早可以看出许多秘密来——

     甲.改组两个机关:

     1.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

     2.清室善后委员会。

     乙.“扫除”三个半学校:

     1.中俄大学;

     2.中法大学;

     3.女子师范大学;

     4.北京大学之一部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9:56 , Processed in 0.0531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