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00|回复: 8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全集 - 呐喊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6: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呐喊》是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发表于 2012-7-6 10:03:59 | 只看该作者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鲁迅早年对中医的看法很偏激,认为中医全是骗人骗钱的,后来稍有改观,大概与年轻时候的经历有关。

    很多时候社会在进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现在,国家和剥削的本质没有变,变的是方式,由赤裸裸的变成了隐形,再隐形,总有一些人处于制度的边缘,得不到机会,受压迫,只是表现的太明显了,社会就动乱了。

    继续阅读 鲁迅全集 - 呐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发表于 2012-7-6 10:17:58 | 只看该作者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曾经这句话,让我觉得心里舒服很多,谁是振臂一呼而应着云集的英雄呢?这需要手段,而非单纯的理想能够做到的

    继续阅读 鲁迅全集 - 呐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发表于 2012-7-6 12:29:54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     “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也真是只有悲愤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荒诞不羁的文章,到底谁是疯子,谁又“被疯子”,渺小的人从来不由得自己做主。

    这个时候读鲁迅,觉得正是时候,心中的郁结一下舒展,原来我们并不孤单。

    继续阅读 鲁迅全集 - 呐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呐喊都能8.7分?给跪了
      这种被捧出来的作品最多也就8分吧,原来豆瓣上也有一群跟风的
      如果只是比较内涵和时代意义,那同时代很多作品也不逊色
      只不过受TG影响大力捧鲁迅罢了,还真能有8.5分,给跪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提到鲁迅,年轻人对这个话题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中学阶段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正是由于这样的情绪,我们的一些专家边站出来建议中学课本删除一些鲁迅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们学习轻松了,不必再为周树人搞得焦头烂额了。
          诚然,鲁迅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再加上现在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也越来越少,我们对鲁迅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或许鲁迅揭露的那个人吃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故而我们不必再过多的研究鲁迅了。又或许是因为某位伟人曾经赞扬鲁迅是我们的民族魂,所以鲁迅还不至于从我们的视野中完全消失。然而当我们再次看到鲁迅笔下的人物,诸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的时候,我们莫不嗤之以鼻,嘲笑这些愚昧麻木的人,但是并不会引起我们过多的思考,我们仅仅认为他们是活在“万恶的”旧社会的鲁迅笔下虚构的人物。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今这个时代,屌丝们搬了一天的砖回到家中,对着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意淫,从此生活便有了动力,明天搬砖便更加卖力,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什么区别呢?阿Q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战胜了一次有一次困难,在挫折与嘲讽中仍然顽强地生存者,可以说阿Q就是那个时代屌丝最好的代表。当我们嘲笑鲁迅笔下的阿Q愚昧的可爱时,我们何尝有不是自嘲呢?
          当小月月被撞到后,被前前后后18来个路人漠视,我们在为此感到触目尽心时,我们难道不曾想到这些冷漠路人不正是对应鲁迅大部分小说中都出现的看客吗?他们贯穿整个鲁迅先生小说,他们几乎成了旧中国人民的代名词,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发现生活中各种能打破平淡生活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们的麻木冷漠让他们注定只会做一个旁观者,冷眼看待这个世界不愿意卷入麻烦中。
          让我们诧异的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似乎穿越了时代,竟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除了生活水平不同以外,有什么区别呢?那个时代并不是真如教科书所说的那么黑暗肮脏,除了科技落后于现在以外,整个社会的风貌和现在没有太多的区别。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所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吃人的旧社会,吃人只是一个表象,鲁迅先生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这种吃人的精神已经深入民族性,而且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继续持续下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病人,这种病是我们文化的通病,至于这是不是封建社会造成的这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病还在持续下去。
          如今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着,但抛去这一切物质成就我们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旧社会有什么区别呢。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它所表达的忧虑已经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直指今天的社会,他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抛弃鲁迅呢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偶然的原因重拾《呐喊》,如今书以读完了十之八九。若是前几天前看到今夜的情景,必会觉得自己是疯掉了。
      
      从识字至今一直对鲁迅没有什么好感。原因有二,一是行文细碎,读起来费力;二是上学时几乎遇鲁迅就要背诵,考试也要考,这真的让懵懂的我感到万分痛苦。
      
      谁知如今已离开学校的我再碰到这本书,竟似生铁遇到磁石,如胶似漆地再也放不下。好久没一本书能让人如此热血沸腾,辗转反侧——完成于80年前的文章对如今现实的解读竟如此的一针见血。当下不知多少大人物在鲁迅先生笔下变得赤身露体,多少蝼蚁在看到这样的文字时自惭形秽。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无非是请鲁迅离开人们的视野或是为他的离去叫好。
      
      当一个社会开始称赞阿Q精神,当人们变成活生生的孔乙己而浑然不觉,当妥协自己的成长与闰土一般无异,每天唯唯诺诺的嚼着滴血的馒头时。我们可曾记得仲夏水畔凉爽的河风,醉人的笛声,温婉的笑语和那喷香的罗汉豆?
      
      我们不曾忘记,只是许久不曾想起。愤怒的种子已经萌发,疯狂的人们还要继续疯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重读《呐喊》,令我感兴趣的是其中那些未收入中小学课本的非“名篇”。《明天》里的酒鬼老拱,《头发的故事》与《风波》里纠缠不清的辫子,《端午节》和《白光》里百无一用的书生,《呐喊》就是一幅人间风情画,当然这幅画是灰暗而沉重的。在这片灰暗与沉重中,唯一的亮点是最后一篇《社戏》,一个市镇里的孩子在乡村渡过的短暂的快乐时光。然而,过去的快乐更反衬出现实的痛苦,因为,“那夜似的好戏”是再也见不到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一半聪明给了一个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书目,大半没有阅读过。下定决心从头再看。这个书单,第一名就《呐喊》。周五逃了无聊的上班时间,在电脑上一口气看完。其中大部分篇目已经读过,《明天》、《端午节》、《兔和猫》、《鸭的喜剧》等四篇是第一次看到。《明天》讲一个寡妇单四嫂深夜丧子,《端午节》说一官僚清高而不参加索薪,都是色彩阴沉的小故事;其实,迅哥儿放下那个深沉的怪蜀黍面孔,也偶尔会卖萌,《兔和猫》、《鸭的喜剧》都是清新小品,前者两只兔子安家生殖,后者主人无聊中养鸭取乐。可能是自己浅薄,反正我《兔和猫》、《鸭的喜剧》中从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只是觉得十分可喜,读着也轻松。
            说起《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等名篇,自然是有文学史意义。不过,还是最爱《社戏》和这两小动物的故事。
            P.S.:周树人自己说,读别人小说读多了,就自然会做小说。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他都读了谁的小说,从模仿什么作品开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12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7.23事件过去快三个月了,目前网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声音了,即使有声音也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了,一个接一个的事故或故事不断稀释当时的剧痛,当初愤怒的人群可能在积极地寻找着的下一个可以愤怒的对象或事故,只要媒体敢于披露,他们的想法是很容易实现的。前一段时间是上·海·地·铁·追尾,让7.23事件又回光返照了一次,接下来全世界人们悼念乔布斯,最近几天呢,没有那么大规模的热点了,十月七日的宾保高速车祸造成的35人特大事故在乔布斯逝世面前都不值一提,甚至都不如韩国影星吴仁惠的露奶与韩彩媛的自杀引起的关注多。这就是事实,在新闻零距离的当下,任何新闻事件都是人们关注度的俘虏,不管是悲是喜,不管有没有价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瞬间被大面积地的点燃或引爆,人们的价值观迅速被关注度与点击率量化,过后,除了留下上亿兆字节的信息垃圾之外,剩下的就是媒体和搜索引擎的巨量财富了,除此还有什么?越是零距离,越是同质化,越是没有思考力,越是失去判断力,越是无建设性,越是无意义。
      不过,与一个世纪之前的“人血馒头”相比,我们还是有了进步,我们不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升级成为了“义愤填膺”的围观者,究竟能否称得上进步还值得商榷,因为,我们连现场愤怒的权利都没有,没有游行示威,也没有罢工罢课,我们只是在虚拟的空间里,用文字表达我们的愤怒,同时带着口诛笔伐的快意与精英般的忧国忧民意识,我们充当了一次又一次的鲁迅。
      问题是,我们现在还需要鲁迅式的批判与唤醒吗?
      需要指出的是,和一个世纪之前相比,受惠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与物质水平的发展,民众整体已经不再像是当年那般麻木了,特别是在信息扁平化的当今,一个呼声瞬间就可以传遍整个网络,因此也不需要哪个去拿所谓的铁锤去打破铁屋纳喊了。像前几前经常由一些小事演变成的民族主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不觉醒,到处都是醒着的人,关键是醒了之后能做什么?就在原地喊破嗓子?
      很明显,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萨特式的奔走与抗争,而不仅仅是批判与唤醒。就这一层面是讲,其难度远大于后者。
      必须看到一点,随着民众素质的提高,觉醒者和围观者已经由越来越多的有产者(在中国目前还不能称之为中产阶级)构成,对于这个群体,他们更关注是自己的利益链,这点毋庸置疑。
      可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最多发些口舌之怨罢了,谁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利益去和体制对抗。换句话说,只有你一无所有时,才会抗争,而目前大家无论贫富贵贱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尤其是中产 阶级,其实是最懦弱的群体,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充满正义感,但却是最没行动力的,因为他们时时刻刻不忘的自己的利益基础,根本没法办丢掉这些争取所谓的正义。因此,在后觉醒时代,仍然需要真正的“无产者”才能对既有体制产生革命性的对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一个不是靠制度运行,而是靠问题和事故推动前进的国家,小的频发事故反倒成了她的调节阀,而不至于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革命性的冲突,同时,也使其制度或多或少地得到改进。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她的人民不可避免地成为制度改进的牺牲品,而争取不成为被牺牲的那一部分只能靠祈福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2:24 , Processed in 0.0561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