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教父》我前后收集过三个版本,分别是译林的周汉林版,云南人民的陈良廷版和花城的钟广华版。比较而言,周汉林版最次,语言罗嗦生硬得几乎让人崩溃;陈良廷版的语言还算流畅,但看过钟广华版后,陈版的翻译腔还是显露无疑,而且钟版的删节更加高明。不是全译本就好得不得了,《月亮宝石》的全译本就比不上陈良廷的节译本,伍光建的节译本《隐侠记》也好过那些全译本。陈良廷是三人中的大家,但他的不少译本已经显得落伍了,尽管当初他是以通俗闻名的。比如他的爱伦坡,现在和曹明伦和赵苏苏的比起来,某些方面就要差去许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1.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教父开篇,引用  
  2.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3.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 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 ,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4.To be close to your friend, but closer to your enemy.
  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5.迈克对文森特说:永远别让别人知道心中所想! (敌人会向你最喜欢的人下手)
  
  6.Michael spoke to Vincent after giving powder to him, "...that's the price you paid for the life you chose.."It really made me think a lot.
  7.Only don't tell me you're innocent. It insults my intelligence, makes me very angry.
  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你从来就没说过慌,这是自欺欺人.
  8.我为自己的家族工作,拒绝成为大人物手下的傀儡
  这个却让我反思了bog,但是我认为一定的交流是必须的,研究需要的是交流
  9.最经典的:我将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条件 (要么答应,要么被杀)
  
  10.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严重同意,我相信有时命运当你遇上了什么样的命运,你就必须有个使命来完成.
  11. 教父一里面迈克在拉斯维加斯对墨格林说:“i`m going back to newyork tomorrow,think about price”
  12.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 我当然有. 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13.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什么样,是否能给你很多的启发,有人天生就是领导,但是更多的是时间,时间会造就一切.
  14.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所抢到的钱比一千个拿着冲锋枪的抢到抢到的钱还要多
  15.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马里傲普佐原文
  16. 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没有人会怀疑他的
  17.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
  18. 如果你认为我不知道其中的真相 那就是在侮辱我的智慧
  千万别小看你身边的人,沉默并不代表我没有意见,只是有时觉得不说更好些
  19. It's not personal,it's business.
  不要把私人的感情带到商界,这不利于发展,即使有解决不了的,靠你的能力,你的智慧来解决.
  20.我花了一辈子 ,就学会了小心 ,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我更倾向与把他理解为一种做男人的使命,男人不应该你让你身边所爱的人伤心,只有更加小心.
  21.“我绝不会把友谊强加给不需要友谊——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
  对,友谊是真诚的,没有互信,什么都不要说.
  22.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23.老头子走过去,坐在大桌子后面,说:“你对你所爱的人不能随便说‘不’字,也不能常常说,这就是诀窍。当你说‘不’字时,你得把‘不’字说得听上去就像‘是’字一样悦耳。另一个办法就是你得设法让他们说‘不’字。你得耐心,还得不怕麻烦。不过,我是个老朽,你是新的时髦的一代,你不必听我这老一套。”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如同上面,你要跟他讲道理,让他无法拒绝,我想我的生命中缺少这个勇气,我不是很愿意违背朋友的愿望,但是有时却还是受到了伤害,我一直在学习如何说不,人善被人欺,所以我一直也在不断学,学会说,学会做人,我希望能把身边所谓我认为应该学的品质学会,那么那时,我也可以大声说不,这也是小说最能打动我的话,但我很早之前以前明白了他的道理,只是,我没在履行.
  24.生命是如此的美丽……(教父临终语)
  我一直这样认为,我希望到我临终我还可以说这样一句话:生命是如此的美丽
  25.A man who is not a father will never be a real man.
  不顾家庭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26.If anything in this life is certain, if history has taught us anything, it is that you can kill anyone.如果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教育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你可以杀了任何人
  
  27.我是个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发生意外,或被警察开枪打死,或在牢里上吊,或是他被闪电击中,那我会怪罪这个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再客气了
  28. 这张和约书上会留下两样东西:一是你的名字,再就是你的脑浆……
  29. 这句话很普通,但是听起来却很心酸
  30.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31. 这是生意上的事,没有私人恩怨!
  32. 我要和他讲道理...
  33. 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
  34.对索隆索:对不起,我教子不严!
  35.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 我当然有. 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36.教父一里面迈克在拉斯维加斯对墨格林说:“i`m going back to newyork tomorrow,thing about price”
  37. 复仇是一道冷却后的美餐。
  38.我们都是伪善的人,参议员先生,但请不要把它与我的家族联系在一起
  39. It's not personal,it's business.
  40. 姐姐的婚礼上他说:那是我的家族,不是我。
  41. 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男人却不能。
  42. 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43. 你不该拒绝我的友谊
  44.谁找你和巴齐尼会谈,他就是叛徒.....
  45. 我只可能被杀害,但永远不可能被捕——迈克
  46.老教夫维多杀了当地的黑手党 在街上买橘子 小贩不肯收他钱
  维多说:以后有事来找我。
  47.因为这个理由,为了共同利益,我放弃为我死去的儿子的报仇的权利.我现在宣誓:只要我负责指挥我家族的行动,除非有正当理由,除非受到了不堪忍受的挑衅, 在我这方面就不会有一根指头举起来反对在坐的任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我甘愿牺牲我自己的商业利益.这就是我的宣言,这就是我的人格保证.
  48.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49.如果我收下你的信,那在法律上就意味着我清楚迈克的下落
  50.“Politics and crime is the same thing!” 政治和犯罪是一回事!
  51.你们说出了我想说的
  52. tom对那个电影公司老板:“他第一个要求被拒绝以后,从来不会提第二个”
  53.MC第一次见到他的第一个妻子后,向他的老丈人打听那女孩时对老丈人说,“如果他们知道我在这,你的女儿就会失去父亲”,顿了一下然后说"而不是得到一位丈夫”。
  54.最猛烈的拥抱是用来抱断敌人的肋骨的
  55.我用一辈子的学会了小心~
  56.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57.遇到事情,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吧(没有什么不可能)
  58.当制片厂老板拒绝了教父的请求,他的手下在离开时说:科里昂尼是个坚持要听到坏消息的人。
  59.你是我的兄长 我爱你但我绝对不允许你做对不起家族的事——帮外人。
  60. 这种权利我没有,要是我有,我一定比上帝慈仁。
  61. 我相信友谊,并且愿意首先表示出我的友谊.
  62.MC我最疼爱你~知道吗?
  63. 如果你这么老实的人都受别人欺负的话,你的敌人就是我的.到时侯他们会怕你.
  64.麦克:你还没有教会我怎样说不。
     教父:首先,你不能对你所热爱的人说不。
  65.政治与犯罪本是一回事情----金融就是枪,政治就是抠动扳机的时候。
  66.无法掌控权利的人将被权利毁灭!!!
  67. 世界上有什么事情能那么肯定??只有一个---复仇!
  68...现在,只留下我们之间可贵的友谊.
  69.我们开出的条件你是无法拒绝的,要么是你的签字,要么是把你的手指留下。
  70.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试图不让自己变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会。
  71.总有一天--也许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会让你为我做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在我女儿的婚礼上接受正义,这也算是我送给你的一件礼物!
  72.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带给你这些。我工作了一辈子,来养家糊口,我没有道过歉,我不愿意当个傻瓜,可我总是在大人物所牵的绳子上跳舞。我不会道歉的,这就是我的本色,不过我也想到过那一点,我想那时候是你的天下,你就是牵绳子的那个人。科利翁尼参议员,科利翁尼州长。好了,时间不多了,迈克尔。时间不多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就在我打出本文标题的2个小时之前,我按时读完了马里奥普佐的不朽杰作The Godfather(我答应同窗某君星期一把书借给他)。直到我打开这篇文档3分钟前,我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应该起码写点什么,用来记录合上书页那一瞬间涌进我的思想的无数问题与答案。
  对这样的书,我从不吝啬溢美之辞,就好像我破天荒地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3部电影一部不落地全看过至少一遍。了解我的人应晓得我是那种绝大多数书籍都只读一遍然后听其在大脑的某条沟洄中流失殆尽的窳惰之人。我自己都对自己在《教父》上倾注的热情有点惊讶(或许看官甚至能从我刚才那些话中嚼出几分普佐的笔风)。但同时我也清醒地承认,我的溢美之辞,即使是放在1978年而非2008年,也不配为这部一问世即大获成功的小说添光润色。况且我向来有一点自知之明,经过媒体渲染、跟风模仿、翰藻飞扬的职业评论家、语无顾忌的“公共舆论”近40年来不懈不馁的归纳、演绎、批评、穿凿、争论、翻案等等等等,腐朽都被升华为神奇,而神奇早已降解为腐朽了。评论界本无不刊之论,但是当数不清的书评、影评把作品的每句话每个词都咀烂榨干,掘地三尺也不可能有新的建树,那么作为负责任的人,我已无缘置喙。
  那么我能写什么呢?我评价的是什么呢?不妨就评价那些评价吧。鉴于有些人自卜其高见卓识足以盖过作者的天才、足以抛开作品的原旨、足以藐视后来的读者的判断力而将一己之见强加于他们身上,故而我对他们的评论加以评论,应该不算冒大不韪的。
  我记得我最初接触《教父》时,警匪故事正在我们国家方兴未艾,香港的黑社会电影也在席卷而来。所以我最初接触的评论也惯于以看待嗜血成性的亡命之徒的眼光,来看待纽约的“黑手党”分子或者任何像考利昂家族那样的地下集团里的人,把犯罪当成心理变态或心理扭曲之类病变所导致的残暴本能的发泄(我不怀疑此类说法有时是成立的),或者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想象成水深火热的大屠场(嗣后我才明白他们的见解不是基于判断得出的,而是迫于某种舆论而臆造出的)。撇开这些干扰,我们不难发现马里奥普佐在这部小说中所展现的,却是另一个角度的视野。在这一角度看来,以教父为代表的“黑帮”,本质竟是近乎亚当斯密所谓“经济人”的理性派,以及比寻常人还要顾惜性命与自由的谨慎者。他们甚至比常人更懂得科条刑律,因而在生意上也更有分寸,更讨厌铤而走险。普佐本人甚至有一个惊人的“犯罪有益”论,且不论这一提法之刺耳,他显然比同时代绝大多数作家都更为深刻地洞悉了早一辈意裔美国人(以及其他移民们)的发迹史(或者叫做对美国做出的贡献)中被历史淡忘的污点与罪愆。《教父》开卷第一句话引了巴尔扎克的名言道:“在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这句话即使不足以综括全书,起码亦透露出作家本人的一点看法了(关于这一点,后文将再加探讨)。
  谁料,近年来却世风大易,人们不再诛伐反派,不再疾恶如仇,反而像是只恨国内见不到考利昂家族这类狠角色,普佐创造的主人公成了近乎盲目的崇拜的对象。我手头这本译林出版社的2007年纪念版的扉页上有一句显然不属于作者本人的话:“它就是我们男人的圣经……”。仿佛为了响应号召似的,大多数评论开门见山就说:《教父》中的男人气派如何、风度如何云云。老实说,我对这类一见到有雄性主角的经典作品就往“男人”的主题上靠的缺乏想象力的见解完全无话可说。罗伯特J汤普森的引言非常生动地向我们勾勒出了《教父》面世以前的半个世纪里,西部故事(以及其中硬汉牛仔风格的英雄们)如何支配大众审美的情形。在普佐之前每一部大红大紫的叙事作品无一例外地渲染着男子主义,世人每一次每一度地被放牛郎、火车劫匪、西部警长们搞得神魂颠倒。现在(我们不妨说1969年),当《教父》中彻底反传统的新型主人公揭开美国文艺史上全新的一页之际,倘若我们仍旧戴着约翰韦恩色调的眼镜去将考利昂家的男人对应于理想中的男人角色,是不是显得勉强乃至荒唐呢。
  我并不是说两位唐考利昂在任何一个侧面都不配称为理想的男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家理想的产物,人物身上闪现出某些无与伦比的光辉,这是万分自然的。但一部“经典”与平庸之作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将“人”合情合理地融合在故事的时空当中,使其一举一动,无论是粗鲁还是娴雅、高明还是愚蠢、深思熟虑还是任性冲动、鄙俗不堪的性关系还是诡谲莫测的阴谋……尽皆与其处境和本能的协调作用的最可能结果相吻合;后者中的人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就像信誉败坏的天气预报,报晴则雨,报雨却晴,换句话说,一切听任作者的意志,而置读者的理解于不顾。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设身处地的思考者,他从不让他的人物显得超拔于芸芸众生之外——我们不妨瞧瞧裘里斯大夫对约翰昵芳檀的诤谏:
  难道你认为,因为你叫约翰昵方檀,所以就不会得癌症?不会生不治之症?不会有心脏病?难道你认为你永远不会死?哎呀,人生并非单纯是甜蜜的音乐。
  不错,关于第一代教父维多考利昂的评述性的叙写中,有很多处直接用了“伟大的”这个字眼。然而作家却本着“不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的原则,每次都是让书中的人物,而不是某位看不见的全能的作者化身,作出这些评述(我提请看官注意这一点,盖因许多前辈总爱以指为月,将书中写的一切观点都附会为作者本人不可动摇之观点,这有时使得阅读某些外国名著的“译者序”成为一桩痛苦的事)。与其说这位考利昂老头子是据于神坛之上的、不可击败的男人,还不如说他是有着特殊伦理观念、在自己缔造的世界里通情达理的、意大利式的“好丈夫、好父亲”。按最笼统的说法,这叫做“人格魅力”。然而作家没有止于单纯的人格刻画,他的笔力直透教父人格之渊源——西西里与美国两地的社会与政治,恰恰担当了“黑帮”式人物的塑造机。关于这一问题,在普佐笔下,迈克尔避匿西西里时期的那些“领悟”充分无遗地说明了问题。
  在西西里,正义向来都不是来自当局。
  贫穷、恐惧、越来越苦的日子……对任何一个有骨气的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刚到美国的西西里移民,都以为美国的当局也会同样残酷。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故事的开头,老教父如何“开导”那位殡仪馆老板的。教父的有求必应、乐善好施,有些一根筋的家伙认为是江湖义气使然,却不注意书里已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那是高瞻远瞩的、“笼络人心”的头脑。而这般头脑,完全是从西西里岛这片血淋淋的富饶之土上继承过来,并在充斥着不公与邪佞的纽约的移民聚居区日趋成熟的。凭着这一头脑以及种种骇人的手腕,维多考利昂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与尊严,并保护自己的家庭、朋友乃至考利昂帝国麾下的每个子民,不遭受外部世界强加的迫害。他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机器当作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虽然美国的国家机器无疑比西西里的政权强大数倍,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两者或许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然,何以解释老头子及其独特哲学的无可辩驳的成功呢?
  合情合理的叙写几乎是普佐的癖好。即使是路加布拉西、亚伯特奈里这路极端分子,貌似无常理可循,他却不吝笔墨地把他们的身世穿插在整个故事中,他们的冷酷无畏天衣无缝地衬托出考利昂家族的“感化手段”和“利益之复杂”。我们还能找到许多这样的例证。在教父的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卑微还是显赫)的生活中都渗入了“教父的哲学”的影响。一方面,是意大利式的家庭伦理与男女关系、恪守缄默原则与报仇雪恨之心、追求自由而不为政府卖命(迈克的那句“我只可能被杀害,但永远不可能被捕”实在一针见血);另一方面,则是商人手腕、垄断经营、错综的利益与不可告人的阴谋。也许普佐笔下的教父(或是马龙白兰度饰演的那位风度翩翩的黑帮首领)与其说勾起憎恶之情,还不如说令人同情,但我们还应当看到:
  一方面老头子在帮助那些陷于不幸的人们,但另一方面那些人的不幸却是他插手造成的……善与恶的相互渗透乃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中的常规现象。
  社会的错综复杂,绝不可能用单纯的险恶或单纯的宽容加以解释。尤其是,假如我们明知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财富巨厦,竟是建筑在森森白骨与血淋淋的罪恶的基石之上的;我们明知当代文明打着种种堂皇的幌子,正在不计后果地强奸地球上脆弱的生态与资源;我们明知那些宠命优渥的人依靠的是欺世盗名;我们明知那些盘踞高位的人实际上愚不可及,我们仍然需要像维多考利昂忍耐丧子之痛一般压抑那股无明业火,然后接受事实——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美好的地方固不如我们幻想的那么美好;混蛋的地方倒也不似我们幻想的那么混蛋。
  最后,免不了得提到的是,我们试图理解《教父》的方式,应当有所不同于理解《雾都孤儿》或者《悲惨世界》,尽管这三者都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品”。马里奥普佐完全没有像19世纪的大文豪们那样着力于“深度”,或以揭露社会制度不合理性为己任而刻意突出、夸大那些既得利益阶层的腐朽。可以说,普佐适然相反,对任何涉及幕后黑手之处都采取一笔带过的轻松态度,然而他却将隐匿在无比深广的范畴内的一绦一缕的线索,最终撮合成美国社会的一种写照,比一切用知识概念装饰起来的现实主义都更逼近作者所洞察到的现实。不过,《教父》绝不具有一部教科书的权威性,这也应当是小说家们竭力避免的。
  因此,倘若我们真的有必要从《教父》中学到什么,我想,大抵就是考利昂父子独特的、辨证的、不为舆论或权威所左右的思考方式。惟有这样的人,才能行事光明磊落;惟有这样的人,才有权利藐视别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说明我英语很差,英文版只看了几页,觉得很多地方翻的不对味,从其中一段里抽两个例子试着分析一下,盼大家指正
  
  --------------------------------------------------------
  It was four in the morning and he was spinning drunken fantasies of murdering his trampy wife when she got home. If she ever did come home.
  现在是后半夜四点钟,他醉汹汹地胡思乱想,等他那个婆娘一回来就把她干掉。要是这会回来,她性命肯定难保。
  
  ###:这里最后一句作者玩了个trick,如果她回来的话,英文版看到这会一笑,中文版却全没这个意思。而且这句话也是理解他们夫妻关系的点睛之笔。值得一提的是把trampy wife译成婆娘倒显出乡土的好处,意思很近。
  --------------------------------------------------------
  He punched her in the stomach and she fell to the floor. He fell on top of her. He could smell her fragrant breath as she gasped for air. He punched her on the arms and on the thigh muscles of her silky tanned legs.
  他握起拳头,对准她的胸膛,咚咚地捶起来:她栽倒在地板上,他扑在她的身上。她在呼呼地喘气,他嗅到了她呼出来的香气。他又用拳头在她两只胳膊上,两条大腿的嫩肉上,到处乱捶。
  
  ###:stomach:这里我以为翻译成腹部比较贴切,胸膛:胸部,胸腔。很明显位置不对,如果索性译成奶子倒是乡土到家了。the thigh muscles of her silky tanned legs.直译的话:晒成古铜色绸缎般柔滑的腿。描写的是一个电影女星,英文版的描写明显更有世界观代入感,而译作两条大腿的嫩肉,就非常山药蛋,让我想起乡土文学中常见的男女之间暴行的描写。
  --------------------------------------------------------
  One of the many thousands of Italian Army prisoners paroled daily to work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he lived in constant fear of that parole being revoked.
  作为成千上万个意大利俘虏之一的他,每天宣誓才能获得假释,在美国经济部门工作。
  
  ###:这句的翻译只能汗一个了,这不是乡土与否的问题,而是译者的业务能力或者工作态度的问题。这里的American economy很明显指的是美国经济这个系统,就像我们这里讲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一样。而译者居然翻成经济部门,林北怎么不说是美联储董事啊?
  ---------------------------------------------------------
  这个中译本我以前读过,觉得翻译的挺有味道,其中教父的人物形象及其世界体系和我之前看电影建立起的认识是和谐一致的。但对比英文版,在细节描写上我认为中译做的很差,之所以人物形象能够没有偏离本源,应该是英文本子里的对话情节内容在那撑着。
  翻译中世界观代入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事物,描写时采用语系的不同就建立了不同世界的基石。就像电影中对同一场景采用镜头的视角色调是导演电影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做翻译光靠工具性的英语水平是不行的,还要能够深刻理解作品气质,否则葡萄酒喝出药酒渣子,不知道该打谁的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谢两年前那个无聊的下午,使我拿起那本厚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书,而正是因为这本书是我迷上了类似的英文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
     读这种书让人有一种罪恶的快感,明明知道教父的杀人不眨眼是不对的,但还是想看他怎样优雅的在helping friend  的头衔下杀人。还有后来曼克的复仇都让人拍手叫绝。虽然在黑帮之间本没有谁对谁错脂粉但在读这本小说使我就觉得教父家族就是正确的。在没读小说前不知道黑帮是咋回事,也不知道黑帮间有这么多的纠葛和牵连,而且以为读这种讲黑帮的小说应该很没劲,只是后来才发现自己之前错的是多么离谱。
     有时间一定得看看这本书,它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看到了马里奥·普佐的生平,还想在读一本他的书。
  “但普佐本人坚持认为这不是他最好的小说,虽然卖了很多,但不具备真正的文学价值。他甚至为这本小说的大受欢迎向他的小说家同行们道歉,说这本书和西部牛仔小说一样,纯粹消遣品而已,上不了台面”“普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为自己背离艺术的行为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承认《教父》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老教父能成就他的事业和家族是被逼的,种种遭遇注定它不是一个好命的人,一个命不好的人只能有两种选择:一默默的死去;二以非常的方法活着。
     麦克的成就是大势所趋,他当仁不让,理所应当的。也是命运,也是被逼的。
     没有缘由要做这样大的事实属不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巴尔扎克说过:“在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这句话是他的开场白,但却隐含着无限的深意
  回头看看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也是这样,但是中国的作家却不会客观地来描写这个社会,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一个社会,是什么维持着这个社会,一切还是很渺茫,一方面中国缺少言论自由的空间,另一方,真正称的上大家的,现在已经所剩无几,甚至可以说已经没了~
  那么一切的罪恶又该有谁来描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在走完一生的时候总是力图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没有遗憾,希望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岔道口是不是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但往往不会有答案。
      教父,他之所以能成为教父,是因为他并没有等到迟暮之年才领悟选择对人生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句座右铭使他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教父》是一本有深度的小说,使读者能从黑暗中看到真美,同样也从光明中看到黑暗。当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这本书所描写的无疑是个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自我奋斗史。成败兴衰,靠命运,也靠努力,但归根结蒂,是对自己人生道路清醒认识后的选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教父》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我建议你一定要看。不是因为有好莱坞电影教父马龙.白兰度,不是因为这样的题材总是很吸引人,当你进入电影中的场景,当你看着那看是平凡的画面,当你看到一个强大的家族面临危机,那种魄力,那种从容,很容易得就会觉得这是经典中的经典,绝唱中的绝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1:50 , Processed in 0.0500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