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仇恨你的敌人,因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
  “金钱就象是枪,而政治就是决定何时开枪。”
  当然还有:
  “我要去给他提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我读的那本《教父》(http://www.douban.com/subject/2323881/ )到我手上已经翻烂了.头七页的情节还是后来看电影时补上的.不过看着依然很爽,就是不知道翻译者是谁.前两年看到书店里装订精美的译林版<教父>,还满心欢喜的翻开看.以为是自己看过的哪一版,甚至还幻想着有可能比自己看过的那种还经典.可惜,读了一点就开始想吐了.把《教父》翻译到这种程度也真难为那位周汉林老先生了.
  如果要评选十大烂译的话,这版<教父>绝对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我讀的那本《教父》:http://www.douban.com/subject/2323881/
  (感谢Schelling Cook同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3#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吸引我看这本书有许多的原因,一位和我一样是The Lord Of The Ring忠实影迷的同学强烈推荐;译者对此书的精彩介绍;Al Pacino在参与了电影The Godfather的演出…
  
  
  
  Don Vito Corleone:纽约五大地下势力集团之一的头目。经营从欧洲走私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等,法官、政客是其强有力的“后盾”。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Don Vito Corleone踏上属于他的命运之途看似是一种偶然,实则任何偶然都包含着必然。他不动声色,以忍气吞声的懦弱形象迷惑向他所要“保护费”的地头蛇,计划周密,冷静推力,将其枪杀。事情传开后,他也因此成了“值得尊敬的人”。无论贫穷或富有,若需要他的帮助,只要本人宣布对他的友谊,“教父”便把这件小事记在心上。当然,欠着他的债,他也有权随时要求偿还。因而,各行各业,社会各阶层,都由为他效力,听他差遣的人在。书中对“教父”的语言描写并不多,从他那大腹便便的体态和善亲切的神态中也丝毫嗅不到血腥的气味。因此,“教父”给人的感觉是神秘莫测的,你永远也预料不到他下一步的行动以及背后的意图。那冷酷、玄妙的话语也只有他忠诚的参谋Tom Hagen能体味几分。“让你的朋友高估你的优点,让你的敌人低估你的缺点”这位仿佛能洞察一切的老人是家庭中信奉的神明,无所不能,无坚不摧,庇佑着他庞大家庭集团。然而,“教父”始终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
  
  “他走到桌子跟前,掀开毯子。Emilio Barzini违背自己的全部意志,违背自己多年来的全部锻炼和经验,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在桌子上躺着的就是面孔给子弹打得稀烂的Santino Corleone...一瞬间,老头子感到头晕眼花。他伸手抓住Emilio Barzini,免得晕倒。‘看,人家把我的儿子打成什么样子了。’”
  
  此时,“教父”褪去了平日冷酷无情的面具,卸下了刀枪不入的盔甲,此时,他只是一位正经历丧子之痛得老人。字里行间,仍可以感受到那蔓延的哀伤。Santino Corleone的死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正如我没有预料到Luca Brasi的死。他们一个是“教父”的长子,掌管了家族的核心业务,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俯视这个庞大帝国的臣民;一个是支撑“教父”权力结构的巨大支柱之一。是来自地狱的使者,双手沾满鲜血,令人闻风丧胆。生死簿由他们撰写。而命运轮回,剧情落幕,不幸的主角成了他们自己。曲终人散,黑暗处的阴谋还在继续。
  
  “教父”身遭枪袭,逐渐退出权力中心,同一位打算金盘洗手、安享晚年的老人一样,他对错综复杂的争斗感到疲惫,他在长滩家中的菜园侍弄花草瓜果,而这种清闲似乎不能属于他。
  
  “老头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挣扎着睁开了眼睛,想再看看他的儿子。这个来势汹汹的心脏病大发作使他那绯红的脸变成了铁青色。他处于弥留之际了。他嗅嗅花园的气味,那团黄光又向他的眼睛袭过来。他小声说:‘生活是这样美丽。’”
  
  “生活是这样美丽”我无从判断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是满足抑或是遗憾。“教父是一个传奇的任务,是伟大的精神领袖。他的帝国是由他一砖一瓦亲自筑建的,荫蔽着他的子孙后代。而他的死似乎也象征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的一去不复返。
  
    
  
  Michael Corleone:“教父”最疼爱的小儿子,继Don Vito Corleone之后Corleone集团的继承人。最初并不赞同父亲的做法,欲与家庭决裂,过平凡的生活。后因父亲遭遇枪袭,家族四面楚歌,于是挺身而出,解决了家庭危机,也因此被迫流亡到西西里避难。在那里,Michael Corleone的所见所闻使他懂得了人们对有权的合法政府蔑视的根源所在。“转告我爸爸,把我弄回家去。转告我爸爸,我很想当他的好儿子。”这是一种宣誓,更是向他伟大父亲的承诺。Michael Corleone深得父亲真传,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教父”的影子:冷静、心思缜密、隐忍、同时也是冷酷的、残忍的。当然,这是这个世界的守则,既然是守则,只有遵守才能生存。虽然熟谙地下势力的规则,也了解运用这些规则所能带来的好处,Michael Corleone,同他的父亲一样,并不希望他的子孙将来也踏上这样的道路,这是以鲜血作为代价的。他希望“他们长大成为纯粹的美国孩子。具有真正的纯粹的美国气质,整个身心结构都是美国式的。也许他们的子孙会进入政界。说不定他们中间有一个能当上美国总统…但是我要安排我的孩子能当上医生、音乐家或教师。他们将来绝对不必卷入地下家庭业务。”这是无奈,也是悲哀。
  
  
  
  故事的结尾,Michael Corleone的妻子Kay Adams在天主教堂为Michael Corleone祷告,同Don Vito Corleone的妻子所做的一样,祈求上帝保佑,将罪恶的灵魂从黑暗的渊薮中拯救出来。
  
  Anyway,感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传奇世界,向“教父”致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想解决自己读书慢的问题   在单位的书架上拿下了他
  看过电影   小说自然不会太难读
  吸引我的是   原著常常好过电影这样的规律
  最根本的是   序言中所标榜的“男人的智慧”
  
  翻得很快   情节几乎与电影丝毫无异   保留了大量的主线
  小说更长于交代背景   使不了解黑帮规则的我们更明白每个貌似简单举措下汹涌的暗流   
  
  小说和电影情节在我脑中迅速交织    对照起来真是趣味盎然
  
  一
  每个人都不会忘记教父的第一个镜头,教父的背影、他低缓的说道、歪曲的愤怒的少女父亲的脸    作为电影的第一个镜头那样有张力和神秘感   而小说是从少女的父亲在法庭上开头   
  也许这就是小说和剧本的不同
  
  二
  清晨微启  大提琴声由低沉进入急促   镜头随床单上行   然后是惶恐的大声喊叫   和映入眼帘的巨大马头
  这个情节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回想一遍都是一阵毛骨悚然
  小说没法用这样快的节奏将你拉入恐惧   但分明告诉你那匹漂亮的大马金苹果般闪耀的眼睛如今因为内出血已斑斑点点,像烂桃,死气沉沉。
  这种描写渗透出  对残忍者好不惜物的惋惜   
  
  三
  大明星约翰尼的故事在小说的中段占了一定篇幅,在电影中是没有的   
  他对离开妻子的悔意、对歌唱事业的热爱、提携好友进入娱乐圈最终看好友离开人世的这一长串  也是个独立的小故事
  也许放进电影中是对教父形象的削弱   但在小说中不会   正如坐着自己说的   教父对一个人的帮忙和善意   对另一个人何尝不是一种伤害呢?
  被约翰尼提携的尼诺就是个最直接的证明
  按照教父的意图被提携  谁知道是加速的自我灭亡
  
  这样的对照还有很多   读起来很有趣
  但是最让我无法克制的是  越往下读越是想回头看看电影中的Mike
   看看阿尔帕奇诺那年轻而深沉的脸   
  想读懂他的表情下所蕴含的力量和智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巨大的财富背后,隐藏着罪恶。巴尔扎克的话在这里被诠释得完美。不管是老教父还是新教父,他们的财富都是建立在罪恶的基础上。没有回头路可走,也不需要走。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公平的生存法则。没有制度,那就靠罪恶、金钱、权利来获得公平。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桑儿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迈克尔最终成为老头子,杀人不眨眼。与其说命运选择了他们,不如说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这种命运。虽然也许有各种外界的因素,可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拒绝,难道没有其他道路选择。如今的社会选择很多,你是沉沦还是奋起,都源于心。想做,便可以做。不管好坏。路,是自己选择的。不要后悔。
  
  你要学会说不,老头子教会迈克尔许多,但我认为这课最重要。我们都在学会说不。可是老头子要教的不是自己说不,而是这个不字从别人嘴里心甘情愿地说出来。即使黑帮也有哲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很匪夷所思为什么迈克尔最后就能成教父。一开始还是觉得桑二和内个老二接手的。也许这就是腹黑吧,迈克尔不简单,虽然还是不清楚,因为书里好像对他的描写也就是个叛逆的大学生而已,是如何就有那么深的想法还深深埋起来了呢。  考里昂老头子死的好突兀,怪怪的。甚至刚开始还想,会不会又活过来神马的。  还有阿波罗尼亚的死,也是有点牵强,搞炸弹多大费周章,反正是互相信任的人,直接什么时候找准机会一枪不就解决了,反正也是会被发现的,这样不是反而更干脆么,干神马还要伤及无辜。  电影没有怎么看,随便跳了几个镜头,我是比较先入为主,一般看了书就受不了电影了,但是还是必须得说,阿波罗尼亚很美,比我想象中的要美。那么快挂掉太可惜了。她比恺要好,正宗意大利女人。  上次去书店还看到一本马里奥的《西西里人》,想着谁说过一个作家有时候一生都写的是同样的题材,但是像马里奥这么成功的也不简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看之前一直觉得这本书不会很容易读。开始之后才发现,是个好吸引人的故事。好伟大的一本书啊啊啊啊啊啊。我是来感叹一下的。继续在看。  我也需要教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
发表于 2012-8-21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维托考里昂教父的三个儿子中,大儿子桑儿性格火爆、容易冲动,虽然是有力的战将,但是缺乏冷静的头脑,最后还是被妹夫激怒,走上黄泉路。小儿子性格懦弱胆小,甚至被酒店的一个股东扇耳光,被打的团团转,最后堕落成花花公子。唯有二儿子迈克尔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优点,有智谋有魄力,在父亲死后,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最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黑帮老大。
  
  可以看出成大事者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在风尖浪口要沉着应对,不可自乱阵脚,亦不可透露自己的想法。在对待他人时要真诚,真心帮助他人才能在需要帮助时得到足够的帮助,助他人亦是助自己。谋略是非常重要的,在迈克尔精心布局后,才能成功的干掉其他家族的头目,从而保护自己与家人。
  
  维托考里昂经常说“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平庸与辉煌,大家都愿意选后者,但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必须在年轻时付出努力,做出规划。否则,就会成为平庸之辈。
  
  维托考里昂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生命是如此的美丽……”,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是单行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发表于 2012-8-21 16:01: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不愿意承认海明威对于美国文学的价值,也不热衷对欧亨利马克吐温之流趋之若鹜,那么建议你去读读马里奥普佐。较之于前者的迂回辗转,普佐的文字显得相当的干净利落;而较之于欧马的剀切犀利,他的文字又不缺足够的圆滑老成。我想,这或许能够解释《教父》这本西方年轻人教科书经久不衰的事实归因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发表于 2012-8-21 16:01: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本书与潜规则对照来读,会有很大收获。现实世界的大多数声音是给人听的,做不得准。最有效率的,最有诚信的,往往是地下世界的秩序维护者。意大利人和中国人很相似吧,似乎唐人街也有相同的情况。
     突然想起,在我居住城市的近郊,正在兴建的一个楼盘,开发商命名为“小镇西西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2:13 , Processed in 0.0443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