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星星和蒲公英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4:3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星星和蒲公英》选入了日本大师级作家金子美铃的作品,篇篇俱是代表作,它们或生动,或空灵,或甜美,或忧伤,或率真,或婉转,但都纯净而充满爱心,反映了作家在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和状态。

作者简介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9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5 22:56:10 | 只看该作者
  
  
  你听说过,童谣也能让人读得掉眼泪吗?我读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念到那首《没有家的鱼》时,内心深处已经“哗啦、哗啦”湿成一片了,这仅仅是童谣吗?怎么那句“没有家的鱼儿,不管是涨潮的夜晚,还是冰冷的夜晚,一整夜都在游泳吧?”特别有让人流泪的冲动。心里在想呀,我离开故乡已经十余载了。
  
  拿起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想起之前读过的《积雪》,我认为,它不仅仅是童谣,即使用成人的视角来解读,它亦藏有丰富内涵。将它推荐给同事,她立刻心领神会。“上层的雪,不就是‘高处不胜寒’吗;下层的雪,也指‘路有冻死骨’吧。”看她如此豁达,我不由会心一笑。
  
  就像宫崎峻的《千与千寻》,那是多少成年人由衷感慨而又不禁击掌赞叹的动漫电影。或许,还有人不屑一顾,甚至揶揄,只有“成稚人”才会喜欢看这些幼稚的东西,还被感动得一塌胡涂。可是,我想说,宫崎峻电影里的汤婆婆、钱婆婆、无脸人和变成肥猪的千寻父母,不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吗?当我们追随时代浪潮成长时,被社会同化时,被欲望左右时,昔日的童真心和想象力随之逝去时,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又唤回了我们对这种原始、纯粹、自然的美好的渴望。
  
  我不由继续想,这样的金子美铃是怎样炼成的?她现实的生活有那么多又冷又重的雪,那么多又寂寞又孤单的风,可为什么还能给我们留下如此美好的物语?我用她的诗在脑海里架构属于她的一切,生活中的,还有意念中的。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在她的笔下,如此触及人心,并如此含有力量?它们仿佛裹挟着一股暖流渗透世俗的外衣直扑心海而来,幻化成千万条闪亮的银鳞鱼,在充盈的内心世界游来游去。
  
  于是,我明白了。
  
  金子美铃时刻投入生活。在蔬菜店里,她还念念不忘还有鸽子在“咕咕咕”地叫着;在打扫房间的时候,从地板上面发现扑克牌皇后,她欢天喜地想皇后“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啦;在看到渔船满载而归,渔夫们兴高采烈庆祝的时候,她却忧心忡忡:“可是大海里,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在听到海滨寺院钟声敲响,鲸法会在暮春举行的时候,她会想呀,那些失去爸爸妈妈的“小鲸鱼哀哀哭泣”。
  
  金子美铃时刻拥抱孩子。在《猜谜》里,我看到一幅亲子图,或许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金子美铃和她的女儿玩猜谜的游戏,她问女儿呀,“什么东西多得是,想拿却又拿不起?”“什么东西看不见,想拿就能拿得起?”女儿努力想呀想呀,最终摇晃着小脑袋的时候,她一边扇着小团扇一边偷偷地把答案告诉了她。在《星星和蒲公英》有很多首这样的诗,我愿意相信,这些诗就是直接从她跟女儿哄孩子睡觉哄孩子别哭时讲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啪啪-啪,哎哟哟!好险啊!吓坏我啦,突然挥过来,好大一巴掌呀,嗨呀嗨呀,小命捡回来。”只有懂孩子的人,才会写出如此流露孩子气的童诗来。
  
  金子美铃时刻热爱自然。在日本作家里,夏目漱石喜欢百合,谷崎润一郎最爱樱花,而金子美铃似乎喜欢世界上所有的花,蒲公英、野蔷薇、葫芦花、牵牛花、桂花、杜鹃花、紫云英、曼珠沙华……“牡丹花瓣一样的雪,落在他齐齐的刘海儿上”,我想,她连雪花都如此热爱,还有什么花她能不喜欢呢?她如此爱花,是因为她热爱整个大自然,风、云、雨、山和大海,是她歌唱的对象,草原、露珠、星星、彩虹和睡梦,是她向往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从金子美铃的一片云、一滴水、一颗星中,看见了美好世界。读着她的时候,我想起海子的一句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慰藉?”
  
  金子美铃时刻忧伤歌唱。《星星和蒲公英》里的每一首诗,都有金子美铃独特的气息,仿佛笼罩着一种近似无限透明的忧伤,但又能看见,看见她带着忧伤微笑,歌唱。在《蚕茧和坟墓》里,她由蚕宝宝爬到又小又窄的蚕茧里变成蝶儿飞,联想到“人要到坟墓里去,黑暗冷清的坟墓里去。然而,好孩子会长出翅膀,变成天使就可以飞啦。”天真童趣中暗藏死亡的忧伤,接着,又用美妙吞服残酷。“金鱼呼吸的时候,吐出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就像童话里那个可怜的女孩一样。”这些诗呀,最终成了她在现实生活中呼吸的缺口,成了她人生的写照,如果没有这些诗,又怎能想象她如何对抗残酷的现实而成长。正如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所说:好像我生活中的忧伤是一种叫我成长的肥料。
  
  有人说,内心干净的创作人,才会有好作品。
  我想,只活了27岁金子美铃拥有一颗特别干净的心,质朴的心,像海子。她的童谣自然得像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身边流动的风,天空中飘浮的云,细细的品味,是那么直白,又那么美。她用它们来对抗寂寞,对抗世俗,对抗时代,对抗遗忘,甚至死亡和逝去。她不是在写诗,而是诗歌找到了她,潜伏在她的骨子里,灵魂深处。她只是从内心掏出来,放在那里,让我们拿来逾越内心森林里每一个冬天。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曾说过:“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金子美铃的童谣完全做到了这些。那些诗,让我看到了她的眼睛,她的梦,还有她所向往的明亮。由此,我想说,从《星星和蒲公英》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童谣。
  
  (此文已刊登《普洱》杂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7 15:15:03 | 只看该作者
  (一)
      2011年3月11日,千年一遇的大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东北部沿岸一带,近两万人不幸罹难,数十万人失去了家园。浩劫之后,电视上反复播放的公益广告中,有一则广告的画外音是金子美铃的作品《是回声吗》:
  
         我说“一起玩儿吧”,
         它也说“一起玩儿吧”。
         我说“浑蛋”,
         它也说“浑蛋”。
         我说“再也不跟你玩儿啦”,
         它也说“不跟你玩儿啦”。
  
         就这样,不一会儿
         我寂寞起来。
         我说“对不起”,
         它也说“对不起”。
  
         是回声吗?
         不不,我们都这样。
  
      这首童诗看似平常,却在灾难后抚慰了无数渴望关爱与共鸣的人心。那些此前不曾关注过金子美铃的读者,通过这首诗发现了金子美铃诗歌的“治愈力”,一时间日本全国掀起了“金子美铃热”。金子美铃的诗集高居诗歌类书籍销售榜首,甚至一度售罄。
  
      自1984年金子美铃的遗作全集出版以来,其作品的魅力这样被读者“发现”并非第一次。而每一次“发现”都为她带来更多的读者。如今,金子美铃可说是日本最受瞩目、读者范围最广的诗人。
  
      金子美铃本名金子照,1903年4月出生于日本山口县,未满二十七岁就告别了人世。美铃生前只在杂志上发表过作品,从未出版过诗集。美玲去世半个多世纪之后,经儿童文学研究者矢崎节夫辗转搜寻,终于找到她生前托付给胞弟上山雅辅(正祐)的遗稿——她生前誊写在笔记本上的五百一十二首作品。经多方努力,1984年,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得以正式出版。此时距诗人离世已经过去了五十四年。这是金子美铃的作品第一次被“发现”。此后,她的作品开始在日本广为流传,代表作《我和小鸟和铃铛》被收录于小学国语教科书,甚至出现在东京大学的入学考题之中。
  
      金子美铃在日本西部的滨海小镇仙崎长大,自幼丧父。美铃的祖母、母亲和哥哥全家三代人合力经营镇上唯一的一间书店——金子文英堂。美铃自小在书香中成长,在学校一直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女中毕业时,她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追随改嫁的母亲来到山口县西端的港口城市下关,在继父经营的一家书店做了店员。从那时起,美铃开始向各大童谣杂志投稿。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发表了大量童谣作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大力引进和模仿西洋文化的“大正罗曼”时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西条八十等诗人纷纷开办儿童杂志,树立清新唯美的儿童文学新风。诗人们为儿童创作的艺术童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日语中“童谣”一词相当于中国的“儿童诗”。当时诞生的《红蜻蜓》《金丝雀》等名作也被谱上优美的旋律,传唱至今。大正艺术童谣的创作者多为成年人,读者也包括成年人。金子美铃投稿的《童话》《金星》等杂志专门设有童谣投稿栏,是当时儿童文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北原白秋、西条八十等儿童文学界的领军作家担任选评者。西条八十最为赞赏美铃的作品,认为她的作品有着不同凡响的“想象力的飞跃”,并称之为“童谣诗人的巨星”。
  
      大正十五年(1925年),美铃被推举为日本童谣诗人会的会员,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名女会员之一(另一位是以和歌集《乱发》闻名于世的与谢野晶子)。
  
      然而现实中等待美铃的并非童话般美好的生活。1926年2月,美铃二十三岁,在继父的操办下与书店店员宫本结婚,不久后生下女儿房江。丈夫生活放荡,而且反对美铃继续进行诗歌创作。他们的婚姻持续了不到四年,终以离婚收场。正式离婚后不久,美铃服毒自杀,留下遗书要求丈夫放弃对女儿的抚养权。美铃的死为女儿换来了安定的生活,她在外祖母的抚育下长大成人。房江如今依然健在,与家人生活在神奈川县。
  
      美铃生前把五百一十二首诗作誊写在三册笔记本上,一式两份,分别托付给西条八十和上山雅辅。金子美铃去世之后,日本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清丽唯美的艺术童谣也变得不合时宜,渐渐被世人遗忘。而美铃的作品一直等到半个世纪后,经矢崎节夫等儿童文学研究者、出版人以及各界有心人努力搜寻,才终于以完整的形态正式出版。
  
      如今金子美铃的作品不但在日本广为传诵,还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国。
  
  (二)
  
      时常有人问我:金子美铃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热心的读者,我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金子美铃作品的魅力。因为我实在太爱这些作品,以至于无法客观地评论它们。开始着手翻译之后,我与这些作品的距离更近一层。我只觉得面对金子美铃的作品,就好像置身于一座宝藏,翻译和阅读这些作品给我带来了无数愉悦的体验,若要用简洁的言辞来分析它们,往往会词不达意。所以,在这里我只想说说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首先,这些诗歌的语言十分朴素。作者似乎一开始就不打算给自己的语言加以矫饰。开心就说开心,寂寞就说寂寞,雪就是雪,花儿就是花儿,没有过多的形容词。语言在这里只是直白的表达工具,而很少用于隐喻或装饰。比如《积雪》: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直白的语言,说的是最本真的心意。具体说来。就是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之心和面向大自然的平等视线。慈悲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佛教。的确,美铃生长在笃信佛教的环境中,慈悲为怀的观念可说是耳濡目染。然而美铃的慈悲之心显然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是一种更为彻底,与生俱来的情怀。代表作《鱼满舱》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朝霞映红了天空,
          渔船满载而归啦。
          大尾的沙丁鱼
          载满舱啦。
  
          海滩上
          热闹得像赶庙会一样。
          可是大海里
          成千上万
          沙丁鱼的葬礼
          正要举行吧。
  
      当渔民在海滩上喜庆丰收的时候,金子美铃的视线却投向大海深处,感受着喜庆背后的弱者的苦痛。这种穿透表面的视线也见于前文引用的《积雪》。我们看到的是茫茫白雪,美铃却能体会到上层雪的冷,下层雪的苦,以及中层雪的寂寞。表达这样的慈悲之心,何须通过华美的语言?对经历了不幸的人而言,这种慈悲定能起到抚慰的作用。说来十五年前我第一次阅读并喜欢上金子美铃作品的时候,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金子美铃的作品中有一种直视悲哀的心态,让我们更加理解悲哀并化解悲哀。在震灾后的日本,金子美铃的诗歌得到再度认识,这与作品中蕴含的抚慰的力量不无关系。
  
      美铃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深远处,更因为她独有一种平视一切的眼光。不论对象是大还是小,是人还是物,美铃都以对等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如矢崎节夫所说,“金子美铃看紫云英的时候她就是紫云英,看酢浆草的时候她就是酢浆草。看蚂蚁的时候她就是蚂蚁”(《金子美铃童谣全集⑤后记》,JuLA出版局2004年)。这种平视的眼光,使美铃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细微之处,以及更深更广的空间。又如李长声所说,“美铃总在和自然说话”(金子美铃童谣集《向着明亮那方·序》,新星出版社,2007年、2009年)。把自己看做自然的一部分,才会有那么纵横无碍的想象,才会有那么多新鲜的感动与发现。对自然,对整个世界的“对等的眼光”正是金子美铃诗歌打动人心的秘密所在。
  
             <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庭院的
          角落里,
          花儿悄悄
          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的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还蜂蜜吧。
  
      描绘来自日常生活的素材,也是金子美铃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四季的风花雪月,蓝天、大海、白云、路边的小石头、杂草,甚至邻居家不讨人喜欢的狗,都出现在美铃的诗句中。即便是想象,也来自于触手可及的平凡事物。虽然是近百年前的作品,我们一样可以毫不费力地亲近美铃的诗歌。不论你住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贫穷还是富裕,金子美铃的作品都能带领我们去发现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用简单的语言、平等的视线和身边的素材,金子美铃为我们编织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正因为语言简单,题材平凡,对每一首作品的含义,如何解读,如何感受则完全可以因人而异。所以,我认为解读这些作品完全没有必要准备标准答案。
  
              <葫芦花>
          知了也不叫了
          傍晚的时候,
          一朵,一朵
          仅仅一朵,
          一圈,一圈
          松开旋钮,
          绿色的花蕾
          仅仅一朵。
  
          啊,神灵现在
          就在这里边。
  
       待放的葫芦花里住着的“神灵”是什么,金子美铃为我们留下了足够充裕的想象空间。相信在读者心目中,一定是各有各的感悟。
  
      另外,关于“金子美铃“这个笔名的中文翻译还需稍作解释。金子美铃的原文写作“みすゞ”,把“”译作“美铃”其实有些牵强。据上山雅辅回忆,“みすゞ”取自和歌的枕词“みすゞ刈る”,发音为“misuzukaru”。美铃喜欢“misuzu”这个词的音韵,所以借来做了笔名。“みすゞ”在和歌中总是用来引出信州(今长野县一带)的风物。直到现在,位于日本东部内陆的长野县仍有许多冠之以“みすゞ”之名的商标或商店。“みすゞ”的本意是一种长在山林中的筱竹,多见于长野县。也有人说这个枕词的出现,是由于江户时代的学者贺茂真渊误把万叶时代称之为“水薦”的植物与后世所说的筱竹混为一谈的缘故。“みすゞ”所指的植物即中国南方常见的茭白。可我们也不能钻牛角尖,把这个“正确”的译名套在诗人头上。既然如此,把“みすゞ”译作“美铃”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翻译金子美铃的诗歌,在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前所述,金子美铃的语言十分简单,没有太多时代印记,翻译起来并不需要太多学养。然而与所有诗歌翻译一样,这同时也是一个拆解与重组的过程。在翻译中,我只能做到尽量忠实原意,不添加过多修饰,把翻译过程中的“拆解”与“重组”带来的质变减少到最小。
  
      我认为朴素直白的语言是金子美铃诗歌的特色。在我的译文中,文通字顺、韵脚齐整的部分,反倒是苦心加工的结果。
  
      在此还需对本书的编排加以说明。本书共分六章,分章原则以季节为主要线索,前四章从夏季开始至春季结束,为的是让全书的氛围明暗交替,止于亮处。第五章收录与亲情友情有关的篇目,第六章所收篇目则多与童话和梦想有关。各童内的顺序大致按照收录于全集的顺序。
  
      本书收录的二百四十余首作品,以JuLA出版局2003年一2004年版为准选译。这些篇目是目前已译的作品中较为满意的部分,余下的部分还在不断修改当中,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将全集的翻译呈现给读者。
  
      金子美铃的人生和作品问世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中文版翻译成书的过程也有一段漫长曲折的故事,详情记载于《向着明亮那方》(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及2009年版)的后记中,该书策划人金莹为我们详述了其中的艰辛与感动。在此不再赘述。那篇后记的结尾是一串长长的致谢名单,表达了策划人、插画作者和译者对各方支持者的感谢。而今这份感谢依然不减,且需要感谢的人又增加了许多,可惜我没有更多篇幅来记录这些名字。希望这份感谢之情能凝聚在这本《星星和蒲公英》之中。
  
      在此,特别向为本书提供大力协助的金子美铃著作保存会和JuLA出版局致以由衷的谢意。
  
                         吴菲
                                        2012年1月5日于山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2 02:40 , Processed in 0.0892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