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老头》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2: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介:《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6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6 11:20:48 | 只看该作者
      但斐娜跟拉斯蒂涅说起自己和姐姐的“苦衷”时,甚至有点埋怨父亲的意思:
      “可是我们可叹的婚姻的必然的后果,我能瞒着他吗?干么他当初不拦阻我们?不是应该由他来替我们着想吗?今天我才知道他和我们一样痛苦;可是有什么办法?安慰他吗?安慰不了什么。咬紧牙齿忍耐吗?那比我们的责备和诉苦使他更难受。
      我就是在这里彻底的才看清楚两个女儿有多狠毒。又因为这句话我想起了欧也妮等待她堂弟(我忘了名字了)八年之久收到了他的唯一一封信的时候,和高老头的心情大概是一样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爱你的人始终会爱你,你爱的人却忙着落井下石。
      
      之前看过无数次《高老头》的简介,从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上,从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上,从图书馆中的文学常识书里,可是真真拿起来读却拖到了前天。终于才算把傅雷先生译的两本巴尔扎克最富盛名的中长篇读完。
      直到读了一半我才发现那些文学梗概真是害死人。《欧也妮葛朗台》除了塑造了众所周知的吝啬鬼之外,还有一个心如死灰的富小姐,她将一生的爱恋投入到了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故事我早就熟悉,可还是被巴尔扎克在故事中从容不迫的叙述各种人情冷暖而寒心。
      就这两部作品来看,巴尔扎克先生好像从来不相信好人有好报这种事,这一点他借德朗日公爵夫人的嘴说的很清楚这:“这个父亲的遭遇,便是一个最美的女子对付一个最心爱的男人也能碰到,如果她的爱情是他厌烦,他会走开,做出种种卑鄙的事来躲开她。所有的感情都会落到这个田地的,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
      
      所以还能说什么呢,在十九世纪早期的巴黎,或者说在人间喜剧中的巴黎,贵族一如既往的上演着女子深爱情人可是情人背叛自己的戏码,好像这些上层妇女们在纸醉金迷中格外追求真爱。而且令我很看不懂的是,她们最受凌辱的不是丈夫抓住自己偷情的一刻(不管是司汤达还是大仲马还是左拉还是福楼拜的作品中,女子偷情都是那样光明正大,这尼玛才是人人生而平等啊…),而是被情人抛弃的一刻:譬如鲍赛昂夫人一身素衣的忍受上流社会的嘲笑时,她那句话还回荡在我耳边:“只要我们碰到一桩灾难,总有一个朋友来告诉我们,拿把短刀掏我们的心窝,教我们欣赏刀柄。”
      为了四百万磅的陪嫁抛弃情妇(鲍赛昂夫人)、为了追求更新鲜的女子抛弃情妇(纽沁根夫人)、乃至因为破产了还要情妇还债(雷斯多太太),总而言之这些光鲜亮丽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都是敌不过那一等等公侯伯子男的,狠毒起来,也只对最亲爱的人有效。
      大概是巴尔扎克一生中和女人们的风流韵事着实不少,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遇见不同的爵士夫人,为自己的小说寻找原型。而着所有的人里面最恨的就是玩弄他的卡斯特丽侯爵夫人,上面那些轻佻女人的原型,既然你玩弄了我,我便将这段经历写进故事里面去。可能他一生确实韵味深长,不然毛姆不会在为他写的篇章中,仅仅花七分之一的文字去写《高老头》,而将其他的笔锋都转向他的风流情史了。
      
      又想,同样是商人、同样是父亲、葛朗台和高老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一样,一个是恨不得把女儿所有的钱财攥在手中——如同高老头临时之前幻想的那样,另一个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肝皮肉都给女儿们。也许是太夸张的缘故,或者巴尔扎克完全是要塑造典型,我都觉得太虚假,虽然这种悲剧情节中带着荒诞喜感的小说让人不忍卒读。
      
      拉斯蒂涅就和今天每一个奋斗中的人一样,抹去了外省给予的清新隽永的念头,在厚颜无耻和上下逢迎中走向了上流社会直到平步青云,我还没来得及看巴公其余的作品便急切的想知道他后来的结局:
      在《轻挑的女人》中,拉斯蒂涅成为了副国务秘书;在《不自知的演员》中,成为了贵族院议员;在《贝姨》中被封为伯爵。 他靠纽沁根太太向上爬,后来把她抛弃了,最后竟娶了她的女儿(《阿尔西的议员》)。拉斯蒂涅利用政治情报,大搞交易所投机买卖,成了百万富翁。由于他的关系,他的两个妹妹都嫁给了有钱有势的人家,弟弟27岁就当上了主教。
      每一个内心奋斗中的人都希望取得他这样的地位吧,毕竟只有真正没钱的人才会去谈精神胜利——而且精神胜利和财富累积又不冲突。
      可人家有个声名赫赫的表姐是巴黎上层的领袖,你们又有什么呢?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6 11:51: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背景换做21世纪的中国,你会惊人的发现,那个拉斯蒂涅,就是我们当下的年轻人。“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跨越世纪,同样的迷茫和痛苦,在另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身上真实的上演。其中细节,不想说太多,说多了,也许会点燃我们青年这代的仇恨。是的,对不公平的仇恨,对新生活的渴望!他们说这叫中国梦,其实,我们只是想,公平公正自由的追求幸福,在这个国度,活得像个人!!!!起来,年轻人们,不要无奈的说是社会改变了我们,如果这个社会本身就有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大好的自己去和这肮脏的社会同流合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6 16:15:01 | 只看该作者
      二〇〇一三年三月
      看的是大悦读改编本,也很不错。有导读。
      青年人心怀不轨时,没有勇气面对良心的镜子,中年人却厚颜无耻,不怕正视它,这是人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查<人间喜剧>前言
      1 典型化的人物
      高老头 拉斯蒂纳 伏脱冷
      两个女儿性格的典型化和对比
      2 精致的结构
      以高老头和拉斯莘纳的故事为两条主线,穿插伏脱冷、赛昂夫人的故事。
      以途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并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讷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伴着高老头之谜在他眼前展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 塞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他是目睹者见证人。
      3 对比手法
      伏盖公寓与府邸的对比
      塞昂夫人与伏脱冷的对比 不同的语言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看透社会的理论又慘败告终。
      p56 她很迷人
      她的眼睫毛黄得泛白
      多婀娜的腰姿
      她的手太大
      眼睛太美了
      脸太长
      长才显出高贵
      那是她的运气来了。你瞧她举放手镜的姿势!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高里奥的味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0-26 17:07:5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书,对于那个年代更能抨击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的内心吧,高老头可能早就明白了自己在被社会以及金钱所侵蚀,两个所谓的女儿爱的早不是父亲了,这样的父亲将其一生的爱都赋予了金钱和社会的吝啬,一个纯碎父亲的爱,诞生于那个时代就是个错误。这样一个纯粹的爱,同时讽刺了那个时代的丑陋。容不下这样的情,就因为是那样的时代。一个忘呼人性的社会,并不能称之为人的社会,只能是生物在玩弄着所谓上帝给予的生命的最在感。爱是美的宠儿,被金钱与地位所造就的爱深深玷污着真爱。钱不是万能的,钱下赊来的女儿本就是悲剧的载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0-26 18:38:43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头的遭遇无疑是个悲剧,而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整体道德环境;另一方面也是高老头对两个女儿失败的教育。当今许多人都坚持“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的观点,读读这本书或许会对女孩儿要富养的观点产生怀疑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26 19:02: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感冒,为避免把感冒传染给小家伙。这两天住在了酒店。周日下午待在星巴克,一口气看完了《高老头》。
         从小到大,在应试教育中,没有人教我们怎样去怎么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而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从有限的人生经验如何获得对人生对社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来没有思考过。其实,除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外,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启发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比如说看书。看《高老头》,看男主角拉斯蒂涅,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在巴黎这个现实社会中,他的所思所想,其内容的实质,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啊。小说的真实性就体现在这里。伏脱冷对拉斯蒂涅提出的一番计划,虽赤裸裸但也不乏真实。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如此冷血,既有父亲小时教育不得当,也有巴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人带来的影响。——虽然我觉得冷酷得不像话,不知道这是不是艺术上的夸张。
         我们对生活从来没有思考。这本书促使我想去观察更多。很多东西还是混沌不清。慢慢来吧。以后会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文学名著,通过文学能够让他早点摆脱混沌,在逐步的学习和思考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26 20:16:01 | 只看该作者
                                           ——以《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为例
             拉斯蒂涅出场时,是“因家境清贫而不得不用功的青年,从小就懂得父母的期望”的学生,而过了个暑假后,“他对于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假期了十倍”。他渐渐发现了女人在社交场合的重要作用,他想投身于巴黎的上流社会,征服一些对他有所帮助的女人。
            他这一种想法的萌发,在我看来,是他慢慢进入“偏执”这一状态的起点。
            他是法国南方人,性格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犹疑不定,而他对巴黎的上流社会又有一种如飞蛾般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他在遇到的人物与事情中往往一开始百分百地投入,而在事情发展步入另一种态势时,他又极其容易产生矛盾的心理,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前一秒钟,他痛苦流涕,后一秒钟,他又隐忍地忍住泪觉得这样的付出始终有福报,便仰头大笑出门去了。渐渐地,他的双重人格便在现实社会的催化中愈演愈烈。
             其实,他遇到的人都没让他碰太多钉子,他的平步青云路还算走得顺畅无阻。甚至有一些人愿意为他“指点迷津”。只是,旁人的这些指点,让他更加地迷惑。他的困惑,是心理上的,是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思维在扭曲、在打架,而不是不公的时代抑或是巴黎上流的社会一股脑儿强加于他的挫折,让他人格扭曲。
             这种发自内心的挣扎与自省更让人触目惊心。
             他的表姐特鲍赛昂太太告诉他,他必须得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如果他越没心肝,他越容易高升。如果他要攀上一个女人,在个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后来,这个称职的表姐果然帮助他进入了上流的社交圈子,他认识了高老头的女儿特纽沁根太太。
             拉斯蒂涅为了置办好混入上流社会不被人瞧不起的行头,写信回老家让母亲寄给他一千二百法郎,又给两个妹妹去信希望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关于这一时期拉斯蒂涅的矛盾心理,巴尔扎克的描写太生动了。“他写了那样的信,觉得惭愧。她们许起愿心来何等有力!……有一个牺牲的机会,她们还不快乐死吗?如果他母亲不能凑足他所要的款子,她又要多么苦恼!……想到这些,他不由的落下几滴眼泪,家庭神坛的最后几柱香……”
             而当他接到家人的回信时,看到熟悉的字迹,他既快乐又害怕,但又有一种复杂的自虐的情愫:“尽可放心大胆吸取她们最后几滴血”。他念完母亲的信便哭了,他有那么一刹那想放弃对上流社会的追求,但看完妹妹的信后他随即找了裁缝来为他定制昂贵的礼服。
             拉斯蒂涅到底是一个多矛盾多偏执的人啊,上一分钟还为家人作出的牺牲于心不忍痛哭流涕,这一分钟便开开心心揣着一千五百法郎的现款游走上流社会。
             后来,当拉斯蒂涅疑心特纽沁根太太并不是一心一意爱他,他对他未来获得的金钱和地位开始动摇时,逃犯伏脱冷用很直接的语言冷劝他娶维多莉泰伊番小姐为妻,只要她的哥哥死于决斗,她就能继承她父亲的万贯家财。这种劝说让拉斯蒂涅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境遇。他又开始胡思乱想了。他想“个个人相信德行,可是谁是有德行的”,他认为规规矩矩地用功挣来的钱财最纯洁,但他又抱怨伏脱冷让他看到了他十年后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对纯情的泰伊番小姐展开了攻势,他暧昧的动作和驾轻就熟的轻佻让她误会了,她天真地以为她真的可以和这个帅气的青年同渡半生。但在高老头的注视下,他却毅然地决定这辈子都不娶泰伊番小姐,纵使她能让他享受一世荣华富贵,他又下定决定要和特纽沁根太太在一起。
             他有偏执狂的一面,这直指他的内心,他自身心灵的矛盾与挣扎让他痛苦。但令他最为痛苦的,是他的人性与社会阴冷面的相抵触吧。这让他更加寒心。
             他对高老头一直毕恭毕敬,希望他的女儿们能好好孝顺他。然而在畸形的社会里,女儿有了继承了财产就忘了父亲,女婿们看到老丈人的寒酸样更不愿意和他有半点关系。她们后来遇到大麻烦需要帮助,才去找父亲。只是在这个时候,父亲“保护伞”的意义比父亲原有的含义更重些吧。
             在这个社会里,亲生姐妹们勾心斗角互相抹杀;在这个社会里,父亲病危没有女儿在旁,连后事都要拉斯蒂涅操劳;在这个社会里,有谁不是偏执狂。
             拉斯蒂涅怎会不寒心。
             “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他堕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他抱着手臂,凝神翘着天空的云”。
             这部小说到了最后,拉斯蒂涅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开始有了向上流社会进行报复的心理,他发出了“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的呐喊,并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
             于是,他的人格又多了一重。“拉斯蒂涅”这个形象更为复杂、更让人难以捉摸了。还好,这一段落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他未被巴黎上流社会泯灭掉的人性仍散发出星星点点的光,只是,他不再是当时崇尚上层社会的单纯少年郎了,断想他也不会再对谁像对高老头那样掏心掏肺干尽善心事了吧。他以后会为这个社会干些什么,他的“报复”是不是像玛克辛一样,得到了贵妇人的金钱后席卷而逃?
             不管如何,他已踏入了上流社会,看着别人的偏执事迹,自己也渐渐地不由自主地偏执了起来。他终究成为了这社会的一员。
      在梦里,他还能否闻见法国南部薰衣草田的恬静味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26 21:04:44 | 只看该作者
             赶在四爷点评之前谈谈<高老头>,可能理解会有偏颇,但毕竟是个人一些最原始的看法.
             虽然作品很明显地在表现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但我更加好奇的是拉斯蒂涅对腐蚀的态度.他作为一个穷学生,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渴望出人头地.就目的来说其实并无不妥,问题在于方法.方法当时有两种:一个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学识逐渐奋斗,自我打拼出一片天地.另一种是攀附贵族,以裙带关系进入上流社会坐享其成.拉斯蒂涅初时也尝试过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但贵族社会的舒适令他乐而忘返,伏脱冷的分析也让他意识到在大社会环境下个人奋斗寸步难行.攀附权贵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于是两个选择又从中而生:一是继续衣服纽沁根夫人成为她的情夫;二是遵照伏脱冷的计划利用泰伊番小姐的爱意谋取她的获得的遗产.而后者明显更加有效快捷,但主人公却选择了前者.
             为什么?在我个人理解中,其实两种方法都不见得光彩,同样是利用别人来谋求个人利益,为什么不能是后者?若说是与纽沁根夫人间的感情不允许他的背叛,从他初时向阿娜斯大齐的求爱,及最后认清纽沁根夫人自私冷血的本质后仍坚持挑战式的交往,可以看出,归根到底她们都不过是他向上爬的工具.就算不是纽沁根夫人,也会是A夫人或B夫人,只要她们能够给予他向上爬的机会.而不能是泰伊番,我觉得原因在于这个计划是由伏脱冷提出的.伏脱冷作为一个时代的洞察者,他非常熟知社会的真相,他明白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个大环境,因此他制定的计划一针见血,野蛮血腥而有效.赤裸裸地向拉斯蒂涅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尽管可能是计划中的血腥使他产生了抗拒,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对这种直白的恶的抗拒,尽管这样的想法其实一直深植他的脑中.实际上大部分为恶的人其实一都不会认为自己在作恶,哪怕意识到了,也会轻易找到一些富丽堂皇的借口为自己辩解,这是一种人自发的自我保护.而当同样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由于没有了这种保护,正义无私的指证则会毫不犹豫地爆发,抢占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拉斯蒂涅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原因而拒绝伏脱冷.但这种内心的恶毕竟是切切实实地存在于他心中的,因而他多次自语和向他人宣布对这个计划的否定,通过否定他人来谋求对自己心中恶的保护.而伏脱冷作为一个看穿一切的人,也看透了他内心的挣扎,所以给了他思考周转的时间.若然不是伏脱冷后来的被捕,拉斯蒂涅会否完全放弃那个计划也是未知之数.
             这是自身与他人的恶的差别对待.而知道最后,拉斯蒂涅仍然选择了纽沁根夫人,尽管她冷血,自私,但这是他自己的路.正因为是自己的.所以是"正确的""正义的".而巴尔扎克让伏脱冷提前离场,不是因为他对拉斯蒂涅未曾泯灭的善良之肯定,而是怕他们的恶终于产生共鸣,而导致错过了高老头临终对女儿,对金钱,对社会的控诉.金钱的腐蚀真真切切地存在,只是你是否愿意承认.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26 21:28:4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社会,啃老的不乏少数。虽然不像旧时那样显现。毕竟还有社会的保障在,但那只是社会的责任。
      然而子女的责任在那里,对待父母的态度在那里,有没有关心过父母,身体、心情、赡养。都是子女该做的。该想的。而不是整天拿父母的资产做自己最后的依靠,要父母陪着自己做最后的赌注。
      父母已经做完了该做的,剩下的改子女来付出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06:27 , Processed in 0.0538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